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9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𬴃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节选自《庖丁解牛》)

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不            中:合乎B.技至此乎          盖:何,怎么
C.如土            委:卸落D.刀而藏之        善:好的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今臣刀十九年矣
A.多于南亩农夫B.且为奈何
C.句读不知D.蚓无爪牙
3.下列文学常识或语文活动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的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作品,其中《侍坐》中的“端章甫”,是当时做小相时的礼仪服饰。
B.元代戏曲作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窦娥冤》共四折,其中第三折是由正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的一套曲子,全部由女主角正旦歌唱到底。
C.有同学为《庖丁解牛》中的成语制作卡片,上面写到“游刃有余——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目无全牛——形容缺乏整体观念”。
D.课本剧《鸿门宴》表演中,扮演樊哙的同学持剑盾闯帐,怒视项羽;扮演项羽的同学“按剑而跽”,询问“客何为者”,一时间气氛紧张。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行为B.哀吾生之须臾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小学而大遗
5.文中画线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我追求的东西是技术,超过天道了。
B.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
C.技经肯綮之未尝——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合的地方,不曾拿刀去尝试。
D.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那牛骨节间有空隙,而刀刃没有厚度。
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着重描写庖丁解牛时神情之悠闲,动作之和谐,“砉然向然,奏刀𬴃然”,声形逼真。
B.第二段用文惠君的感叹进一步点出庖丁解牛之“神”,为下文由叙转入论做好铺垫。
C.选文将三年前庖丁用刀的情况跟族庖、良庖用刀的情况对比,衬托出庖丁的超凡技艺。
D.庄子善于运用形象化说理的手段,选文采用夸张、对比、映衬、描摹等多种手法。
7日内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考模拟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cuò/cuó),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     ,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       )。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        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          、 “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尚/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jīn/jīng)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锉 (cuò)                筋 (jīn)
B.锉 (cuó)                筋 (jīng)
C.锉 (cuó)                 筋 (jīn)
D.锉 (cuò)                筋 (jīng)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脱节   而且   深居简出
B.脱节   而是   离群索居
C.脱离   而是   深居简出
D.脱离   而且   离群索居
3.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   ②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   ③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
A.①③②B.②①③C.③①②D.②③①
7日内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考模拟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3 . 下列各句用括号里的成语替换原句中的加点成语,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A.老张从早晨穿上工作服进入柜台,到晚上送走最后一位顾客,每分钟都是全力以赴。(不遗余力)
B.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爱莫能助)
C.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根深蒂固)
D.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如梦初醒)
7日内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茶陵县第二中学等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模拟卷高二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愚”,不同的人对“愚”有不同的认识和做法:有人努力摆脱“愚”,有人执着坚守“愚”。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角度自定。②文体明确,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7日内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考模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节选自《故都的秋》)

1.选文着重描写了哪两种平凡的事物?以此突出故都之秋的什么特点?
2.请举例分析选文的语言特点。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考模拟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由曾点言志,只提沐浴吹风歌咏,似有不学无术之嫌,而孔子居然对他的话表示赞许,这就很耐人寻味了。而孟子也说过穷则独善其身”,可见在早期的孔孟思想中已经包含了一些道家的想法。那么可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儒中有道,道中也必有儒,儒道互补是人性的使然。儒道两家在作为学术流派产生之前,甚至在产生之始,就开始了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局面

带着这个假设来看老子,也就能理解他说的爱民治国这些话了。而庄子虽然总是批评儒家,但也同意德无不容,仁也;道无不理,义也。如果老庄真的弃尘绝世,就应该如《论语》里提到的几位隐士——接舆、长沮、桀溺等——连姓名都不屑于留,更不用谈著书立说、设帐授徒了。可见老庄是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在社会责任感这一方面,老庄与孔孟一样。

1.下列选项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B.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C.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
D.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儒道两家在作为学术流派产生之始,甚至在产生之前,就开创了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局面。
B.儒道两家在作为学术流派产生之前,甚至在产生之始,就开创了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局面。
C.儒道两家在作为学术流派产生之始,甚至在产生之前,就开始了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的局面。
D.儒道两家在作为学术流派产生之前,甚至在产生之始,就开始了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的局面。
7日内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考模拟语文试题
7 . 下列关于“教化权力”的解说与《乡土中国》说法不相符的一项是(       
A.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推进是教化权力衰落的根源,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决策权也随之下降。
B.教化权力的有效性与否和文化是否稳定有关;如果社会变迁快,教化权力容易衰落。
C.教化权力有一定的强制性,年长者对年幼者有强制教化的权力,“出则悌”就是证据。
D.年长者有教化权,是因为在定型不变的生活中,年长者必定先遇到年幼者所遇到的问题。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考模拟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句是(       
A.首联精选风、渚、天、沙等意象,多角度写出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营造氛围。
B.颔联“萧萧”“滚滚”使“无边落木”“不尽长江”更形象,想象空间更广阔。
C.颈联作者点明诗旨,全诗前四句抒发登台所感的悲情,后四句描写登台所见的秋景。
D.全诗每联对仗,用字精确;起承转合,句法谨严,沉郁顿挫,富有节奏感。
7日内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考模拟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9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任选2题,如全选,则取前2题)

(1)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

(2)《登岳阳楼》一诗中,诗人登楼远眺,百感交集,身在洞庭,心在长安,表现其忧国忧民,关心时局的句子是:“ ______。”

(3)离别是人之常情,但古诗词中“ ____________”却并未停滞于依依惜别的悲愁,而是赋予其更深远的意义。

7日内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考模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在城市独居的青年人被称为“空巢青年”。“空巢青年”多数是80后、90后,他们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居住,面临着住所、交通、婚姻等诸多问题,部分人心理压力大、生活条件较差。但即便如此,多数“空巢青年”仍不愿离开一线城市,依然在为梦想不懈奋斗。

要让“空巢青年”不“空心”,关键路径在于纠正“空巢青年”的心理偏差。面对较大的生活压力,“空巢青年”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排解自身压力,比如参加活动、聚会等。通过参加活动缓解压力,让自己内心产生愉悦感,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一些“空巢青年”往往以非理性的视角看待“空巢”现象。“空巢青年”应积极主动改变心理认知,将自己的“空巢”现状视为成长成熟的标志,将“空巢”过程中的孤单和寂寞转化成为人生财富。“空巢青年”要积极主动参与社会活动,融入集体活动和社会组织中,比如参加兴趣小组、志愿者团队等。通过参与活动增加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在交流过程中排解自己的苦闷。此外,“空巢青年”还应以积极的态度不断学习丰富自我,要进一步获取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自我素质和综合能力,以知识和技能武装自己,增加在大城市生存的“筹码”。

“空巢青年”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居住环境不佳,“空巢青年”一般与周围邻居互不相识,在大城市中独自生活极易产生孤独感。因而, 一些“空巢青年”认为自己得不到重视,是社会的“多余人”。因此,社区和公寓要充分保障“租售同权”,确保“空巢青年”租赁房屋能够享受到与购买房屋同等的待遇。社区的相应配套服务要一应俱全,积极为“空巢青年”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让其在出租屋内也能感受到归属感。

当前,一些人给“空巢青年”贴上了负面标签,不仅将“空巢青年”视为边缘人群,更错误地认为“空巢青年”是“问题青年”“自闭青年”。如果一部分人使用“有色眼镜”看待“空巢青年”,长此以往,会导致“空巢青年”产生远离社会、排斥社会的心理。

要让“空巢青年”不“空心”,就要对“空巢青年”心怀包容和用心呵护,让“空巢青年”真正感受到源自社会的关爱。

(选自《人民论坛》20184月,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空巢青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空巢青年”多数是在北上广等大城市独居的80后、90后青年人。
B.他们面临着住所、交通等诸多问题,部分人心理压力大、生活条件较差。
C.多数“空巢青年”面对各方面的压力,依然在一线城市为梦想不懈奋斗。
D.作为社会的“多余人”,“空巢青年”都认为自己得不到大家的重视。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空巢青年”只要以积极的态度不断学习丰富自我,就能增加在城市生存的“筹码”。
B.社区应积极为“空巢青年”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例如相应配套服务要一应俱全等。
C.“空巢青年”被视为边缘人群、问题青年,所以他们已经产生远离、排斥社会的心理。
D.政府已针对“空巢青年”群体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考模拟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