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实主义文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世纪30、4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成为欧美的文学主流。现实主义作家把文学作为研究现实的手段,格外重视艺术描写的客观真实性,让文学对生活表现出镜子般的忠实。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欧美(     
A.充满对战争和危机的恐惧B.打破了罗马教会精神独裁
C.积极追寻自由的理想世界D.社会弊端和矛盾尖锐复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某一文学类型在形成之初曾被视为并不“高雅”,但作为一种“纯文学”,坚持把政治、道德、商业、维护阶级权贵、愚民等所有谎言一律去除干净,以便在作品中客观地呈现人的现实生活和人的本性特征。这一类型作品(     
A.富于夸张和装饰韵味B.注重内心自我感受
C.强调客观存在的现实D.语言风格背离传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电影《罗马11时》以战后意大利社会状况为创作背景,内容为某公司发布一则招聘一名打字员的广告,不料清早就有数百名妇女挤在楼梯和大街上排队应考,结果楼梯倒塌,酿成惨剧。据此可知该电影
A.具有现实主义的典型特点B.反映了经济大萧条的惨景
C.突出印象主义的艺术特征D.借鉴了荒诞派文学的风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某部小说描写了一桩弑父案,以及案件的法庭审判。这是一幕关于当时人们精神的戏剧,讲述了情感和欲望信仰、理性与自由意志间的道德角斗。该作品展示-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家庭、道德和人性的悲剧主题。这部作品反映了
A.文艺复兴时期,对人性价值的追求B.启蒙运动时期,对张扬个性的思考
C.产业革命时期,对社会现实的鞭挞D.二次大战之后,对荒诞社会的迷茫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美国作家德莱塞在创作中大量借鉴新闻素材,选取案例为创作蓝本,对美国工业化进程中那股非道德的内在能量进行了戏剧性的描述,为美国文学和新闻缺失的部分点亮了一盏灯。他试图帮助美国人用新的眼光来审视社会,并承担起新闻工作者和作家的社会责任。德莱塞的作品在创作风格上属于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民族主义D.现代主义
2022-04-16更新 | 29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4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小说《变形记》开篇,没有过多的解释,没有任何的铺垫,直接是超现实的人类“变形”:“当格里高尔·萨姆沙从烦躁不安的梦中醒来时,发现他在床上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甲虫。”该作品
A.表达了强烈民族忧患意识B.剖析了社会生活的本质
C.鼓励人们争取自由和理想D.注重表现人的主观精神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世纪后期,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形成垄断资本,控制国家政权,且已实行两党制,总统和各州州长选举均为两党竞选产生,民主党与共和党各自拉拢选票,不惜重金收买以实现胜选,两党互相攻击、造谣中伤。当时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揭示这一全过程。这一类型的文学作品(     
A.突出工业化带来的危害B.叙述内容均为客观事实
C.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D.带有强烈的反传统色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他们放弃了形象塑造与戏剧冲突,运用支离破碎的舞台直观场景、奇特怪异的道具、颠三倒四的对话、混乱不堪的思维,表现现实的丑恶与恐怖、人生的痛苦与绝望。“他们”的作品
A.描述主观内心世界,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B.揭露批判社会黑暗,冷静思考客观现实
C.捕捉世界的光与色,主张抒发自我个性
D.出现反传统的倾向,强调个人主观感受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世纪末法国作家左拉提出:“小说家不应只满足于做一个辑录现象的观察家,而应当做一个公正的实验员”,应“把自己作品中的人物以及人物的情感置于一系列的实验之中,并像化学师同物质打交道那样,检验情感与社会真相”。这一思想
A.体现浪漫主义特征B.与民主共和理想相契合
C.深受科学理性影响D.否定了现实主义的文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近代俄国的—位文学家以作家是“人类灵魂的观察者”,将“那像绿藻一样阻碍我们生活之船前进的、可怕的、令人惊心的渣滓,那充斥在有时悲苦而乏味的人生之路上的冷酷、委琐、平庸之辈的隐私,全部翻腾出来”。这一类文学作品的突出特点是
A.偏重于对理想和幻想的追求B.注重个人内心生活的描写
C.探索导致社会黑暗本质根源D.集中表现社会的精神危机
2021-12-02更新 | 4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非凡吉创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调研(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