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从世界范围看,许多二战后独立的国家或是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或是谋求“依附”发展,被迫丧失独立性,最终不仅没有成功走上现代化道路,反而陷入各种发展的“陷阱”。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西方现代化的“一元定式”,让现代化道路选择从“单选”变为“多选”,给其他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带来借鉴。由此可见(       
①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必须立足国情和实际             
②抓住主要矛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前提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④人类文明的正确认识是多种多样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在唐代诗人柳宗元看来,牛是“日耕百亩”的勤劳符号;在宋代名将李纲眼中,牛代表的是“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的牺牲精神;在现代诗人臧克家笔下,牛具有的是“深耕细作走东西”的开拓品格,体悟牛的品格、弘扬牛的精神、激发牛的干劲,是中国人民精气神的具体体现,材料体现了(       
A.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B.事物的性质取决于人们观察的角度
C.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D.人们的意识活动受主体状态的影响
2021-07-21更新 | 6623次组卷 | 34卷引用: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B卷能力提升练)
3 . “和”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指音乐和谐。“和”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荀子说:“万物各得其和以生。”认为“和”揭示了宇宙运动规律,是自然的最佳境界和终极状态。如今,“和”由本义音乐和谐,引申到和平、和睦,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材料表明(     
①认识具有上升性,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化和发展
②对同一确定对象,不同的人会获得不同的真理性认识
③“和”内涵反映了我国古代哲学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④“和”内涵的发展是根源于对我国古代思想的辩证继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2022年9月,由俄罗斯经波罗的海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北溪”管道发生爆炸,多个国家分别开始独立调查。2023年3月8日,美国等国媒体报道一个亲乌克兰团体可能是“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元凶。对此,德国方面称曾搜查一艘被怀疑运输相关爆炸装置的船只,乌克兰方面否认卷入事件,俄罗斯方面则批评相关报道是为“转移视线”,呼吁彻查。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由于受到各种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
②真理是客观的,同一条件下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③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对实践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的认识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疆之美不胜枚举,然而多年来一些西方国家不断炮制散布有关新疆人权的谣言,可事实却是,当前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维吾尔族人口从300多万增长到1200多万,新疆地区各族群众平均寿命从30岁提高到75.6岁,这正是保护人权的最好例证。如今西方谣言不攻自破表明(     
①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犯错误是难免的
②关于新疆人权的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③新疆发展成就的客观认识充分验证新疆人权真相
④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腾空飞奔。然而,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地移动的。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这表明在艺术领域(     
A.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
B.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D.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
2019-01-30更新 | 3044次组卷 | 45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卷
7 . ChatGPT是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新推出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像人类一样聊天交流。在未来,ChatGPT甚至能代替人类撰写邮件、代码程序等。鉴于该技术变革可能带来的潜在影响,我们有必要在这一技术还未完全成熟之前进行深入的哲学审视。上述材料说明(        
①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认识无止境
②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可能是多种多样的
③意识可以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意识具有客观独立性
④具体科学的进步带来了新的哲学问题,能推动哲学的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下列两首唐代的咏蝉诗,分别描写了两只蝉,同样在秋天,同样写道了秋风。但从诗的意境来看,虞世南的诗自得、怡然,骆宾王的诗凄惨、孤寂。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在狱咏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

①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受主体条件的影响                 
②两只蝉反映了两位诗人不同的内心世界
③两首咏蝉诗的不同意境反映出两位诗人身处不同境遇
④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可能有多个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世上本无对错,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不同而已。我们应该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求同存异。”从认识论角度,该观点(     
①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错误的,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和谬误是不容混淆的
②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正确的,真理是相对的,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③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立场、观念、方法等因素影响人的认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读漫画(如下图),对该漫画蕴含的哲理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②面对痛苦,正确价值判断与选择的标准不同
③真理是相对的,不同人有不同的真理                                 
④应该把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客观地看待事物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