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18世纪的欧洲特别是英国与中国走向不同的道路的核心在于欧洲文化中现实主义较浓,其结果是财富就意味着地位,身份和荣耀。而且,在英国财富可以购买贵族地位的制度下,财富就是真正意义下的地位,身份,荣耀和权力的等价物。因而在欧洲(或西方)文化的背景下,对于财富的极大化追求是主流的,光明正大的,自然合理的。同样,关于财富的学术研究也是一样的(如《国富论》)。

——摘编自《世界经济史中的近世江南:比较与综合观察——回应黄宗智先生》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结合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世之欧洲,若以世纪论,每个世纪都有创新,而17世纪却为人重视不足。实则,这是很要紧的一个时期,上承培根、洛克的实验哲学,洛克还根据英国的革命写了一份论“政府”的总结性文字,起了近代政治、文化的开山作用;下则启发了启蒙时期的思想家们。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作为近代自然科学的集大成者,进一步完成了由伽利略提出的用一种统一性的原则来把握整个宇宙的问题。他提出三条动力学的基本规律以及万有引力定律,证明了包括地球和天体在内的整个宇宙都服从于普连一致的运动挽律。牛顿自然科学的成就使中世纪以来一直处在昏暗和神秘状态的宇宙世界沐浴在阳光之下。正如卡西尔所言,牛顿的自然科学证明了人凭借自己的理性能够把握宇宙内在的基本秩序或规律,证明了“知识的力童”和自然力一样,“也是一种同样基本的力量”,从而“宣告了人类知识的胜利”。牛顿不仅为自然,还为哲学建立了坚实的准则。18世纪是“科学的世纪”,就是理性和光明的世纪。

——摘编自黄学胜《启蒙的科学精神及其影响》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高二上·江苏南通·期末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7年牛顿发表了著名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经典力学三大定律,把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天体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在此之前及发表之际,英国主要大事年表如下:

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616年,莎士比亚去世;1626年,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培根去世;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51年,英国启蒙思想家霍布斯完成《利维坦》;1660年,“促进物理一数学实验知识”发展的英国皇家学会成立;1662年,英国皇家学会领到皇家特许证。成为世界上历史最长而又从未中断过的科学学会。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希望他们能像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样,找到统治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致力于找到政治学的自然法则。

法国的孟德斯鸠试图……找到能在一个繁荣、稳定的国家中蕴育政治自由的原则。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内容、影响角度对牛顿经典力学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80字左右。)
2021-02-03更新 | 5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选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爱因斯坦的“科学”观     爱因斯坦心里十分清楚,科学是人的理智的产物,科学本身是合理性的。但是,切不可把理智或理性奉为我们的上帝:因为“它固然有强有力的身躯,但却没有人性。它不能领导,而只能服务.理智对于方法和工具具有敏锐的眼光,但是对于目的和价值却是盲目的”。他也十分明白,科学本身不是解放者,不是幸福的最深刻的源泉。它创造手段,而不创造目的。它适合于人利用这些手段达到合理的目的。当它被滥用时,科学的工具就变得像小孩手中的剃刀一样危险。

——据李醒民《论科学家的科学良心——爱因斯坦的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爱因斯坦的科学观。(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欧洲时间中国
10—15世纪远洋航海技术宋元明前期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明后期清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8至19世纪中叶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

材料二   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

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

——《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致瓦·博尔吉乌斯》

材料三   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

——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最好的科学意见,是反对这个新体系(指哥白尼体系)的。罗马和日内瓦都认为只有异端的布鲁诺等革命知识分子赞成哥白尼的见解,而比较谨慎的哲学家都敬而远之。布鲁诺相信宇宙是无限的,而星星则散布于无尽的空间里。布鲁诺是热忱的泛神论者,公开地攻击一切正统的信仰。他受到教会法庭的审判,不是因为他的科学,而是由于他的哲学,由于他热衷于宗教改革,他于1600年被教廷烧死。

——摘编自(英)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材料二   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以光速传播的时空波动,是时空曲率的扰动以行进波的形式向外传递的一种方式。美国科研人员于2016年2月11日宣布,他们探测到了引力波。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被填补了。

虽然引力波已经被发现了,但是引力波到底能多大程度上改变人类的生活,目前还是无法确定的。……引力波天文台的执行官说:“引力波的直接探测实现了50年前就设定好了的伟大目标——直接探测难以捕捉的事物,更好地理解宇宙,以及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提出100周年之际完美地续写爱因斯坦的传奇。”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鲁诺、爱因斯坦两人在科技方面的贡献有何不同,并分析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引力波从预言到探测发现的过程。
多选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列关于量子论的评述,正确的是
A.是17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
B.弥补了经典物理学的空缺
C.对物理学和人类的思维到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D.使人类对宏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2017-03-04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广东省仲元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卷
9 . 关于爱因斯坦与相对论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
B.为物理学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变化
C.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经典物理学的危机
D.局限于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
10 . 中国古代天文发达,近代欧洲天文成就斐然,近代自然科学就是以这个领域的革命为开端。下列有关评述正确的是
①二者的兴起都是由于农业发展的推动
②前者受“重农”“天人感应”思想影响
③前者是经验总结的成果,后者是实验研究的成功
④前者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后者有利于思想的解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