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674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从自卑亭往上走

①岳麓山脚有自卑亭,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自卑”二字典出《中庸》:“君子之道譬如远行,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意思是说君子修身立德,好比长途跋涉,必须由近及远;又好比登临高山,必须自下而上。自卑亭原处登山要道,欲上岳麓必过此亭。

②世人知有岳麓山的,必知岳麓书院;知有岳麓书院的,必知书院门联。湘人历来也颇好以此联夸耀: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从自卑亭的谦恭笃实,到岳麓书院的踌躇满志,相距不过一箭之遥。湘人的狂傲,似乎不屑掩饰。又因外人对门联中的发语词“惟”字误读,似乎湘人真是自大。

③湘楚自古固多狂士,而真狂士应是狂而不妄。那位“凤歌笑孔丘”的楚狂接舆藉贯本无详考,不妨把他认作湖湘第一位狂士。如此攀附先古颇有些牵强,听凭冬烘先生们笑骂去。不管是孔门圣经《论语》,还是颇有些抑孔的《庄子》,里面写到的这位狂人都可敬可爱。他看破世道沦落,方才隐而不仕,佯作狂狷,笑讽夫子。这位狂士孤高超尘,一直被有些史乘奥典尊为神仙。

④楚狂接舆之后,湘楚大地代有狂士。只不过后来的狂士们,多不甘于林泉寂寞,而是抱负鸿鹄青云之志。同为楚地狂士,风骨襟怀颇为异殊,与自卑亭西的岳麓书院大概深有渊源。岳麓书院草创于唐而盛大于宋,为北宋“四大书院”之首,当年与之齐名的白鹿洞书院、嵩山书院、应天书院如今仅存残垣,只有岳麓书院仍薪火相承。一座文脉千年不绝的书院,自会出狷介高古的狂士。遍访岳麓书院旧联古碑,自会知晓历代诸多狂士的掌故。晚清与岳麓书院有关的狂士尤多,从陶澍、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到王先谦、郭嵩焘,他们身上无不带有狂狷之风。孔子有道:“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这些狂狷湘人,虽讲究用行舍藏,可他们最重的心念却是行而不是藏。晚清以来家国天下多危难,容不得湖湘的真学子们扮隐士。近代登高振臂多湘人,应者影从遍天下。

⑤岳麓书院虽地处湖湘一隅,而其学统流布超越三湘四水,气接华夏九州。正如清代山长罗典亲撰长联所言: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王闿运虽无岳麓书院游学经历,而此处与他曾经主持过的衡山书院实为气脉相通。岳麓书院有一名联趣闻,后人多把它附会在王闿运身上。说的是王闿运曾去江浙讲学,颇受当地读书人轻慢。江浙千古繁华,文人骚客向来自负。王闿运恰恰其貌不扬,苏杭士人仙裾飘逸,对他很有些不敬。于是,王闿运撰联高挂堂上: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江浙士子见了,再也不敢孟浪。咸丰年间,王闿运曾为权臣肃顺幕宾。一日咸丰读到肃顺的折子,惊叹其文采,问是何人所草。肃顺奏对:“湖南举人王闿运。”咸丰问:“为何不给他官做?”肃顺说:“此人非衣貂不肯仕。”咸丰说:“可以赏貂!”王闿运因会试不第仍是布衣,而依制只有入了翰林方可衣貂。只因皇上偶然宠幸而赐官,王闿运仍耻于出仕,傲骨可见一斑。袁世凯做了民国大总统,王闿运应邀出任国史馆长兼总统顾问,不久他便看出自己尴尬之境,作联道:顾我则笑,问道于盲。联嵌“顾问”二字,明里自嘲,实则狂傲。他调侃袁世凯的对联更是有趣:民犹此也,国犹此也;总而言之,统而言之。袁世凯为独夫,而将“民国总统”暗嵌于联讥讽之,非王闿运这等狂士不敢为。后人多以王闿运助袁世凯称帝而诟病之,自然无人敢替他辩白。然而狂士谋国心鲁性直,书生用世难免迂阔,终不能笼统以一己之私而论之。

⑥自岳麓书院援木依藤而上,沿路可见许多高冢大墓。从黄兴、蔡锷到陈天华、禹之谟,许多近代仁人志士都长眠于此。累累墓葬装订成册,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湘人之狂,狂在遇事多不惧死。埋葬于此的陈天华愤恨蹈海,只为警醒国人自救自强。陈天华之前欲以身死醒国人,还有葬在浏阳的谭嗣同。谭嗣同、陈天华他们在俗人看来,不但是狂,几近于癫和傻。禹之谟墓不太起眼,位于半山腰之小径旁,几乎快要没于芜草。这位湘人竟敢在清廷眼皮底下聚集长沙民众公祭反清志士陈天华,今人观之简直胆大包天!禹之谟之不畏死亦近于狂,而当时的长沙民众更是义薄云天。蔡锷之墓规模宏大,庄严肃穆,配享墓庐。蔡锷将军为了讨袁拔剑南天,以一隅而抗天下,自言明知无望,亦不为争胜利,只为争四万万同胞之人格。这等义举,非有狂气,断不敢为。

⑦登岳麓山必经自卑亭,而自卑亭的精神实为岳麓山的根柢。岳麓书院固然有许多大气磅礴的联语,也更有诸如“实事求是”等朴真致性的箴言。自古湖湘狂士无不从“自卑”而入门径,又以“敢为人先”“经世致用”而纵横天地。没有狂气,不成湘人;只知狂傲,亦非真湘人。

(选自王跃文散文集《拍手笑沙鸥》,有删改)

1.下列词语在文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踌躇满志:语出《庄子·养生主》,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文中指从岳麓书院学成后胸怀大志的样子。
B.青云之志:语出《滕王阁序》,指远大的志向。文中指狂士们不甘于隐居,以解救国家的危难为远大志向。
C.薪火相承:语出《庄子·养生主》,也作“薪尽火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文中指岳麓书院建筑与格局至今保存完整。
D.用行舍藏:语出《论语·述而》,意思是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退隐。文中指狂狷湘人既有隐居生活的准备,更有为国家赴难的行动。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中岳麓书院的门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一方面彰显了岳麓书院对湘楚的深远影响,另一方面也看出了湘人不加掩饰的狂傲。
B.第⑥段写自岳麓山沿路而上所见的高冢大墓,赞颂黄兴、蔡锷、陈天华、禹之谟等志士的警醒国人、自救自强、不怕牺牲、敢于担当的精神。
C.本文显示出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厚重的历史感,如“凤歌笑孔丘”“濂溪一脉”和蔡锷拔剑南天讨袁等就具有人文气息或历史的厚重。
D.③到⑥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借助湖南籍历史名人写出了湘楚狂士深厚的学问、孤高超尘和狷介狂妄的气质以及身死醒国的精神。
3.文章第⑤段描写了王闿运的轶闻趣事,这些轶闻趣事写出了王闿运哪些特点?写这些轶闻趣事的作用是什么?
4.结合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以“从自卑亭往上走”为题。
今日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家静及第后赴官清水

苏舜钦

几年尘土客京华,一日春乘犯斗槎。梦好夜归全蜀道,眼明朝宴上林花。

白头佐邑非为晚,蓝绶还乡亦可夸。况有雄图看悟主,莫伤孤宦向天涯。

【注】①家静,蜀人。②犯斗槎,指游仙、升天所乘的仙舟,此处指远行所乘之舟。③蓝绶,系印纽的蓝色丝带,古代常用于等级较低的官吏身上。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一日春”交代送别时间,“犯斗槎”点明了友人家静及第后的出行方式,照应题目。
B.颔联运用想象手法,虚写家静能够在梦中连夜回到蜀道,间接表现了家静对官场的厌恶。
C.颈联中的“白头”与“蓝绶”,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展现了家静年事已高、官职低微的形象。
D.全诗不见离别之伤,饱含诗人对友人的安慰和劝勉,寓深沉的情感于朴实自然的语言之中。
2.本诗首联中的“客京华”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中的“客京华”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联系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今日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楼前

【中唐】王建

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

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

过勤政楼

【晚唐】杜牧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注】①勤政楼:唐玄宗于天宝年以前的开元年间修建,有激励自己勤于朝政的用意。②千秋节:唐开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请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为千秋节。此后,玄宗每年在勤政楼庆生,赏百匹飞龙舞马。飞龙,马厩名。士庶间互赠承露丝囊。③金铺:钉在门上的兽面形的门环底座。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诗和杜诗题材大体相同,都是以勤政楼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王诗运用细节描写,写出老马“总举头”这一习惯性动作,生动传神。
C.杜诗运用拟人手法写紫苔“偏称意”,营造荒凉氛围,突出其任情滋蔓。
D.王诗中的“飞龙老马”与杜诗中的“承露丝囊”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2.分析两首诗歌最后两句在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今日更新 | 1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芜湖市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整本书阅读-简答(多) | 适中(0.65) |
名校

4 .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刚将年事忙过,凤姐儿身上不利索,不能理事,天天两三个太医用药,凤姐儿自恃强壮。虽不出门,然筹画计算,想起什么事来,便命平儿去回王夫人,任人谏劝,他只不听。王夫人便觉失了膀臂,一人能有许多的精神?凡有了大事,自己主张,将家中琐碎之事,一应都暂令李纨协理。李纨是个尚德不尚才的,未免逞纵了下人。王夫人使命探春合同李纨裁处,只说过了一月,凤姐将息好了,仍交与他。如今且说目今王夫人见他如此,探春与李纨暂难谢事,园中人多,叉恐失于照管,因又特请了宝钗来,托他各处小心……宝钗听说只得答应了。

(选自《红楼梦》第五十五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1)读者普遍认为,李纨、探春和宝钗等三人可谓是理家的最佳搭档,请从人物身份、性格等方面,结合选文内容及《红楼梦》其他相关内容,说说你对这种看法的理解。
(2)《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结语诗云“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请结合小说相关内容谈谈对这两句诗内涵的理解。
昨日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卷
作文-命题作文 | 较难(0.4) |
名校
5 . 完成作文。

今年二十五岁的毕成,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几乎每一天却这样度过:清晨闹铃一响,立即打开手机,听当天的“新闻推送”;早饭过后,抓紧时间登上世界各大名校图书馆,查阅资料,写作论文;中午12点,在手机上点好外卖午餐;午休以后,用小视频学习“经典名著”,看各类英文原声电影;晚饭后打开社交软件,和朋友们交流,同时打开智能机器人清扫房间,然后进入梦乡……这样的毕成十年以后会什么样呢?

请展开想象,以“十年后的毕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昨日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实施,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等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校内外教育相衔接的创新教育形式,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研学旅行在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方面有明显价值。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中小学积极开展研学旅行。研学旅行成为研究热点。

研学旅行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明确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但由于认识不到位,有些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只游不学,未达到教育目的。部分领导和教师认为研学旅行花费时间,打乱了正常的教学计划,且容易使学生分心。还有教师认为开展研学旅行,只是为了应付相关教育部门的检查。另有教师认为研学旅行类似于以往学校开展的春游、秋游活动,用于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对研学旅行课程的性质、意义与价值认识不到位,影响了研学旅行的有效实施。

研学旅行虽已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但目前尚无教材,缺少连贯、系统的课程规划,研学旅行有一定随意性。笔者对某市小学高段以及初、高中共31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学生认为研学旅行存在如表1所示问题。

表1研学旅行存在问题调查

存在问题人数百分比
研学课程内容不够丰富19363.90%
游与学时间分配不合理12541.40%
研学课程实施方式单一5518.20%
研学课程内容缺少吸引力4213.90%

从目前来看,研学旅行课程实施仍然以讲授为主,学生多处于被动的听讲状态,其自主性与创造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研学旅行课程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调查显示,当前中小学的研学指导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不能满足开展研学旅行的需求。研学基地的教师以当地的导游为主,对学生的指导停留在表层,教育性不够。在评价方法方面,较多采用质性评价的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看重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中的态度、情感和体验,忽视学生能力的提高。由于研学旅行主题较多,评价内容需要根据不同主题进行建构,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对学生的能力锻炼、知识学习、意志品质和人际交往情况等进行评价,需要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摘编自《核心素养视域下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

材料二:

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对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进行科学评价的前提。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指标包括准备要素、设计要素、过程要素、结果要素和反馈要素5个要素,不同的要素对应不同的维度与关键评估点,在评价研学旅行课程实施时,5个要素缺一不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其中,课程评价是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的结果要素。拥有课程的结果要素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于个体的评价,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对研学导师的评价;二是关于课程的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者具有不同的决定价值,前者强调如何提高课程质量的决定,后者强调是否继续使用课程的决定。如果把课程定义为学生的经验,课程评价就是对提供给学生的教育经验的价值判断,主要评价这些教育经验是否富有教育性、挑战性和参与性,对于特定年龄阶段的学生而言是否合适、有益和安全。如果把课程定义为学习的目标,课程评价就是关注课程教育的学习效果,主要评价这些学习效果是否与目标相符,如课程中学习的概念和技能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学生是否能利用学习到的内容,最大效益如何;学校是否沿用该课程的方案。

(摘编自郭璇瑄、史丽晶《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研究》)

材料三:

研学旅行在中国系列活动正式启动仪式上,几位嘉宾围绕研学旅行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发言。

甲(某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青少年长大的过程是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它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是实践性、体验性,第二是群体性。研学旅行显著的特点是一个群体的外出的实践、体验,这是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个方式,一种途径。

乙(某文物部门负责人):游三孔,知天下。我们现在围绕研学旅行全面整合资源,针对学生推出了成人礼、拜师礼、开笔礼、经典诵读、游圣地习六艺、寻根问祖、再现古代城市管理的晨钟暮鼓等以儒家文化体验及国学教育为主的研学课程体系,不断打造研学旅行曲阜模式

丙(某校校长):研学旅行,要把它作为课程来开发,把它当作一种没有校门、没有围墙、没有教室的更广阔的课堂来开发,把它当作一种手段来运用,让学生在研学中去参与、去体验、去总结、去反思。从实际的操作层面上来讲,主要是:1.根据学生核心素养、学校办学理念及育人目标,确立主题,使研学旅行具有教育性。2.合理规划,保证它的系统性。3.强化管理,确保它的安全性。比如活动的方案及安全预案、学生的意外伤害保险、研学旅行各环节的负责人及职责,这些必须做细,确保安全。4.自愿选择,保证它的多样性。

(摘编自《研学旅行在中国构建新教育新生态》,《中国教育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研学旅行是校内外教育衔接的创新活动,它把研究性学习和旅行相结合,不等同于以往开展的春游秋游。
B.目前中小学已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在组织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同时,有一定的随意性。
C.研学旅行课程重讲授,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某市超过60%的学生认为研学课程内容不够丰富。
D.无论是对学生研学旅行活动的评价,还是对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评价,都需要配有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部分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只游不学,没有发挥重要的教育功能,这是对研学旅行课程意义与价值认识不到位的表现。
B.要满足现如今开展研学旅行的需求,研学旅行课程的指导教师在数量上应当有所保证,在专业水平上也应当有所提升。
C.教师采用质性评价以外的方法,可以做到既看重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中的态度、情感和体验,又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
D.如果研学旅行的主题没有明确,学生就不能围绕主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还会影响教育性,也会影响评价内容的建构。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关于表1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的一项是(     
A.研学旅行几乎等同于春游、秋游及夏令营活动。
B.有的研学旅行就是到此一游、拍照打卡,浮光掠影,跑马观花。
C.现在普遍的研学变成了景点+课本,景点+作业。
D.我国的研学旅行是伴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兴起的一种新型课程方式,起步较晚。
4.根据材料内容,依次填入下面结构图①②③处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A.课程评价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B.课程评价       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C.课程实施评价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D.课程实施评价       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5.当疫情慢慢消去后,各地研学旅行逐渐重启。学校准备组织高二学生到延安某革命老区开展研学旅行,为了避免出现材料一的“研学旅行存在问题”,请结合以上材料就研学课程内容及实施方式提出你的具体建议。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麦罢盖新房

安晓斯

沁水湾人,管收完麦子叫麦罢。麦收前,许多人家都要打地基,准备麦罢盖新房。李玉梅家麦罢也准备盖新房,和张铁山的打夯队联系了,排到初六那天,才轮到给她家打夯。

盖新房在沁水湾是大事,一大早,张铁山就用架子车推着一盘石夯过来了。

玉梅今天也穿上了大红对襟外套,长长的头发用一根细绸带松松地系着。看着玉梅,铁山说,头天帮忙挖地基的人今天都会来,十八条汉子我都招呼到了,大家都愿意帮忙,你放心。

打夯队挑人,挑的都是身强力壮的汉子。每班9人,两班轮流着,至少得18人。起夯。只见九个壮汉子一齐弓腰,猛拉绳索,石夯起了二十公分,旋即扑哧一声落下。《夯歌》声起。嘿哟哟……

铁山唱起《夯歌》序曲。九个汉子再次弓腰,绷紧拉绳。

嘿哟哟……嘿哟哟……

一起拉紧绳哟……嘿哟

朝着中间砸哟……嘿哟

再往两边夯哟……嘿哟

拐角砸三下哟……嘿哟

瓷实又得劲哟……嘿哟

……

为给玉梅家打夯,把张铁山难为得差点掉泪。王翠翠不同意张铁山带人去,主要是不想让铁山和玉梅见面。沁水湾人打夯,缺不了烙饼的妹。翠翠是烙饼妹的小头头,她不同意,打夯的汉子就吃不上那喷香酥脆的热油饼。

阳光艳丽,和煦风吹。翠翠带着四个穿着红衣服的烙饼妹,用架子车推着烙饼用的小面板、铁鏊子、翻饼用的铁批子和三大包烧火用的麦秸,有说有笑地来到了玉梅家。

一棵老枣树下,翠翠和四个小姐妹一溜儿排开,每人用三块碎砖支起个铁鏊,身边都放着烧火用的麦秸。沁水湾人烙饼讲究,用的铁鏊子得厚实,烧火得用麦秸,麦秸火烟熏火燎,烙出的热油饼才够味,再卷上自家种的大葱,那滋味,可得劲儿。

说话间,烙饼妹开工了。烙饼的面是翠翠提前和好的,烙饼的油、盐、葱花也是翠翠带来的。玉梅家有困难,翠翠心里有数。就像耍魔术一般,五个烙饼妹劈里啪啦、咣咣当当一阵响,一张张喷香酥脆的油饼,就飞到了面前的大簸箩里。

三年前,玉梅嫁给了大柱。

翠翠和玉梅是同学,都喜欢铁山。两人都是犟脾气,怒气憋得脸通红。村东的打麦场上,仇人相见,话都没说,就撕扯对方的衣服,把张铁山急得头晕。他站在两人中间,光挡人不说话。大夏天,张铁山穿了个小背心,汗水出溜溜往下掉。玉梅和翠翠骂累了,伸出双手挖对方的脸。张铁山在中间来回阻挡,前胸后背被两人的长指甲挖出道道血痕。

后来,迫于家庭压力,玉梅嫁给了东街的大柱,翠翠才放了心,就一直跟着张铁山的打夯队,成了烙饼妹。说起来也真是命苦,一年前,大柱因车祸丧失了劳动能力,水灵滋润的玉梅愁得生出了白发,家里原本拮据的日子就更窘迫了。

翠翠和铁山商量了,先不结婚,想尽情享受谈恋爱的滋味。现在,麦子熟了,玉梅家麦罢要盖房,收麦前要打夯,翠翠那小心思,一圈圈突噜噜急着转。

半晌功夫,玉梅家五间新房的地基砸完了第一圈。两张热油饼吃过,一大碗茶水喝完,打夯队员们重整阵容,夯歌再起。张铁山再唱《夯歌》序曲。九个汉子再次弓腰,绷紧拉绳。

头天晚上,张铁山差点就给翠翠跪下了。和玉梅咱仨从小一起上学,就像亲姊妹一样一起长大,她家里困难,咱能不管?盖房打夯,咱能不去?打夯的汉子都去了,能少了烙饼妹?铁山啰哩啰嗦,絮絮叨叨,硬是说笑了翠翠。

我动员打夯汉,你动员烙饼妹,街坊邻居的咱再多说说,大伙儿给玉梅家捐点钱咋样?翠翠抹了把泪说,俺不会拖后腿。

翠翠和玉梅在打麦场吵过架后,再没说过话。想来想去,趁夜深人静,翠翠悄悄来到玉梅家。敲敲窗户,翠翠喊,姐,攒了一竹篮土鸡蛋,给俺哥营养身体。玉梅赶紧穿衣开门,翠翠一溜烟跑了。第二天早上,翠翠的屋门口又放了满满一竹篮带着露水的青菜。

起夯。《夯歌》声起。铁山唱起《夯歌》序曲。九个汉子弓着腰,绷紧拉绳。

兄弟听清楚哟……嘿哟

一起拉紧绳哟……嘿哟

朝着中间砸哟……嘿哟

………

这边厢,场面依旧,好生热闹。打夯的汉子们看到,翠翠和四个小姐妹还是一溜儿排开,每人用三块碎砖支起个铁鏊,劈里啪啦、咣咣当当一阵响,一张张喷香酥脆的油饼就飞到了面前的大簸箩里。

吃着喷香酥脆的油饼,张铁山拿眼瞟了瞟翠翠。翠翠就从身上摸出个红布包塞给玉梅。姐,这是大伙凑的钱,一点心意。玉梅的泪水就刷刷地往外流。

瞅人不注意,翠翠紧紧挽住玉梅的胳膊。收罢麦,请你和俺哥喝喜酒。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3年第7期)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玉梅今天也穿上了大红对襟外套”“翠翠带着四个穿着红衣服的烙饼妹”,这些穿着打扮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沁水湾人对麦罢盖新房的重视。
B.翠翠带着四个烙饼妹有说有笑地来到玉梅家,从“有说有笑”这处细节可以看出翠翠因替打夯汉子烙饼,要帮玉梅家盖房的那份高兴与热情。
C.玉梅收到翠翠送来的鸡蛋,便在第二天早上还回去一篮青菜,这是为了表现玉梅虽遭遇不幸,生活困窘,但自尊心极强,不愿无故接受他人的帮忙。
D.小说结尾处写道“玉梅的泪水刷刷地往外流”,这百感交集的泪水融入了与翠翠冰释前嫌的激动,更有得到大家帮助盖房和热心捐赠的感动。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借主人公的回忆展开情节,按照时间顺序交代前因后果,让读者在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中感受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的美好。
B.小说运用反差式描写塑造人物,如身强力壮的铁山“难为得差点掉眼泪”“差点就给翠翠跪下”,这些描写使人物丰满生动。
C.小说通过记述姑娘们烙饼的工具、食材、方法,展示了沁水湾盖房打夯吃热油饼的习俗,使整篇小说洋溢着一种热气腾腾的生活气息。
D.小说语言朴素却不乏感染力,尤其善用拟声词,“劈里啪啦、咣咣当当”写出了烙饼妹们动作麻利,操作娴熟;“扑哧”写出了打夯汉子的强壮有力。
3.小说略写盖房经过,却较为详细地记叙了两段《夯歌》序曲,可谓颇具匠心,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用意。
4.有道是“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是如何将一个平常故事写得曲折有致、吸引读者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昨日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试卷(二)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怀辰州教授赵学舟

【宋】张炎

一点白鸥何处去,半江潮落沙虚。淡黄柳上月痕初。遐观情悄悄,凝想步徐徐。

每一相思千里梦,十年有此相疏。休休寄雁问何如。如何休寄雁,难写绝交书

【注】①赵学舟:赵与仁,字元父,号学舟,南宋宗室,作者的文友,元朝时任辰州教授之职。②《汉书·苏武传》中传说苏武牧羊时以鸿雁传书。③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是嵇康写给人生抉择相异后的友人山涛(字巨源)绝交的一封信。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起笔以白鸥象征友人。白鸥是自由飞翔于江海之上的水鸟,极像元初飘零江湖的赵学舟等人。
B.“凝想”句写出月上柳梢时,词人远眺不见友人踪影,暗中回忆其步履从容徐徐而来的情形。
C.“相思”句写出词人对友人的思念,词人与友人一直交往甚密,而今第一次因为两地距离遥远而疏远了。
D.词的下阕词人综合运用用典设问等手法,委婉曲折地传达出自己欲语难言的复杂心绪。
2.后人评价这首词:“赵以宗人仕元,词是春秋笔法。”春秋笔法是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的写法。请结合全词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昨日更新 | 27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三模考试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9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斯在《谏逐客书》中通过对泰山高大与河海浩瀚原因的分析,引出“________________”,劝谏秦王应心胸宽广,彰显恩德。

(2)陆游在《书愤》中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来颂扬诸葛亮,而杜甫在《蜀相》一诗中则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3)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以“东风”代替“春风”,如“________”,而以“金风”或“西风”代替“秋风”,如“________”。

昨日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三模考试语文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破冰,原指船舶在冰封的水域航行时,须破碎掉航线上的坚冰,后来也引申到其他领域。比如,在人际交往中,要实现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就需要突破隔阂的坚冰;在科技领域,要实现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就需要打碎陈旧思维的坚冰;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这就需要冲破保护主义的坚冰……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