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的基本属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继《舌尖上的中国》之后央视推出又一大型纪录片《超级工程II》,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播出,展现了中国的五大“超级工程”:珠港澳大桥、上海中心大厦、北京地铁网络、海上巨型风机和超级LNG船,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如果说,《舌尖》带给我们的是味蕾刺激和人间温情,那么《超级工程II》则带来更多的是视觉冲击和科技震撼。
材料一 2016年国庆期间《超级工程II》再次来袭,片子主题就盯四个方向:路、桥、车、港。从立项到调研、拍摄、再到后期制作,都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但如何超越第一季,玩出新花样?主创团队进行了周密的设计:采用国际化语态,用全系列的视角站在第三方中立客观的视角上去审视和纪录事物,这样更客观,更容易让人信服;做大数据可视化的尝试,采用后台编辑的海量数据计算。做了《中国的用电分布图》《中国66万个最基础行政单位的分布图》等不到十张大数据图示;另外,这次大量的采用了航拍等技术,通过航空摄影、水下摄影、特效摄影、动画合成等多种视觉表达方式,力图给观众带来新体验。看完之后,你会发自肺腑地叹一声:It′ so cool(太酷了)!
材料二 总导演李炳接到拍摄《超级工程》任务时就确定《超级工程》要反映的是中国现在的科技成就,要给予的是视觉冲击和科技震撼。拍摄思路是“咱有事说事,牛不牛那要看亮的家伙怎么样。所以片子里大家就别想看潸然泪下的场景了,全片拍得都是干货。”但如果都是单纯地叙事,直接的介绍技术,又会“干”的有点噎得慌。于是该片将更多的镜头对准了参与“超级工程”建设的普通人,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情感和梦想,鲜活呈现了奇迹背后的艰辛历程和付出,使得这一部科学工程题材纪录片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情怀。相信这部纪录片既能将给海内外观众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又向世界展示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中国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角度分析说明《超级工程II》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知识分析说明《超级工程》的摄制思路。
(3)作为高中学生,请你从文化对人的影响和民族精神两个角度为《超级工程》宣传设计两条广告语。
2017-02-08更新 | 3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云南昆明第一中学高中新课标高三第四次一轮复习政治试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旅游产业近年来迅速发展,中国游客走遍全球,不仅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动力,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形象,促进了与世界各地人民的交往。材料一2017年2月22日,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6中国出境游游客文明形象年度调查报告》显示,去年中国出境游游客整体文明素质得分为7.1,较以往有所提升。但中国出境游游客文明素质短板突出,大声喧哗、不按序排队、不尊重当地风俗在出境游游客不文明行为排名中位居前列。材料二我国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遗产日益成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以旅游业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兴起使得文化遗产成为人们乐意赏游的对象,但一些地方对文化遗产的透支开发又使得文化遗产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旅游开发和文化遗产保护之间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和冲突。


(1)请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一中出现的不文明现象进行分析。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如何把握好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
(3)请你就如何保护好文化遗产提出两条建议。
2018-10-16更新 | 44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复习质量监测(二)政治试题
3 .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新时代外交工作进一步指明方向、作出部署,彰显了我们党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思考、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担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其重要思想渊源之一,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精神价值。中国人民历来崇尚“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理念,中华民族以“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胸怀,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对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而贡献的“中国方案”。国家之间,过时的零和思维必须摒弃,不能只追求你少我多、损人利己,更不能搞你输我赢、一家通吃。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形成的作用。
(2)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过时的零和思维必须摒弃”的原因。
(3)迈向世界共同繁荣,唯有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试为如何推动世界共同繁荣提几点建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章程》申明:“在人类的历史上,对他人习俗和生活方式的互不了解是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猜疑和不信任的重要原因……”事实上,世界上的大多数冲突都有其文化层面的因素。因此,为了和平、稳定与发展,有必要开展公开的跨文化对话。不仅在经济方面,而且在社会、智力、情感、道德以及精神等方面,文化多样性都是发展的主要动力。文化还影响着我们和自然环境的关系。5月21日是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习近平主席多次阐述重视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亲自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交融、互学互鉴。中华文明不断与世界其他文明在交流对话中展现和合之美,为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作出贡献。

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人类活动范围与强度的不断增加,人类社会遭遇到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粮食和能源等5大危机。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密切相关。10月14日至15日,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生态文明论坛在云南昆明举行。来自全球的近2000名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加论坛。与会人士围绕“同舟共济,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主题,深入交流探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携手谋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前景。旨在倡导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努力达成公约,提出到2050年实现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共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有关的知识,说明重视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知识,说明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某校团委拟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列两条实践活动内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