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新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山东 高一 阶段练习 2022-06-27 5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名著阅读、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各种类型的网络社交平台不断涌现,在满足人们社交需求的同时,也带来类似的网络社交诈骗问题。聊天有剧本、情节靠虚构,以熟人关系为幌子的诈骗更加隐蔽、更易成功,也更需提防、更要监管。

网络社交平台多建立在虚拟、开放的基础上,除了现实中的熟人外,使用者很难了解其他虚拟ID的真实情况,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更重要的是,一些社交平台不善监管、缺乏自律,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丢失了诚信的本色,必然问题百出,行之不远,网络社交,应以诚信为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进程。从乡土中国变为流动中国,从熟人社会转为陌生人社会,社会急剧转型,人口大量流动,这一进程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社交习惯:社交工具更便捷,社交半径在扩大,社交对象在增多,熟人社会的社交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在网络社交平台因为满足人们的交际需求而快速发展之时,更需要注重相关风险,不要让类似的诈骗行为,淡漠了人与人的信任,稀释了整个社会的诚信风气。

网络诈骗问题的出现,其背后很重要的原因是,一些人专注于个人一已之利,是对诚信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的缺失。中华民族一直有崇尚诚信的优良传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将守信视为人安身立命的基础;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认为诚实是天道人伦的法则。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而致亡国的教训为后世所铭记,商鞅徙木立信的做法为后世所传颂。诚信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正因此,我们一直大力倡导和践行诚信价值观,高度重视诚信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

诚信就像空气,用之不觉,失之难存,须臾不可离。对个人如此,对社交平台也是如此。构建以诚信为基础的网络社交平台,应找回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荀子说:人之生也,不能无群。而不是个体为中心的社会观念,深远地影响中国社会的组织、运行与延续。在迅猛发展的社交新趋势中,人们仍然希望在陌生人社区里找到熟人社会的信任。所以,不妨在网络社交平台中引入的理念。只有让每个人都自觉守住规则底线、维护人际和谐,才能构建既承载传统文化精髓,又能满足现代人社交渴望的、值得信赖的网络社交平台。诚信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让诚信成为社会的底色,仍然任重而道远。网络社交平台和使用者须把诚信放在首位,建设以诚信为基础的社交平台,让人们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与日俱增。

(摘编自《光明网》)

材料二:

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畅游网络世界的前提就是确保网络空间清朗,这离不开以诚信建设守护网络家园。同时,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深地嵌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网络诚信建设也将提升整个社会的诚信水平。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精髓,是现代社会运转的重要基石,更应成为网络空间的基本共识。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诚信犹如空气和水,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谁都不愿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虚假、诈骗、攻击、谩骂的空间。互联网既不是法外之地,也不是失信之所,只有让网络空间充满信任、积极健康,才能使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

互联网越是向前发展,双刃剑效应越是引人注目,就越需要扬长避短、兴利除害,把互联网的正向效应发挥到最大。就诚信建设而言,网络带来了信息传递的便捷性、即时性和互动性,但同时虚拟空间的匿名性和隐蔽性,也容易产生负外部性,为失信行为提供了客观上的可乘之机。无论在技术、利益还是机制层面,擦亮互联网的诚信底色,让守信者处处受益、让失信者寸步难行,才能用良好的诚信环境护佑互联网健康发展。

如果网络空间失去信任,那么每个接入网络的个体都将是受害者;网络空间信任度高,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也会降低经济社会运行的交易成本。正因此,加强网络诚信建设,也需要坚持共建原则,网络诚信需要全社会共建,离不开每一个人上网的自律行为,也离不开对不诚信行为的打击。让政府部门、网络媒体、社交平台和网民个体形成强大合力。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如今,中国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人人都是受益者,人人也应该成为贡献者。以诚信为帆,让互联网健康发展,让网络之舟行稳致远,更好地造福人民。

(摘编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以及网络平台缺乏有效的监督是网络诈骗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B.材料一引用孔子、孟子的话揭示诚信的重要性,为网络社交要讲诚信提供了理论依据。
C.讲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目前已成为人们利用网络空间的基本共识。
D.互联网是把“双刃剑”,既带来了信息传递的便捷性,也必然会导致失信行为的产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在网络社交平台中引入“群”的理念能够让每个人都自觉守住规则底线。
B.只要构建起以诚信为基础的网络社交平台,就能有效地找回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
C.网络空间信任度高,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反之,每个上网个体都将成为受害者。
D.以诚信建设守护网络家园,保持网络空间清朗,能够有利于提升社会的诚信水平。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材料二“坚持共建原则”措施的一项是(     
A.政府部门,坚持依法治网,用法治划定诚信的红线,开展“净网”“剑网”等治理行动。
B.网络媒体,开展活动,唤起网络诚信,鼓励网络参与者恪守道德底线,积极传播正能量。
C.网络平台,承担起企业社会责任,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服从监管,加强诚信自律。
D.网民个体,学习网络知识技能,提高网络操作水平,做好上网自我防护,谨防上当受骗。
4.请简要说明材料一论证思路。
5.两则材料都谈到了诚信上网的问题,但在问题解决层面却各有侧重,请简要说明。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第三幕)

曹禺

[剧中人物]

觉慧——大房三子,三少爷;鸣凤——大房的侍婢;高克明——高老太爷的三子;周氏——高老太爷的大儿媳;王氏——高老太爷的四儿媳。

觉慧:(全身充溢着不可阻塞的生命的力量)我活着,我活着,我在活着!(大叫)鸣凤!

鸣凤:(缓缓低低地)我在这儿呢!(步入月光中)

觉慧:(快步走到她的面前)好长的时间,你不知道我多想念你。

鸣凤:(温挚地)您还要去钓鱼么?

觉慧:不,不,先不,(拉着她的手)我要在月亮下面看看你。

鸣凤:(微微含羞,却一点也不拘泥。一双明慧的大眼睛蓄着无限的情感,凄惘而企慕地)三少爷!

觉慧:(温和而急切地)鸣凤,你想明白了?

鸣凤:(低头)嗯,想明白了。

觉慧:(希望地)那么你……

[鸣凤摇头。

觉慧:(不懂)怎么?

鸣凤:不,我还是不,您知道我多,多爱,可是——(微微叹一声)

觉慧:(宽解,怜爱地笑着)鸣凤,你这个小小的人儿,你的小心里哪装得下这多忧愁?别再想了,我们中间并没有什么障碍的。

鸣凤:(沉郁地)有的,在上面的人是看不见的。(忽然热烈地)为什么非要想着将来呢?为什么非要想着将来您娶不娶,我嫁不嫁这些事呢?(委婉地安慰)三少爷,能像现在这样呆一天,就这样待一天多好呢?

觉慧:不,鸣凤,这样待下去,太闷了,我不愿意瞒着。我要叫出来,我要喊,我要告诉人。

鸣凤:不,三少爷,千万别!那您就把我毁了,把我这场梦给毁了

觉慧:这不是梦。

鸣凤:这是梦啊,三少爷!您喊不得呀!三少爷,我求您!求求您!您别喊,您一喊,梦醒了,人走了,就剩下鸣凤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您再叫我怎么过呀!

觉慧:(真挚地)鸣凤,我不会走,陪着你,我会永远陪着你的。

鸣凤:(凄笑)三少爷,这不是梦话吗?(忽又天真地)可是三少爷,我真爱听哪!(凝望慧)您想,我肯醒么?我肯叫您喊醒么?(欣悦地)我真愿意月亮老这样好,风老这样吹,我就听,听,听您这样说下去。

觉慧:鸣凤,我明白你,在黑屋子里住久了的,会忘记了天地有多大,多亮,多自由!

鸣凤:我怎么不想?怎么不想?我难道尝不出苦是苦,甜是甜,我怎么不想一个自由的地方?

觉慧:那你就该闯一下啊!

鸣凤:(苦笑)您要我这么去闯呀!(惋惜地)要是您不是您,我不是我,我们就是一块儿长大的朋友,兄妹,多好啊!

觉慧:那也许不相识呢,不认识呢。

鸣凤:就是说呀,常在一起,反倒会不认识了。都是主人就不稀奇了,都是奴婢就不稀奇了,就因为是您是您,我是我,我们……

觉慧:(耐不住)鸣凤,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你为什么还是地称呼我呢?你不觉得……

鸣凤:(温婉地)我说惯了,您就让我这样称呼吧。(不自觉地流露)我就是一个人在屋里,低低地叫您,喊您,跟您说话的时候,也还是这样叫呢。

觉慧:(惊讶)你一个人在屋里说话?

鸣凤:(寂寞愁苦地)没有人跟我谈您啊!

觉慧:(感动地)你,你说些什么呢?

鸣凤:(又笑着)见着了,又说不出来了。(天真里透着凄凉之感)我真是有好些好些话,我一个人在屋里,真是说不完的话呀!说着说着,就觉得您对我笑了,说着说着,我又对您哭了,(眼泪流下来)我就说,说,一个人说到半夜……

觉慧:(哀怜地)鸣凤,你就这样地爱!

鸣凤:嗯。(凝视着月光,眼里闪着晶莹的泪)

觉慧:(矜怜地)这样太苦啊,你!

鸣凤:不。

觉慧:都是我,你才这样苦,是我害了你!不,鸣凤,我还是要告诉人,我要去跟母亲说。这样隐隐瞒瞒的,就等于是欺负你。我要跟太太说,我要,要娶你的。

鸣凤:不,不,您千万别去说呀,您不要觉得您害了我,您叫我苦,您欺负我,一样都不是。我是这样的犟脾气,只要是真好的,真正好的,不能再好的,我都甘心!不管将来悲惨不悲惨,苦痛不苦痛,我都不在乎。我在公馆这几年,慢慢我也学得能忍啦。

觉慧:一个人不该这样认命的。

鸣凤:我不是认命呀!譬如说太太要我嫁人,那我就要挣了。但我知道我们的身分离得多远,我情愿老远老远地守着您,望着您,一生一世不再多想。您别难过,您放心吧,我愿意就愿意定了,不,就不定了。就这样好不好?求您答应了吧,您不要告诉人,您谁也不要告诉。

觉慧:(沉思)也许,也许我想的太早了,不过早晚我要对太太讲,我要……

鸣凤:(没奈何地)您为什么老想着那做不到的事情呢?现在不已经很快活么,为什么为着想将来,先把眼前这一点快乐就毁了呢?您不是说今天晚上要教我一段讲月亮的词么?(拉着慧)走吧,您给我讲吧,我们进去找书来讲吧,好不好?

觉慧:(也快活起来)好,好。

鸣凤:(谛听甬道外有足步声,笑着)走,走,快进屋去,有人来了。

[鸣凤和觉慧进了甬道右面的门。

[周氏、克明和王氏由甬道缓缓踱进。

周氏:(沉吟)三弟,你说怎么办呢?

高克明:(不愉快)我没有什么意见,不过这是父亲的意思,他说……

周氏:(急辩)三弟,我不是不送,不过……

高克明:(烦躁)不要多听外面的闲言闲语,冯老太爷既然说明白了要她侍候太老太太,而且要叫她读书念佛,每天做些上等人的事,吃得好,穿得好,这,这……

周氏:(强笑)就是有人讲,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啊?

高克明:所以就要多陪几年了,哪怕,哪怕……

周氏:(缓缓地)到了老,也不许她嫁?

高克明:那也没有什么呀,反正一进了冯家的门,就升了一级,从这以后,就叫凤姑娘了……

王氏:(一直冷眼望着,忍不住插嘴)就是说呀,谁的姑娘啊?是太老太太的姑娘啊?还是冯老太爷的姑娘啊?

高克明:(含含糊糊)这就不管她啦。譬若当姨太太呢?这总比半姨太太又高一层了。

王氏:(尖锐地)三哥。这话不是这么说,当姨太太也是姨太太,也有个名分哪。(对周)这样我倒没听说过。这叫什么呢?这样,明着是凤姑娘为着尽孝,暗着是……(用劲地扇着)

高克明:大嫂,送在你,不送也在你,就有这三四天的期限。反正,四弟妹,你我方才都是老太爷叫去的,也听见老太爷亲口答应冯老伯的。

[明由甬道下。

周氏:四弟妹,你说怎么办好呢?

王氏:(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我,我不说,我妇人之见!

周氏:按说呢,自己真想弄一个人侍候侍候,肯说出来倒也叫人放心。

王氏:可是他跟他的太太举案齐眉呀,他祖上世世代代都是道学君子。君子不二色呀,你没听见他方才说……

周氏:(在石凳上坐下)怪不得冯老太太一提起他,就像敬神仙似的样子。

王氏:(扇子一挥)是啊,所以说这老东西本事大呀。(尖刻地)世上丈夫是个什么猴儿相,太太哪有不知道底细的。可是这位冯老太太就从早到晚,整年的都是天上文曲星降凡的样儿,仿佛刚出了佛堂就进了孔庙,你想……

周氏:我找鸣凤去,也只好把她送去。

王氏:(有些气愤)听二哥,送给冯家?

周氏:嗯。(老老实实地)不过我要对她说明白,冯老太爷是要她当姨太太的。

[王氏随周氏由走廊小门下。

[慧由卧室门轻步走出,后随鸣凤。

[天空湛清如水,月亮静静地仿佛悬在古柳的巅上。风吹着竹叶与柔软的柳条摇摇不定。时而有一片乌云,迟缓地踱过,遮住了明月。

(有删改)

6.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觉慧的出场,显示了他充满青春的活力和自由奔放的激情;而鸣凤的出场,则显示了她温柔、娴静的特点。
B.“别再想了,我们中间并没有什么障碍的”,从觉慧的这句话语中,可以看出他对现实还缺乏深刻的认识。
C.鸣凤之所以阻止觉慧向太太说明要娶她,是因为她知道自己身份低微,即使告诉太太,太太也不会答应。
D.从王氏与周氏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冯老爷名义上是要鸣凤去侍候他母亲,实际上则是想让鸣凤成为他的小妾。
7.下列对剧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剧本先写鸣凤和觉慧的出场,表现了其纯真而凄美的爱情;后写周氏、克明和王氏的出场,交代了爱情悲剧的原因,剧情设计紧凑。
B.剧本中有关人物神情的舞台说明十分精当,如“微微叹一声”,准确地表现了鸣凤深爱觉慧却又觉得无法与她结成眷属的无奈之情。
C.作者将觉慧与鸣凤的对话置于月夜之下,既为他们的倾诉提供适合的环境,也为他们的爱情故事营造了凄清氛围,增添了唯美色彩。
D.剧中人物台词极具个性化,如克明的话语透出他急于完成“差事”的心理,而王氏的话语处处表现出她心有城府、善于逢迎的特点。
8.剧本中画横线处的舞台说明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9.本文围绕鸣凤简写了哪些主要冲突?请简要梳理。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冬十月,宋金刚进攻浍州,陷之,军势甚锐。秦王世民引兵自龙门乘冰坚渡河,屯柏壁,与宋金刚相持。金刚将善阳尉尉迟敬德、寻相将还浍州,秦王世民遣兵部尚书殷开山、总管秦叔宝等之于美良川,大破之,斩首二千余级。顷之,敬德、相潜引精骑援王行本于蒲反,世民自将步骑三千从间道夜趋安邑,邀击,大破之,敬德、相仅以身免,悉俘其众,复归柏壁。诸将咸请与宋金刚战,世民曰:金刚悬军深入,精兵猛将咸聚于是。武周据太原,倚金刚为扞蔽。金刚军无蓄积,以虏掠为资,利在速战。我闭营养锐,以挫其锋,彼粮尽计,自当遁走,当待此机,未宜速战。宋金刚军中食尽,夏四月丁未,金刚北走,秦王世民追之。秦王世民追及寻相于吕州大破之乘胜逐北一昼夜行二百余里战数十合至高壁岭,总管刘弘基执辔谏曰:大王破贼,逐北至此,功亦足矣。深入不已,不身乎?且士卒饥疲,宜留于此,俟兵粮毕集,然后复进,未晚也。世民曰:金刚计穷而走,众心离沮。功难成而易败,机难得而易失,必乘此势取之。若更淹留,使之计立备成,不可复攻矣。吾竭忠徇国,岂身乎!遂策马而进,将士不敢复言饥。追及金刚于雀鼠谷,一日八战,皆破之,俘斩数万人。夜宿于雀鼠谷西原,世民不食二日,不解甲三日矣。军中止有一羊,世民与将士分而食之。丙辰,陕州总管于筠自金刚所逃来。世民引兵介休。金刚尚有众二万,戊午,出西门,背城布陈,南北七里。世民遣总管李世绩等与战,小却,为贼所乘,世民帅精骑击之,出其陈后,金刚大败,斩首三千级。金刚轻骑走,世民追之数十里,至张难堡。浩州行军总管樊伯通、张德政据堡自守,世民免胄示之,堡中喜噪且泣,左右告以王不食,献浊酒、脱粟饭。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①总管秦叔宝等之于美良川       邀:邀请
②彼粮尽计             穷:穷尽
③深入不已,不身乎             爱:吝惜
④且士卒饥疲,宜留于此       壁:驻扎
⑤吾竭忠徇国,岂身乎             顾:顾惜
⑥世民引兵介休             趣:通“趋”,奔向
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④⑥D.②⑤⑥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世民追及寻相于吕州/大破之乘胜/逐北一昼夜/行二百余里/战数十合/
B.秦王世民追及寻相于吕州/大破之乘胜/逐北一昼夜/行二百余里/战数十合/
C.秦王世民追及寻相于吕州/大破之/乘胜逐北/一昼夜行二百余里/战数十合/
D.秦王世民追及寻相于吕州/大破之/乘胜逐北一昼夜/行二百余里/战数十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世民作战亲力亲为,在尉迟敬德、寻相领兵援救王行本时,他亲率军队乘夜色从小路赶往安邑截击,大败敌军。
B.宋金刚孤军深入,所率部队没有足够的给养,只能通过掳掠百姓补充资养,这是其作战失利的一个重要因素。
C.在作战时,刘弘基曾劝李世民停止进攻,让大家休整,并补充军粮,但是李世民认为他扰乱军心,拒绝了他的提议。
D.李世民打败宋金刚后,卸下头盔,才被张难堡守军辨认出来,可见战斗的残酷艰难,也侧面表现出李世民的英勇杀敌。
1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王世民引兵自龙门乘冰坚渡河,屯柏壁,与宋金刚相持。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14.请简要概括李世民在与宋金刚对战中取胜的原因。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饮

元稹

灯火隔帘明,竹梢风雨声。

诗篇随意赠,杯酒越巡行。

漫唱江朝曲,闲征药草名。

莫辞终夜饮,朝起又营营


[注]①巡,斟酒一周叫“一巡”,“越巡”指已添了好几回酒。②闲征,(将药草名)嵌入句中作诗。③营营,这里指为功名而忙碌。诗人通过夜饮来求得暂时的精神解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写了一次夜宴的情形,诗人的言谈笑语中蕴含着内心非常复杂的情感。
B.颔联写宾主无拘无束,开怀畅饮,“越巡行”再现了他们夜饮过程中的豪迈气概。
C.颈联写夜宴酒酣时宾主将药草名嵌入句中作诗并吟唱,体现了他们清雅高洁的情趣。
D.尾联直抒胸臆,主要表达了诗人为朋友的相聚而快乐,为即将到来的离别而伤感。
16.有评论认为,这首诗首联的描写非常精彩。请简要赏析。
2022-04-09更新 | 427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