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高邮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情调研语文试题
江苏 高二 期中 2021-11-28 4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名著阅读、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节选)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以再回首的昨天。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份抒发过来人心得的勇气。

是的,跟你们一样,我们曾在中文系就读,甚至读过同一门课程,青涩的背影都曾被燕园的阳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们之间横亘着20多年的时光。那个时候我们称为理想的,今天或许你们笑称其为空想;那时的我们流行书生论政,今天的你们要面对诫勉谈话;那时的我们熟悉的热词是民主、自由,今天的你们记住的是拼爹”“躲猫猫”“打酱油;那个时候的我们喜欢在三角地游荡,而今天的你们习惯隐形于伟大的互联网。

我们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数和你们一样的青年还在苦苦寻找迷失的幸福,喜欢用形容自己的处境。

20多年时光,中国到底走了多远?存放我们青春记忆的三角地早已荡然无存,见证你们少年心绪的一塔湖图正在创造新的历史。你们这一代人,有着远比我们当年更优越的条件,更广博的见识,更成熟的内心,站在更高的起点。

我们想说的是,站在这样高的起点,由北大中文系出发,你们不缺前辈大师的庇荫,更不少历史文化的熏陶。《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思想,李白杜甫的词章,构成了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我不需要提醒你们,未来将如何以具体琐碎消磨这份浪漫与绚烂;也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解你们的万丈雄心;更不需要提醒你们,走入社会,要如何变得务实与现实,因为你们终将以一生浸淫其中。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也许有同学会笑话,大师姐写社论写多了吧,这么高的调子。可如果我告诉各位,这是我的那些中文系同学,那些不管今天处于怎样的职位,遭遇过怎样的人生的同学共同的想法,你们是否会稍微有些重视?是否会多想一下为什么二十多年过去,他们依然如此?

我知道,与我们这一代相比,你们这一代人的社会化远在你们踏上社会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国家的盛世集中在你们的大学时代,但社会的问题也凸显在你们的青春岁月。你们有我们不曾拥有的机遇,但也有我们不曾经历的挑战。

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我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变成钱理群先生所言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世故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而北大会不会像那个日本年轻人所说的,有的是人才,却并不培养精英

我有一位清华毕业的同事,从大学开始,就自称是北大的跟屁虫,对北大人甚是敬重。谈到大清王朝北大荒的江湖传言,他特认真地对我说:这个社会更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适应,而是北大人的坚守。

这让我想起中文系百年时,陈平原先生的一席话。他提到西南联大时的老照片给自己的感动: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这应当就是国人眼里北大人的形象。不管将来的你们身处何处,不管将来的你们从事什么职业,是否都能常常自问,作为北大人,我们是否还存有那种浩然之气?那种精神的魅力,充实的人生,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绝学,是否还能在我们心中激起共鸣?

马克思曾慨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今天的中国,同样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信仰的人。也正因此,中文系给我们的教育,才格外珍贵。从母校的教诲出发,20多年社会生活给我的最大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不用害怕圆滑的人说你不够成熟,不用在意聪明的人说你不够明智,不要照原样接受别人推荐给你的生活。选择坚守、选择理想,选择倾听内心的呼唤,才能拥有最饱满的人生。

梁漱溟先生写过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我很喜欢这个书名,它以朴素的设问提出了人生的大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事在人为,未来中国的分量和质量,就在各位的手上。

最后,我想将一位学者的话送给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摘编自北大中文系2012年毕业典礼致辞

1.下列对演讲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下中文系的青年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一切皆有可能,前程远大,而作者却缺少这样的理想和勇气,去面对未来。
B.20年前,作者和同学们喜欢在北大的三角地带游荡,谈论民主、自由,也许在今天的同学们看来这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C.如今中国已经发展成为第二大经济实体,但大多数青年们却认为自己身处囧境,在苦苦追求所谓的幸福。
D.作者对当下青年人的担心是源于他们的不再“相信”,在到处充满怀疑的时代洪流中,青年人不再相信“信仰”。
2.根据演讲稿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二十年前的青年相比,当下的青年们有着更优越的条件、更广博的见识和更成熟的内心,但少了些许激情与理想。
B.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青年可能会被消磨掉他们的浪漫与绚烂,在踏入社会之时,大多数人不得不选择变得务实和现实。
C.文学理论与古典文献在利益面前败下阵来,当下的青年人心灰意冷,随波逐流,早已失去了北大人应有的坚守。
D.在时代的车轮下,我们坚守了理想与信仰,才能笑对他人的质疑和批判,在心中保存古人所说的“浩然之气”。
3.下列选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当下的青年人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往往选择了一些容易挣钱和立足的专业,却不从个人的喜好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B.80后夫妇因为承受不了职场的压力,选择远离城市,隐居山林,开荒拓地,喂马劈柴,怡然自乐。
C.全国道德模范黄文秀用年仅30岁的青春芳华践行初心与使命,用心中的信念之光传递温暖与梦想。
D.即使在时代的洪流中很多人迷惘,很多人怀疑,很多人失去信仰,但是作为北大的青年,作为中国的青年,仍然牢记着梁启超先生所说的“少年强则国强”。
4.这篇演讲稿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
5.有人认为,在对待中国青年信仰的态度上,作者的观点过于杞人忧天。你是否同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2021-11-28更新 | 19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高邮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情调研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雪国(节选)

川端康成

驹子用手指拨断了第三根弦,换上新弦后把音试调好了。此时,岛村已听出它的音色十分清越。但打开放在被炉上鼓鼓囊囊的包袱一看,里面除了普通的旧乐谱以外,还有二十来册杵家弥七的《文化三弦谱》。岛村感到意外,拿在手里说:

就靠这些玩意儿练习?

可不是,这儿没有师傅。没法子啊。

家里不是有个师傅吗?

中风啦。

就是中风了,还可以动嘴嘛。

说话也不清楚了。不过,舞蹈嘛,他还可以用尚能动的左手给你矫正,可三弦琴听起来令人心烦。

你怎么知道的?

当然知道啰。

良家女子倒不算什么,艺伎在这偏远的山沟里还能这样认真练习,乐谱店的老板知道了也会高兴的吧。

陪酒时主要是跳舞,后来让我去东京学习,也是学的舞蹈。三弦琴只模模糊糊记得一点儿,忘了也没人给指点,就靠乐谱啦。

歌谣呢?

歌谣嘛,是在练舞时听熟的,算是勉强凑合吧。可是新歌大多是从广播里学来的,也不知行不行。其中还掺进了自己的唱法,一定很可笑吧。而且在熟人面前唱不出口哩。要不是熟人,还能放开嗓门唱唱。她说着有点羞羞答答,摆好架势,好像在说来吧就等着对方点歌,直勾勾地盯住岛村的脸。

岛村突然被她的气势压倒了。

他在东京闹市区长大,对歌舞伎和日本舞自幼耳濡目染,暗记了一些长歌的歌词,自然就听会了。他自己没有学过。提起长歌,立即联想到舞蹈的舞台,而不是艺伎的筵席。

真讨厌,你这个客人,真叫人不自然。驹子轻轻地咬着下嘴唇,把三弦琴放在膝上,一本正经地打开练习谱,简直判若两人了。

这个秋天就是看着谱子练习的。

这是《劝进帐》的曲子。

突然间,岛村脸颊起了鸡皮疙瘩,一股冷意直透肺腑。

在他那空空如也的脑子里充满了三弦琴的音响。与其说他是全然感到意外,不如说是完全被征服了。他被虔诚的心所打动,被悔恨的思绪所洗刷了。他感到自己已经没有力气,只好愉快地投身到驹子那艺术魅力的激流之中,任凭它漂浮、冲激。

一个十九二十岁的乡村艺伎,理应是不会弹出一手好三弦琴的。她虽只是在宴席上弹弹,可弹得简直跟舞台上的一样!岛村心想:这大概只不过是对山峦的一种感伤罢了。驹子时而故意只念念歌词,时而说这儿太慢那儿又太麻烦,就跳了过去。可是她渐渐地像着了迷了,声音又高亢起来。这弹拨的弦音要飘荡到什么地方去呢?岛村有点惊呆了,给自己壮胆似地曲着手臂,把头枕在上面躺了下来。

《劝进帐》曲终之后,岛村这才松了一口气,心想:唉,这个女人在迷恋着我呢。这又是多么可悲啊。

这样的日子里连音色都不一样啊!驹子仰头望了望雪后的晴空,只说了这么一句。的确,那是由于天气不同。要是没有剧场的墙壁,没有听众,也没有都市的尘埃,琴声就会透过冬日澄澈的晨空,畅通无阻地响彻远方积雪的群山。

虽然她自己并不自觉,但她总是以大自然的峡谷作为自己的听众,孤独地练习弹奏。久而久之,她的弹拨自然就有力量。这种孤独驱散了哀愁,蕴含着一种豪放的意志。虽说多少有点基础,但独自依靠谱子来练习复杂的曲子,甚至离开谱子还能弹拨自如,这无疑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

在岛村看来,驹子这种生活可以说是徒劳无益的,也可以说是对未来憧憬的悲叹。不过这种生活也许对她本身是有价值的,所以她才能弹出铿锵有力的琴声。岛村靠耳朵分辨不出她那纤纤素手的灵巧工夫,所以仅从弦音里理解她的感情。但对驹子来说,他恐怕是最好的听众了。

开始弹奏第三曲《都鸟》的时候,多半是由于这首曲子优美柔和,岛村脸上起的鸡皮疙瘩开始消失了,他变得温情而平和,呆呆地凝视着驹子。这么一来,他深深感到有着一种亲切的感情。

玲珑而悬直的鼻梁,虽显得有点单薄,但双颊绯红,很有朝气,仿佛在窃窃私语:我在这里呢。那两片美丽而又红润的嘴唇微微闭上时,上面好像闪烁着红光,显得格外润泽。那樱桃小口纵然随着歌唱而张大,可是很快又合上,可爱极了,就如同她的身体所具有的魅力一样。在微弯的眉毛下,那双外眼梢既不翘起,也不垂下,简直像有意描直了似的眼睛,如今滴溜溜的,带着几分稚气。她没有施白粉,都市的艺伎生活却给她留下惨白的肤色,而今天又渗入了山野的色彩,娇嫩得好像新剥开的百合花或是洋葱头的球根;连脖颈也微微泛起了淡红,显得格外洁净无瑕。

她坐姿端正,与平常不同,看起来像个少女。

最后她说,现在再弹奏一曲,于是看着谱子,弹起了《新曲浦岛》。弹完之后,她把拨子夹在琴弦上,姿势也就随便了。

她突然变得百媚千娇,十分迷人。

岛村简直不知该说什么。驹子更没有在意岛村的批评,乐呵呵地露出一副天真的样子。

这里的艺伎弹三弦,你光听琴声,能分辨出是谁弹的吗?

当然能分辨出来,还不到二十人嘛。弹《都都逸》就更好分辨了,因为它最能表现出每个人的风格来。

于是她就地挪了挪跪坐着的右腿,又拿起三弦琴放在腿肚子上,把腰扭向左边,向右倾斜着身子,望着三弦琴把说:

小时候就是这样练习的。

黑——发——的……

她一边稚气地唱着,一边丁零零丁零零地弹奏起来。

你最初就是学唱《黑发》的吗?

哦哦。驹子像小时候那样摇了摇头。

6.以下对小说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驹子虽然有师傅,但是却主要依靠乐谱认真练习,才有了今天出色的表现。
B.岛村在东京的闹市区长大,自然对歌舞比较熟悉,所以才能评价驹子的演奏。
C.岛村沉迷《劝进帐》时,一开始源于对山峦的感伤,后来对驹子的演奏着迷。
D.随着演奏的深入,驹子的神态和动作越来越像个少女,她的感情也是真挚的。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岛村和驹子在演奏前的对话交代了驹子的身世、职业特点和演奏技巧的来源。
B.演奏完《劝进帐》后的环境描写点明了驹子琴声中力量的来源,岛村似乎听懂了琴声。
C.弹奏《都鸟》时的肖像描写刻画了驹子的美貌,而且和之前的驹子有所不同。
D.驹子动作的改变代表了对岛村迷恋的加深,岛村动作的改变表示消解和回避。
8.请简要分析岛村的心理变化过程。
9.琵琶女是倡女,驹子是艺伎,两人都献上了精彩的演奏。请你结合《琵琶行》,比较两篇文章在描写音乐的手法上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川端康成这样写的作用。
2021-11-23更新 | 19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高邮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情调研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廪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凡死者,使在处随收瘗之。

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公元丰二年以大学士加太子保致仕,家于衢。著其荒政可师者,以为《越州赵公救灾记》云。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B.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C.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D.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资政殿,为北宋皇宫中的一处用于藏书和理政的宫殿建筑,设立资政殿大学士一职,以备咨询国政。
B.朔,为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这时月亮是看不见的。因而“朔”也就有了“黑暗”的意思。
C.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
D.荒政,是赈济灾民以维持政权统治的政策。自先秦以来历朝均较重视荒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灾初期,赵公对属县的“七问”是防患于未然的调查准备工作,突出了赵公临事从容,严谨精细,具有远见卓识。
B.于城市郊野广设救济点,为流亡到本地的流民发放粮食,体现了赵公作为“父母官”的仁爱之心。
C.有不便行公文处理的事情,赵公一概自己担当责任,不因此连累下属官员,体现赵公为官敢于打破僵死的陈规惯例,有担当。
D.作者记录这件事不仅是为了宽慰越州人对赵公的思念感激之情,也是为了记录赵公已经试行的救灾章程条例,便于后世效法。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
(2)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14.前人评价,本文自始至终贯穿着民本主义思想,赵公哪些措施直接体现了这一思想?
2021-11-2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高邮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情调研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

赵鼎

长道县和元彦修梅词。元彦修,钱塘人,名时敏。坐张天觉党,自户部员外郎谪监长道之白石镇

一朵江梅春带雪。玉软云娇,姑射肌肤洁。照影凌波微步怯。暗香浮动黄昏月。

谩道广平心似铁。词赋风流,不尽愁千结。望断江南音信绝。陇头行客空情切。


【注】①赵鼎,南宋名相,山西闻喜县人。此词写于赵鼎与秦桧在对金人议和问题上意见不合,被贬谪知绍兴途经长道县时。②长道县白石镇:南宋岷州治所,今甘肃定西市岷县境内。③“广平”即唐人宋璟,璟封广平郡公,其为人贞操劲节,《旧唐书》说他“在官清严,人吏莫有犯者。”人称之曰“铁肠石心”。曾写过一篇风华旖旎的《梅花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于仄声韵中选用了哽咽决绝的入声,借之倾吐了胸中积郁之情。
B.“一朵江梅春带雪”,形色俱备。又拟作姑射山女神,勾魂摄魄地刻绘了梅花形象。
C.本词整个上片写梅,“畅而不拘”“明而不晦”,属咏物词作的上品。
D.末尾“望断江南”“陇头行客”表现出羁旅他乡的词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16.前人评此诗,“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垒”,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
2021-11-23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高邮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情调研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