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牛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英国艺术家1795年的画作《牛顿》,表现了一颗伟大的头脑正在规划世界。牛顿力学所反映的宇宙规律是
A.自由落体定律B.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
C.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D.热辐射过程中的能量分布规律
2018-11-07更新 | 2395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8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2 . 1684年8月,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到剑桥大学拜访一位数学教授,请教行星运行轨迹问题,该教授给出了答案,但找不到原始的计算材料,两年多后该教授写出了一部杰作。这部杰作是
A.《哈姆雷特》B.《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C.《广义相对论的基础》D.《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
3 . 《新全球史》中提及一历史人物:“他将天体、地球联系在一起,并将其放到整个宇宙体系中进行研究……他开创性的提出一定律,认为整个宇宙中的物体都遵守这一定律,并运用数学推理来证明。”此处的人物指的是
A.伽利略B.牛顿C.爱因斯坦D.普朗克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应星(153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出现的背景。
2020-04-24更新 | 2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主观题专项突破十年分类-专题01背景类主观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墓地的一块墓碑上,写着启蒙运动时期英国诗人亚历山大渐伯的名句:“自然界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中,上帝说,让牛顿出生吧,于是一切都成为光明。”下列各项属于牛顿对自然界和自然规律探索所作的贡献是
A.牛顿的研究方法被后人总结为“演绎一归纳”法
B.设计并制作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远镜用于观察天体运动
C.使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D.第一次阐述了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的重要思想
2020-11-26更新 | 20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有学者在评价牛顿某部著作的意义时指出:“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又一颗行星。”这一著作应是
A.《理想国》B.《物种起源》
C.《天演论》D.《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应星(153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
2020-04-23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主观题专项突破十年分类-专题04特点、特征类主观题
8 . 有学者指出,牛顿的《原理》被公认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媲美。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这是因为它(     
A.善于从生活和生产中总结经验教训B.促使人们彻底摆脱了封建神学的束缚
C.促进文艺复兴的兴起和发展D.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9 . 下表为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的比较,通过比较反映了当时的东西方
A.文化的交流加深B.社会发展趋势不同
C.政体的本质差异D.科技发展水平不同
2020-03-20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3月月考(线上)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在罗马教会的裁判下,伽利略被监禁在水牢;在英国社会转型中,牛顿荣膺皇家学会会长;在法国大革命狂潮中,拉瓦锡在断头台上痛苦挣扎;在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爱迪生拥有一千多项专利;在德国纳粹迫害中,爱因斯坦被迫背井离乡。这些科学家的命运说明
A.科学发展需要几代人的自我牺牲
B.科学的发展需要适宜的社会环境
C.科学家要有献身真理的斗争精神
D.近代欧美国家对科学家缺乏尊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