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浪漫主义文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梁实秋与闻一多在美国求学期间,曾读过英国诗人丁尼生的一首诗:“泪,无用的泪,我不知它们何意,深埋在某些神圣的绝望里,从心中涌起,在眼睛汇集,望着欢乐的秋之田野,回忆一去不返的往昔。”下列艺术作品与该诗风格相同的是(     
A.B.
C.D.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829年,雨果创作了戏剧《欧那尼》。该剧描写了16世纪西班牙大盗欧那尼反抗国王,为父报仇、追求爱情的悲剧故事。1830年初该剧首场演出后在国家大剧院连演一百场,使得法国城乡掀起了一股“欧那尼热”。据此可推知,该剧(       
A.反映了客观社会现实B.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斗志
C.凸显了理性主义原则D.继承了传统的艺术风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中期,在欧洲革命和改革的洪流中,浪漫主义文学出现高峰;在工业革命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的过程中,欧洲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获得重大发展;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危机与核战争的威胁,现代主义文学创作成为欧美主流。这表明文学风格
A.是欧美革命的产物B.是社会现实的反映
C.不受主观意志影响D.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韦勒克形容早期浪漫主义时说:“就诗歌观来说是想象,就世界观来说是自然,就诗体风格来说是象征与神话。”而在法国大革命后,德国作家席勒说,浪漫主义“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这一变化说明
A.革命成为浪漫主义的主要题材B.浪漫主义推动启蒙运动的开展
C.浪漫主义作品深刻的现实反思D.浪漫主义不再强调去抒发情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
B.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C.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2021-04-01更新 | 488次组卷 | 64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2020年高三1月教学质量检测(一)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序言》(节选)

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作品价值不仅在于吟诵自然之美,也在于主张运用生态思维去对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内容1∶我通常都选择微贱的田园生活作题材……因为在这种生活里,人们的热情与自然的美永远是合二为一的……他们表达情感和思想都是单纯而不矫揉造作的。

内容2∶使它在我们面前显得既奇特又熟悉,令人喜爱,这便是浪漫主义的诗学。

内容3∶自然有一些力量能使我们心受感染,自然会用宁静和美打动人,能引导我们从欢乐走向欢乐。

内容4∶最平凡的花朵也能给人深刻的感染,雏菊能教会人在困难的时候不丧失希望,水仙花能治愈心灵的创伤,并把孤寂的我带进天堂。华兹华斯认为自然是人类“心灵的保姆、向导和卫士”。

内容5∶人应当永远是大自然谦恭的学生,永远是“大自然的崇拜者,精神抖擞地来到这里朝拜”。

——摘编自刘春伟《20世纪西方文学作品的生态伦理思想研究》


根据材料信息,围绕浪漫主义文艺中生态思维的发展,结合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西方经济环境的关系,自拟观点,并运用所学西方近代史的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1844年海涅在《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中通过梦境幻想童话和传说,描绘了德国的落后面貌。把腐朽分裂的德意志36个诸侯国比作奇臭无比的36个粪坑,认为德国已病入膏肓,呼吁人民从睡梦中振奋起来,在地球上建立自由平等的“天国”。该作品
A.体现了现实主义风格的成熟B.反映了德国资本主义的腐朽
C.促成了德意志帝国走向统一D.有利于人民革命精神的唤醒
8 . 欧洲某一流派“正视现实、渴望斗争,崇尚自由解敢精神.两否定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也批判资本主义的罪恶现实,将理想寄予滕胧的米米他们刻画的主人公化往是具有个性、有革命要求的‘反抗者”。下列作品符合该流派的是
A.B.
C.D.
2020-11-0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1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小说《悲惨世界》中的主人公冉阿让的人生,集浪漫主义传奇色彩及人道主义悲为一体:冉阿上,因为生活所迫,从一个善良、淳朴的劳动者转变成冷酷、盲目的恶魔;被主教唤醒他本善的良知之后,成为诚实、正直、仁慈和博爱的人。这说明《悲修世界》
A.为悲惨的人民找到了解放的道路B.强调表现自我和社会的精冲危机
C.充满了对人类“理性王国”的向往D.一定程度上反映法国社会现实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1817—1862年)创作的散文集,记录了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生活,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该书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由此可见,梭罗的《瓦尔登湖》
A.真实地揭露了现实的黑暗B.强调理性分析的重要性
C.提倡反叛怪诞的行为D.抒发作者浪漫的情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