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23 道试题
1 . 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以下图示(P为价格,Q为数量,D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E为市场均衡价格)的是(     
A.某县推出特色农产品“直播带货”销售,其供求变化符合图①
B.进口奶粉频繁出现致病菌问题,其需求变化符合图②
C.燃油汽车的价格提高,新能源汽车的供给量变化符合图③
D.俄罗斯等12国宣布或启动粮食出口限制,国际市场粮价变化符合图④
2022-01-19更新 | 356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涪陵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冲刺适应政治试题
2 . 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以下图示(P为价格,Q为数量,D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E为市场均衡价格)的是(     )

①公安部决定从2020年6月1日起,对骑乘摩托车不佩戴安全头盔的行为予以处罚。受此影响,国内安全头盔的价格变化符合图①
②随着页岩油开采技术的成熟,世界原油产量增加,但世界经济低迷态势短期内难以改善。国际原油需求走势符合图②
③某电商平台的“村播计划”启动以来,贫困地区成千上万的农民开设直播间,介绍自己家或家乡的特产,大量特色农产品销路变化符合图③
④随着新冠疫情的逐渐缓解,作为口罩原材料的熔喷布均衡价格走势符合图④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2020-10-28更新 | 215次组卷 | 19卷引用:重庆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3 . 排除币值因素影响,某商品价格在较长时期内的变化如下图所示(t表示时间,p表示价格;图中曲线是价格变动的轨迹,箭头虚线是价格变动的趋向)。依据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对图示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①价格波动是由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引起的
②价格变化的趋向是由该商品的价格波动决定的
③价格波动是由该商品的供求关系变化引起的
④价格变化的趋向是由该商品价值量的变化趋向决定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随着国家政策扶持、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和我国居民消费能力的不断上升,智能家居领域呈现爆发态势。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图示中能正确反映这经济现象的是(图中的S、D和E分别表示变化前的供求曲线和市场均衡点,S'、D'和E'分别表示变化后的供求曲线和市场均衡点)
A.①B.②C.③D.④
23-24高三上·重庆·阶段练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材料一


注:长尾效应,是统计学名词。正态曲线中间的突起部分叫“头”;两边相对平缓的部分叫“尾”。从人们需求的角度来看,大多数的需求会集中在头部,而这部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流行,而分布在尾部的需求是个性化的,零散的小量的需求。而这部分差异化的、少量的需求会在需求曲线上面形成一条长长的“尾巴”,而所谓长尾效应就在于它的数量上,将所有非流行的市场累加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比流行市场还大的市场。

材料二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规划(2021-2025年)》,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重点工作举措,将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案件审理工作,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适时制定有关司法解释,明确规制各类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消除市场封锁,促进公平竞争。妥善处理互联网领域垄断纠纷,完善平台经济反垄断裁判规则,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共享消费”在满足消费者应急需求、推动国内消费恢复、提供具有一定普惠性的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严肃指出,目前“共享消费”行业普遍存在定价规则不明确、明码标价不规范等不当行为,要求企业增强合规意识,规范价格行为和竞争行为。

网上订餐、线上购物、网约打车……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以在线、智能、交互等新模式为特征的“在线新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些新的经济形式在给我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因存在管理漏洞而被不法分子盯上。

注:反垄断是禁止垄断和贸易限制的行为。是当一个公司的营销呈现垄断或有垄断趋势的时候,国家政府或国际组织所采取的一种干预手段。


(1)结合材料一图表信息,分析市场需求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相关知识,分析在互联网时代推动经济规范有序发展的市场意义。
(3)结合材料二,对于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规划,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加以分析。
2023-12-2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适应性月考卷(五)政治试题
6 . P为价格,Q为数量,D为需求曲线,D'为移动后的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为移动后的供给曲线。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与图示对应一致的是(     

①随着民间交往的逐渐恢复,中美往返航班开始持续大幅增加
②禁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袋对可降解塑料袋需求可能产生的影响
③国家对农机购置实施价格补贴政策,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④生猪价格低迷对作为生猪主要饲料的玉米供应可能产生的影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我国总人口数据为140967万人。

材料一   以下是2000—2023年中国人口年度变化图、劳动人口占比见顶时的人均GDP比较图:

注:中国总人口年度变化是指总人口增加量的变化,劳动力人口占比见顶是指劳动力人口占该国总人口比例最高,2015年,我国劳动力人口7.81亿人,占比达到最高,随后呈现下降趋势。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上述图表反映了我国哪些重要的人口信息?

材料二   2020年中国总人口为141178万人、净增204万,2021年总人口141260万人、净增48万,2022年总人口141175万人、同比减少85万人,2023年总人口140967万人,同比减少208万人。中国人口从8亿到10亿,花了12年;从10亿到12亿,花了14年;从12亿到14亿,花了24年。近年来我国生育率下降,很多企业招不到年轻的工人;生育率下降导致老年人口数量相对增加,国家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增加;很多地区人口减少,产品无人购买。但也有人认为,不必过多担心,人少好找工作,资源也不会紧张。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对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建国以来中国人口政策的演变

时间

关键词

内容

1956年

节制生育

1956年初,中央在《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再次明确,除少数民族地区外,要推广节制生育,把节制生育的政策扩展到农村。

1978年

提倡一个最多两个

1978年3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

1980年

党团员只生一个

1980年9月25日,党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2001年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于2001年12月29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共七章四十七条。

2015年

全面两孩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2021年

全面三孩

2021年8月20日,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作如下修改,将第十八条第一款修改为:“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阐释我国是如何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来推行人口政策的?
(4)我国人口政策出现“只生一个孩子”到“可生三个子女”的调整,对此有人认为我国人口政策前后冲突,是决策失误。请运用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和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论辩。

龙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神秘而神圣的生物,象征天地间神秘力量,龙被赋予了许多美好的象征意义,如智慧、勇气、力量、仁德和文明等,象征追求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人。2000年、2012年是龙年,我国的人口增量都出现过小高峰。2024年又是中国龙年,很多人希望生一个“龙宝宝”,有人预测今年生育率可能回升。


(5)请用《哲学与文化》的知识对这一预测的合理性进行说明。
2024-03-19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8 . 我国M商品的供求曲线变化如图所示(D表示需求,S表示供给)。若不考虑其它因素,与该图示相一致的经济现象有(     

①M是保险经纪服务,大幅取消外资保险经纪公司准入限制
②M是汽车,受多种因素影响全球性汽车芯片短缺
③M是猪肉,生猪存栏量逐渐恢复至非洲猪瘟前高位水平
④M是保暖用品,受拉尼娜现象影响2021年冬季偏冷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3-22更新 | 433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涪陵高级中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冲刺适应卷政治试题(二)
9 . P为价格,Q为数量,D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D'为移动后需求曲线,S'为移动后供给曲线。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与图示对应一致的是(     

①价格在P2时,该种生活必需品可能短缺,政府宜采取最高限价
②甲乙互为替代品,乙商品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L1会向下移
③能正确反映教育“双减”政策对教培机构供求状况可能带来的影响
④国家对新疆棉花产业实施价格补贴政策,推动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0 . 在现实生活中,商品需求量变动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假定其他条件不变(D1、D2分别表示变化前和变化后的需求曲线),下列选项中引起的变化与对应图示信息相符的是( )

①甲是连云港至乌鲁木齐高铁开通对连云港至乌鲁木齐航空客运量的影响
②乙是山东省骨科高值医用耗材实施带量采购后对此类耗材需求量的影响
③丙是某市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基础设施后对新能源汽车需求量的影响
④丁是对澳洲的葡萄酒征收惩罚性关税后国内对澳洲葡萄酒需求量的影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