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5-2016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语文卷
河北 高二 期末 2017-07-19 342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4)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被贬黄州,流放岭南,一次一次的打击不但没有击垮苏东坡,而且使他更加乐观,更加旷达,更加圆融地对待人生与世界。
B.写诗能够不为稻粱谋,只听从心灵的召唤,这样的诗人才称得上是纯粹的诗人;他们写出来的诗才可能涤除那种习见的铜臭味和酸腐气。
C.他取得了好成绩固然值得大家高兴,但我们不能因为成绩好就连他的错误也一笔抹杀了。
D.仰望天空,舒卷的云朵姿态万千,有的像抖动的锦缎,有的像飘拂的轻纱,有的像奔腾的江河,无不惟妙惟肖
2016-11-18更新 | 919次组卷 | 3卷引用: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综合测试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气候变化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各国应在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加快结构调整,推动节能环保和发展低碳经济。
B.卫生部表示,到2015年,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个人缴费标准适当增加,并逐步探索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筹资机制。
C.据海关统计显示,我国出口强劲增长,在全球的地位稳步提升,主要国家对我市场依赖程度显著加深,我国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复苏的主要力量。
D.近年来,工地施工升降机坠落事故时有发生,事故原因均牵涉到现场安全管理混乱,设备维修、安装和保养不到位,施工单位监理和政府部门监管缺位等问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3. 下列诗句中加横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能言。(鲍照《拟行路难》) (徘徊不前)
B.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多次打扰)
C.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将进酒》) (被世人冷落)
D.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韦庄《菩萨蛮》)(只应)
2016-11-18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语文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4. 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合于《桑林》之舞,乃《经首》之会。(庄子《庖丁解牛》)(中:合乎)
B.项羽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曰“左”。(司马迁《项羽本纪》)(绐:欺骗)
C.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杜牧《阿房宫赋》)(鼎:意动,把铛当做鼎。)D.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苏洵《六国论》)(洎:及,等到)
2016-11-18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语文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5. 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思厥祖父                 :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B.暴秦之欲无             厌:满足
C.赢而不助五国也       :亲附
D.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因
2016-11-18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语文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6.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A.辞楼下殿,来于秦B.吾女与汝女
C.梁君臣之首D.驼种树
2016-11-1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语文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7. 下列出自韩愈《祭十二郎文》中加横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惟兄嫂是依。        (怙:依靠)
B.汝之纯明而不蒙其泽乎?                            (克:能)
C.汝去年书云:“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比:及、等到)
D.又四年,吾往河南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省:探望)
2016-11-18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语文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4)
8. 下列对诗句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写出了湘君对于湘夫人焦灼的等待。
B.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想当初那些自比万里长城的守边御敌的将领,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收复失地的愿望都成空谈。表达了作者对于守边将领壮志难酬的悲愤和同情。
C.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照在她的捣衣砧上,卷不走,拂不掉。写出了思妇对游子深情绵延的挂念。
D.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钟鸣馔食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长驻醉乡不再清醒。写出李白鄙弃富贵豪华生活的豪情和一丝借酒浇愁的无奈。
2016-11-1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语文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9. 下列对文化常识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妃嫔媵嫱:指古代王侯的宫妃,妃的等级比嫔、嫱高。媵本来是指陪嫁的人,也可成为嫔、嫱。
B.少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牛、羊、豕(猪)三牲全备为“少牢”。
C.锱铢:古代重量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的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D.更:旧时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三更即是子时,相当于现在的当夜23时起到翌日1时止。
2016-11-18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语文卷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宋代的文化艺术比较兴盛,尤其是绘画艺术,在封建社会里也是一个高峰,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绘画高手和大量精品力作。其中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极大特点的、不可多得的绘画长卷。
张择端是山东诸城人,在北宋画院供职。他的作品没有那种士大夫气,而多取材于民间生活。《清明上河图》以汴梁为中心,描绘市民生活、社会经济状况,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形象史料。这幅画有着多方面的价值,尤其是他以大量的笔墨、篇幅,描绘了数以百计的民众,表现其生活与生产劳动的场面。这在中国古代绘画中是不多见的,也是作者的可贵之处。
展开这幅长卷,犹如步入八个世纪之前的繁华都市。画家以精细的手笔和入微的生活观察,刻画每一位人物、道具。每个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态,各有情节。房屋、桥梁等建筑结构严谨,描绘一笔不苟。车马船只面面俱到,谨严而不失全貌,不失其势。……比如船只上的物件、钉铆方式,甚至结绳系扣都交待得一清二楚,令人叹为观止。再看城郊,树木苍苍,古河交纵,新枝吐绿,生机盎然。而整个都市街景,社会活动,繁而不乱,多而有序,并有疏密的节奏变化,反映出画家高度的画面组织和控制能力。据解放后对开封宋城的部分遗迹发掘考证,画中的许多地方,如虹桥、鼓楼、中心街道等,都是互有对证、表现准确的。尽管对“清明”的概念(是时令还是街坊地名等问题)还时有论争,但作品所蕴涵的巨大信息量是无可置疑的,也是在古代绘画中不多见的。
《清明上河图》不但显示了高度的艺术成就,而且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密,引人入胜。它有界画【注】的工整、准确的优点,又发挥了半工半写人物画的生动活泼,称得上妙笔神工。
北宋、南宋均设有画院,这种专业创作制度的确立,促进了美术事业的大发展。宋代绘画与唐代相媲美,已是一般艺术史学界无争的事实。但在意识形态和艺术创作上,还是各有异同的。宋代花鸟画、界画趋向上升,人物画趋向下降。宋徽宗赵佶的花鸟精品和南宋马远、夏圭的山水名作,都能证实山水、花鸟画的高度成就。随着江南手工业的发达,城市经济一度兴旺,市民阶层形成并扩大,与之相应的文化得以确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的创新之作。与唐代阎立本、吴道子等大画家的作品相比较,张择端把创作的视角对准街衢市井,反映平民生活,这与表现帝王、贵族、宗教人物更具有民本、民生倾向。艺术走下神坛庙堂,走出深宫高墙,放弃附庸高贵的价值取向,转而趋向世俗化,是艺术创作上的一个飞跃。
【注】界画: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画线的技法名称,中国画的画种之一。
10.关于宋代绘画艺术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宋代绘画艺术的大发展,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绘画高手和大量的精品力作,使宋代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绘画艺术发展的最高峰。
B.江南手工业的发达,城市经济的一度兴旺,市民阶层的形成并扩大,与之相应的文化的确立,这些因素对宋代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C.宋代绘画和唐代绘画在意识形态和艺术创作上各有千秋,但唐代因为未设画院,故导致唐代绘画的整体艺术水准稍稍逊于宋代。
D.张择端的绘画在表现帝王、贵族和宗教人物的同时,也关注平民生活,具有了突出的民本、民生倾向,在艺术创作上是一个飞跃。
11.11.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明上河图》以大量的笔墨和篇幅,描绘了数以百计的民众,表现其生活和劳动场面,同时蕴涵着巨大信息量,这两点在我国古代绘画中都是不多见的。
B.《清明上河图》反映生活入微,手笔精细,展现的内容繁而不乱,多而有序,规模宏大又不失结构的谨严、工整、准确,但又生动活泼,是一幅从内容到形式都令人称道的绘画精品。
C.《清明上河图》展现的是公元八世纪的繁华都市景象,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形象史料。
D.《清明上河图》所体现出来的世俗化倾向,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密切相关,这种倾向在当时无疑是一种创新。
12.12.下列与原文相关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来人们认为算盘的出现在宋代以后,后来人们在《清明上河图》中一商店的柜台上发现了一个算盘,从而推翻了以前的判断。这一点可以说明,《清明上河图》可以为后人提供研究宋代科技的史料。
B.文中提到了“屏画”“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等几个概念,根据上下文我们可以推断它们是不同的画种。
C.《清明上河图》为后人研究宋代的政治、经济、科技提供了形象的史料,《清明上河图》的特殊地位也得到了后人的重视和认可。如今,有关该图的所有问题都有了一致的看法。
D.唐代阎立本、吴道子等大画家的作品的视角没能对准街衢市井,反映平民生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应是当时没有相应的经济、文化背景。
2016-11-1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语文卷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课外文言文阅读
梁颢,字太素,郓州须城人。(王)王禹偁始与乡贡,颢依以为学,尝以疑义质于禹偁,禹偁拒之不答。颢发愤读书,不期月,复有所质,禹偁大加器赏
初举进士,不中第,留阙下。献疏曰:“方今科名之设,若曰陛下嘉惠孤寒沉滞之士,罔计贤否,悉拔而登之。臣窃谓此非确论。陛下诚能设科以擢异等之士,俾陈古今之治乱、君臣之得失、生民之休戚、贤愚之用舍,庶几有益于治,不特诗赋论策之小技,以应有司之求而已。”
扈跸大名,诏访群臣边事,颢上疏曰:“昨 者 命 将 出 师 乘 秋 备 塞 而 傅 潜奉 明 诏 握 重 兵 逗 挠 无 谋 守 陴 玩 寇 老 精 兵 于 不 用 以 至 蕃 马 南 牧 河 朔 之 民 流 移 失 所魏博以北,蹂践一空。遂至残妖未殄,銮辂亲征,此所谓以贼遗君父者也。乃或赦而不问,则何以谢横死之民;或黜而不戮,则何以恢用兵之略。以军法论之,固合斩潜以徇军中,降诏以示天下。如此,则协前古之典章,戒后来之将帅,然后择边臣之可用者,就委用之。愿于边将中,不以名位高卑,但择其武勇谋略素为众所推服者往复捍御。不令入郡邑,不许聚处,遇有寇兵,随时掩捕。仍令烽候相望,交相救应。缘边州郡守城兵帅,即坚壁以待之。遇游骑近城,掩杀边寇,内量出兵甲援救。如此,则乘城者不坚闭垒门,免坐观于胜负;捍边者不苟依郡郭,可行备于寇攘。”时论颇称之。
颢有吏才,每进对,词辩明敏,真宗嘉赏之。凡群臣上封者,悉付颢洎薛映详阅可否。颢美风姿,强力少疾,闺门雍睦。与人交久而无改,士大夫多之。六月,暴病卒,年九十二。上甚轸恻,赐赠加等。
注:傅潜,冀州衡水人。
(节选自《宋史·梁颢传》)
15.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异等之士异等:超出一般
B.生民之休戚休戚:欢乐忧愁
C.庶几有益于治庶几: 或许可以
D.即坚壁以待之 坚壁:坚固的营垒
16.1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昨者命将出师/乘秋备塞/而傅潜奉明诏握/重兵逗挠/无谋守陴/玩寇老精兵于不用/以至蕃马南牧/河朔之民流移失所/
B.昨者命将出师/乘秋备塞/而傅潜奉明诏/握重兵/逗挠无谋/守陴玩寇/老精兵于不用/以至蕃马南牧/河朔之民流移失所/
C.昨者命将出师/乘秋备塞/而傅潜奉明诏/握重兵/逗挠无谋/守陴玩寇/老精兵于不用/以至蕃马南牧河朔之民/流移失所/
D.昨者命将出师/乘秋备塞/而傅潜奉明诏/握重兵/逗挠无谋/守陴玩寇/老精兵于不用以至蕃马/南牧河朔之民/流移失所/
17.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颢读书好学,勇于质疑。当初王禹偁参与乡贡选拔,梁颢就追随他,有不明白的道理曾向其请教,不获回答,通过努力学习再次请教。
B.梁颢见解独到,敢于直言。他在未中进士留住京城时,看出了当时科名选士存在用诗赋论策的小技来应对的现象,就向皇帝上书陈奏。
C.梁颢颇懂军事,备受称道。他上疏分析了当时边疆的军事状况,建议皇帝既要严明军法,又要合理用人,这样才能取得边防上的成效。
D.梁颢善于吏治,家庭和美。他得到了真宗的赞赏和信任,他与薛映审查君臣奏章;他体格强健少有疾病,因家庭和睦,而为士大夫所称羡。
2016-11-1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语文卷

四、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20.诗的颈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
21.对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2010-05-10更新 | 337次组卷 | 9卷引用:2010年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9
现代文阅读
1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2
阅读与鉴赏
3
作家作品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64一般词语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20.94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题
30.94文言实词选择题
40.65文言实词选择题
50.94文言实词选择题
60.94文言实词选择题
70.94文言实词选择题
80.64选择题
90.65古代官职 典章制度  天文历法  衣食住行 度量衡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10-140.65科普-社会科学类实用类文本
三、文言文阅读
15-190.4史传文
四、古代诗歌阅读
20-210.65白居易(772-846)  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