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6 道试题
1 .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由此可见,新质生产力(     
①构成了我国社会发展的经济基础
②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
③是判断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标准
④反映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广度和深度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载体,要建构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顺畅流动与高效配置。由此可见,发展新质生产力(     
①必须割裂与传统生产力的联系,以颠覆性技术催生新动能
②必须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系统考量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
③必须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打通束缚堵点
④必须以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矛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4-12更新 | 4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一模考试政治试题
3 . 2024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等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新质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一种代表社会生产力演化中巨大跃升的生产力形式,它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涉及领域新颖、技术含量高,区别于传统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的生产力发展方式。这表明(     )
①新质生产力是一种全新生产方式
②新质生产力要求生产关系根本变化
③科技对经济社会的作用更加凸显
④创新和人才发展战略应进一步加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现有的考古资料表明,人类经历了长达上百万年之久的原始社会。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里,人类一直奉行“平均分配”制度。导致“平均分配”制度解体的最根本原因是(     
A.物质产品不够丰富B.产生了土地等生产资料私有制
C.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D.原始社会被奴隶社会所取代
2024-02-02更新 | 193次组卷 | 18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马克思的这一论断意在说明(       
①生产关系的变动影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③生产关系的孕育需要依靠一定的物质条件
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1-2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6 . 近年来,辽宁全力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改造升级“老字号”,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投入使用,参与改造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1.2%;深度开发“原字号”,石化、冶金等原材料及深加工行业补链、延链、强链工作全面推进,乙烯、对二甲苯(PX)、对苯二甲酸(PTA)产能均位居全国前茅;培育壮大“新字号”,从人工智能到集成电路,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快速成长。辽宁结构调整的“三篇大文章”(     
①说明了改革上层建筑能健全经济基础
②体现了改革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③佐证了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④说明生产工具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1-2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政治试题
7 .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说明了(     
A.社会形态决定着生产力发展水平
B.生产关系的变化决定生产力变化
C.生产关系的孕育需要依靠一定的物质条件
D.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具有长期性、偶然性
2024-01-1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8 . 关于生产力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内在关系分析的正确选项是(     
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
B.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一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C.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生产力发展
D.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
2024-01-19更新 | 101次组卷 | 173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9 . 以下两首诗以生动的艺术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出了封建社会的不平等和农民的辛苦。下列对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解读正确的有(     

①广大农民因未占有生产资料而被迫辛苦劳作
②铁犁牛耕的生产表明封建耕作技术依然落后
③农民受剥削的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存在   
④地主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不得不受剥削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1-0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政治试题
10 .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的曲折,是因为没有吸收借鉴苏联经验
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有利于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
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没有任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抗性冲突和矛盾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3-12-14更新 | 1330次组卷 | 178卷引用:辽宁省大石桥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