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牛顿的经典力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科学与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数学和西方古代的数学各有特色。


数学史专家钱宝琮深入研究《九章算术》后,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

材料二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为:“几何学的对象乃是永恒事物,而不是某种有时产生和灭亡的事物”,“几何学大概能把灵魂引向真理并且或许能使哲学家的灵魂转向上面”。

材料三   下表为16~18世纪初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席的情况。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相关史实,分别说明“《九章算术》的编纂者”与柏拉图对待数学作用的认识。
(2)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从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初期新增课程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2019-11-13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重大科技成就简表

时期中国世界
16世纪(明中期)《本草纲目》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17世纪(明后期到清初)《农政全书》、
《天工开物》、
《徐霞客游记》
天文望远镜、近代化学、力学、解析几何、血液循环学说
18—19世纪中(清)蒸汽机、电磁感应原理、…、

材料二:16—18世纪初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授席位的情况

时间大学增设的教授席位
1546年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神学、希伯来语、希腊语、民法、医学
1619年牛津大学萨维里几何学
1621年牛津大学色德来自然哲学、萨维里天文学
1663年剑桥大学卢卡西数学
1669年牛津大学植物学
1702年剑桥大学化学
1704年剑桥大学天文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16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发展存在的差异和发展特征?并各举一例近代物理学和生物学的成就。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从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初期新增课程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2017-11-24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哲学的困难好象在这里——从运动的现象去研究自然界的力,再从这些力去验证其他现象;书中第一、第二卷的一般命题就致力于这个目标。在第三卷中我们阐明了世界体系,作为这方面的一个例子。因为根据第一卷里用数学证明的命题,我们在第三卷里由天象推出把物体吸向太阳和几个行星的重力。我们又从这些力,使用其他数学的命题,推演出行星、彗星、月球和海水的运动。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材料二:







图一:早期火车机车图二:早期内燃机图三:直流发电机厂房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材料涉及了哪些物理学成就?
(2)材料二中图一所示交通工具的动力是什么?图二所示的动力催生了哪些新的交通工具?奠定了图三历史现象的物理学理论基础的科学家是谁?
(3)材料一和材料二涉及的领域有何不同?由材料一到材料二,反映了科技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的?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牛顿从小就爱思考,他善于观察生活,观察生活中人们的活动,再根据人们的需要进行一些发明和创造。少年时代,牛顿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将一块圆石凿成一个日晷仪,用以计时。上中学时牛顿就喜欢做实验并记笔记,对所学过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因生活所迫,他曾一度辍学在家,即便如此,他仍在从事科学研究。进入大学后,牛顿开始接触到大量的自然科学著作,用大量的时间自学笛卡儿等人的数学著作,这些著作将牛顿引导到当时数学最前沿——解析几何与微积分方面。

——摘编自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二   在牛顿的时代,光不再是弥漫四周、纯粹、无色的神秘物质,不再是上帝的住所,而成了一个物理现象,它的规律可用反光镜和透镜来研究,它的颜色可用三棱镜来分析……宗教信仰的寄身之所由心转移到头脑中,神秘主义被数学所驱逐。

——【英】WC丹皮尔《科学史》


(1)据材料一,指出青少年时代牛顿具备的优秀品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完成物理学发展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的标志性成果。
(2)牛顿时代人类对光认识已经发生了变化。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牛顿对光学发展的贡献及其学说产生的影响。
2021-05-1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体系的突出特点是它极强的实用性。由于它的极端实用性,一旦现实不提出直接的要求,它就没有了发展的动力。而实用性科学眼光不够远大,为自己设定的发展空间是极小的,除非大一统的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实用型科技就只有停滞不前。从盛唐到明末1000多年的时间里,由于中国政治的相对稳定,其独特的科学技术体系得以逐步完善和发展。近代中国科技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

——摘编自吴国盛著《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   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近代自然科学建立起来。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虽然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是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编自赵英《技术演变与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自然科学产生的背景以及其作用。
2020-12-26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北碚区朝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欧洲时间中国
10—15 世纪远洋航海技术
宋元明清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
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明后期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9至19世纪中叶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一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

材料二: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材料三: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世宗实录》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明前期中国的科技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并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欧洲时间中国
10-15世纪远洋航海技术宋、元明前期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明后期、清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
18-19世纪中叶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

材料二  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 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致瓦博尔吉乌斯》

材料三 : 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及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世宗实录》


(1)据材料一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2)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界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读下列《17世纪英格兰社会精英人士对宗教和科学初始兴趣取向比例变化统计图》

该项统计可以看出
A.宗教改革对价值取向的影响B.牛顿力学对宗教观念的作用
C.工业革命对思想解放的推动D.进化论瓦解宗教观念的过程
2020-06-07更新 | 541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一零六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欧洲时间中国
10—15世纪远洋航海技术元末明初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明后期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8至19世纪中叶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

材料二   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发展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实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致瓦·特尔吉乌斯》

材料三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研究后发现,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非常高,除“四大发明”外,还有很多发明,如机械钟、铸铁技术、瓷器、马镫马具、独轮车,拱桥等都首创于中国。“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这个疑问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明清时期出现“李约瑟难题”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体系的突出特点是它极强的实用性,在大一统专制社会中表现为直接满足专制王朝各方面的需要。由于它的极端实用性,一旦现实不提出直接的要求,它就没有了发展的动力。而实用性科学眼光不够远大,为自己设定的发展空间是极小的,除非大一统的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实用型科技就只有停滞不前。从盛唐(公元7世纪)到明末(17世纪)1000多年的时间里,由于中国政治的相对稳定,其独特的科学技术体系得以逐步完善和发展。近代,中国科技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

材料二   近代科学的诞生得益于许多条件,其中也包括中国人的伟大发明所起的作用,但它的思想根源来自希腊。希腊人不讲实用,为理论而理论,这就为科学的发展开辟了无限的空间。希腊人的数学和自然哲学时隔一千多年后仍然能推动欧洲科学的发展,充分显示出理论的力量,日益发展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解放了生产力,开阔了欧洲人的视野。在16世纪和17世纪,先进的欧洲学者们创造了改变整个人类历史进程和人类生活的近代科学。18世纪工业革命基本上是在与理论科学研究完全无关的情况下发生的,但却马上带动了相应学科的发展。科学自此越来越面向实用技术,并形成科学——技术的相互加速的循环机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国盛著《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科技与欧洲近代科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近代科学发展给中国科技发展的启示。
2019-11-1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