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089 道试题
1 . 结合材料内容,完成小题。
鲁迅的杂文,有的洋洋万言,如重磅炸弹;有的寥寥百字,似锋利匕首。所有作品中篇幅最短的,当属《为回答某牧师而作》,竟简短得只有一问一答,不足三十字,文章具体内容如下:
问:“你为什么不学得和羔羊一样驯良?”
答:“我怕你把我身上的毛剪个精光。”
鲁迅这篇文章十分简洁,同三段论省略式的运用有关。其中“我怕你把我身上的毛剪个精光”是这个三段论推理的小前提,请依据三段论的推理方式,结合具体情境,补写该三段论的大前提和结论。
①大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前提:我怕你把我身上的毛剪个精光
③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6-0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 6-1 记念刘和珍君课后作业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2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插秧歌》一诗中,写出劳作犹如战斗的紧张气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杨万里《插秧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一家四口齐心协力又分工合作,干得热火朝天而又秩序井然的劳动场景。
(3)杨万里《插秧歌》以农夫插秧顾不上休息来表现插秧季节繁忙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插秧歌》中极富生活的气息,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一位时时尽力、事事操心的农人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插秧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手法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写出了农事的紧张与农家的艰辛。
(6)《插秧歌》中通过对雨具和雨势的描写,表现插秧艰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4-19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6-2 插秧歌课后作业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初夏的黄昏,闻一多先生高梳着他那浓厚的黑发,穿着黑色的长衫,架着银边的眼镜,抱着他那大叠大叠的数年来钻研所得的手抄稿本,像一位道士样地昂然走进教室里来。当学生们乱七八糟地起立致敬又复坐下以后,他也坐下了;但并不即刻讲,却慢条斯理地掏出自己的纸烟匣,打开来,对着学生露出他那洁白的牙齿作蔼然的一笑,问道:哪位吸?学生们笑了,自然并没有谁坦直地接受这Gentleman(绅士)风味的礼让。于是,闻先生自己擦火柴吸了一支,使一阵烟雾在电灯下更浇重了他道士般神秘莫测的面容。于是,像念坐场诗一样,他搭着极其迂缓的腔调,念着: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这样地,他便开讲起来,讲他心仪的《楚辞》,讲神话与诗歌的关系,得意地把两个古人的诗句集成一副对联在课堂上吟诵:劝君更尽一杯酒,(    )。显然,他像中国的许多旧名士一样,在夜间比在上午讲得精彩,这也就是他为什么不厌其烦地向注册科交涉把上午的功课移到黄昏以后的理由。有时,讲到意兴阑珊的时候,他会把时间延长下去,直到月出皎兮的时候,这才在凉露霏霏沾衣中回他的新南院住宅。

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将下列诗句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与尔同销万古愁B.烟波江上使人愁
C.举杯消愁愁更愁D.西出阳关无故人
2024-04-19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2-2 红烛课后作业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4 . 请根据对联的写作要求,结合所学课文内容,完成上联。(注意括号内的提示)
上联:            
下联:伤今众求学有长幼尊卑(取材于韩愈《师说》)
2024-04-1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上册第六单元 10-2 师说课后作业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5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雍也》中,探讨了“文”与“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里仁》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卫灵公》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能做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5)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4-19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5-1 论语十二章课后作业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
6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本末始终的道理,进而说明“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观点。
(2)《大学之道》中,齐家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修身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
(3)《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家庭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走上轨道的重要性。
(4)《大学之道》中的“_____________”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而“_____________”是说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
(5)《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大学之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三纲”出发,表明要想彰明美德于天下,应该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7)“格物致知”这一成语出自《礼记》,意思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原文说:“致知在格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4-19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5-2 大学之道课后作业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7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芣苢》中,描写女子用衣襟兜住采摘车前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芣苢》中描写女子从茎上采摘芣苢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芣苢》中真实地再现了劳动的过程,其中写女子从茎上成把地采摘车前草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芣苢》中体现妇女缓慢动手而用力采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体现妇女快速动手而用力采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5)《芣苢》中,写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
2024-04-19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6-1 芣苢课后作业

8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首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及第三句的妙用比喻“譬如朝露”,突出了短句的精髓,展示了一种时间不等人的急迫境界,蕴藏着促人及时努力的意思。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中“乌鹊”是作者自喻,“何枝可依”表露了作者徘徊歧路、无处可投的苦闷心情,形象生动,韵味隽永。
D.全诗全用四言,四句一韵,句式整齐,音调和谐,无论在视觉上还是听觉上,都给读者一种美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2.前人评论《短歌行》,认为从诗中可以读出曹操的“仁义忠厚”,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结合本诗,写出你的看法并简述理由。
2024-04-19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7-1 短歌行课后作业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几百亩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a     )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挽起裤腿走下稻田,是人们从播种到收获季节见到的袁隆平最“标准”的形象。

在中国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到了当代,农民出身的毛泽东说,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大b     )吃饭的事情最大。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那时在湖南一所偏僻山村农校c     )湘西雪峰山麓的安江农校任教的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毛泽东《七律·到韶山》),这样一幅生机勃勃的农业生产图景便是袁隆平先生毕生的理想,正如他所说:“梦里,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我和助手坐在稻穗下乘凉。”

1.请依次填写文中括号a~c处的标点符号。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并将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3.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引用了毛泽东的诗句,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下面是一副赞美袁隆平的对联的下联,请根据材料的具体内容,拟写出上联。
上联:__________
下联:造福亿万众,充盈口粮之仓
5.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下面是《人民日报》评出的2021年上半年新闻好标题中的一个标题,请从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角度,对引题和主标题进行简要点评。
(引题)“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主标题)一稻济世    万家粮足
2024-04-19更新 | 184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4-1 喜看稻菽千重浪课后作业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她站住了,那琴声是从备斋里传出来的,徐缓、轻柔的绕过那白雪中的雕梁画栋,在雪中的清冷的空气里, A 飘过来,向她飘过来,琴弓在舒展,丝弦在震颤,扣人心扉的节奏和旋律,如泣,如诉,如梦,如诗,从容不迫地讲述着东方一个古老的、生死不渝的故事①……她的心被俘虏了, B 地走过去,走过去,怕踩动脚下的雪,发出一丝杂音,破坏了那纯净如水的韵律。②她又停下来,她不忍心去叩响那小小书斋的门,去打断那宁静的世界中的天籁之音……她从备斋前走开了,③踏着被白雪覆盖的小桥,沿着粉雕玉琢的石阶,走上湖心小岛,站在小亭的檐下,静静地听着,琴声在她耳畔回旋,回旋……

雪花 C 地飘落,岸边的博雅塔,水中的石舫,都披上了一身轻柔的白纱。垂柳,国槐,银杏,红枫,树叶都早已落尽了,如今被白雪挂满了枝头④……洁白的燕园,洁白的未名湖,洁白的小岛,漫天飞雪中,伫立着一个少女的身影……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叠词,三处叠词不能相同。
2.对文学作品来说,省略号的使用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五个段落都以省略号结尾,请分析第一处和最后一处省略号各有怎样的表现力。
3.“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古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