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及其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0 道试题
1 . 俗话说“多吃杂粮,不生杂病”,很多人都知道吃粗杂粮的好处。但过量进食粗粮杂食,尤其是芹菜、地瓜、南瓜等高纤维食物,会影响人体对食物中的蛋白质、无机盐以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吸收,甚至会导致免疫力降低,引起营养不良性贫血。这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③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热情支持悉心保护新出现的事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2-10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 . 下列古诗文中与下边漫画蕴含哲理相近的是(       

①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③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④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1-13更新 | 719次组卷 | 44卷引用: 山东省青岛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3 . 借景是中国造园艺术的独特手法。滕王阁借赣江之景,让诗人吟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岳阳楼近借洞庭湖水、远借君山,构成气象万千的山水画面;杭州西湖借“明湖一碧,青山四围”,营造出“六桥锁烟水”的诗情画意。据此推断,中国园林“借景”艺术的奥妙在于(       
①师法自然,“化他人之物为我物”
②因势而为,“收无限于有限之中”
③构园无格,搭建园中“景”与园外“景”的主观联系
④借景有因,使不同景物在虚与实、远与近中相互呼应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23-09-29更新 | 370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沂南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4 . 2022疫情再次来袭,在疫情面前,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应自觉遵守疫情防控规定,积极配合做好相关管控工作。对不听劝导、拒不执行管控指令造成疫情传播风险的,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严厉追究责任。因为对每个人来说:必要的约束其实也是一种保护,下列选项蕴含的哲理与之相一致的是(       
①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②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③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④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类脑计算是指用硬件及软件模拟大脑神经网络的结构与运行机制,构造一种全新的人工智能系统。这是一种颠覆传统计算架构的新型计算模式,被视为解决人工智能等领域计算难题的重要路径之一。这说明(       
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②创新能够带来思维方式的变革
③联系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前提
④模拟和复制事物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3-05-11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6 . 当人们沉溺于“指尖社交”,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时,颈椎病就找上门了。据清华大学力学专家分析,在人们低头时,前屈极限(下巴碰到胸骨的状态)只能是45°,而前屈幅度达到30°就会影响到颈椎;长期处于极度前屈的异常稳定状态,会对颈椎造成伤害。因此,“低头族”患颈椎病的概率极大。这说明(     
①新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迂回的                           
②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③应坚持适度原则,防止不利质变的发生                    
④任何事物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2-21更新 | 296次组卷 | 38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中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7 . 2022年7月上映的电影《你是我的春天》没有宏大叙事的痕迹,而是回归到个体的情感体验,呈现医护人员、病患、志愿者等普通人身处至暗时刻的焦虑,以及直面困境的勇气。影片记录大时代下小人物们闪闪发光的瞬间,真实、不回避苦难、有纪念意义的表达。它里面有期望、有祈望,有春天迟早会来的坚定信念。该电影的成功得益于(     
①追寻艺术高度与当代现实的对立,实现了文化创新
②崇尚传统道德这一中华优秀文化精华,增强了文化自信
③书写有筋骨、有温度、有信念的平民人生,彰显人民主体性
④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展现了时代风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2-01更新 | 146次组卷 | 30卷引用: 山东省青岛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合格考)
8 . 金秋十月,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在当前国际形势充满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全球和平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国际社会以更加浓厚的兴趣将目光聚焦中国,高度关注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共二十大的哲学逻辑是(     
①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中国之治”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方案
②发展状态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踔厉奋发的中国为世界注入强大的正能量
③矛盾双方相互统一推动事物发展—“中国好,世界好”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④正确的社会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发展提供了机遇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山脊上,代表中华悠久文化的长城蜿蜒曲折;山腰间,詹天佑创造性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折回而上;地表下,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建造的京张高铁穿行向前。为避免破坏沿线文物和环境,京张高铁建设者采用“精准微爆破”等新技术,在地下100多米建造隧道,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实现了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是新旧事物的关系
②建设者尊重客观规律是高铁成功建设的首要前提
③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10 . 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在不同时期,经济发展表现为在不平衡中追求动态的平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供求关系的演变说明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②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需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
③扩大内需与供给侧改革反映了主次矛盾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④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转化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