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05 道试题
1 . 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2023年12月3日,首届“良渚论坛”在杭州市举办,中外嘉宾充分利用这个平台深入讨论,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不同文明加强对话、增进共识,推动全球文明倡议从思想理念成为实际行动。举办该论坛(     
①能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认同,促进人类文化的发展
②有利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彰显了中华文化的优越性,增强了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
④有助于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增强文化自尊和文化自信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让“老场所”在“新城市”中随处可见,让“老村名”在“新街道”中记忆犹新,“未来之城”留住“乡愁”。古朴端庄的名胜古迹与蓝绿交织的自然风貌融为一体,现代化的“雄安场景”在浩浩千年的“燕赵慷慨”之上徐徐展开。雄安新区在规划建设中,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和家园情感记忆主要是基于(     
①乡愁承载着的是厚重的文化认同和历史自信
②文脉是城市的灵魂和基因,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③历史遗存彰显城市特色,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④城市文明的未来高度取决于城市文化的历史厚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日内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练习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有底气”,在二○二四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度,传承着伟大的文明。……良渚、二里头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的文化瑰宝,国家版本馆的文脉延续……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知识,以“这份底气,源自生生不息的伟大文明,源自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正确;②逻辑清晰,分析充分;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不超过150字。
4 .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十四五”时期国家深入推进的重大文化工程。近年来,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扎实推进,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家底不断夯实,展览展示水平极大提升,综合效益有效发挥。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应该(     
①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拓展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空间
②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彰显文化资源的教育宣传功能
③立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推动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
④通过发掘沿线文物,集中展示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中国国家形象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目标定位,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西方话语霸权,“维护政权稳定和政治安全”是中国形象建设的迫切要求。改革开放后,我国一以贯之地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开启国家形象建构的中国特色实践。这一时期中国国家形象的定位体现出实事求是的精神与鲜明的中国特色。进入新时代,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体现出国家形象自我建构与他者感知的内外融通,彰显出中国形象的历史传承和与时俱进。

材料二   2023年12月3日,“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在广州完美闭幕。十年来,这一国际性会议吸引了许多外国政界、企业界、学界和国际组织知名人士参与,引发世界广泛关注。这是中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的又一有力注解,给世界展现了可敬的中国形象。中国始终站在人类共同发展的立场上看待问题,积极应对发展失衡、数字鸿沟、治理困境等全球性问题;开展主场外交,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自身发展同时,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的机遇;反对霸权压迫,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这些理念与行动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认同感,为可敬中国形象的塑造提供了丰富的情感积累。

(1)中国国家形象的定位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结合材料一,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加以阐释。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世界多极化”知识,说明我国如何在国际社会中展现可敬中国形象。
(3)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人人有责。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从海外留学生、文艺创作者、非遗传承人三个角色中任选两个,为讲好中国故事出谋划策。
(要求:主题鲜明,符合角色身份;每个角色写一条策略,每条字数不少于20字)
2024-05-21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毕业班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

6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2023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全面改陈和提升,公开展出一些长期深藏在库房里的重要文物,运用“三维数据虚拟成像+3D打印”数字活化国宝、VR“云游”展厅、数智人讲解等形式,使人们穿越时空,与文物对话,带给人全新的体验。国家博物馆此举(     
①利用文化的物质载体,拓宽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②提高文化产业经济效益,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
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守正创新中展现文化自信
④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福州市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坊七巷保护和利用的指示,坚持从“拆”到“修”、从“保下来”到“活起来”的思路,积极开展“古厝+非遗” “文化进坊巷,商业南后街”等活动,使三坊七巷活态遗产焕发新生机。这说明(     
①活态遗产保护和利用要坚持辩证的否定
②发展的实质是新出现的事物代替旧事物
③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能指导实践活动
④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创造新的具体联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2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毕业班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文明之光照耀人类前行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

以“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为代表的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观没能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希冀的图景,反而因为西方模式的强行“植入”造成整个国家机体紊乱乃至崩溃。2023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着眼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增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凝聚国际社会合作共识……全球文明倡议提出一年来,中国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开创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的新局面,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应对全球共同挑战贡献中国智慧,激发精神力量。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和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谈谈全球文明倡议给世界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和合共生,大道同行】

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使其成为推动文明交流和发展的强大动力。当今世界存在的各种文明,都经过了漫长历史考验,始终延续着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成为凝聚国家和民族的强大精神力量。要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年来,中国与多国合作举办文物进出境展览,在乌兹别克斯坦、柬埔寨等国联合开展文物古迹保护和修复,实施“文化丝路”计划,发挥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艺术节、博物馆、美术馆的作用,致力于同各国一道,让优秀历史文化展现出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强大魅力和勃勃生机。

(2)结合材料,构建一个符合推理规则的三段论,其结论为“中国致力于推动文明传承和创新”。
要求:指出三段论推理的一般性规则,并结合材料写出能得出该结论的大、小前提。

【传承红色基因凄续精神血脉】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14年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艰苦斗争中形成的,是东北抗联将士崇高精神风貌和高尚思想品格的集中体现,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气贯长虹的英雄史诗,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革命精神的彰显,是人类为了正义事业挑战自身极限的传奇典范。

(3)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将东北抗联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提供精神支撑。某校团委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重走抗联路”主题教育活动,请为这次主题活动写一份宣传稿。
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字数120-150字。
2024-05-20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化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模拟政治试题
8 . 2023年10月17日,古朴典雅的中国民族器乐《礼尚乐合》拉开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文艺演出的大幕,表达世界各国对“和衷共济、和合共生”高远理想的矢志追求;跨越国界的中外音乐舞蹈表演《美美与共》,让在场贵宾加深对不同文明的理解,增进对共建“一带一路”的认同。这表明(       
①文化反映一定的政治并对政治予以重要影响
②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具有共同的本质和规律
③对各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能够促进民心相通
④不同文明的交融同一推动世界文化繁荣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18更新 | 581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4年新高考政治【衡水金卷·先享题·调研卷】模拟试题(福建专版)06
9 . 在卢森堡首届国际龙舟节上,多国选手同场竞技,共同庆祝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除龙舟比赛外,活动现场还举办了茶艺表演、民族歌舞、舞龙舞狮等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展示活动,为当地民众提供了一次沉浸式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举办国际龙舟节的意义在于(       
①增强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促进民心相通
②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坚定文化自信
③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助力世界文化美美与共
④促进各民族文化在交融中走向同一,繁荣世界文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18更新 | 565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4年新高考政治【衡水金卷·先享题·调研卷】模拟试题(福建专版)01
10 . 近年来,一场又一场群众自发组织、村民当主角、“土”味十足的“村晚”“村BA”“村超”等文化体育活动刷爆全网,收获大量好评,既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让人们见证了乡村文化振兴的深厚力量。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乡村文体活动的火爆源自于当地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②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事业以满足人民多层次文化需求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发展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④乡村文化振兴应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激发内生动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