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22-23高一下·全国·期末
1 . 2024龙年春节,贾玲的《热辣滚烫》激励了很多人,看完这个电影,大家立刻燃起了奋斗的信心!这个电影,讲的不是减肥,不是励志,不是拳击,而是告诉大家“一切都来得及,记得爱自己,懂得珍惜当下”。下列诗句与“一切都来得及,珍惜当下”体现相同哲理的是(     
①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②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③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④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漫画《落实到人》(作者:于昌伟)讽刺了一种社会现象,警示官员要(     

①不采华名,不兴伪事
②依靠群众,珍惜民力
③统筹协调,合力推进
④合道而行,本末相顺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化与拓展,“平等”的内涵引人深思。以下为“平等”内涵中“不同情况区别对待”的阐释漫画(右图),其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有导向作用
③联系具有客观性,切忌主观随意
④真理是具体的,以范围为界限转移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1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北斗》白皮书。白皮书指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经过多年发展,北斗系统已成为面向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定位、导航与授时服务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

中国北斗建设者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精神和意志,披荆斩棘、接续奋斗。从改革开放新时期到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从双星定位到全球组网,从覆盖亚太到服务全球,北斗系统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与民族复兴同向同行。新时代的中国北斗,既造福中国人民,也造福世界各国人民。北斗系统秉持“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发展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广泛应用,赋能各行各业,融入基础设施,进入大众应用领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基石,为卫星导航系统更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中国北斗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的。
(2)北斗系统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与民族复兴同向同行。结合材料,运用实践的特点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粮稳国安,我国粮食供给保障体系依靠“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的做法,有效维护了国家粮食安全。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粮食安全还存在着隐患和风险。为此,我们要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继续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粮食质量安全水平,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其中蕴含哲学道理正确的是(     
①立足制度建设,建立维护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
②分析粮食安全问题既要把握主流,又要看到支流
③具有能动创造性的意识推动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
④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生产力的体现者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022-04-15更新 | 5156次组卷 | 30卷引用:江西省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
6 . 榫卯(见下图)被称为巧夺天工的中国传统智慧。它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凹进部分叫卯,一凹一凸的结构将整个构件结合为一体。榫卯结构改变了建筑的受力方式,通过层层传递,使得整个建筑受力点变得更为均衡,中国传统的建筑和家具也因此兼具了美观与耐用。在这种传统工艺中主要体现的哲学智慧是(     

①不用一针一钉顺应自然规律,蕴含天人合一的思想
②方寸间凹与凸的咬合变化,渗透着吐故纳新的追求
③一凹一凸相克相连的结构,体现出古人朴素的矛盾观
④受力方式的层层关联,反映了知行合一的实践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2020 年11 月28日,习近平在致“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胜利返航的贺信中强调:从“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到今天的“奋斗者”号,你们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和自立自强的勇气,践行“严谨求实、团结合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为科技创新树立了典范。以上材料表明(       
①科研工作者们保持了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下图漫画《“跟”》主要讽刺了(   

①脱离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现象   ②只看到前进性而忽视曲折性的现象
③不能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的现象       ④缺乏理性分析的经验主义现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4-17更新 | 1169次组卷 | 26卷引用:江西省上高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第六次月考政治试题
9 . 列宁在《再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落茨基同志和布哈林同志的错误》中说∶“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住、研究清楚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我们永远也不会完全做到这一点,但是,全面性这一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犯错误和防止僵化。”下列诗词或俗语与此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①樟树落叶桃花红,白豆种子好出瓮
②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
③人无勤俭不能富,马无夜草不能肥
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2021-03-17更新 | 81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上高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第六次月考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敞业”的塞罕坝精神是由熟知塞罕坝建设发展历程的国家林业部门负责人总结提炼的,这一精神植根于塞罕坝140万亩的土地,源于塞罕坝人的艰苦实干,成长于塞罕坝日益辉煌的绿色事业之上,是几代塞罕坝人用心血、汗水和生命凝结而成。

电影《那时风华》反映,上世纪60年代塞罕坝的建设者们,在物资条件极度匮乏、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满怀青春理想,发扬塞罕坝精神,用心血和汗水造林、育林、护林、营林,通过科学探索和勤奋实践,积累了在高寒地区大面积植树的宝贵经验,使人工造林的森林覆盖率在这一地区创造80%以上的新高,被联合国环境保护组织授予“地球卫士奖”。有人认为,精神能变物质,物质能变精神。


结合塞罕坝的历史变迁,运用所学的唯物论知识加以评析。
2020-08-29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