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准确、鲜明、生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晨,一过宏村,人车____①____。塔川离宏村仅2公里,虽没有宏村名气大,可这个时节去的人真多。

到了塔川,日头渐渐升高,晨雾已散去,阳光通透温柔,山峦环抱下的村庄已从静谧中醒来,在树丛中____②____。沿石阶而入,村口竹林摇曳,古木参天,几棵数百年的枫香、香樟、榧树,斑驳而不失丰盈,沧桑而不失伟岸。一条清溪闪着晶莹的亮,水车吱呀转动,和着流水弹奏出悦耳清音。山野的空气异常清鲜,甜美的感觉漫上心头,让人仿佛一下子置身于悠然秘境。

举目四望,塔川恰如其名。古村背依黄山余脉黄堆山,二十户人家,白墙黑瓦,层层叠叠,____③____,如一座巨型之矗立在山谷间;小溪穿村潺潺流过,灵动秀美,此乃,似塔有川,合起来即为塔川。一川绕塔,塔映一川,简约古朴,加之色彩斑斓的树,构成了一幅绚烂至极的油画。

1.请在文中画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句子中的“来”与文中加点的“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小家伙还挺聪明,竟让知道摘一片荷叶来当雨伞。
B.前几天,从县里来了几个干部督促大家的工作。
C.他这次进城,一来是汇报工作,二来是采购图书。
D.我家距离学校也就三里来的距离,步行非常方便。
3.下列诗句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展现的意境相似的一项是(     
A.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B.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唐·温庭筠《商山早行》)
D.秋雨悬天风作寒,冷烟锁住屋头山。(宋·白玉蟾《题上清法堂壁》)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交恐惧症”“热度排斥症之后,一种新型病症——文字讨好症出现。大家对此议论纷纷:有人认为这是刚需,有人认为被戳中了,还有人感觉被冒犯到了

所谓文字讨好症,指的是人们在线上用文字聊天时,会习惯性地添加一些语气词或者特定符号对语言进行软萌化,以达到讨好的目的。比如好的会说成好呦”“好哒”“好滴收到说成收到啦”“收到哈”“收到了哟等。某网站以语言通货膨胀来形容这一现象,但语言通货膨胀一词并没有流行起来。

文字讨好,从何来?在当前的大背景之下,网络成为了人们社交的主要阵地之一。,却阻隔了情感的传达,人们的咫尺天涯之感更加强烈,为了弥补这一缺失,可爱的语气词和表情包成为了传达我们情感的工具。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而是为了避免歧义和误会。与其因词不达意引发矛盾,不如多打几个字或加上各种辅助修饰,好让对方明白自己的真实意思——这是文字讨好症患者的心理。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2.结合材料阐述你对“文字讨好症”这一现象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逻辑清晰,表达流畅,不少于80字。
2024-06-1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3 . (原创)逻辑推理题:请根据下面的内容,写出三段论(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

这段话暗含了逻辑中的三段论,请写出推理过程。
①大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05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黔江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社交恐惧症”“热度排斥症之后,一种新型病症——文字讨好症冲上了热搜,______:有人认为这是刚需,有人认为被戳中了,还有人感觉被冒犯到了

所谓文字讨好症,指的是人们在线上用文字聊天时,会习惯性地添加一些语气词或者特定符号对语言进行软萌化,以达到讨好的目的。比如好的会说成好嘞”“好哒”“好滴等;收到说成收到啦”“收到哈”“收到了哟等。某网站曾以语言通货膨胀来形容这一现象,但该词并没有流行起来。

文字讨好症从何来?在疫情的大背景之下,网络成为了人们社交的主要阵地之一。网络虽然便利了人们的交往,_______。因此,为了弥补这一缺失,可爱的语气词和表情包成为了传达我们情感的工具。从中我们可以看出,________,而是为了避免歧义和误会。与其因词不达意引发矛盾,花更多时间解释,不如多打几个或加上各种辅助修饰,好让对方明白自己的真实意思——这是许多文字讨好症患者的心理。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语言通货膨胀”和“文字讨好症”是针对同一现象的两种不同的命名,为什么后者成了信息时代的网络“热词”?请简要分析。
2024-04-12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铜梁一中等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这一主题的诗歌非常之多。因为在古代,虽然通常认为男耕女织应是社会的常态,但是在大多数的时间中,,而男子镇守边关或者建造宫殿,彼此都是分离的。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所以他们创作出了大量的这一主题的诗篇。《诗经》从开始就有了类似的著作,而后在唐诗宋词以至于元曲小令当中,都有不少这一类主题的作品。《凭阑人·寄征衣》这首小令,可以堪称是史上最纠结的诗词。“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每一个字都充满了纠结和矛盾,却又同时渗透着真情。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语或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二难推理”是由两个假言判断和一个选言判断为前提构成的推理。人们常常运用这种推理逼使对方在两种情况下做出选择,不管选择哪种情况,结果都令人难以接受,这就使对方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其基本形式的规范化表达为:
如果p,那么r
如果q,那么r
p或者q
_______________
总之:
请用这种“二难推理”的形式,来表述《凭阑人·寄征衣》这首小令的逻辑。
性。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微型小说大都篇幅短小,但要求结构完整,有一气呵成之感。一部作品开头和中段精彩,如果结尾贫弱,就成了      ,令人扼腕。莫伯桑的《项链》的结尾,就有着      的艺术效果。当那个为图一时虚荣,弄丢了项链而付出10年劳苦的玛蒂尔德,听到项链的主人说:“哎哟,我可怜的玛蒂尔德!我那串是假的呀,顶多也就值上500法郎……”读者无须沿着故事再往下联想,只要掉过头来回味整个故事,去体会可怜的玛蒂尔德种种偿还债务的艰辛,而对每一个细节的回味都会加深对故事结尾的深入感受。这样,小说在最后一刻把读者放到故事和思想的核心中去,读者才能感到意蕴无穷,余味不已。虽然不是所有好的小说都必定有一个精彩的结尾,但长着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尾巴的小说,必定是一篇好小说。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三段论是人类最基本的逻辑推理方法,包括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个部分的推理。

例如:大前提:凡绿色植物都含有叶绿素。

小前提:菠菜是绿色植物。

结论:菠菜含有叶绿素。

请参照以上示例,根据语段内容,补写下面三段论的大前提和小前提。

大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所以《项琏》是篇好小说。

2024-01-26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古代著名戏曲《十五贯》也讲述了一个断案的故事。屠夫尤葫芦被害,还被盗走十五贯钱,商人伙计熊友兰恰巧身上带着十五贯钱去办事,偏偏又路遇尤葫芦养女苏成娟,因此被误判为凶手。主审官过于执的推理是这样的:

杀死尤葫芦的罪犯有十五贯钱。

熊友兰有十五贯钱。

熊友兰是杀死尤葫芦的罪犯。

袁滋和过于执掌握的线索都是准确的,但是袁滋洞悉冤情,过于执却制造冤案,这是因为前者采用了正确的推理,后者采用了错误的推理。

语文学习也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推理,生活、学习、工作处处都离不开它,推理不仅是探案才用得到的本领。《邹忌讽齐王纳谏》展现了政论中的推理,《河中石兽》演示了工程中的推理,《晏子使楚》记录了外交中的推理,《道旁苦李》反映了生活中的推理,诗歌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元姚燧《越调·凭阑人·寄征衣》)证明推理和抒情也可以完美结合……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推理不仅是探案才用得到的本领,生活、学习、工作处处都离不开它,语文学习也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推理。
B.语文学习也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推理,推理不仅是探案才用得到的本领,生活、学习、工作处处都离不开它。
C.推理不仅是探案才用得到的本领,语文学习也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推理,生活、学习、工作处处都离不开它。
D.生活、学习、工作处处都离不开推理,语文学习也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推理,不仅仅是探案才用得到的本领。
2.小王认为中学生没有必要学习地理。某个国家的地形和位置完全可以跟这个国家的历史同时学习。小王主张把历史课和地理课合并,这样学生学起来更方便,占用时间较少,学习效果更好;否则,这个国家的地理归地理,而它的历史归历史,各管各,不能相互贯通。请运用逻辑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说明小王表述的逻辑问题。
2024-01-2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面这段文字采用的是何种推理方法?(     

秦宣太后爱魏丑夫。太后病将死,出令曰:“为我葬,必以魏子为殉!”魏子患之。庸芮为魏子说太后曰:“以死者为有知乎?”太后曰:“无知也。”曰:“若太后之神灵,明知死者之无知矣,何为空以生所爱,葬于无知之死人哉?若死者有知,先王积怒之日久矣,太后极过不赡,何暇及私魏丑夫乎?”太后曰:“善!”乃止。

A.充分条件推理B.归纳推理C.类比推理D.二难推理
2024-01-18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论题:温饱是否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以下对“温饱’概念的界定,哪些对正方有利?哪些对反方有利?
①温饱是人最基本的衣食需求   ②温饱就是社会上总体无衣食之困
③温饱就是或温或饱                  ④温饱就是既温且饱
A.①②对正方有利,③④对反方有利
B.①③对正方有利,②④对反方有利
C.①④对正方有利,②③对反方有利
D.②③对正方有利,①④对反方有利
2024-01-17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东阳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学术 的今天,很少有学术观点可以称为不易之论。因此,能开创一个新的研究体系、言前人之所未言的著作,就显得。美国史学大师威廉·麦克尼尔的《瘟疫与人》就是这样一部经典之作。这本书出版于1976年,被翻译成各种文字,1998年被引进中国。最近,第三个中译版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时至今日,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并循着学术进步的规律,变得越来越成熟;但一个领域的开创性著作,很难被遗忘。这部书常被看作是作者对其另一部作品《西方的兴起》搭建起的历史框架的补充,拾起了此前研究的遗珠弃璧。不过,《瘟疫与人》在普通民众中的受欢迎程度更高。因为大概大多数读者和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引起读者产生兴趣。

以往学者对历史的书写无外乎人与人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你来我往、沉浮荣衰。麦克尼尔却 ,从疫病缘何成为史学家的遗漏谈起,把传染病放在视野中心,去探讨人与病菌的关系。他抽丝剥茧,把复杂的疫病清晰地呈现出来,对一些历史事件的分析与以往的解释 ,因为他总能通过因果溯源,证明疫病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百家争鸣            弥足珍贵            独辟蹊径            大异其趣
B.百家争鸣            难能可贵            独树一帜            大相径庭
C.百花齐放            难能可贵            独树一帜            大异其趣
D.百花齐放            弥足珍贵            独辟蹊径            大相径庭
2.下列语段中没有逻辑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伴书声,夏雨冬雪润心田。青春年少的我们只有努力学习了,将来才能考上好大学。上个好的大学,毕业后才有可能找到好的工作。
B.生活是一门学问。一般青少年很少有人懂得生活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因为只有成年了才会懂得生活的真谛。
C.一个人的生长环境与他成才与否息息相关。只有逆境才能造就人才,贝多芬双耳失聪,但他凭借坚定的意志,创作出了著名的《第二交响曲》。
D.痛风是一种侵犯关节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好发的部位一般在脚趾、手肘等末端小关节。痛风症状表现为发作部位会出现疼痛感,一旦脚趾或手肘等末端小关节肿痛,就能够判断是痛风。
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请找出并修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