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浪漫主义文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卢梭认为,人类天性本善,原始人是“高贵的野蛮人”,原始社会最美好,知识的进步有害于人类的幸福。由此欧洲思想界形成了一种浪漫主义思潮。以下言论体现该思潮的是(     
A.“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
B.“理性是激情的奴隶。”——【英】大卫·休谟
C.“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
D.“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康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在欧洲文学史上,有些作家特别着重描写理想。他们中有人缅怀过去,抒发个人享受或悲观厌世的情感;另一些人则在作品中着力描写同封建社会或资产阶级统治集团格格不入的天才人物或叛逆性格。符给这一创作风格的作品是
A.《巴黎圣母院》B.《人间喜剧》
C.《哈姆雷特》D.《等待戈多》
2022-05-08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份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弗兰切斯科·约瑟·德·戈雅(1746—1828)是西班牙著名的画家,其代表作品《拿水罐的少女》,借描述一位充满青春和生命力的劳动姑娘寄托自己对未来的理想和希望,画面运用大色块、富有激情的笔触塑造这位少女顶天立地的形象。下列作品的风格与《拿水罐的少女》一致的是
A.《等待戈多》B.《十日谈》C.《人间喜剧》D.《巴黎圣母院》
2022-03-23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22届高三3月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某一文学作品被评价为“是彻底的天才的作品——愤世到了不顾一切的辛辣程度,温柔到了优美感情的最纤细动人的地步……一个古典的文雅而喜剧的风格。”与这一作品在文学流派上相同的是
A.《巴黎圣母院》B.《安娜·卡列尼娜》C.《等待戈多》D.《母亲》
2022-02-1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人评论德国作家艾兴多夫(1826年创作的)著作《一个无用人的生涯》:“‘无用人’以建构精神理想为目的,不惜以放弃现实为代价……但是从另一方面说,“无用人”以矫枉过正的方式将精神、个性、情感和想象力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形成了一场情感风暴和理想风暴。”据此判断,该作品属于
A.启蒙文学B.浪漫主义C.现代主义D.现实主义
2021-09-06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基础性调研测试历史(选修)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恩格斯说:“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下列文学作品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安娜·卡列尼娜》B.《老人与海》
C.《大卫·科波菲尔》D.《巴黎圣母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世纪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描述了春天来临后的瓦尔登湖。“春光来临之前的一切琐碎事”,都在春光的照耀下变得微不足道。“春天的来临,很像混沌初开,宇宙创始,黄金时代的再现。”下列文学作品与该作品风格相似的是
A.《红与黑》B.《人间喜剧》
C.《西风颂》D.《百年孤独》
8 . 文学史是一部以重点作家、作品为基础,表述人类争取精神解放(即心灵自由)的人学艺术史,它既有艺术的鲜活性,又是人类精神解放的年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浪漫主义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西方文学。雨果的著名论点“浪漫主义的真正定义不过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而已”,正是因其响亮地呼喊出冲破旧的人学,创立新人学的时代新声而显得光彩夺目。经过一阵浪漫主义的热潮之后,人们看到启蒙思想家所宣称的资本主义现实,却是一个充满尖锐冲突的社会。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便随之产生。作为思潮和流派,我们认为:现实主义文学的上下限应界定为,从19世纪30年代兴起,一直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但应明确,其中含有界限分明的前后两大文学思潮,即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和20世纪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批判现实主义思潮乖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比较起来,它们的人学内涵却有着根本区别,前者重在暴露社会上层的灵魂丑恶,揭示社会下层的苦难遭遇,后者“作为革命机器上的齿轮和螺丝钉”贝旨在表现下层群体的斗争和翻身,展示精神上获得的解放和自由。现代主义文学滥觞于20世纪之初(准确说是两个世纪之交)。现代主义文学以解剖自我和弘扬个性为己任,旨在表现意识之下的深层情感和探索心理的深层真实,反对现实主义的浅层真实和浪漫主义的放浪失实。

——摘编自杨昌龙《以人学为基点的回顾和展望—一对西方文学史的宏观思考》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欧洲思想领域有何反应?
(2)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阶段概述西方“人学”的发展特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针对世界文学,韦勒克总结为:“就诗歌观来说是想象,就世界观来说是自然,就诗体风格来说是象征与神话。”席勒曾这样评论:“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现实。”他们共同评价的作品是
A.《人间喜剧》B.《等待戈多》C.《红与黑》D.《巴黎圣母院》
10 . 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发展之间关系密切,既是一个时代的表征,也是时代发展的重要原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但是,正是在物理学领域,牛顿进行了最有意义的研究。在这方面,他以伽利略的研究为基础,将后者的成果发展到辉煌的顶点。牛顿的一个朋友叙述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是如何在观察果园里的苹果从果树上掉下来时,受到解决这一难题的暗示的。

——《全球通史》

材料二 “嫦娥奔月”的神话,只能表达人类对大地与月球之间的一种朦胧关系,寄托了人类向往太空的精神幻想。17世纪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才为人类真正认识地球、展开对太空的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机械动力、天文观察装置的发明和使用,天体中的一颗颗行星的发现又为人类正确认识宇宙带来了希望。

材料三   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理性的国家完全破产了。卢梭的社会契约在恐怖时代获得了实现,对自己的政治能力丧失了信心的市民等级,为了摆脱这种恐怖,起初求助于腐败的督政府,最后则托庇于拿破仑的专制统治。早先许下的永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夺战争。

——摘自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伽利略的研究”是指什么?牛顿是如何将其“发展到辉煌的顶点”的?其标志性著作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包括哪些内容?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牛顿力学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材料三中,作者对由理性主义指导而建立起来的社会持什么看法?试各举一例文学艺术美术作品佐证这一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的关系?
2020-12-0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