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拉开了近代天文学序幕,极大地推进了近现代科学的发展。

哥白尼自幼对天空充满了好奇,曾私下学习天文学。据记载,他第一次天文观测是在149739日,试图通过天文观察来理解和诠释托勒密地心说理论。1513331日,他在所任职的救堂建成了一座小型人文观测台,并设计出了架较为精密的天文仪器,突破主观直觉臆想,用观察数据和科学事实来说话,这是揭示真理的第一步通过大量天文观察数据和一些天文现象,哥白尼开始质疑亚里士多德宇宙论。后在大量天文数据支撑下,哥白尼构造出日心说宇宙模型,并于1514年完成了其第一部天文学著作手稿.1543(天体运行论)付梓前,哥白尼已到弥留之际,只能用颤抖之手抚摸了一下书籍。

——摘编自徐传胜《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嬗变》


(1)根据材料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哥白尼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哥白尼身上体现的科学精神。
2022-04-03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阎、高、蓝、周、临五区县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普朗克(1858-1947)十分具有音乐天赋,曾为多首歌曲作曲,但他在大学选择专业时,决定学习物理。他的物理老师曾劝他不要学习物理,认为“这门科学中的一切都已经被研究了”,这也是当时许多物理学家所坚持的观点,但普朗克说:“我只希望理解已经存在物理学基础,或许能将其加深。”普朗克中年以后家庭遇到了不幸,1909年,妻子去世,后来大儿子死于凡尔登战役,二儿子因参与暗杀希特勒未遂而被纳粹杀害,然而普朗克仍以顽强的毅力潜心研究物理学。他发现了普朗克辐射定律,提出能量子假设,为量子理论奠基,191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纳粹政权统治下,他反对种族灭绝政策,并坚持留在德国尽力保护各国科学家。

——摘编自冯士超《世界科技发展史话》

材料二   邓稼先(1924-1986)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便投身到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斗争中。他认为只有学习更先进的知识和本领才能报效祖国,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进入美国普渡大学学习,由于学习成绩突出,一年多就获得了博士学位,被称为“娃娃博士”。美国政府打算用优越的科研条件、生活条件留住他,但被邓稼先婉言谢绝了,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回到祖国,并隐姓埋名,在茫茫戈壁数年如一日从事核武器研究,他的团队攻坚克难、费尽心血,使新中国成功地研制出原子弹、氢弹,被授予“两弹元勋”。

——摘编自杨振宁《邓稼先》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普朗克和邓稼先科技研究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普朗克和邓稼先科技成就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科技研究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末,人们用经典物理学解释黑体辐射实验的时候,出现了著名的所谓“紫外灾难”。从创作博士论文开始,普朗克一直关注并研究热力学第二定律,并对此发表诸多论文。大约从1894年起,他开始研究黑体辐射问题,发现普朗克辐射定律,并在论证过程中提出“能量子”概念和常数h,这一概念和常量成为此后微观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和极为重要的普适常量。由于这一发现,普朗克获得了191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普朗克成了德国科学界的中心人物。1918 年,普朗克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0~1937年,他担任威廉皇帝协会会长。在那个时期,柏林、哥廷根、幕尼黑、莱比锡等大学成为世界科学的中心,同普朗克等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纳粹攫取德国政权后,他以一个科学家对科学、祖国的满腔热情与纳粹分子展开了为捍卫科学尊严的斗争。1947104日,普朗克在哥廷根逝世。

——摘编自《物理学家:普朗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普朗克的科学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普朗克取得科学成就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各行业科技创新简表(部分)

行业唐代技术创新内容科技史学者的评价宋人的后续创新
制茶业新创杀青去涩制作工艺突破性进步,是今天最流行的方法之一沿袭唐人核心技术,新创茶,榈间作技术
制瓷业实现第二次高温技术的突破,开创彩瓷生产技术中国陶瓷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沿袭唐人核心技术
印刷业创雕版印刷术划时代性的贡献将雕版制版技术改进为活字制版技术
纺织业设计出人工程序控制的小、大花楼提花机重大技术革新改进出脚踏缳车、纺车,沿袭唐代提花技术

——摘编自周尚兵《对唐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再认识》

材料二   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的状态


明清时期中国的两次科技交流

时间郑和下西洋明末清初
模式对流型
中国→←外国
单向型
中国←外国
状态主动被动

——摘编自王亚民《明代的科技发展与世界的比较研究》

材料三   欧洲从13~15世纪便陆续办起旨在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为社会服务的各种有教养的人的世俗学校,在这类学校中学习研究几何学和自然哲学(科学)等课程不仅是必需的,而且还会受到鼓励,哥白尼等科学巨匠就出自这类学校。在16世纪的意大利,布鲁诺、伽利略等人奠定了西方近代科学的基础,伽利略发明了对科学知识进行严格检验的系统的实验方法后,使科学成为“实证知识”且完全脱离作为“形而.上学”的自然哲学体系,并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17世纪末,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极大地借鉴了亚里士多德对时间、空间、运动、静止、位移和力的研究。近代西方科学的发展还非常明显地携带了相应的文化基因,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就是一种文化。

——摘编自钱兆华、高文芳《西方近代科学诞生和发展的文化因素》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领域的变化,并分析造成变化的文化因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6~17世纪西方近代科技发展的文化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16~17世纪中西科技发展差异的认识。
2022-05-09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2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学者汤浅光朝用定量的方式描述1620世纪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及其转移的情况,提出如果一个国家的科学成果超过全世界总数的25%,则这个国家就称为世界科学中心。15401960年间,世界科学中心在五个主要欧美国家转移。


——图文摘编自微博作者《世界科技中心模型》


近现代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顺序如图所示。请选择图中五点中任意一点的世界科学中心,判断其所属国家,说明理由(代表性科技成就),并分析其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原因。
2021-11-21更新 | 357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西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体系的突出特点是它极强的实用性。由子它的极端实用性,一旦现实不提出直接的要求,它就没有了发展的动力。而实用性科学眼光不够远大,为自己设定的发展空间是极小的,除非大一统的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实用型科技就只有停滞不前。从盛唐到明末1000年的时间里,由于中国政治的相对稳定,其独特的科学技术体系得以逐步完善和发展。近代中国科技发展远远落后于西万。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 公元2世纪,托勒密总结前人500年的观测结果,提出了地心说体系。中世纪初,阿奎那用此理论论证上帝创世说。从此,地心说与基督教教义结为一体,成了神学的理论基础。16世纪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后来,伽利略在其物理学和天文学发现基础上,驳斥托勒密的天文学,并宣传哥白尼学说。在旧学派占主导的学术界催促下,教会在1616年禁止了伽利略说话,并宣布哥白尼学说是”“错谬的和完全违背《圣经》的”。但哥白尼学说还是得到帝谷、笛卡尔、牛顿等人的研究支持,1822年,教廷正式定太阳是行星系的中心。1835年,白塞尔用精密似器发现了恒星视差,直接证明了地球确实是绕太阳运动。

——摘自江晓源《科学十五讲》等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6~18世纪西方科技发生的变化。
2021-03-10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石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科学革命,通常指欧洲17世纪初期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的一系列变革,其中尤其以天文学和物理学所取得的成就最为突出。中世纪欧洲大学教育的发展,为科学革命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文艺复兴为现代科学奠定了基础;地理大发现和航海技术的发展,为科学革命提供了动力,如新大陆的发现就证明托勒密的地理学是错误的,远洋航行也需要更精确的航海测绘以及望远镜、气压计、温度计和空气泵等新工具,这些需求成为科学研究的动力之。英国皇家学会于1662年成立,专注于自然科学,特别是实验科学的研究。一些城市出现科学研究协会,形成关注科技进展和实用发明的氛围。

——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   英国数学家伊萨克牛顿(1642-1727)是新的科学方法的集大成者。他依靠精确观测和数学推理建立了一整套有力的天文学和数学理论。1687年,牛顿发表了题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论文。在这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中,牛顿将天体、地球联系在一起,并将其放在整个宇宙体系中进行研究。……认为整个宇宙中的物体都遵守这一定律,并运用数学推理证明这套理论主宰世界上一切物体的运动规律。

——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世纪欧洲科学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牛顿力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新的科学方法”的内涵。
2021-02-0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果说天文学是近代科学革命的切入点,那么物理学就是近代科学的核心领域,而近代的各种力学理论和实验又是触发物理学革命的关键。参与这场物理学革命的大师们,从理论到实践,为近代科学奠定了一个全新的传统。

——摘编自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科学技术视为革命者完成自身历史使命的重要工具,在西方国家封锁禁运、苏联毁约的困境下,千方百计引进先进科技并促进自主研发,果断地发展高科技产业,提高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为中国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董志凯《毛泽东与中国科学技术的自主研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物理学革命的重大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毛泽东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虽然西方科学历经转折、停滞、长期撕裂和多次移植,但从其根本的方法、理念和内涵来看,由古希腊到17世纪欧洲所形成的一个前后期接续的大传统,而且现代科学的出现虽然受外部因素(诸如社会、经济、技术等)的影响,但其最主要的动力仍然是内在的,即来自这个传统本身。换言之,现代科学基本上是西方传统的产物,忽视或否定这一点,就没有可能了解现代科学的本质与由来。

——摘编自陈方正《继承与叛逆: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

材料二   不确定性是认识论上的一个问题,用以描述事物间的因果关系。有限理性则是对人认识能力的一种内在审视,说到底也是认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通过对不确定性的有限理性的考察,探索不确定性和有限理性之间的认识关系,给我们研究不确定性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同时也推动了有限理性的进一步认识。

——摘编自王荣江《近代科学的发生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材料三   人类跨入21世纪,世界发生了许多惊人的变化。在人们为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欣喜之余,又经历了更多的不安甚至灾难。除了对高科技特别是生物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恐慌之外,战争和疾病似乎直接将人类带到了地狱之门。

——摘编自《科技对人类的利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现代科学产生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以近代科学史上的历史事件为例说明这一观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学发展的认识。
2021-01-10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10 . 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材料二     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静止不懂的。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上帝的意志。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天主教会宣布他为“异教徒”,开除教籍,布鲁诺被迫长期离开祖国。1592年,他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当宣布要处死他是,他说:“你们宣布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到判决更感到害怕。”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2)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
(3)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布鲁诺“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这句话的理解。
2020-09-2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