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050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目前,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人类遗传病超过7000 种,此类疾病患者多达3.5 亿人。有些人携带突变的基因并不表现出病征,但他们的后代则可能要承受严重病痛的折磨,甚至失去生命。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能解决这些疾病的终极武器,希望将致病的突变基因“拨乱反正”,终于,他们从细菌身上找到了一些“基因编辑”工具,让这个根治人类遗传病的美好愿景有望变为现实。

众所周知,脱氧核糖核酸(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为螺旋互绕的双链结构。在DNA链条上,一个具有某种功能的片段就是基因。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像人们编辑文字那样修改DNA链编码。CRISPR/Cas9是目前最主要的基因编辑工具。从它诞生以来,就因强大的功能,对生物科技产生了重大影响,使编辑植物和动物的基因组成为可能。

CRISPR其实是存在于细菌和古菌体内,用来保护自己免受病毒攻击的一种防御系统,它是DNA分子中一系列重复的序列,并且这些序列之间存在“spacers”(间隔)。细菌会将病毒的DNA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使这种病毒DNA最终成为CRISPR序列中的“spacers ”。总是位于CRISPR附近的基因,被称为Cas基因,它们会产生与CRISPR共同进化的酶。在激活状态下,这些Cas酶能够充当切割DNA分子剪刀。人们熟知的Cas9就是一种有强大切割作用的酶,它在向导RNA的指引下能够对各种入侵的外来DNA分子进行切割。CRISPR可以在同种病毒再次发起攻击时,记住这种病毒并发送向导RNACas酶来定位和破坏病毒,从而给予细菌保护或免疫力。

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有“基因魔剪”的美称。它在切割DNA后,可以把携带特定基因的新DNA序列嵌入新的“spacers ”。自2012 8 月“擎旗”以来,它经常登上生物科技领域的“今日头条”。从修改植物基因,到改变蝴蝶翅膀的图案,从编辑蚊子抗疟基因,到精确剪切艾滋病病毒……它高效、稳定、廉价的修改和设计能力受到世界各地实验室的热捧,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界炙手可热的“大将军”。虽然专利纠纷、伦理禁区、脱靶效应像地铁入口处的三叉旋转杆,时不时敲打一下CRISPR/Cas9 技术的膝盖骨,提醒着别急功近利。但毋庸置疑,以此为重要核心技术的生命科学,已经迎来了爆炸式发展的大时代。2015 年,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召开时,还在考虑是否限制将之用于修改人类胚胎;2017 年初,这个问题就变成了需要限制用于增强人类功能的胚胎基因修改与设计。

目前,基因编辑技术已在食品、医药、农业等多方面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相关产品也逐步投入使用。由于基因编辑技术存在多种类型,譬如基因删除、基因插入、突变等,如何做到检测准确、高效且多样是一个值得思考与研究的问题,各行各业应给出符合自身行业要求的、精准的、具有操作性的检测标准,以便监管的高效展开。

“基因魔剪”已小试牛刀,但还远没有达到雄霸天下的程度,刚刚起步5 年的CRISPR/Cas9 技术,还有巨大的应用空间。阻断遗传病、消灭肿瘤、延长寿命乃至物种升级,才是人们的希望之巅。因此,在变成“双刃剑”之前,“基因魔剪”还可以大胆地攻城略地。

(取材于房琳琳等人的文章)

材料二

电影《蜘蛛侠》中,主人公彼得·帕克被一只神奇的蜘蛛叮咬后,他的DNA发生变异,成为了一个运动和感知能力超乎常人的存在。在那句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感召下,帕克化身为拯救世界的蜘蛛侠。当然,这样的变种人只是科幻电影中的想象;但当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日益成熟,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时候,人类将迎来怎样的挑战,是每个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2018119日,国内首份《中国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认知与态度研究报告》正式公布。这项调查揭示了中国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认知与态度,为基因编辑技术在中国如何理性、健康地发展,如何更好地服务大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以上图表取材于《中国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认知与态度研究报告》)

报告指出,被调查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持积极态度,但较少与家人或朋友谈论基因编辑技术等新兴科技议题,也较少接触相关的信息,因而,关于基因编辑技术知识素养的水平普遍较低,绝大部分被调查公众认为自己需要补充和了解基因编辑技术的信息,且有较高意愿使用基因编辑技术预防和治疗重大疾病。

20181126日,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诞生,引爆了一轮对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争议。实际上,早在基因编辑技术诞生不久,此项技术在改造人类基因上的应用就受到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医学史学家C教授提醒人们别低估了基因调控机制的复杂性。即使是严重疾病背后的基因也可能拥有预计不到的功能。无论我们能多么精确地编辑基因,有些东西也不是我们能一编了之的,更别提这项技术本身的安全性了。目前,基因编辑技术亟需在脱靶效应、基因导入系统等方面作出突破。

对于人类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R教授指出:“体细胞改造是对家庭和个人的责任,而性细胞改造是对社会的改造。”他强调,个人无权决定应该对性细胞中的哪个基因进行改造。另一方面,我们并不清楚一个基因突变到底会引发哪些疾病,又会带来什么好处。而且,疾病或缺陷的定义也是在改变的,今天大家觉得不好叫疾病,但再过两百年可能又觉得是好事情。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W教授则认为一项有颠覆意义的新技术引发争论是非常正常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专家、公众一起参与,会综合考量基因编辑技术的一些所谓危险因素。W教授还认为人们对于所谓的缺陷基因的定义是非常模糊和不确定的,未来很有可能会随着认识的深入而改变看法,因此,“从这一点上来讲,是否可以编辑生殖细胞的基因是无解的”。

尽管科学家们对基因编辑技术的讨论莫衷一是,但是不可否认,基因编辑技术是一项非常先进的技术。这项技术推动了遗传学的发展、促进了干细胞的进一步研究,基因编辑技术开发的产品也正在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

(取材于陈晓雪等人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CRISPR”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细菌和病毒进行斗争产生的免疫武器。
B.是DNA分子中存在“间隔”的重复序列。
C.可以将入侵病毒的DNA替换为自己原有的DNA。
D.可以发送向导RNA和Cas酶来发挥其防御作用。
2.根据图一和图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超过80%的受访者对基因编辑技术持乐观支持态度。
B.超过六成的受访者支持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C.在使用基因编辑技术预防和治疗重大疾病上支持者更多。
D.在中国进行基因编辑研究比较符合公众的意愿和需求。
3.对材料二中三位科学家关于基因编辑技术的看法,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C教授认为,在编辑导致严重疾病的基因时应该关注基因调控机制的复杂性。
B.R教授认为,性细胞改造是对社会的改造,因此不应该对性细胞做基因改造。
C.W教授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基因编辑技术存在的危险因素将会消失。
D.三位教授都认为,认识的局限性会给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带来不确定的结果。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CRISPR/Cas9”技术具有切割并修改动植物基因的“魔力”。
B.基因魔剪“CRISPR/Cas9”技术被禁止用来修改与设计人类胚胎基因。
C.科学界对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应用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伦理和安全方面。
D.基因编辑技术推动了遗传学发展,同时也已经开发出了一些新产品。
5.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回答我国基因编辑技术应如何做到理性、健康发展。
昨日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从生产力质态来看,它是创新起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同时也是绿色生产力;从生产力自身系统性来看,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是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的先进生产力;从特点特征来看,它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从这个意义上看,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仅是生产力总量的增加,更是生产力的深刻变革。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体,生产力及其发展既受生产力诸要素及其变动的影响,也受一定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的影响。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清除制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各种障碍,激发全社会各领域各方面创新发展活力,有利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新发展理念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红绿灯。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要深入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形成更多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更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要深入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摘编自邱海平《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材料二:

当下,新质生产力成为各条线各领域高频词汇,各地迅速掀起学习和讨论热潮,纷纷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步调。但个别地方似乎唱歪了经,把新质生产力当成无所不包的,不管什么想法和举措都往里。套概念、讲空话、……新质生产力一旦被泛化和滥用,不仅会模糊其特定的内涵与外延,背离其科学逻辑,陷入言之无物的概念空转,更会混淆发展重点、错失发展机遇。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极具前瞻性的概念,既是改革与发展所需,更是事关全局的战略性命题。各地表现出你追我赶的热切与紧迫,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对于新概念的认识与理解需要一个过程,更遑论破题与解题,切忌一哄而起。总书记强调的新质生产力到底是什么?在哪里,在何处?如何避免大而全、无重点的新质生产力规划?如何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如何将因地制宜的方法论贯彻到位?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真问题,需要进行系统而深刻的思考。

理解一个概念,须得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领会、反复学习、深刻理解,决不能只概念不求甚解,甚至将其当成一种叙事包装。比如说,一些地方将传统产业视为新质生产力的对立面,这种认识当然不对,但也要防止传统产业随意嫁接新质生产力。麦田里、工厂里当然能够出新质生产力,但个别行业、企业的生拉硬靠只会让人感觉无中生有、牵强附会。比如,有酒企宣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有企业仅是在生产线上增加一些简单自动化设备,就号称拥抱新质生产力。新旧不分、主次混清甚至把其当作营销噱头,只会让原本深刻严肃的新概念变得庸俗化、浅薄化。事实上,发展新质生产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无时无处不新质,那也就失去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意义。

这种现象何其熟悉。以前几年爆火的元宇宙为例,其本是一种高端前沿技术,但不少地方一哄而上、一窝蜂砸钱进军元宇宙,把这个概念玩坏了。经历过烂尾、停滞和泡沫散去后,今天真正在元宇宙领域取得突破、做出成就的,不是喊得最响、炒得最凶的,而是扎得最深、做得最实的。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喊口号喊不出真正的新质生产力。真正的贯彻落实,是完整、准确、全面地学习领会,并且有效行之。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无论是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还是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去做实的,而不是我们已经做成的;需要我们拿出实打实的规划、思路、行动,而不是把新质生产力标签一贴了之。

(摘编自陈立民《谨防新质生产力陷入概念空转》)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质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中国的创新发展,它的提出符合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对“新”和“质”的要求。
B.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在科技、创新、绿色等方面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我们需要尽快摆脱。
C.新质生产力的产生和发展都具有系统性特征,它是由多种要素突破升级而催生的,它的加快发展也需要处理好多方面的问题。
D.传统产业与新质生产力并不冲突,在麦田、工厂中也能够发展新质生产力,但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应时时处处都追求有新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具有高质高效等特点的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能增加生产力总量,能推动生产力深刻变革,而后者的意义大于前者。
B.发展理念决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新发展理念是指挥棒、红绿灯,有很强的战略性和纲领性能引领新质生产力更好地发展。
C.只有在原创性、颠覆性、高水平和核心的科技上下功夫,才能发展传统、新兴和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D.对于新出现的概念,首先要确定其内涵和外延,理清其科学逻辑,这样做就能避免陷入言之无物的“概念空转”。
3.下列对两则材料中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整体论证结构是层进式,从是什么到怎么做,在谈做法部分运用了总分式。
B.材料二第二段用多个疑问句来排比论证,增强了论证力度,把读者思考引向深入。
C.材料二第四段使用元宇宙的事例进行类比,来证明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一哄而上。
D.材料二看待问题的角度比较全面,对问题的分析论证体现出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
4.材料一说,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下面是数实深度融合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双向交互的理论框架图,下列选项对这幅图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A.数实深度融合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互动的,二者的良性发展能相互促进。
B.数实深度融合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载体,体现为提供真实的数字经济土壤等三方面作用。
C.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会释放技术红利、打破行业界限、重构经济系统,推动数实融合不断深入。
D.数实深度融合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二者属性相同,具有内在一致性,它们属于同一层级的概念。
5.材料二第三段使用了词语“蹭”和“叙事包装”,请阐释其含意并简析其作用。
昨日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万物亲近(节选)

鲍尔吉·原野

羊羔给马头琴写信:

亲爱的马头琴,马知道你用它的头来命名一把琴吗?昨天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白马,它摇摇头,用鼻子蹭地上的青草。风把白马前额的鬃毛推向耳朵后面。我猜想白马的意思是难以置信。

说真话,你的琴声像人用喉音歌唱,让我想起哈扎布的长调。我虽然是个羊羔,也知道这位大歌唱家。你的琴声完全能跟哈扎布媲美,我说的不是音色,也不是音域,是内涵。你好像和哈扎布长了一颗共用的心脏,你们在想同一件事。所以你们抒发了相同的情感。

亲爱的马头琴,让我说心里话,我不愿在傍晚听到你的琴声,呜呜咽咽让我悲伤。一个人受了多大的委屈,才有那样的声音呢?好像他只把自己的委屈说出了十分之一,或者他什么也说不出来,只用琴声表达心中的图景。像一条冰河在大雪里奔流,升腾白雾。落在两岸的白雪越堆越高,落进水里的雪花没了踪影。这条河越流越黑,两岸的树木凋零。

这种沉郁的琴音也能表达欢乐,牧民家生了孩子,请人拉起马头琴庆祝。琴声咿咿呀呀,好像这个婴儿在蹒跚学步。亲爱的马头琴,你在马尾的琴弦上抹了松香,你的琴柱和共鸣箱来自博格达山的五角枫树。

入秋,金黄的枫叶全变红了,大地从来没有这么红过。而这些树里,有一棵变成了马头琴。所以你的琴声那么悠扬。枫树、松树、杉树收集了大自然奇妙的声音,最后用马嘶的音律唱出来。因为琴柱的顶端雕刻着马头。

亲爱的马头琴,如果拉琴的人不喝牛奶,不吃炒米,不住蒙古包就传达不出你的韵味。这些演奏人的手握过钐刀,在秋天里打草。这些手冬天接羔,夏天攥着放羊鞭把羊赶向草场,经受烈日暴雨的锻造。拉马头琴的人是勤劳的牧马人,他们身上带着马的汗味,他们的目光凝视过马,马也把目光放在他们肩头。拉马头琴的人爱喝酒,他们擅长摔跤射箭。所以,亲爱的马头琴,你是牧马人的另一条嗓子,你用琴声唱出他们的心声。

好多人听马头琴声,说听见风吹过了草原。有人听到马蹄踏过大地,有人听见月光落在蒙古包的天窗上。声音细腻而洁白,像沙子滚过帆布。

平时你挂在墙上,好像一个士兵怀抱着琴弓的枪。你在墙上听牧民说话,听奶茶在铜壶里咕噜咕噜响,听松树枝在煮羊肉的大锅底下歌唱,你就是牧民家里的一个人。他们的孩子叫斯琴、纳琴,而你叫马头琴。

爱你的羊羔。

马头琴给羊羔回信:

亲爱的羊羔,在我心目中,你是一朵柔弱的花朵,没想到你喜欢音乐,能认出制作马头琴的木材。做琴不光用枫木,还用松木、杉木和桐木。你知道吗,制作琴的木材分共鸣箱的背板和面板,背板木质硬,面板木质软一些。其实我们马头琴不太注重制琴的材料,讲究演奏者的心性,有的乐器适合在剧场里演奏,乐思精微。我们马头琴不一样,在旷野中演奏,琴声里夹杂着风声和牛羊的呼喊。

马头琴的共鸣箱像一个房子,里面住着牧民。房子里面积攒了牧民说过的许多话。琴弓一旦碰在琴弦,这些话语就流淌出来。祖父的话,祖母的话,父亲的话,母亲的话,蒙古包里的衣服、被子、靴子都在说话。马头琴不想进音乐厅,那里没有草场,也没有炊烟和奶茶。我们喜欢在空旷的地方演奏,头顶最好有浩瀚的星空。演奏的时候,你细心聆听,会察觉乐曲最后一个音飞到了星星上。

亲爱的羊羔,我们只有两根琴弦,就像草原上留下的两道孤独的勒勒车辙印。我们熟悉马群的蹄音,一群马跑过,我们能听清每一匹马的蹄音。确切说,这不是蹄音,是马的血液在血管里冲撞,伴随马鬃在风中飞散。马的蹄音在马头琴上表现为坚定而欢快的旋律。如果进入散板,马头琴好像牧马人在演唱长调。他们的长调是跟谁学的?是跟天上的白云。你看白云飘过来,手拉着手,一辆白云的车辆挨着另一辆白云的车辆,一座白云的蒙古包连着另一座白云的蒙古包,连绵不断。唱长调的人不愿意换气,巴不得把这个音永远唱下去。长调的美不在旋律的变化,而在辽远,像天上的云一直在飘。

长调的旋律来自河水,河水流淌,在表面哗啦啦的声音背后还有深处暗流的和声,连绵不断,仿佛一个波浪套着另一个波浪。若问这些波浪什么时候停止,回答是不停止。即使到了寒冬,流水也在冰层下面涌动。长调也是这样,歌声一直在唱,哪个音都不想成为尾音。

马头琴跟长调最为和谐。你仔细听马头琴,声音并不追求单纯的明亮,我们更喜欢混音的表达。就像风声混杂着许多声音。风吹过,吹动了成千上万株青草,怎么会只有一个音呢?我们愿意演奏出风沙打在树叶上的声音,演奏出冰块在春天的河床里冲撞的声音。一把马头琴就是一个乐队,它的声音不是天堂的声音,而是人的声音,是祖祖辈辈居住在草原上的牧马人的声音。

亲爱的小羊羔,这些话对你有些太深奥了。你现在吃妈妈的奶,还是吃青草?对了,吃不吃草你说了不算,要看你长没长牙。我期待你尽快长出牙,去吃嫩嫩的青草,甘甜,而且有香气。嚼在嘴里咔嚓咔嚓地响,这是牛羊才有的享受,它们觉得这是世上最好的享受。当一只羊还有哪些好处?让我告诉你,看风景。

你跟着大群的羊走过万度苏草原,那里长着灌木白桦,树叶浅灰,革质,在风里闪闪发光。树林里长着蓝莓和黄百合花。太阳初升,灌木白桦变成了金色,叶子闪金光。夜晚,树林边上的乌力吉木伦河洒满星斗,好看哪。站在博格达山顶往下看,北坡是一丛一丛的乔木白桦树,树干像白云那么白,身上的黑斑特别显眼。如果你走到窄窄的乃仁河边,红柳会挡住你,让你顺着红柳往左边走。走到平缓的地方可以低头饮水。你如果去了那里,快乐地喝乃仁河的水吧。也可以不喝,把嘴放进河里,用耳朵听河水冲嘴巴的声音,那也是很好听的声音。长大吧,亲爱的小羊羔,去看草原上美丽的风景。

爱你的马头琴。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封书信围绕“马头琴”展开,大量融入与马头琴相关的草原意象,展示了草原的自然风光和牧民生活。
B.文中万物很多都被赋予生命,开篇小羊羔以指责的口气来质问马头琴的命名,贴合小羊羔天真稚气的特点。
C.作者将人、马、琴看成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来认识,表达了草原万物之间和谐相融、相互依存的生命理念。
D.马头琴最后对小羊羔的引导指点,真情切意,细致入微,表达了对小羊羔的关心爱护和期望祝福。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马”“红枫”“青草”“蓝莓”“黄百合”等大量色彩意象的聚合,建构起一个生动鲜活的精神家园。
B.“亲爱的羊羔”“亲爱的马头琴”在文中反复出现,双向呼唤,拉近了两者之间的距离,感情亲昵、真挚。
C.文中采用以人观物、以物观物的视角,丰富了文章的表现形式,也使文章更具有情、理、趣融合的艺术特色。
D.文中调动多种感官,抒写了丰富的视听感觉,营造出富有浪漫诗意的审美氛围,拓展了读者想象空间。
3.本文是如何写出马头琴的音乐特点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张晓风说:“鲍尔吉·原野是一个好的散文家,而好的散文家是敏于观察、敏于剖析且敏于文字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昨日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穿墙记

[法]马塞尔·埃梅

耶尔有穿墙过壁的奇能。

他是在43岁这年一次停电时摸黑走动意外地发现自己这个本领的。对此,耶尔觉得很荒唐,于是他看了医生。医生经过诊断给他开了药。吃了一片,耶尔便将药往抽屉一扔,就把吃药这事忘记了。一年后,他穿墙的本领依然如故。不过,他从不施展。如果不是发生意外事件,他也许会安分守己一辈子,在登记局做个三等小职员,老死也想不到检验一下他天生的异能。

耶尔的顶头上司调走了,接任的是莱叶先生。莱叶看他不顺眼,把他当成一个碍事、邋遢的老东西,并把他打发到办公室隔壁的一间小黑屋里。

一天,莱叶冲进小黑屋,大声斥责耶尔的文件写得糟糕透顶,并把它揉成一团,照他脸上一摔,转身就走。耶尔虽然地位卑微,自尊心却很强。他从未受过这样的侮辱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突然,他计上心来,钻进小黑屋与菜叶办公室的墙壁中间,只有脑袋从墙的那边露出来。菜叶正伏案审阅公文,抬头一看,魂都吓掉了,只见耶尔的脑袋悬在墙上,就像猎获回来的兽头一样。一双眼睛透过镜片正对他怒目而视:“你这流氓,混蛋,无赖!”菜叶惊呆了,他死命地挣扎,蹿到走廊,冲进小黑屋。耶尔坐在那里,跟平时一样,手握笔杆埋头工作。莱叶打量他好久,这才回办公室。可没等他坐稳,那个脑袋又在墙上出现。

仅一天工夫,骇人的脑袋就在墙上出现了二十三次,以后天天如此。

可怜的菜叶吓得魂不附体了。刚上任第二周,家里就叫来一辆救护车,把他送进了疗养院。

耶尔总算摆脱了专横的莱叶。然而,他还觉得意犹未足,又有一种新的无法克制的欲望在他身上作祟。

于是,他穿过墙壁开始盗窃。每天夜间,耶尔都有惊人之举,不是洗劫银行,就是盗窃珠宝店,再不就叫一个阔佬倒霉,临走还用粉笔留下化名:嘎鲁-嘎鲁。耶尔虽然成了巴黎的巨富,每天却按时上班,尽职尽责地工作;夜晚,他才化身为嘎鲁-嘎鲁。

然而,对于一个有穿墙本领的人来说,一生当中,若不尝一尝监狱墙壁的滋味,那他的生涯也就没有什么可称道的了。于是,耶尔在某次行窃时故意留在作案现场,让警察抓住了他。各报的头版刊登了耶尔的照片,耶尔的同事大吃一惊,一个个后悔不迭,自恨有眼无珠,不知道他们这个同事是个奇才。监狱的墙壁厚厚实实,穿墙而过的感觉的确过瘾。耶尔在监狱墙面上钉了钉,把典狱长的金表挂在上面,还留下借条从典狱长书房里弄来《三剑客》,甚至跑到典狱长家的客房里过夜。

典狱长大发雷霆,对耶尔破口大骂。耶尔觉得人格受到侮辱,于当晚越狱,从此一去不返。消息传开,耶尔的声望达到了顶峰。

耶尔搬了家,改换了装束,全新的形象让警察也认不出了。

可是,耶尔对赫赫名声日觉厌倦,对于穿墙过壁的乐趣,也有些腻烦。此时在他眼中,最厚实最高大的墙壁,也不过是毫不足道的屏风,他向往穿行巨大的金字塔中心。

一天下午,他在街上散步,碰见一位金发女郎,令他倾心。什么埃及之行、金字塔,一下子都抛到九霄云外。而且,那位金发女郎也向他送来秋波。可惜的是,女郎有个特别严厉的父亲,每天晚上不让她出门。耶尔信誓旦旦,说晚上一定要和她约会。

这晚,耶尔精神焕发,以矫健的步伐穿墙过壁,顺顺当当地一头扎进美人房间。美人张开双臂迎接他,两人有说不尽的柔情蜜意。

第二天情况有些不顺,耶尔头疼得厉害。打开抽屉,他发现几片药,于是上午服了一片,下午服了一片。晚上头疼缓解了,耶尔前去赴约。他在穿越墙壁时,觉得与往常不同,腰部与双肩有摩擦感,明显地感到有阻力,就仿佛在一种流动的物质中行动,他越是用力挣扎,周围物质的稠度就越大。最后,他的身体总算钻到墙心,可发觉再也无法移动了。他心中一惊,猛然想起白天吃的两片药,原以为是阿司匹林,哪知却是医生去年给他开的药……

直到今天,他的躯体与石墙依然化为一体。待巴黎街头的闹声止息,到了夜深人静之时,夜游者来到诺尔万街,便能听到一种仿佛发自坟墓的低沉声音,那是耶尔在倾诉他的一腔幽怨,哀叹他显赫的生涯已经断送,追悔那犹如朝露的爱情。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耶尔原本可以安分守己一辈子,最终却落得悲剧下场,其根本原因是莱叶对耶尔的侮辱。
B.耶尔行窃被抓,同事不仅没唾弃他,反而赞叹他是奇才,体现了社会中部分人价值观的扭曲。
C.耶尔偷典狱长的金表,“借”典狱长的书,甚至在典狱长家的客房过夜,反映出他对法律和道德的挑衅。
D.耶尔因误食药片,失去了穿墙的非凡本领,被活活夹在墙里,作者以此表达了对耶尔的嘲讽。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耶尔有穿墙过壁的奇能”,小说以此破题,激发了读者的兴趣,也与耶尔被困墙心的结尾呼应。
B.小说写耶尔洗劫银行、到典狱长的客房过夜、与美女幽会等情节,为结尾耶尔被困在墙心的反转蓄势。
C.小说运用荒诞手法,文中的“墙”曾经是保护耶尔个性宣泄的屏障,最终却成为他葬身的坟墓。
D.小说运用象征手法,借耶尔在贪欲的推动下突破伦理、法律底线,最终自食其果的故事,给读者以警示。
3.耶尔从获得异能到失去异能,他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荒诞·真实”;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药片”。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昨日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高三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94岁的艺术大师黄永玉上台给比自己小整整30岁的故宫院长单霁翔颁奖。

“故宫很具体,走遍9000多座房屋,1200多座建筑,每天沿着宫墙走一圈,踩破20双布鞋。”

这是20181215日“影响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盛典上的一幕。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荣获年度文化人物。

2012年年初,故宫正低潮。深陷失窃、会所、错字、拍卖、封口、瞒报、逃税等“十重门”。

58岁的单霁翔临危受命,被任命为故宫博物院新院长。大家都很关心新官上任会有哪三把火,单霁翔却笑言:我一把火都没有,因为故宫古建筑群最怕火。

上任伊始,单霁翔穿着一双老布鞋,带着助理,绕着故宫走了一圈儿。故宫的1200座建筑,9371间古建,凡是门都要推开看一看。

从位于神武门西边的院长办公室出门向西,沿故宫红墙逆时针行走一圈大约4公里。自2012年初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至今的每个工作日,这样的例行巡查已经让单霁翔走坏了20多双布鞋。

大夏天,助理脖子上挎着相机,吭哧吭哧跟着跑,偷偷抱怨:“跟着我们院长,费鞋。”

故宫收藏着众多文物,鲜有人能够将其数得一清二楚,但单霁翔做到了。他可以将文物数量精确到个位数:

1862690件(套),这是2016年底的数据。

(摘编自《故宫,你怎么变成这样了》)

材料二:

对于几个世纪前的外国人来说,进入古老的东方帝国——中国的宫廷甚至面见皇帝,是一件相当不易的事情。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一到中国,就将此作为自己最大的目标。在中国生活了接近二十年后,他才终于得到机会,一睹紫禁城真容。

利玛窦在札记中记录,他们被召入一间大殿,“看上去足可容纳三万人,是一座壮丽的皇家建筑,大殿的另一端,有一个顶部高拱的房间,有五扇大门,通向皇帝的起居室。皇帝的宝座就在这个高拱着的圆顶的下面。”

此时高居圣位的是明朝倒数第四个皇帝万历,他已取消了早朝,这些洋人被领到空空的宝座前行礼,一名朝官在旁按时高喊鞠躬、起立,以及“其他应该遵守的程式”。

这次机会得益于利玛窦进献给皇帝的礼品。一座自鸣钟引起了万历的兴趣,奏折呈交了半年以后,据说皇帝突然想起来,问身边人,“那座钟在哪里?就是他们在上疏里所说的外国人带给我的那座钟!”

利玛窦自此获准留在京城,不时入宫担任钟表匠。

利玛窦始终没能见到皇帝,这一突破要交由他的后继者来实现。据统计,明清之际的来华传教士有近千人,其中不少供职于宫廷,从事天文、医药、翻译、绘画等工作,甚至身居高位,与皇帝私交甚好。

地球彼端,他们的家乡欧洲兴起了一场持续上百年的“中国热”。英国花园里出现了中国凉亭,乔治三世和华盛顿留起满人辫子,一位冒充康熙女儿的“中国公主”震惊了巴黎上流社会。伏尔泰、莱布尼茨、亚当·斯密等思想家以中国为参照,对欧洲社会进行激烈的批判。

(摘编自李慕琰《故宫六百年:在中国与世界之间》)

材料三:

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故宫,我们需要放到文明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去认识它。紫禁城的营建规划,受到《周礼·考工记》的深刻影响,处处彰显自古沿袭的都城营建原则。紫禁城不仅继承了传统的三重城制度,还附会了“左祖右社”“前朝后寝”“五门三朝”等古制布局,体现出儒家的理想追求,成为我国古代宫城发展史上现存的最高典范。

紫禁城建筑的设计理念,映射着中国古人所追求的“中和”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中和”的概念,日益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范畴和主导精神,而中华民族的这一理想追求,就集中体现在紫禁城之中。紫禁城建筑南北取直,左右对称,笔直的中轴线贯通子午,前三殿与后三宫在中轴线上均匀排布。前三殿分别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三个殿的名字里都有一个“和”字,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是天人和谐、社会和谐、身心和谐。

明末清初,越来越多的西方使节、传教士来到紫禁城。这些外国人士进入中国后入乡随俗,在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积极适应、融入当时的社会生活。从1601年意大利人利玛窦进京开始,连续237年,都有具有专业技能的西洋人为紫禁城服务,他们在皇宫中从事绘画、钟表、医药等方面的专业工作。清宫绘画作品中,就有不少出自西洋宫廷画家之手。在中西画师的交往过程中,欧洲焦点透视画法与中国笔墨风格相互融合,形成中西合璧的新画风。不同于中国的水墨写意,西洋画师郎世宁、贺清泰、潘廷章、王致诚等人画出的人物、花鸟、马匹、大象等,都逼真写实、栩栩如生。如《哨鹿图》《贲鹿图轴》《贡象马图卷》等,都是此类佳作。

新世纪以来,“一带一路”文物考古合作展在故宫博物院多次举行。展览为弘扬传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秀历史文化,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知相通注入永续之力,为研究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新视角,也为共建人类文化共同体提供了新思路。

故宫文化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各国文化在此交流、交往、交融,中华文明在此与世界各文明交流互鉴、相得益彰。这种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与和平性,突出了中华文明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精神面貌。

(摘编自章丽《故宫文化的历史根脉与时代价值》)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荣获年度文化人物,黄永玉颁奖,表明单霁翔影响力大。
B.在中国生活近二十年的传教士利马窦,终于得到机会一睹紫禁城和皇帝的风采。
C.从文明产生发展的进程看,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故宫的布局体现儒家的理想追求。
D.紫禁城设计理念彰显中华传统文化“中和”思想,天人、社会、身心都很和谐。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例行巡查故宫的单霁翔,已经走坏20多双布鞋,意在说明故宫之大。
B.材料二中传教士受到的礼遇与欧洲社会的“中国热”体现了中国与世界的交融。
C.材料三以中西画师交往中产生新画风为例,告诉人们文化交流往往会产生佳作。
D.以故宫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和平性,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相得益彰。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填入横线处的一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古代欧洲文明展览在故宫中举办最为适宜。

A.以游客的合理需求为第一出发点,同时考虑故宫所承载的文化导向性作用
B.故宫不仅是咱们国家传统文化的一大象征,也是中外文明交流的重要象征
C.古代欧洲文明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作过重大贡献,促进过生活水平的提高
D.古代欧洲文明是全世界共有的遗产,中国是全球分布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4.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采用列数字、举例子的方法,请结合内容分析其效果。
5.请以“故宫文化”为例,分析文中画线部分“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具体内涵。
昨日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写这本书的此刻,有一则广告正在频繁播放,这是希伯来国民牌的法兰克福香肠。潇洒的山姆大叔身着红白蓝相间的服装,面带恰到好处的微笑,画外音描绘希伯来国民公司生产的醇美健康的法兰克福香肠。结尾时,画外音提高嗓门说,希伯来国民牌的法兰克福香肠就是好,它胜过国家标准。为什么?镜头移向苍天,画外音说,因为我们必须要符合更高的权威制定的标准

②这样的广告令人难以置信:上帝被用来卖法兰克福香肠?但你必须要记住,这真实的广告不是亵渎神明的例子,它们的问题更加严重。毕竟,亵渎是对一个符号的威力表示礼赞的一种形式。渎神者和偶像崇拜者一样,他们都认真对待符号。

③我们在这里探讨的不是亵渎圣贤,而是委琐的庸俗化,对付委琐的庸俗化是不可能用法律制约的。在技术垄断论的条件下,主要文化符号的委琐化多半是由商业企业造成的。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因为人们对技术的崇拜占了先机,使其他形式的崇拜难以立足。在技术垄断论的条件下,凡是从传统的宗教和民族背景获取意义的符号必然会很快失去活力,换句话说,其神圣或严肃的内涵将会被耗尽。一位神的升格需要另一位神的降格。你们在我的面前没有其他神,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技术神灵。

④有两个相互纠缠的原因使传统符号委琐化。首先,正如社会批评家杰伊·罗森明白表述的那样,符号尤其图像可以无限重复,但符号并不是不可耗竭的。第二,符号使用得越频繁,符号的意义就越是削弱。你可以反反复复说一个词,即使是最重要的词,不久你就注意到,这个词变成了毫无意义的声音,因为重复耗尽了它的象征价值。一旦滥用之后,有些词就失去了令人震惊或尴尬的效果,就不再唤起特有的心态。它们就沦为声音,而不是符号了。符号失去意义的过程是一个因变量,如果用得越频繁,如果不问语境滥用,它们失去意义的速度就越快。广告对传统符号的利用宣告,在技术垄断论的条件下,区分神圣和世俗没有多大的意义了。

⑤猛攻人的非理性时,广告能收到奇效。我这里所谓非理性当然不是疯狂,而是说,利用语言的魔力甚至诗意的力量,产品可以一路畅销。H-O公司率先打出这样的广告:婴儿坐在婴儿椅里,面前放着H-O牌麦片,手握小汤勺,欣喜若狂。到世纪之交时,广告商不再认为,理性是传播商品和理念的最好工具。广告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深度心理学,一定意义上已成为美学理论。在这个过程中,一条根本原理被人摒弃:生产者和消费者从事理性的事业,消费者的选择建立在仔细考虑商品质量和自身利益的基础上。至少这是亚当·斯密昔日的想法。今天,介绍商品品质的广告却十分罕见。广告制作和消费者的性质有密切的关系。电影和体育明星、平静的湖泊和男子的垂钓、精美的筵席和浪漫的情调、全家人乘旅行车到乡间野餐说的一切正是消费者可能的担心、想象和梦想。于是,权衡商品消费花销的重心就从产品研究转向了市场研究,这个导向使企业偏离生产高品质的商品,走向使消费者感觉自己有身价的道路。企业的正经事成为假性的治疗,消费者成为受心理剧安抚的病人。

⑥这就意味着,靠近技术垄断论的核心地带有一个庞大的产业,它有权力用一切可用的符号来吞噬消费者的心灵,以助长商业利益。虽然各种估计略有出入,但保守的猜测是,到65岁时,美国人人均看过的电视广告已经接近200万种。如果再加上广播广告、报刊广告和户外广告,符号超载和符号流失就达到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高度。

⑦我这样说的意思是,大众广告并非符号大流失的原因,如果没有技术使之成为可能,如果没有世界观使之值得向往,这样的文化滥用就不可能发生。广告是一种世界观的征兆,这种世界观把传统看成障碍。当然,如果没有对符号的尊重,传统就不可能起作用。实际上,传统就是承认符号的权威,承认产生符号的叙事意义。由于符号被侵蚀,叙事的损失随之而起,技术垄断力量使文化虚弱的最严重的后果之一,就是符号的耗竭和叙事的流失。技术垄断的故事没有一个道德核心。它强调效率、利益和经济进步。它凭借技术进步创造的方便设施许诺一个地上天堂。它将一切表示稳定和秩序的传统的叙事和符号弃之不顾,用另一个故事取而代之;这个故事是能力、专业技巧和消费狂欢的故事。

(摘编自尼尔·波斯曼《技术垄断》,何道宽译)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姆大叔卖法兰克福香肠的广告并不是意在亵渎神明,但广告中山姆大叔、上帝为一个委琐的目的服务,使这些符号的意义丧失殆尽。
B.“你们在我的面前没有其他神”,言外之意是在技术垄断论的条件下,传统的宗教和民族背景下的神不再存在,技术神灵是唯一被崇拜的神。
C.H-O公司的广告,向消费者展现了一幅美好的画面,但它并没有告诉消费者H-0牌麦片有多少营养价值,商品品质几乎让位于美学理论。
D.作者认为符号大流失后面技术起了很大作用,技术的垄断导致文化的虚弱,能力、专业技巧和消费狂欢取代了传统的叙事和符号。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符号使用得越频繁”“意义就越是削弱”,意味着符号不可以滥用,否则会失去它的权威性,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B.“猛攻人的非理性时广告能收到奇效”,指的是企业权衡商品消费花销的重心转向市场研究,广告制作转向消费者的想象、梦想等。
C.从第⑥段的内容可以看出,为了助长商业利益,有些企业借助技术垄断,用一切可用的符号来吞噬消费者的心灵,不顾传统受到的损害。
D.技术垄断导致符号的耗竭和叙事的流失后,如果不能凝聚一个道德核心,重建某种叙事,就会导致虚无主义的产生。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④段观点的一项是(     
A.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现代“广告媒介”将“11·11”这个原本称为光棍节的词,营造成了“购物节”的代名词。
B.2024年央视春晚主题为“龙行龘龘,欣欣家国”,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龙”逐渐演变为民族精神象征与文化符号。
C.电视连续剧《延禧攻略》中演员聂远饰演的乾隆形象被制作成“大猪蹄子”的表情包,导致帝王权威形象的消解。
D.无图不社交的网络虚拟社交时代,“为图像而图像”的从众心理,会造成网络非语言符号的滥用,从而导致“符号爆炸”,符号意义流失。
4.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符号大流失”的原因。
5.材料中出现了意义深远的两则广告,请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
昨日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三模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7 . 小壹同学在网站上查阅“批判性思维”相关资料时,读到了布鲁克菲尔德这本《批判性思维教与学》,下面是该书的部分图书目录、试读内容以及读者评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图书目录(部分)

第一章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挽救了我的生活
发现假设
批判性思维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要批判性思考?
哪些假设需要批判性思考?
假设不分对错,只论是否适宜
小结
第二章   跨学科的批判性思维
不同学科的共同之处
五大思想渊源
小结
第三章   如何学习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学习
如何示范批判性思维?
具体经验
困境迷惑
循序渐进
小结

试读内容

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小组学习是最有趣的学习方式,这一说法出现在大部分问卷中。约80%的学生声称,小组学习中那些切中要害的问题让他们受益最深。似乎当同伴指出来的时候,学生更能发现假设和新的角度。他们生动地描述了被同伴提问一些从未考虑过的问题时的情形,从同伴对自己观点的反馈和提出的不同角度当中,他们学到了很多。不论是从它的预测性还是反复出现的频率来看,这一发现都值得引起注意。一节又一节,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学生不断地告诉我,正是通过小组学习中的同伴交流,才让有时十分抽象的批判性思维有了血肉,更容易让人理解。

考虑到通过深度自省来认识自己的动机、假设和世界观有多难,若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学习,也就不那么让人吃惊了。认识假设是一项困难又矛盾的任务,没有几个人能靠自己未完成,不论我们以为对自己的认识有多准确,都难免是在用自己的思维框架来认识自己的思维!这就像一条狗试图咬住自己的尾巴,抑或一个人试图在壁镜里看到自己的后脑勺。某种意义上,我们都是囚徒,被困在自己的认知框架中,被我们的思维左右看。我们不加批判地接受一些假设,这些假设左右着我们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又反过来肯定这些假设是正确的,最后形成一个自我肯定的循环。要辨别我们的假设,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反思自我及自己的行为,根深蒂固的假设对我们的影响太深,很难通过自我意识认识清楚。

然而,借助朋友和同事未认清自己的假设,也存在一个问题:你找到的镜子常有着跟你相同的假设。这时,同他们交流只会形成一个封闭环,不断肯定同样的偏见和刻板印象。就像我们倾向于读一些跟我们意见一致或我们觉得亲切的作者所写的书一样,我们也倾向于找一些跟我们态度一致或熟悉我们的态度的同伴,人们极少有意通过一些跟我们意见相左甚至动摇我们既有信念的书籍、会话或做法,来进行反思。因此,作为老师,在设计小组学习活动时,要确保你设计的活动能提供一些让学生感到吃惊的信息、问题或思考角度。

系统地找出假设常被人们有意地避免,以免带来什么后果。没有人想知道自己相信了那么久的观念竟然是歪曲的、错误的,可如果把它变成一个共享的过程,尤其是当看到别人在寻找假设和新角度时也是痛苦万分的时候,一切就容易接受得多了。学生大体上认为,被同伴提问或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比由老师提出来得更舒服。这背后有两个原因:首先,同伴更可能用接近学生经验的用语和例子来提出问题或指出新角度,所以,用学生熟悉的语言提出的问题和角度更容易被接受和准确理解。作为一名60多岁的老教师,对我来说,用学生容易接受的例子和语言越来越难。要是60岁的我和18岁的学生有着一样的生活方式,看一样的电视节目,喜欢一样的音乐,使用一样的社交媒体,反倒让人觉得吃惊了。

另外一个原因是权力分配不同,并不是说权力分配在学生之间不重要,恰恰相反,种族、阶级和性别差异在学生小组中也一样重要。学生之所以和试图掌控整个小组的组员合作,要么是因为他对话题感兴趣,要么是因为他是个自大狂,乐于倾听与自己一致的观点。换作是一个老师告诉你要质疑自己的假设,或者你忽略了一个重要的角度,再或者你忽视了某条信息的重要性,这比听一个最自大、自吹自擂的同学说这些更可怕。

最后,我想强调一下细心组织小组学习活动的重要性。我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学习的时候,有一个限定条件。据学生反映,最有效的学习活动是那些一开始就把基本准则说清楚、理解清楚,把焦点放在批判上的活动。社会学习绝非闲谈或者散漫的对话,而是让学生认真地相互倾听,相互提问,揭开假设,提供新的思考角度或想法。

能实现上述目标的社会学习,有两种组织形式:情景分析和批判会话。这两者都运用了同样的批判性思考方式——寻找假设、考虑如何检验假设,最后找到看问题的不同角度。两者都受益于参与者给出的不同答案和建议,但两种练习的强度明显不同,后一项强度更大的练习有着严格的基本准则,确保同伴在给出批判性反馈的同时,不会随意评判别人。

读者评论

作者讲述了自己作为一位倡导批判性思维的教育者的个人经历。他的洞见和诚恳的讲述是宝贵的、有趣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组学习被多数学生认可,因为这种学习的方式很有趣,而且也让学生收获很大。
B.我们习惯用自己的思维框架来认知自己的思维,所以很难靠自己来认识自己的假设。
C.设计活动时提供新颖的信息、问题或思考角度,是小组学习活动有效性的首要保证。
D.相比于老师的质疑和提问,学生可能更容易接受被同伴提问或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文本内容看,“试读内容”应该选自第三章第一节《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学习》。
B.人们的行为受到假设的影响,如果不能对假设加以批判,就很难真正养成批判性思维。
C.批判性思维的学习可通过不同学科或不同形式来实现,但都应当遵守循序渐进的方法。
D.批判会话有严格的基本准则,练习强度明显大于情景分析,效果也要优于情景分析。
3.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作者所主张的“小组学习”理念的一项是(     
A.学习《劝学》时,老师将本节课的讨论主题明确为:在AI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学习《过秦论》时,小壹和同学们展开了激烈讨论,他提出了这篇文章“以叙代议”不符合“论”的写法的观点。
C.学习《鸿门宴》时,小壹和朋友讨论项羽的人物形象,大家一致认为项羽刚愎自用且优柔寡断,缺乏战略眼光。
D.学习《边城》时,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心理学概念“情绪价值”,让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小说中有怎样的情绪价值?
4.下图是某校提出的“批判性思维的课堂教学模型”,结合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两个部分,二者都聚焦于“思维过程”。
B.课堂教学模型里从“质疑”到“假设”的过程,与上文中作者提出的“质疑假设”的做法是一致的。
C.在教师引导学生对“假设”进行论证评估的环节,学生可以通过演绎归纳论证来进行推理。
D.学生通过建构知识策略,并不一定就能做出正确判断,可能还要再次经过假设和推理的过程。
5.本书作者在《前言》中写道:“我试着以一种亲切、放松和会话的方式来写这本书。”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昨日更新 | 25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黄冈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表弟、羊和老家

葛水平

春天,一场大雪阻挡了回城的路。我和表弟文军站在他家羊圈的篱笆墙前,满圈的绵羊,因为我们的到来,眼睛直戳戳盯过来。它们的样子让我惊奇,此刻,假如有一只羊张嘴说话,一圈羊的叫声就会此起彼伏,那情景十分迷人。

表弟是我们这个家族唯一没有离开老家的人,①不离开是因为离开老家,羊群没有更好的落脚处。

表弟和羊相伴经年,朝夕相处,彼此熟悉对方的气息与温度,他们之间有一种局外人不理解的情愫,有友谊、有爱、有平等,也有相互的感恩,甚至更多。表弟尽其知识储备,给他放过的每一只羊都取了名字。公绵羊在老家的方言中叫“圪羝”,公山羊在方言中叫“骚胡”。“圪羝”类的取了“喜孩”“必土”等,“骚胡”类的取了“喜民”“山汉”等,母羊则一律被亲切喊“彩彩”。这些羊名字是表弟一生中创作出的最经典的文学作品。

老家人说话土,表弟一口土话。从前外出读书人回乡说普通话要被村里人嘲讽,“走了几天,人就疙汰了”(意为“忘本,故意拉开和乡村人距离,显出格格不入的样子”)。老家的土话有意思,叫山丘“疙梁”,叫背心“疙拉拉”,喊太阳“饵篓”,拍胸腔是拍“疙廊”。

表弟不舍得离开老家,站在老家的山疙梁上,穿着红色的“疙拉拉”,看着“饵篓”升起落下,“疙廊”里装满了不舍得离开老家的泪水。

眼看着道路延伸了希望,也带走了一切,没想到的是羊决定了表弟的命运。

放羊不杀羊,是表弟做羊倌的原则。他总说和羊感情缠绵多年,一直都怀念和羊一起成长的岁月,似乎在成长过程中也吃透了羊的性格。表弟一个人站在山坡上还哭了两回,最后痛下决心不离开老家。

养羊人有自己的地界,山下沟为界,羊群在自己的地界内吃草。某一天,突然从对面的山头上跌跌撞撞走下来一只羊,走到表弟放羊的山坡下,没入草丛不见了。表弟从山头慢条斯理走近看,看见一只羊卧在草丛中生育,母羊舔着湿漉漉的小羊羔,看见表弟走来,母羊叫着,站起来丢下小羊跌跌撞撞走了。这是自己去年卖了的“彩彩”呀!

母羊感恩从前的主人,丢下一只小羊羔子走了。

表弟在黄土疙梁上难过了一阵子,羊不是宠物。②宠物与人相似,争宠。羊只知道羊倌放养它在疙梁上,土地接纳了母亲般的“饵篓”送来的阳光,一年四季,土地的呼吸,宛如母亲的呼吸,比山头更为辽阔,尽管土地似无声无息,然却恩泽生灵,给生灵爱。就像梭罗说的,有如山间的空气会喂养灵魂,启发灵性。

羊的行动,凭直觉爱人,不生仇恨。

表弟在疙梁上用手甩着泪蛋子,哭到最后想明白了,羊都知道恋主,自己为啥要离乡背井?

又听表弟讲一只母羊死去,表弟用小羊的胞衣涂抹在其中一只母羊“彩彩”身体上,血水淋漓,小羊跌跌撞撞寻着娘的味道。

娘的味道,前所未有的疼痛,勾勒、构建并呈现老家之所以为老家的光亮属性。

娘的味道就是老家啊!

城市的方向一直是老家人富足的梦想地。那么土地呢?大面积的土地开始闲置,人总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形下才会想到土地。

我坚信重返故乡是未来人的必然方向。看那二里三里高的疙梁上,晚阳挂在西天边,浮游的尘土托着一方酱紫,裹一身春风转身。

其实,作家的蜿蜒走势皆因为自己的命运和定力。每个写作者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可资使用,建立在自认是好的“过去”之上,用记忆中的经验寻找故事。对我而言,生命里如果出现一个心仪的朋友,那一定是在老家,老家人用“土话”满足了我继续生活的喜悦心情。

记得有一年夏天我回老家,走到疙梁坡上,看见表弟躺在草皮上入睡,④睡得很放肆,四仰八叉,“饵篓”在高处懒懒散散相拥,不亲近,也不躲闪,草皮上的鼾声此起彼伏。羊埋头吃草,鼾声逸出来的自在味道是整个乡村美好心灵的实录。一辈子没有睡过一张好床的表弟,在羊们的簇拥下睡得如此踏实。

想起童年时夏日的夜晚,院子里铺一领苇席,男人女人孩子们都坐在上面,白天出山的大人们把山外听来的事努力用农民文学家的口吻复述一遍。小孩子们不敢大声喊叫,怕一不留神碰落了玉米的香气、青草的香气。月影下老窑花纹繁复的窗栏板,一棵树宽的门扇,紫铜的门环,铁葫芦锁,他们看着看着,睡意来了,不等散场就睡过去了,被大人喊醒时骨软脑糊,恨不得睡死过去。

那样的睡眠,居住在城里的我再没有找到过。面对老家的从前和现在,我无法表达此刻的心情,我从老家人的故事中获得创作源泉,表弟和羊群守着自然秩序。在老家,人们对所有的生命都以兄弟相称,一辈子各安天命,各从其类,但关键时刻总有灵性呈现。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感动的记忆。就我而言,纵然是一句温暖的话,或是一个会意的眼神,无一不是人类高尚心性的自然外露。我常常沉浸在对老家人事的回忆中,被那些曾经的感动永远地感动着,这无数美好的感动,像火种一样点燃了我对这个世界的热忱和欲望。也正是有了这些人、这些事,我生活的天地才越发绚烂明媚。

我选择写手艺人、写乡村。相比时间,他们是有重量的,他们的故事透彻地穿越时间留存下来,他们的坚守也许让我能够看见乡村的远方。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写“我”因大雪留在老家,见到表弟和他的羊群,并借羊“直戳戳”的眼睛,暗示“我”与老家、表弟的疏离。
B.文章第一章节列举了一系列的方言,体现了表弟的“土”,但这里的“土”并不带有贬义色彩,而是充满赞美之意。
C.表弟为了羊哭了几回,他感动于羊的灵性,认为羊都知道恋主,何况是人,最后他痛下决心再也不离开老家。
D.童年记忆中孩子们的那种睡眠,“我”在城里再没有找到过,通过“睡眠”这一事件,流露出“我”对家乡生活的留恋。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写羊群离不开老家,表弟离不开羊群,由此可见影响表弟命运的是羊群的归宿和他对羊群的情感。
B.句子②将羊和宠物、人对比,突出羊“凭直觉爱人,不生仇恨”的品性,批判了表弟卖掉“彩彩”的行为。
C.句子③由羊及人,小羊在血水淋漓中跌跌撞撞寻找娘的味道,实际上象征着人对老家“光亮属性”的寻找。
D.句子④写表弟的睡姿,“放肆,四仰八叉”的姿势是自然的,体现表弟在土地之上、羊群之中的安心、踏实。
3.文中说“我从老家人的故事中获得创作源泉,表弟和羊群守着自然秩序”。这里的“自然秩序”指什么?请简要分析。
4.葛水平曾说过,她努力的方向是“让作品中的人物有一个温暖的气场”。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7日内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部分学校高三临考诊断卷语文试题 B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先秦诸子处于政局大动荡,社会大冲突的时代,他们对于如何维持人间的和谐十分关切,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与智慧之谈。提到人类的和睦,人们总是会首先想到孔门“和为贵”的名言,无论是个体间的矛盾、族群间的冲突,还是国际间的纠纷,当和解的曙光出现时,总是以“和为贵”作为解决纷争的最高原则。孔门的这句名言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讲的:“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在这里,“和为贵”是“礼”的运用,用现在的话讲,主要是以社会规范为制约,无论大小事体都要做得合适恰当(“小大由之”)。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和同的问题,本来就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公共论题,“和”作为认识论的一个概念,最早是由西周史伯提出的(“和实生物,同则不济”),战国时的晏婴用“和”指不同事物相成相济的词义,引申而指“可”与“否”的相互统一,明确提出言论开放的主张。不过,孔子认为“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他与晏婴在这个问题上持着不同的看法,将“和”的相成相济的概念纳入到自己的礼制体系中来,认为君子求和,是在一定的原则“礼”之下,而小人的“知和而和”,是为和而和,“不以礼节之”,是君子所不取的(“有所不行”)。

孔子主“仁”而言“和”,但都是在周代礼制的大前提下。而墨子是周代礼制文化的反对者,他对宗法制度在政治上的弊端有敏锐的观察,指出“亲亲”的政治体制是造成“骨肉之亲,无故而富贵”的根源;他反对世袭制,主张“官无常贵,民无常贱”。墨子同样十分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和”字在《墨子》中约三十见,超过《论语人孟子》的总和。墨子提倡兼爱,认为如果人人都能推广爱心,“上下调和”,则小至父子兄弟可以齐心协力建立美好生活,大则形成上不凌下、官不欺民的政治气候,这样社会才能维持和睦稳定。墨子是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社会哲学家,在当时的割据战乱局势下,他不仅迫切地期望着一国的安定,“刑政治,万民和,国家富,财用足”,而且期待四海之内都能再现升平,“天下和,庶民阜”,“一天下之和,总四海之内”。同时,他还反对霸权,指斥大国借用各种说辞干涉、侵略他国的行径(《非攻》“必反大国之说”)。

韩非子与墨子一样用“上下调和”来描述理想社会,但他的视角与各家不同,强调“刑名参同”才能“上下调和”;强调法治的重要性,认为法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这一主张在当今社会仍具有现实意义。

纵观诸子,无不在人文社会的基础上重视“人和”的重要意义,而道家对“和”的重视则更具丰富的含义。道家的“和”不仅讨论人际的和谐,还外延到宇宙的秩序与和谐。《老子》一书言“和”凡八见,同于《论语》,但比《论语》内容上更为哲理化。首先老子在宇宙生成论提到“和”的重要性。《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对这一章的哲学含义,历来有多种解释,但将万物负阴而抱阳释为道或万物本身即蕴含着两种对立的原质或势能(阴、阳),则是道家各派以及承袭道家这一观点的儒家学派都共同接受的说法:阴阳本来是相互对立的,但它们相互交通之后,则形成了一个新生的和谐体。这也是老子相反相成思想的体现,老子的这一思想,两千年来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历史文化数千年的发展,民族生命力的绵延实有赖于文化的凝聚力。诸子的和谐观,也是促进民族文化凝聚力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内涵。

(摘编自陈鼓应《道家的和谐观》)

材料二:

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就把“和”看作天地间万事万物的完美秩序,和平、和睦、和谐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理想状态。《中庸》有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说,“中”是天下最为根本的法则,“和”是世间共同遵循的规律,达到了中和的境界,天地就能和谐运行、各安其位,万物就能生长发育、并生不悖。这段话中包含着深刻的“守中致和”思想:“守中”不是一成不变、静止不动,而是以“中”的立场守住大本大源的主体性原则,然后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外部世界普遍存在的矛盾和差异的运动转化,最终达致和谐统一的完美状态。当然,和平、和睦、和谐的状态也不是固定不变、一劳永逸的,随着事物和形势的发展变化,又会出现新的矛盾冲突,打破原有的平衡稳定,我们又需要运用智慧和力量推动秩序回到和谐统一的状态。如此不断调适,循环往复,现实世界就在人的努力创造中,以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实现了发展进步。这是中国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深深印刻在中华文明的基因和血脉中,塑造了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形成了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国家、国家与国家等一系列人我关系的基本法则。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世界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我们坚定相信,不同文明之间的平等交流、互学互鉴,将打破“西方中心论”主导的文化霸权,跨越“文明冲突”的理论陷阱,跳出小圈子和零和博弈思维,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推动人类和平发展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指引。

(摘编自田嵩燕《中华文明和平性的时代价值》)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孔门“和为贵”的观念深入人心,当面对各类矛盾、冲突和纠纷时,“和为贵”的思想就成为人们解决纷争的唯一原则。
B.韩非子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也同样追求“上下调和”的社会理想,他把法治看作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
C.相较于孔子、孟子,墨子更为重视“和”的观念,因为在《墨子》一书中“和”字出现的次数远大于《论语》和《孟子》。
D.《中庸》所包含的“守中致和”思想,倡导彻底解决外部世界普遍存在的矛盾和差异,最终达到和谐统一的完美状态。
2.根据上面的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诸子十分关切如何维持人间的和谐,这与当时政局大动荡、社会大冲突的现实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B.道家既讨论人际和谐,还探究宇宙的秩序与和谐,说明道家对“和"内涵的理解比其他诸子更加丰富、深刻。
C.墨子提倡“兼爱”,他认为只有推广爱心,社会才能和睦稳定,进而形成“上不凌下、官不欺民”的政治气候。
D.我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外交政策,深受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影响。
3.下列对于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则材料在论证的过程中都引用了诸子原作中的表述,既增强了观点的说服力,也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B.材料一先分别论述了儒家、墨家、法家、道家有关“和”的理解与主张,最后提出了诸子“和谐观”的重要意义,层次清楚。
C.材料一第一段将晏婴主张言论自由与孔子认为发言要受“礼”的节制的观点进行对比,强调了孔子思想的准确性和进步性。
D.材料二提出,在人类面临严峻挑战的时代大变局的当下,中华文明的和平性能够为人类解决冲突、和平发展指引方向。
4.材料一中,作者认为孔子与墨子提倡的“和”是有区别的,请概括两者的不同。
5.当今世界动荡加剧,冲突不断,中华文明中“和”的理念可以为人类解决这一时代难题提供哪些有益借鉴?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7日内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省际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第一个上级

马烽

去年夏天,我到县防汛指挥部工作,农建局田副局长是我的领导。他走起路来总是低着头,背着手,慢慢地迈着八字步;讲起话来总是少气无力;处理问题总是没紧没慢拖拖拉拉,好像什么事都不能使他激动。

我来的第九天夜里,山洪暴发了。接到电话,我一口气跑到农建局,撞开老田房门喊道:“老田,快起,永安河发洪水!安乐庄决口了!”他一只手撑着床,支起半个身子问道:“安乐庄什么地方决口了?”我告他说在汽车路东。谁知他听完,反而躺下了,平平淡淡地说:“没甚要紧。”当时我又急又气地说道:“你知道有多么大流量?一百多个!”他不紧不慢地说:“那更没办法!”

正在这时,小秦慌慌急急跑进来大声说:“三岔河也发洪了!”话音刚落,老田就像中了电似地“呼”一下坐了起来,睁大眼睛急问道:“多大流量?”小秦说水已经漫到龙王庙背后了。老田说:“那至少有九十个。”他一面急忙穿衣服,一面说:“赶快通知海门村、田家庄,全体上堤。快!”

我刚打完电话,老田就大踏步跑进来,抓起电话:“听着,把三支渠的闸拨开一孔……什么?已经全拔开了﹖我就怕你们来这么一手,马上闸住两孔……”他放下这个电话,马上又抓起另一个,详细地指示:要防守哪段河堤,开哪个支渠闸,闭哪个支渠闸……我忙把河流渠道图铺在他面前的桌子上。他根本没看一眼,继续讲他的。

老田打完电话,回头对我说:“咱俩到海门去,恐怕那里南堤要出问题。”在车上,我问他,两条河都发了洪水,安乐庄还决了口,一点都不着急;而三岔河只有九十多个流量,为什么就急成那个样子?他说:“永安河坡度大,洪水来源少。别看来势猛,顶多四个钟头水就退干了;再说,汽车路东种的都是高轩作物,过一下水也淹不死。而三岔河愈往下游坡度愈小,水量大,泄洪慢,这不要命?”

下了车,老田走得飞快,我气喘吁吁地奔跑着才能追得上。爬上南堤的时候,河里的水已经漫到平台上来了。人们看到老田都站起来,乱纷纷地喊道:“知道你要来的!”“你可来了……”

到了防汛指挥所,老田满屋子扫了一眼说:“怎么老姜头没来?”“刚才觉得不要紧,就没叫他。”老田生气地说:“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你马上去把他请来。”过了不多一会儿,有人扶着个老汉进来了,正是堵决口的行家老姜头。

没过多久,堤坝决口了。出险的地方,人声嘈杂,人们奔跑着,喊叫着,来来往往运送沙袋。老姜头指点人们打桩,老田领着人填沙袋,决口慢慢在缩小。夜里三点多钟,眼看就可合龙闭气。可是,这时候水也更猛更急。木桩刚打下去一半,就被冲走了,就连打桩的小伙子带老姜头,一下子都冲到水里去,幸好没冲走多远,就被众人七手八脚的拉上岸来。

一爬上岸,老姜头就说:“堵不住啦!我是没有这个本事了!”大家慌了,议论纷纷。这时老田像只猛虎一样转脸对老姜头吼道:“非堵住不可!你再胡说八道惑乱人心,我先把你填到水里!”

他转身向众人喊道:“会水的,跟着我来!”只听人群中说:“老田下水了!咱们还愣着干嘛?”马上就有五六个壮小伙子跑到他身边,接着又跑出来几个……老田领着头下水了,拉着长长的队伍往前走,湍急的河水冲得人们东倒西歪,但人们仍然不顾一切地往前走。对面翟书记也挽着一串人下到河里了,挣扎着往这边移动。他们一次又一次想靠拢拉起手来,但一次又一次被巨浪打开了。

老姜头向堤上的人喊道:“快!抬一根长电线杆来!”老田和瞿书记靠着电线杆,终于挽到一起了。水里的人也都一个个紧挨着,靠在了电线杆上。这时,堤上又有很多人呼喊着手挽着手下到水里。转眼间,决口上就排满了一层又一层的人,结成了一条冲不断的堤。

大股的洪水终于被拦住了。可是风浪也更加凶猛。一个巨浪接着一个巨浪,照他们劈头盖顶反扑。当巨浪扑上来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被吞没了;当巨浪退下去的时候,无数的头才又露出水面……岸上的人们继续打桩,填沙袋。决口逐渐在缩小,沙袋堤逐渐在增高……

黎明时候,决口终于合拢了。人们都欢呼起来,水里的人也叫喊着爬上堤岸。大家七手八脚把老田拉上堤岸。他两条腿弯曲得像两张弓,鼻子里只有一点微弱的气息。老姜头含着两眶热泪,脱下自己的夹袄,轻轻地盖在老田身上。

过了半个多小时,老田渐渐缓过气来了,他断断续续地说:“下定……决心……不怕……牺牲……”老姜头趴在他耳边大声呼唤。老田慢慢睁开眼看了看说道:“大叔,我骂你了,我……”

两个月后,老田出院了,我看见他还是那个样子:驼着背,低着头,背着手,迈着八字步。只是步子迈得更慢了,背更驼了。后来我才知道,老田有关节炎,腿常年疼得要命。那还是一九五四年秋天,雨多洪大,老田淋着雨渡着水指挥各村防汛排涝,一连在水里泡了七天七夜,从此落下了这病

我远远地望着他走过来,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感。这就是我的第一个上级!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给各村打电话安排抗洪工作时,老田一眼都没看铺在桌上的河流渠道图,是因为他对当地河流渠道的情况了如指掌。
B.到了南堤防汛指挥所,老田发现老姜头没有在场,对老姜头缺乏责任心的行为感到非常生气,于是立即派人去找老姜头。
C.人们不顾生命危险纷纷跳下水用身体去堵决口,既是被老田领头下水的行为所感动,也是出于大家对老田一贯的信任。
D.对于老田的责骂,老姜头并没有生气,而是全力帮助老田指挥群众一起堵住决口,可见他也是一位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人。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我”为中心来组织材料,“我”不仅是故事的见证者,还是故事的参与者,同时“我”还起到了衬托老田形象的作用。
B.本文后半部分关于风浪场景的描写,写出了当时洪水凶猛的危急情形,侧面表现了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抗洪抢险的决心和勇气。
C.文中画线部分补叙了老田患关节炎的情况,交代了他走路“总是……慢慢地迈着八字步”的原因,是对情节的必要补充。
D.本文人物语言富有个性特点,如“下定……决心……不怕……牺牲……”,突出了老田作为老干部意志坚定、勇于献身的形象。
3.小说标题“我的第一个上级”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本文多处使用对比手法,请找出任意三处并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
7日内更新 | 2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省际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