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酶与ATP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99 道试题
1 . 马铃薯块茎内富含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水解。已知2H2O22H2O+O2,可以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的O2生成速率来判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某兴趣小组欲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收集的气体体积记录如下表。请利用所给的材料用具,完善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用具:2%的过氧化氢溶液,缓冲液(pH5.0、pH6.0、pH7.0、pH8.0),马铃薯,滤纸片、注射器、橡胶盖若干,研钵,培养皿等。(要求与说明:实验中所加溶液的具体量不做要求)
(一)完善实验步骤:
制备马铃薯匀浆。将马铃薯洗净切成小块,放入研钵充分研磨后用纱布过滤,得到酶提取液备用。
(1)取__________的滤纸片若干放在盛有马铃薯匀浆的培养皿中浸泡1min,然后用镊子夹起滤纸片,贴靠在培养皿壁上,流尽多余的匀浆。
取4支注射器编号后,分别加入等量的马铃薯匀浆浸泡过的滤纸片。
(2)每支注射器先分别吸入等量的__________溶液:然后再用针筒吸入__________溶液,用橡胶盖密封针嘴。每隔一段时间,记录相关实验数据。
(二)记录实验结果:
(3)设计一张实验结果记录表,以记录0.5min和1min时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
(三)分析与讨论
(4)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
(5)如图中20min后,收集的气体体积不再发生明显变化,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某同学将其中一支注射器中收集到的数据绘制成图中的曲线1,他想改变某一条件,让实验结果变成曲线2,则需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
   
A.增加滤纸片数量B.将温度提高到80°C
C.增加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D.将针换成更大容积的
(6)若实验中只有一个注射器,每次实验后,先用水充分冲洗反应小室,然后用___________再冲洗一遍,目的是___________
2 . 萌发的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含量会显著增高。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0℃下可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耐酸、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min后失活。根据它们的这种特性,可分别测定一种酶的催化效率。某实验小组进行了“提取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并测定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适温度”的相关实验。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主要试剂及仪器: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蒸馏水、石英砂、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备酶溶液。

步骤二:将酶液经一定方法处理,取出后冷却。
步骤三:取6支干净的、体积相同并具刻度的试管依次编号,按下表要求加入试剂,再观察各试管内的颜色变化。(注:+表示溶液变蓝色,-表示溶液不变蓝色)
试管编号123456
①加入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mL)888888
②恒温水浴5min0℃20℃40℃60℃80℃100℃
③加入处理后的酶液111111
④溶液混合,振荡后恒温水浴5min0℃20℃40℃60℃80℃100
⑤加入碘液,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萌发的小麦种子提取酶液的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步骤二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根据试管______________中观察的实验结果,可推断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______________左右。
(4)该实验中能否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
(5)若要进一步研究小麦种子中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则需获得______________的酶溶液。则步骤二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6)步骤三的表格中,若②和③顺序颠倒,将______________(填“影响”或“不影响”)实验结果,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022-06-13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生物试题
3 . 荧光素酶系溶液中含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该酶能利用ATP的能量,催化荧光素与氧气反应发出特定荧光,利用该原理可测量不同萌发阶段种子样液中ATP浓度,实验方法如下:
步骤一:每一比色杯(容器)中分别加入10×10-7M、10×10-8M、10×10-9M、10×10-10M、10×10-11M等不同浓度的ATP溶液0.2ml,再向各比色杯中加入0.8ml荧光素酶系溶液,混匀后立即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各比色杯发光强度,实验设定的温度为25℃,pH为7.4~7.8,然后根据结果绘制出ATP浓度与发光强度的标准曲线。
步骤二:将未萌发、萌发12小时、萌发24小时的玉米胚各10粒,经研磨、提取,获得组织样液。利用荧光素酶系溶液测定荧光强度并记录结果如下表。
不同萌发时间玉米胚组织样液荧光强度记录表

组别

1

0.2ml

0.8ml

2

0.2ml

0.8ml

3

0.2ml

0.8ml

步骤三:将不同组别得到的数据与标准曲线进行对照,从而测得④_______________。
回答下列问题:
(1)完善实验记录表和步骤三: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
(2)步骤二中设定的温度与pH值是_______________
(3)玉米胚组织样液中的ATP主要来自细胞的_______________(生理过程),已知萌发24小时的玉米种子呼吸强度显著高于12小时,实测样液发光强度只略高于12小时样液,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
2024-02-0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萌发的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含量会显著增高。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0℃下可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耐酸、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 min后失活。根据它们的这种特性,可分别测定一种酶的催化效率。某实验小组进行了“提取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并测定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适温度”的相关实验。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 cm)。
主要试剂及仪器: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蒸馏水、石英砂、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备酶溶液。
―→―→
步骤二:将酶液经一定方法处理,取出后冷却。
步骤三:取6支干净的、体积相同并具刻度的试管依次编号,按下表要求加入试剂,再观察各试管内的颜色变化。(注:+表示溶液变蓝色,-表示溶液不变蓝色)
试管编号123456
① 加入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mL)888888
②恒温水浴5 min0℃20℃40℃60℃80℃100℃
③加入处理后的酶液111111
④恒温水浴5 min0℃20℃40℃60℃80℃100℃
⑤溶液混合,振荡后恒温水浴5 min0℃20℃40℃60℃80℃100℃
⑥加入碘液,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萌发的小麦种子提取酶液的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二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
(3)该实验中能否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4)若要进一步研究小麦种子中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则需获得β淀粉酶保持活性而α淀粉酶失活的酶溶液。则步骤二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三的表格中,若②和③顺序颠倒,将________(填“影响”或“不影响”)实验结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萌发的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含量会显著增高。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0℃下可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耐酸、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 min后失活。根据它们的这种特性,可分别测定一种酶的催化效率。某实验小组进行了“提取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并测定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适温度”的相关实验。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 cm)。
主要试剂及仪器: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蒸馏水、石英砂、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备酶溶液。
―→―→
步骤二:将酶液经一定方法处理,取出后冷却。
步骤三:取6支干净的、体积相同并具刻度的试管依次编号,按下表要求加入试剂,再观察各试管内的颜色变化。(注:+表示溶液变蓝色,-表示溶液不变蓝色)

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① 加入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mL)

8

8

8

8

8

8

②恒温水浴5 min

0℃

20℃

40℃

60℃

80℃

100℃

③加入处理后的酶液

1

1

1

1

1

1

④恒温水浴5 min

0℃

20℃

40℃

60℃

80℃

100℃

⑤溶液混合,振荡后恒温水浴5 min

0℃

20℃

40℃

60℃

80℃

100℃

⑥加入碘液,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

+++

++

++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萌发的小麦种子提取酶液的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
(2)步骤二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
(3)根据试管________中观察的实验结果,可推断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________左右。
(4)该实验中能否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5)若要进一步研究小麦种子中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则需获得β淀粉酶保持活性而α淀粉酶失活的酶溶液。则步骤二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步骤三的表格中,若②和③顺序颠倒,将_____(填“影响”或“不影响”)实验结果。
2020-05-23更新 | 106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6 . 马铃薯块茎内富含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水解。已知,可以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的O2生成速率来判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某兴趣小组欲利用如图装置,探究pH对马铃薯块茎内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请利用所给的材料用具,完善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用具:2%的过氧化氢溶液,缓冲液(pH5.0、pH6.0、pH7.0、pH8.0),马铃薯,滤纸片、注射器、橡胶盖若干,研钵,培养皿等。(要求与说明:实验中所加溶液的具体量不做要求
(一)完善实验步骤;
(1)制备马铃薯匀浆。将马铃薯洗净切成小块,放入研钵,加入少许______以利于充分研磨:研磨后用纱布过滤,得到酶提取液备用。
(2)取______的滤纸片若干放在盛有马铃薯匀浆的培养皿中浸泡1min,然后用镊子夹起滤纸片,贴靠在培养皿壁上,流尽多余的匀浆。
(3)取4支注射器编号后,分别加入等量的马铃薯匀浆浸泡过的滤纸片。
(4)每支注射器先分别吸入等量的______溶液:然后再用针筒吸入______溶液,用橡胶盖密封针嘴。每隔一段时间,记录相关实验数据。
(二)记录实验结果:
设计一张实验结果记录表,以记录0.5min和1min时的实验结果
(三)分析与讨论
(5)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
(6)某同学将其中一支注射器中收集到的数据绘制成下图曲线1,他想改变某一条件,让实验结果变成曲线2,则需改变的条件是______。
A.增加滤纸片数量
B.将温度提高到80°C
C.增加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D.将针换成更大容积的
(7)若实验中只有一个注射器,每次实验后,先用水充分冲洗反应小室,然后用______再冲洗一遍,原因为______
2023-03-08更新 | 31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萌发的小麦种子中α-淀粉和β-淀粉的含量会显著增高。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0℃下可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耐酸、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min后失活。根据它们的这种特性,可分别测定一种酶的催化效率。某实验小组进行了“提取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并测定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适温度”的相关实验。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
试剂及仪器: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蒸馏水、石英砂、恒温水溶锅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备酶溶液

步骤二:将酶液经一定方法处理,取出后冷却。
步骤三:取6支干净的、体积相同并具刻度的试管依次编号,按下表要求加入试剂,再观察各试管内的颜色变化。(注:“+”表示溶液变蓝色,其数量表示蓝色深度:“—”表示溶液不变蓝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萌发的小麦种子提取酶液的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
(2)步骤二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试管___________中观察的实验结果,可推断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_____左右。
(4)该实验中能否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5)若要进一步研究小麦种子中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则需获得β-淀粉酶保持活性而α-淀粉酶失活的酶溶液。则步骤二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6)步骤三的表格中,若②和③顺序颠倒,将_________(填“影响”或“不影响”)实验结果。
2019-09-16更新 | 37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生物试题
8 . 萌发的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含量会显著增高。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0℃下可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耐酸、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min后失活。根据它们的这种特性,可分别测定一种酶的催化效率。某实验小组进行了“提取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并测定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适温度”的相关实验。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
主要试剂及仪器: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蒸馏水、石英砂、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备酶溶液。
―→―→
步骤二:将酶液经一定方法处理,取出后冷却。
步骤三:取6支干净的、体积相同并具刻度的试管依次编号,按下表要求加入试剂,再观察各试管内的颜色变化。(注:+表示溶液变蓝色,-表示溶液不变蓝色)
试管编号123456
①加入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mL)888888
②恒温水浴5min0℃20℃40℃60℃80℃100℃
③加入处理后的酶液111111
④溶液混合,振荡后恒温水浴5min0℃20℃40℃60℃80℃100℃
⑤加入碘液,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萌发的小麦种子提取酶液的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二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
(3)根据试管________中观察的实验结果,可推断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________左右。
(4)该实验中能否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5)若要进一步研究小麦种子中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则需获得β淀粉酶保持活性而α淀粉酶失活的酶溶液。则步骤二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步骤三的表格中,若②和③顺序颠倒,将________(填“影响”或“不影响”)实验结果。
2019-05-27更新 | 383次组卷 | 2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盐城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A、B、C、D四瓶失去标签的样品,它们是清水、5%淀粉溶液、淀粉酶溶液、蛋白酶溶液。某同学用三氯乙酸(能使蛋白质变性)和碘液来鉴别样品,实验方法和现象见下表。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A

B

C

D

实验一:四种样品各取lmL,分别滴加碘液3~4滴后观察

不变蓝

不变蓝

不变蓝

变蓝

实验二:四种样品各取1mL,分别滴加三氯乙酸3~4滴后观察

浑浊

无变化

浑浊

无变化

实验三:C、D样品各取ImL混合,37℃保温10min,滴加碘液3~4滴后观察

不变蓝


(1)由实验_________的实验现象分析,样品_________(填字母)是淀粉溶液。
(2)由实验一、二的实验现象分析,样品_________(填字母)为清水。
(3)综合上述实验现象分析,样品A是_________,样品C为_________
(4)若取A、D样品各lmL混合,37℃保温10min,滴加碘液3~4滴后观察,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2020-03-20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普通高中2018年12月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
10 . 资料一:黏多糖贮积症是由IDUA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病。黏多糖贮积症患者细胞中IDUA基因转录出的mRNA长度不变但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最终导致合成的IDUA酶失去活性,引发黏多糖积累过多而无法及时清除,造成人体多系统功能障碍。
(1)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
A.可以通过RNA干扰的方法治疗该疾病
B.患者IDUA基因上也会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
C.可以通过口服IDUA酶治疗该疾病
D.患者IDUA基因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

(2)异常IDUA酶与正常IDUA酶的差异体现在____。(选填编号)
①氨基酸的数目不同
②活性中心结构不同
③催化的底物种类不同
(3)失活的IDUA酶的氨基酸序列长度与正常IDUA酶的比值____。
A.大于1B.等于1C.小于1D.以上皆有可能

资料二:抑制性tRNA(sup-tRNA)的反密码子可以与终止密码子配对。在IDUA突变基因的翻译过程中,加入sup-tRNA可获得有功能的全长蛋白。
(4)抑制性tRNA的功能是____。
A.使翻译提前终止
B.抑制氨基酸脱水缩合
C.改变mRNA的序列
D.使终止密码子编码氨基酸

(5)不同的sup-tRNA可以携带不同氨基酸。科研人员将不同的sup-tRNA导入实验动物体内,并检测了IDUA蛋白的分子量(条带的粗细可以反映分子量的大小),结果如下表,“—”代表未加入。

sup-tRNA携带的氨基酸种类

对照组

实验组(黏多糖贮积症个体)

色氨酸

酪氨酸

丝氨酸

亮氨酸

赖氨酸

谷氨酸

全长IDUA蛋白

   

据表分析,可继续探究携带____氨酸的sup-tRNA用于疾病治疗的前景。
(6)科研人员利用选定的sup-tRNA对IDUA突变基因纯合小鼠及IDUA基因敲除小鼠进行治疗,检测肝脏细胞IDUA酶活性和组织黏多糖的积累量。与不治疗的患病小鼠相比较,下列预期的实验结果中,可说明治疗有效的是____。
A.IDUA突变基因纯合小鼠IDUA酶活性高,组织黏多糖积累量少
B.IDUA基因敲除小鼠IDUA酶活性与组织黏多糖积累量无明显差异
C.IDUA基因敲除小鼠IDUA酶活性高,组织黏多糖积累量少
D.IDUA突变基因纯合小鼠IDUA酶活性与组织黏多糖积累量无明显差异
2024-03-0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等级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