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准确、鲜明、生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1 . 语句中画线的词语,去掉其中某一个词语会使句子表达产生错误,这个词语是 (     
作为A一家新闻周刊,《时代》B一开始就清楚地意识到C报道什么以D如何报道。
A.AB.BC.CD.D
2024-03-2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延边州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模)汉语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2 . 每题的语句中有ABCD四个带有画线的词语,去掉其中某一个词语会使句子表达产生错误。请找出这个词语,并在答题卡的相应字母上画一横道。
不要以为享受美好的事物,人类在漫长的生存也常常享受不美好的事物。(     
A.AB.BC.CD.D
2024-03-2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延边州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模)汉语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有关专家指出,月饼高糖、高热量,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甚至演变成了“健康杀手”。月饼要想成为一种健康食品,关键要从工艺和配料两方面进行改良。如果不能从工艺和配料方面进行改良,月饼的口味再好,也不能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需求。由此不能推出的是(     
A.只有从工艺和配料方面改良了月饼,才能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需求。
B.如果月饼符合了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需求,说明一定从工艺和配料方面进行了改良。
C.只要从工艺和配料方面改良了月饼,即使口味不好,也能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需求。
D.没有从工艺和配料方面改良月饼,却能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需求的情况是不可能存在的。
2024-01-3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4 . 下列各句中,没有逻辑错误的一项是(     
A.他常去京津沪等地参观学习,又肯动脑筋,所以他的见解往往比别人都高明。
B.吴晗说过:“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所以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是有骨气的。
C.会议开了一半了,张主任还没来,一定是他生病了,要不就是路上又堵车了。
D.别看咱们工作组的李师傅貌不惊人,年纪又大,但思考问题,他比谁都周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较易(0.8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曾点言志,只提沐浴吹风歌咏,似有不学无术之嫌,而孔子居然对他的话表示赞许,这就很耐人寻味了。而孟子也说过“穷则独善其身”(甲),可见在早期的孔孟思想中已经包含了一些道家的想法。那么可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乙)儒中有道,道中也必有儒,儒道互补是人性的使然。儒道两家在作为学术流派产生之始,甚至在产生之前,就开始了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带着这个假设来看老子,也就能理解他说的“爱民治国”这些话了。而庄子虽然总是批评儒家,但也同意“德无不容,仁也;道无不理,义也。”(丙)如果老庄真的弃尘绝世,就应该如《论语》里提到的几位隐士——接舆、长沮、桀溺等——(丁)连姓名都不屑于留,更不用谈著书立说、设帐授徒了。可见老庄是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在社会责任感这一方面,老庄与孔孟一样。

同源异流是儒道互补的根本特征,只不过孔孟关注的是人的社会性和文明秩序的发展,老庄关怀的是人类生命与心性的和谐、自在与自然。他们都重视人性和社会问题,只是朝着不同的学术方向发展。无论二者的差异多么大,都能彼此依存,形成互补,两千多年来不但发展为中国文化的基调,反而已然内化成独有的中国人的人格特征。

1.下面对语段中画横线处的标点说明,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处的引号表示直接引用孟子的话。除引用外,引号还可表示强调或特殊含义等。
B.乙处的冒号使用正确,此处表示提示下文,其后的内容指的是“大胆的假设”。
C.丙处“义也”后的标点使用正确,此处属句中的引用句号放在后引号的前面或后面均可。
D.丁处的破折号使用正确,两个破折号表示插入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和括号的作用类似。
2.反证法会先做出某个假设,然后推理出其与事理或已知条件矛盾,从而证明假设不成立。试分析第二段所用反证法的推理思路。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易(0.85) |
6 . 请仿照示例,运用已学的逻辑方法,分析选自《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论述句。
[示例]大前提:每棵树都有根系。
小前提:门边的白杨是树。
结论:所以,门边的白杨有根系。
有的同志担心,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会削弱理论的意义。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凡是科学的理论,都不会害怕实践的检验。
大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请把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合在—起,按要求各组成一个单句,组合有误的是(     
①这次搜查将于今晚23点开始。②这次搜查将决定今年全市缉毒行动的成败。
A.强调行动的时间:【答案1】决定今年全市缉毒成败的这次搜查行动,将于今晚23点开始。
B.强调行动的时间:【答案2】就在今晚23点,决定今年全市缉毒成败的这次搜查行动正式开始。
C.强调这次搜查的意义:【答案1】今晚23点开始的这次搜查,将决定今年全市缉毒行动的成败。
D.强调这次搜查的意义:【答案2】对于决定今年全市缉毒行动成败的这次搜查,将于今晚23点开始。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面是一位同学的作文片段,其中论点、论据、结论皆存在逻辑错误,请指出这些错误并说明原因,使论证逻辑严密,更有说服力。

所有的伟人都是在青年时代便立下凌云壮志的。我国“天眼之父”南仁东二十多岁就决定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家国大业,他说不管用多少年一定要把天眼建成; 劳动模范、西沟妇女申纪兰,带领全村人开荒山,植绿林,她说她没有惊天动地的追求,只求把一棵一棵的树种活;党的好干邵焦裕禄,用他年轻的生命书写兰考大地上的奇迹,他说一定要完成党交给的艰巨任务……正因有许多这样的青年志存高远、艰苦奋斗,才有了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朱熹曾说:“士志不定,终不济事。”志向不坚定,最终必定一事无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