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实主义文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5 道试题
1 . 有学者这样评论一部文学作品:在一个广阔的领域里描写了金钱的无比威力,是一部描写金钱统治一切的风俗史。在他的笔下,金钱是一柄所向披靡的双刃剑:既腐蚀人心,又造福人类。这部作品是(     
A.《巴黎圣母院》B.《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D.《人间喜剧》
2023-03-2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新蕾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德国乡士文学早在18世纪出现,100年后空前繁荣,涌现出耶雷米亚斯•高特赫尔等一批著名的乡村故事作家和《雪绒花王》《寂静森林》等广受欢迎的 “农民小说”,推崇乡土气息浓厚的农民“原初生活形态”。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农本思想源远流长B.知识分子反思现代文明
C.专制主义根深蒂固D.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主流
2023-03-2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东仲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月考(选班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狄更斯把哥特式小说(18世纪英国小说流派,擅长描写神秘和惊奇的故事)中的恐怖描述转移到了工业化的现实社会中来,对资本主义社会丑陋现象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发展前景的展望构成了其全部文学创作的主题。这说明他在创作过程中(     
A.注重内心的自我感受B.具有反思理性的倾向
C.延续荒诞的文学风格D.直面现实社会的矛盾
2023-03-19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文学应该具有科学真理般的精准性”“新文学被看作‘知识’,作家们渴望用分析和近乎科学的态度来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下列与这一流派艺术风格类似的美术作品是(     
A.《自由引导人民》B.《拾穗者》
C.《日出·印象》D.《亚威农少女》
2022-08-0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湘豫名校2023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经过反复运动逐渐在欧洲确立,结果知识分子所期待的繁荣并没有出现,社会矛盾也没有消除。整个社会处于物化的状态,金钱成了主人,而劳动人民和小资产阶级都成了社会制度的牺牲品。进步的文学家对这一状况不满,遂对现实生活予以揭露和批判。这说明
A.现实主义文学居于主流B.社会发展状态影响文学创作
C.制度异化加剧劳资矛盾D.资产阶级革命凸显人文关怀
2022-06-0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恩格斯这样评价某部作品:“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诸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这部“作品”
①真实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②痛斥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无情
③深刻剖析并强烈批判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弊病
④以美好的理想和憧憬从侧面彻底检视和抨击当时的社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 . 19世纪初期,欧洲出现一类文学作品,这类作品将巨大的热情融入了借景抒情与叙事技巧的完美结合中,奏响了为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的战歌。与这类作品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人间喜剧》B.《悲惨世界》
C.《老人与海》D.《百年孤独》
2022-04-1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八校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描写“我们”一家人在去哲尔赛岛途中,巧遇叔父于勒的经过,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时的不同表现和心理。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不同态度,小说揭示并讽刺了在阶级社会中,至亲之间关系疏远的情形。与这部小说风格相同的文学作品是
A.《巴黎圣母院》B.《老人与海》C.《战争与和平》D.《等待戈多》
2022-03-24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好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9 . 西方某文学作品一经问世,引起了“一场真正的社会大爆炸”,作品的各个章节都引起了社会的“跷足”注视,及无休无止的“议论、推崇、非难和争吵,仿佛事情关涉到每个人最切身的问题”这部作品风格最可能是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2022-01-05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斯丹达尔(司汤达)(1783-1842年)的童年在法国大革命中度过。16岁跟随拿破仑大军转战于欧洲。波旁玉朝复辟以后,流落到意大利,写下了他最重要的作品《红与黑》。小说通过于连在三大环境中的活动和经历,艺术地再现了法国王政复辟时期的社会风气和政治面貌。斯丹达尔自己解释说:“作者要描写的,是路易十八和查理十世的政府带给法国的风气。”有人评论,《红与黑》进行了“心理学的深刻研究”,那么斯丹达尔既是描写社会的巨匠,也是刻画心理的大师。

——摘编自汪剑鸣、詹志和著《法国文学简史》(下)

材料二   在“文革”前的十七年中,文学出现“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可喜局面,且“红色文学”一直占主导地位。其代表作包括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袁静和孔厥的《新儿女英雄传》、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柳青的《创业史》……这些作品或写革命战争,或写土地改革,或反映劳动人民的新生活建设。出版界还推出了大量古今中外名著,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摘编自王地山《新中国文学发展的轨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红与黑》的特点及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红与黑》与“红色文学”的共通之处,并指出新中国成立十七年中文学出现“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背景。
2022-01-0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