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体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79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里却到处都是。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气派——(      )                 盼望——(      )
2.选段中作者回忆了儿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
3.选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五年级语文暑假作业期末综合测试卷(一)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2 . 课外阅读。

怪老头儿(节选)

①他指着那边一座小平房说:“这就是我家!”我看了一眼,忽然有点儿糊涂。小平房在路旁一块空地上,靠着两棵大杨树。昨天放学,我还在这儿爬树,那时这儿根本就没有这座房子!

②“怎么不走哇?”怪老头儿转过脸来问我。“这地方……这地方没房子!我天天上学从这儿过……”“没房子,那这是什么呀?”怪老头儿说。“我是说,原先没有!”“原先什么都没有。”他指指前头,“原先有那座大楼吗?原先有这条马路吗?”

③跟这个怪老头儿就是说不清楚。

④怪老头儿说:“我今天早晨才搬来的,不行啊?”“当然行。可是……连房子一起搬来的吗?”“不搬不成啊!有人要在我原来那地方修马路。我这个老头儿最听话,让我拆迁,我把房子叠巴叠巴就搬来了。”“把房子叠起来?”怪老头儿一边咳嗽一边说:“都把我气咳嗽了!跟你们小孩子说话真费劲。你们老师教你们,多累得慌啊,要换成我,才不给你们当老师呢!跟我进屋,我告诉你是怎么回事!”

⑤怪老头儿走到小房子前头,从上衣兜儿里掏出一把钥匙,把门上的大铁锁打开,走进去。我也跟了进去。他关好门,走到一张紫红色的、很敦实的大方桌前,伸出一条胳膊说:“好好瞧着!”说着,他伸出手,往桌面上“啪”地一拍。

⑥这一拍,桌子忽然垮下去,成了扁扁的一片,贴在地上。他弯下腰,跟揭一张纸似的把那片紫红色的东西揭起来,然后像叠一份旧报纸一样把桌子叠成小块,揣进口袋里。

⑦我看傻了。他可满不在乎,又把那叠起来的纸掏出来,抖开,往地上一撂。还是那张方桌子,摆在原来的地方!我愣了好半天,这才走上去,用手按按那张桌子,又用指头弹弹桌面。桌子纹丝不动,桌面当当响。

⑧“多好的红木!”怪老头儿得意地说,“现在你到哪儿买这么好的八仙桌去!”这么说,“把房子叠巴叠巴”,就是把房子也这么“啪”地一拍,拍成扁片,然后叠起来……

⑨“我常把房子叠起来搞在怀里。”怪老头儿说,这么着,出门放心。”

⑩还真是这么一回事!(有删改)

1.根据选文,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内容,(填序号)
①折叠桌子        ②搬房缘由
看到房子——__________——进入房子——__________
2.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怪老头儿__________的情景,想象极为奇特。
3.结尾“这么一回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选文,我看到了一个(       )的老头儿。(多选)
A.通情达理B.急躁固执C.行为奇怪D.自高自大
昨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年级语文暑假作业课外阅读(二)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课内阅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1.鲁肃看到这场大雾的心情是____________。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的心情是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中画“_______”的句子运用__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诸葛亮的____________
3.下列对选段中加点的“笑”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种自信的,笑自己的神机妙算。
B.这是一种轻蔑的,笑曹操多疑,不敢出兵。
C.这是一种嘲,笑鲁肃太忠厚老实,被自己利用。
4.下列有关选段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让船只“一字摆开”,是为了摆出盛大的阵势,让曹操不敢进攻。
B.诸葛亮让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为了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
C.诸葛亮想趁着大雾天气偷袭曹操。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五年级语文暑假作业课内阅读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玫瑰之湖

①塞内加尔的玫瑰湖,色彩绮丽,充溢着浪漫的情调。

②从巴黎出发的拉力车队经过几千公里的长途跋涉,横渡地中海,穿越了撒哈拉大沙漠,终于到达了大赛的终点——西非塞内加尔的达喀尔。在佛得角的绵绵沙丘中,车轮滚滚、黄沙漫天,发动机轰鸣、人声嘈杂,到处是一片喧嚣。

③然而在沙丘的另一边,却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粉红色的椭圆形湖泊宁静地安卧在金色的沙漠之中,与碧蓝色的大西洋近在咫尺。皮肤黝黑的男人赤膊驾着小舟在粉红色湖水中打捞作业,身着艳丽衣裙的女人在岸上成片的白色盐丘边忙碌,空中隐隐约约飘荡着节奏舒缓的民歌旋律,到处是一片宁静恬然。

④玫瑰湖是一个面积只有3平方公里的盐湖,它位于非洲大陆的最西端——塞内加尔的佛得角。佛得角像一弯尖钩从非洲大陆伸向浩瀚的大西洋,玫瑰湖就安卧在与大洋一线之隔的地方。从空中俯瞰,一道细细的金色沙滩将碧蓝色的海水与粉红色的湖水分隔开来。海与湖都镶嵌着银白色的花边——海是浪花,湖是盐晶,色彩完美搭配,大自然不愧是丹青妙手。

⑤在每年的12月到1月期间,玫瑰湖就会出现一种神奇的景观,由于阳光和水中的微生物以及丰富的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湖水就变成了玫瑰花般的粉红色,当劲风吹来,波翻浪卷,如同一片红色的火焰,蔚为壮观。随着阳光照射的增强,湖水还会变成紫红色,似乎是在欢迎胜利归来的勇士们。

1.本文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等,分别用“﹏﹏﹏”“         ”画出一个相关的句子。
2.第①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使景物描写脉络清晰。
3.在第③自然段中,玫瑰湖的特点可以用此段中的“__________”一词来概括。该段采用了(      )(A.以静衬动          B.以动衬静)的写法。
4.玫瑰湖“神奇的景观”是怎样形成的?请用“      ”在原文中画出有关句子,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出作者         的感情。
5.读了这篇短文之后,请你谈谈对塞内加尔玫瑰湖的认识与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五年级语文暑假创优作业(14)+第七单元(2)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两茎灯草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用“﹏﹏”画出一处表示严监生动作的词句,谈谈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严监生临死前还伸着两个指头,他在惦记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读了这段文字,你能想到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病情?(写出三个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严监生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五年级语文暑假创优作业(9)+第五单元(1)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6 . 课内阅读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chā chà)一搂。两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儿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sǒu   shǔ),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dìng   zhàn)。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bān   bǎn)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用“\”画去文中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2.找出文中的一处比喻句,画上“______”,然后说说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一些文中表示摔跤时动作的词语,试着运用动作描写,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一段描写中,小嘎子和小胖墩儿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五年级语文暑假作业课内阅读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课内阅读

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可是白云一来,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祖父的草帽了。

1.作者采用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将园子里的倭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动植物写活了,让我们感受到园子鲜明的特点。
2.园子里还有什么是自由的?请用“……愿意……就……”的句式来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最后两段写天空、白云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五年级语文暑假作业课内阅读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①“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       )失足,直摔到甲板上(       )没命了。(       )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       )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②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③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选文对孩子的心理变化和神态变化都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刻画。用“﹏﹏﹏”画出一句能表现孩子处境危险的语句。
表现处境危险的词我还知道:危如累卵、       
3.“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下列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中的破折号表示语音的延长
B.大家觉得时间长是因为都在紧张地关注着孩子的情况,为他的安危担忧。
C.四十秒钟非常短,可是人们救人心切,真是度秒如年啊!
4.船长用枪逼着孩子跳海,使孩子获得一线生机。他的做法看似不可思议却又在情理之中,不能不使人对他的机智和果断产生敬佩之情。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当时船长是怎么想的。注意使用关联词语让表达更清楚、更有条理。
看到____________,船长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但他立刻冷静下来。____________
5.孩子获救之后,小说原文中还有这样的描写:“船长一看到这儿,突然间,好像嗓子被什么东西捅了一下似的,呜咽起来。为了不让人看到自己的这副模样,他赶忙一头钻到船长室里去了。”列夫·托尔斯泰没有写船长笑,却写船长呜咽起来了。这和你推测的一样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
______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五年级语文暑假创优作业(12)+第六单元(2)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9 . 桂林山水

①有机会去了趟桂林,大有视觉上的震撼,不虚此行。原以为,看过张家界的山,其他山就没什么看头了;看过九寨沟的水,其他的水也就平常了。没想到,桂林山与水的完美结合,则是绝无仅有的。

②其实桂林的山就很有特色。因为是喀斯特地貌,初到桂林就很惊诧于山形山势。那山虽然不高,却明显的陡峭峻拔,经常会平地突兀而出,拔地而起。山体切割剧烈,形成多峰并峙的景象。有时山腰里也会突然“探”出一个圆圆的山头,让你觉得有些不顺眼。山体也显得不规则,或倾或斜,或扭或曲,或凸或凹,或臃肿或清瘦,稀奇古怪,少有雷同。

③山峰多了,便也有些像各种形状的,最典型的莫过于桂林市区内的象鼻山、骆驼峰和阳朔境内漓江上的观音峰和玉兔峰了,惟妙惟肖,让我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造化之神奇了。山石多支离破碎,因为风化严重,又少表层土,植物也是稀稀拉拉,但却是苍老遒劲。一些树木的部分根系裸露在外,根尖又深深地扎入缝隙,山石与植被搅缠在一起,又让我不得不感叹植物之顽强生命力。

④漓江风光自然是桂林最经典的杰作。五个多小时的游船历程,最真切地感受到人在画中行。两岸奇山异石翠竹,中流碧水浅滩深潭,江面或窄或宽,山势迂回曲折,移船换景,丰富多样,变化万千,让人目不暇接。仰视前方远处,层峦叠嶂,群峰林立,逆光时朦胧依稀,恰似瑶林仙山,船行到宽泛处,群峰倒映,绿波荡漾,山色树形,天光云影,浑然一体。由近及远依次是溪流、沙滩、竹林、树林、矮山、高山,层次分明,色彩变幻。向后望,又似美丽画卷缓缓舒展开来,美不胜收。看船下,清流潺潺,清晰可见水中卵石和绿草,恨不得下水亲密接触一番。美中不足的是,时值晴天丽日,影像过于直白了些。据导游介绍,若逢烟雨蒙蒙的季节,山间云雾缭绕,一路流泉悬瀑,便真的是人间仙境了!

⑤一路景点甚多,像什么玉女峰、望夫崖、书童石、鲤鱼岩、田螺山等等,形态各异。而“画山”的九匹马,则更多需要想象力和洞察力,让人尤感自然之精妙,更让人艳羡上天对桂林之慷慨,集众多美色绝景于一身。

(有删改)

1.本文对江风光的描写,是按照(       )顺序来写的。
A.从前到后,由远及近
B.从后到前,由近及远
C.从后到前,由远及近
D.从前到后,由近及远
2.“有机会去了趟桂林,大有视觉上的震撼,不虚此行。”桂林山水让作者感到“震撼”的原因是(       )。
A.山形山势很有特色B.漓江风光如画C.山与水完美结合
3.本文第1自然段,作者运用(       )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桂林山水与众不同的特点。
A.比喻B.夸张C.排比D.对比
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请举例加以说明,不多于40字。
_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年级语文暑假作业课外阅读(一)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②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

③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1.第①②段分别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了丁香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映衬着作者对___________的憧憬和追求。
2.细细品读第③段,说说文中引用古人关于丁香结的诗词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下面(       )不是作者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的原因。
A.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B.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C.丁香花拥有美丽的外形,令人陶醉
4.文中的丁香结象征着什么?
__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五年级语文暑假作业2 丁香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