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与社会经济、政治形势密切相关,同时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1)例举:公元前5世纪左右中国与西方出现了哪些杰出的思想家?(中、西至少各举两列)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的中国与西方有哪些相似的社会情形?

材料二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举,在当时仅是将“百家”摈弃于官方尊奉的意识形态之外,对其在社会上自由发展则不予干预,未曾一概禁绝。在实际政策的制定上,仍然带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并非教条地照搬儒家原则。法家的一套施政思想、手段仍然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只不过注意用儒术加以包装、“缘饰”。虽然王朝治国并非纯用儒学,但由于形成了一套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选官和教育制度,故而儒家经学大盛于时。另外,汉儒鼓吹的“天人惑应说”也使专制皇权受到某种程度的约束。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儒学对王朝政治的影响。

材料三 实学思潮是从宋明理学中分化出来的一股新的社会进步思潮,实学思潮适应明末清初社会的变迁而兴起,把研究的范围扩大到社会领域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明清实学的精神首先表现在经世思想上,乃是锐意于社会改革的经世济国。与宋明理学家“凭是天崩地陷,他也不管,只管讲学”的避世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摘编自尚斌等《中国儒学发展史》


(3)根据材料三,比较明清实学思潮与宋明理学主要的不同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