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古今中外历史上,社会保障和民生问题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告诉)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救济)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1)根据材料一,概括并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反映了他的哪些思想主张?

材料二   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2)依据材料二归纳出苏联在发展国民经济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最终导致的社会结果。

材料三 英国于1946年8月通过国民保障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11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1948年颁布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拨款给贫困者以社会救济。德国也通过保险、救济、补助等社会保障手段来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必然的社会冲突。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等


(3)依据材料三说明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确立福利制度?这种制度有何作用?
(4)综上,谈谈古今中外在民生问题上的经验和教训。
2020-03-2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思想文化不断发展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  

——文池《思想的灵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时的精神核心。孔子提出了哪些“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活动有何相通的地方?
(2)据材料二,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特点。
3 . 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思想文化不断发展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时的精神核心。孔子提出了哪些“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活动有何相通的地方?
材料二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2)据材料二,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文池《思想的灵光》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特点。
(4)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如何看待材料三反映的文化融合现象。
2016-11-27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天津市河东区高考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主天命说”作为一种政治理论明确地被提出来,一般认为是在殷周之交,这些思想成为儒家政治思想的渊源。孟子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提出“王朝革命”思想。《孟子﹒梁惠王下》中孟子言道:“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摘编自林坤《在理解思想的延续中培养历史解释素养》

材料二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于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   从来天生民而立之君长,所以为民役者也,君一人不能独治万几,于是建设臣工以分治之,凡佐君为民役者也。

——孙中山《原君﹒元臣序》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孟子的思想主张及其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宗羲对孟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并指出黄宗羲思想的历史价值。
(3)材料三中孙中山认为民与君的关系是怎样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黄宗羲的思想有怎样的继承和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这一历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结合所学,回答相关问题。

(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开山鼻祖,下面是位于山东曲阜的孔子讲学处——杏坛。

假设你是孔子的学生,请简述孔子当年讲学的主要内容。

(2)儒家学说创立后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填写下列表格。

时代人物主要思想主张
战国孟子
荀子
南宋“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张之为三纲,纪之为五常”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3)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根据材料归纳董仲舒提出的思想主张。概况指出汉武帝接受董仲舒思想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4)与老子、孔子同时代,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许多伟大的精神导师诞生。他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面对世界,面对人。

古代希腊哲学家是如何关注人自身发展的,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加以说明。

2018-11-04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蓟州区下营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

材料二   柏克认为卢梭是极端理性的启蒙运动思想家中最典型的一个。……其他批评卢梭的人……怀疑卢梭可能不是一个人,而是有两个卢梭:一个是极端的理性主义者卢梭,一个是邪门得多的卢梭。

——摘编自约翰·麦克里兰《西方政治思想史》

材料三   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1)依据材料一,简要归纳孟子提出的主要为政思想及具体的为政措施。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材料二中出现“两个卢梭”的主要原因,并归纳“邪门”的卢梭对启蒙思想产生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在汲取中国儒家文化时的侧重点及主要理由。
2018-12-19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练习卷历史试题
7 . 某学校学生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国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1:源头:中西文化的异同.

材料一   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孔子说:“仁者爱人,克已复礼。”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西文化的异同。
探究2:近代:中西相互认识的艰难。

材料二   公元1-1800年,西方人对世界的了解。

材料三   (《南京条约》签订后)假想市场的美景冲昏了商人的头脑,很快地供给就太多了。……最后形成了亏本生意,

——严中平<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的史料(下)》


(2)据材料二,分析西方人对世界认识的变化。据材料三,指出西方人对中国认识的不足。
探究3:现代:猜疑隔绝两败俱伤,互信开放互惠共赢.

材料四   有头脑的苏美关系观察家没有理由埋怨克里姆林宫对美国的挑战.上帝使美国人民受到这种无法致变的挑战……负有的道义和政治领导的责任.

——乔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


(3)据材料四,分析二战后美国和苏联长期相互隔绝的主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是如何逐步与世界接轨,融入世界的?
(4)综合以上探究及所学知识,归纳阻碍或推动中西交流的主要因素。
2018高二·全国·专题练习
8 . 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自汉武帝以来的正统思想,这一思想体系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孟子·梁惠王》

材料二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地事天也,犹下之事上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新哲学的创立者必须建立一套包含宇宙论、伦理学和知识论的体系,以宇宙论解释宇宙的创生,以伦理学讨论整个人类问题以及确立人生行事的价值,以知识论确定实然和应然知识的基础。这个新哲学叫作“理学”。

——张君劢《新儒家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归纳孟子对于“忠君”的看法。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思想有何变化?这种变化是为了适应何种政治需要?
(3)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三中所述理学在“宇宙论”“伦理学”和“知识论”上的理论分别是什么。分析理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9 . 社会生活的变化是社会变迁的反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


(1)中国古代强调父母在,不远游,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
 材料二   天津大事年表
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
1906年天津电车电灯 公司举行环城有轨电车通车典礼。
1906年4月,北洋女子师范学堂举行成立典礼。
1907年2月,《醒俗画报》创刊。宗旨是“唤醒国民,矫正陋俗”。
(2)依据材料归纳天津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1912年,孙中山在给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礼服在所必更,常服听民自便,此为一定办法,可无疑虑……去辫之后,亟于易服,又急切不能得一适当之服式以需应之,于是争购呢绒,竟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极其流弊,诚有如来书所云者。”

     ——摘自《论辛亥革命前后的服饰改革》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易服改革的影响?
2018-03-01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唐代以前,儒家文化已经传播到祖国的西部边疆地区。1969 年,在新疆吐鲁番的阿斯他那墓地一座唐墓中发现十二岁儿童卜天寿所抄写的《论语·郑氏注》残卷。宋、辽、金、元时期,辽统治者提倡学习儒家经典。金曾以儒家经典为学习、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西夏自元昊后,积极吸收汉民族文化,仿行中原地区的政治制度和礼俗。

----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材料二   7世纪初,日本圣德太子仿效中国制度,以儒学思想为指导,实行“推古朝改革”。

唐帝国建立后,从630年起,日本共派出18次遣唐使,返日留唐学生的策动下,日本发生“大化改新”,日本各级学校以儒家经典为教材。新罗统一朝鲜后,更以唐代为立国规范。在学制上,新罗仿唐置国学,设儒学科和技术科。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材料三 公元1598-1626年,西方传教士把中国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译成拉丁文。

翻译儒家经典的热潮,一直持续到清朝初年。 这些儒家典籍在欧洲的上层社会和知识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就十分崇拜儒家思想中的自然神论。法国狄德.罗将中国儒家的自然观、道德观和政治理想作为有力武器,用以批判欧洲基督教的神权统治和君主专制。

----宁欣《中国古代史》下册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儒学传播的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传播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