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浪漫主义文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战争频繁,社会各阶层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下列文学艺术作品中反映了人们这种情绪的是(  )
①《人间喜剧》                                      ②《巴黎圣母院》
③《自由引导人民》                                ④《日出•印象》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1-03-07更新 | 117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浪漫主义(Romanticism)一词源于欧洲中世纪的Romance,“罗曼蒂克”一词也由此转化而来。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在西方文艺中也一直有着重大影响,下列西方文艺创作中具有“罗曼蒂克”风格的是(  )
①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②拜伦的《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
③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④雪莱的《西风颂》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2021-02-1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练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信勒·凡尔纳(Jules&Veme,1828-1905)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他以空想的方式将当时的科技成果神奇化,大胆猜测、热情憧憬未来的美好生活,并对种种社会弊端进行深刻揭露和辛辣讽制,生前其作“光是无插图小型本便销售了约160万部”。七八十年代,日本明治文坛搬起“凡尔纳翻译热”。作品热度仅次于莎士比亚,成为中国作家“改译”的基础。1902年,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倡导“小说界革命”,创办《新小说》杂志,将《海底旅行》归类为“科学小说”进行连载,并亲译介绍西方少年探索冒险、同舟共济精神的《十五小豪杰》。同年4月,赴日留学的鲁迅订阅了该杂志,翌年秋译成《月界旅行》,讲述三名探险家乘坐空心炮弹飞往月球的故事。鲁迅译本重“科普”而轻“幻想”,“不适于我国人者”多有删节与调整;采用章田体,加入对偶的破题诗,但正文“掺用文言俗语”,随处可见“自由、人民、进步、法则、研究、发明”等新调汇。鲁迅认为:“(读者)必能于不知不觉间,获一斑之智识,破遗传之迷信,改良思想,补助文明”,“导中国人群以进行,必自科学小说始。”

——摘编自(日)山田敬三《鲁迅与儒勒·凡尔纳之间》等


根据材料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8世纪中后期,原先文学落后的德国陡然掀起狂飙突进运动,《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作者青年歌德和《阴谋与爱情》的作者青年席勒成为两只报春的燕子,以澎湃的激情高翔于欧洲上空,令人刮目相看。这一现象反映出(     )
A.法国大革命传播自由平等博爱思想B.英国工业革命造成两大阶级的对抗
C.德国宗教改革推动德语文学的发展D.启蒙思想家对于理性的反思和批判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下面是海涅于1843年创作的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节选)。这首诗
A.以理性主义的方式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
B.以浪漫主义的风格抨击了德意志的分裂和落后
C.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批判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D.以现代主义的手法表达了无产阶级的斗争精神
2020-04-0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诗句体现的文学风格是
A.现实主义B.印象主义C.古典主义D.浪漫主义
2020-03-1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巴黎圣母院》以离奇和对比手法描写了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一个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埃斯梅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舍身救女郎。下列作品与《巴黎圣母院》属于同一创作流派的是(  )
A.B.
C.D.
2020-03-04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席勒将美育的内涵界定为自由。“人只有通过审美自由,才能实现从感觉的被动状态到思想和意志的主动状态的转变。耳朵里听到的永远是由他推动的机器轮盘的那种单调乏味的嘈杂声,人就变成他的职业的一个标志。”他主张
①美学教育重在培养艺术人才   ②改变工业化时期人性的偏枯
③通过审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④回归古朴宁静重建精神社会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0-02-06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英国作家斯威夫特发表了《格列佛游记》,书中的格列佛游历小人国、大人国、贤马国,发现马能良好地治理国家,而被称为耶胡的人却丑陋自私,据此可知《格列佛游记》
A.反映出作者对社会的不满B.揭露了工业革命对人性的摧残
C.体现了现实主义写作风格D.控诉了封建制度的腐朽与落后
10 . 如图是某学生绘制的19世纪世界文学艺术成就结构图。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①文学与艺术之间是继承关系   ②文学艺术成就具有一定的相通性
③科技是文艺发展的唯一动力   ④文学艺术的发展与时代密切相关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