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清远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广东 高二 期末 2023-07-09 5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我是OpenAI训练的大型语言模型 ChatGPT。我的名字是由两个词组成的。“Chat”是指这个模型可以与用户进行自然语言对话并尝试回答他们的问题。“GPT”是指这个模型使用了OpenAI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架构。你们可以把我理解为一个通过预先训练来生成对话的模型。目前我可以流利使用的语言约为20种。不过,OpenAI随时可能更新和添加更多语言的数据所以这个数字可能不断变化。作为一个人工智能工具我涉猎了广泛的知识领域。我可以回答各种问题并且随着不断更新和训练我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我没有感情和主观意识因此无法产生对评价的主观看法。

(摘编自《我,ChatGPT,幸会》)

材料二

ChatGPT之所以让搜索引擎胆寒在于它的变革性——传统搜索引擎都只能采用“推荐制”也就是说为用户尽可能呈现相关的资料ChatGPT跳过了浏览、比对和整合信息的步骤能直接给出一个答案。与ChatGPT的“对话”(它目前还不能说话只能实现文字输入)已不是简单的提问和搜索有媒体评价“更像是一场跨物种的对话”。

与市面上的智能语音机器人不同,ChatGPT懂得理解上下文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进行创作用户让它撰写代码、论文、剧本等它都可以即时完成而且做到文通字顺。它还可以模拟特定的人物发言如果提供给它的个性信息越详尽它的迷惑性就越大总之它的能力多寡似乎取决于提问者的想象力丰富与否。

ChatGPT大热之时关于信息安全、学术、伦理等争议也一直围绕着它。有人质疑它背后植入了政治立场一个典型的证据是它拒绝了提问者让它对特朗普进行评价的请求却愿意写诗赞颂拜登。学术造假、伪造身份、知识产权以及大众普遍担心的失业问题也让它身处争议漩涡。对此,OpenAI公司也在考虑增加一些“防伪”措施还考虑在ChatGPT中添加模型水印从而降低模型被滥用的风险。

(摘编自《对话ChatGPT “请不要对我有过高的期望我仅是一个AI模型”》)

材料三

ChatGPT们本质上做的是一件什么样的事儿

首先是“对显性知识的重构”。显性知识(说明书级和字典级)和默会知识(需要手把手教)处在人类知识的两极。ChatGPT将搜索、整理、组合、提炼、剪枝、对齐、填空、格式化、屏保化之类显性知识的工作从手工业时代一举推进到工业化时代显而易见的是它还可以轻易地把这个能力再提升几个数量级。

其次是“默会知识的显性化”。长期来看,ChatGPT们更重要的价值可能是提升分散的、小团体化甚至个体化的默会知识的价值并通过创新的激励机制和更简易的技术对接将这些默会知识显性化。历史上默会知识显性化是价值创造的最大部分整个工业革命都离不开这个过程机械化、自动化都是如此(显性化的默会知识使规模效应成为可能)它也提升了服务业现代化的程度比如麦当劳、肯德基把做汉堡、做炸鸡的默会知识变成了数千页精密的说明书——使得大规模复制成为可能。

第三“知识工作者的人力资本被破坏性创新”。ChatGPT们将大量的copy+paste、填表完形、格式化、组件调用等传统白领日常操作的边际成本打到了零附近。这个巨大提升是典型的创造性破坏。一方面它为全人类创造了数万亿、数十万亿的社会价值这些价值还将伴随着它成为人类知识工作不可分割的基础组成部分而继续不断提升。同时它也清除了这部分手工作业并且清零了附着之上的人力资本——不仅让以相关任务谋生的白领直接受损,所有的知识工作者都需要重构自己的人力资本。

试想,ChatGPT如果建立了代币化体制激励各种私有默会知识显性化它就会不断刷新它的质量高度并且以极低成本帮助创业者瞬间对齐全球顶尖即使这个创业者是孤身一人(创业民主化)。所以今后的知识工作者就要非常小心不要成为ChatGPT的炮灰这里的根本就是要么成为创业者利用它要么成为给它添砖加瓦的人。

ChatGPT重构显性知识的大趋势下你可以做如下的事情

(一)不断精炼和提升私有或小团体的默会知识并变现成为ChatGPT们所需的显性知识这是一场连续的奥林匹克级挑战——须知,ChatGPT们吸取转化整合同类默会知识的进程几乎是不间断的并且很有可能是不断加速的。

(二)增强针对不确定性和极端不确定性的决策技能。幸运的是针对不确定性和极端不确定性的认知和决策在ChatGPT路线触达之外(你跟ChatGPT在此不是竞争关系)相反质量不断升级的ChatGPT们可以有效提升你的决策质量和决策效率(在此ChatGPT跟你是增益关系)。

(三)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知识工作者的工作重心需要转向以“变化”为核心、以“外部变化所创造的机遇”为核心——几乎每个知识工作者都需要向企业家转型即变更自己对社会的价值提供、价值创造的来源——知识工作者必须将自己的身份转换成企业家才能跟ChatGPT形成互补增益关系。

另外,ChatGPT们对现行的高等教育体系提出了挑战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教育体系受到的挑战尤为严峻或许大幅压缩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的中国的“工程师红利”是否有利于以研究生体系为主的欧美体系还不甚清楚。这一方面需要教育体系的长线改革一方面需要知识工作者们的主动自我重构。

(摘编自《知识工作者如何避免沦为ChatGPT的炮灰》)

1.下列各项对材料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ChatGPT是一个通过预先训练来生成对话的模型,它的强大在于能直接为用户提供答案,而不是简单地呈现资料。
B.提问者的想象力影响ChatGPT的能力。若想ChatGPT提供的答案更合乎你的要求,你就需要提供更详尽的个性信息。
C.虽然ChatGPT使知识工作者的人力资本遭到创造性的破坏,但ChatGPT和知识工作者之间并不是绝对的竞争关系。
D.面临ChatGPT挑战的现行高等教育体系指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教育体系,对以研究生体系为主的欧美体系毫无影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ChatGPT愿意写诗赞美拜登却拒绝评价特朗普这一现象,可知ChatGPT可能被植入某种政治立场。
B.OpenAI公司考虑对ChatGPT增加防伪措施与模型水印,可有效降低其可能产生的学术造假等问题的风险。
C.默会知识和显性知识作为人类知识的两极,默会知识比显性知识更全面,更重要,创造的价值也更大。
D.ChatGPT对显性知识的超强重构能力可以倒逼知识工作者转换身份,在人力资本与价值输出方面进行升级。
3.下列对行文论述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材料一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进行叙述,亲切自然,更容易与读者拉近距离。
B.材料二将ChatGPT与传统搜索引擎对比,突显了ChatGPT在智能输出方面的跨越式变革。
C.材料三采用总—分—总式结构,先总说ChatGPT的本质特性,然后分条陈述具体做法,最后加以总结。
D.材料三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借具体可感的生活事例来解说抽象、复杂的概念,使读者更易理解。
4.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尤其是新鲜事物更惹人关注。请结合材料,从辩证的角度谈谈你对ChatGPT发展的看法。
5.下面一段文字是ChatGPT对诗歌《题临安邸》的解读。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诗描绘了山外青山和楼外楼,西湖歌舞令人陶醉,暖风使游客醉倒,以此把杭州认作汴州。这首诗表现了人们对美景的喜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根据上面的解读文字以及材料一,概括ChatGPT的表达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王四的故事

萧红

红眼睛的、走路时总爱把下巴抬得很高的王四,只要人一走进院门来,那沿路的草茎或是孩子们丢下来的玩物,就塞满了他的两只手。有时他把拾到了的铜圆塞到耳洞里:“他妈的……是谁的呀?快来拿去!若不快些来,它就要钻到我的耳朵不出来啦……”他一面摇着那尖顶的草帽一边蹲下来。

孩子们抢着铜圆的时候,撕痛了他的耳朵。

“啊哈!这些小东西们,他妈的,不拾起来,谁也不要,看成一块烂泥土;拾起来,就都来啦!你也要,他也要……好像一块金宝啦……”

他仍把下巴抬得很高,走进厨房去。他住在主人家里,十年或者也超出了。但在他的感觉上,他一走进这厨房就好像走进他自己的家里一样,已经觉察不出这厨房是被他管理的意思,仿佛已经是他的所有了!这厨房,就好像从主人的手里割给了他似的。碗橱的二层格上扣着几只碗和几只盘子,三层格上就完全是蓝花的大海碗了。至于最下一层,那些瓦盆,哪一个破了一个边,哪一个盆底出了一道纹,他都记得清清楚楚。有时候吃完晚饭在他洗碗的时候,他就把灯灭掉,他说是可以省下一些灯油。

他的生活就和溪水上的波浪一样:安然,平静,有规律。主人好像在几年前已经不叫他“王四”了,叫他“四先生”。从这以后,他就把自己看成和主人家的人差不多了。

但,在吃饭的时候,总是最末他一个人吃;支取工钱的时候,总是必须拿着手折。有一次他对少主人说:“我看手折……也用不着了吧!这些年……还用画什么押?都是一家人一样,谁还信不着谁……”他的提议并没有被人接受。再支工钱时,仍是拿着手折。十几年来,他也就褥子里、枕头下,换来换去,保护着他的手折。手折也换过了两三个,因为都是被画满了押,盖满了图章。

另外一次,他又去支取工钱,少主人说:“王老四……真是上了年纪……眼睛也花了,你看,你把这押画在什么地方去了呢?画到上次支钱的地方去啦……”

王四拿起手折来,一看到那已经歪到一边去的押号,他就哈哈地张着嘴:“他妈……”他刚想要说,可是想到这是和少主人说话,于是停住了。他站在少主人的一边,想了一些时候,把视线经过了鼻子之后,四面扫了一下,难以确定他是在看什么:“‘王老四’……不是多少年就‘四先生’了吗?怎么又‘王老四’呢?”他走进厨房去,坐在长桌的一头,一面喝着烧酒,一面想着:“这可不对……少主人怕也变了心肠……今年一定有变。”于是又看了看手折:“若把手折丢了,我看事情可就不好办!没有支过来的……那些前几年就没有支清的工钱就要……我看就要算不清。”这次,他没有把手折塞进枕头去,就放在腰带上的荷包里去了。

王四好像真的老了,院子里的细草,他不看见;下雨时,就停在院心的孩子们的车子他也不管了。夜里很早他就睡下,早晨又起得很晚。牵牛花的影子,被太阳一个一个地印在纸窗上。他想得远,他想到了十多年前在山上伐木头的时候……他就像又看到那白杨倒下来一样……哗哗的……他好像听到了锯齿的声音。他又想到在渔船上当水手的时候:那桅杆……那标杆上挂着的大鱼……真是银鱼一样。他又接着想:十五岁离开家的那年……在半路上遇到了野狗的那回事……他摸一摸小腿:“他妈的,这疤……”他确实感觉到手下的疤了。

他常常检点着自己的东西,应该不要的,就把它丢掉——破毯子和一双破毡鞋,他向换破东西的人换了几块糖球来分给孩子们吃了。

他在扫院子的时候,遇到了棍棒之类,就拿在手里试一试结实不结实……有时他竟把棍子扛在肩上,试一试挑着行李可够长短?若遇到绳子之类,也总把它挂在腰带上。

闲下来他就坐在井台旁边去,一边结起那些拾得的绳头,就一边计算着手折上面的还存着的工钱的数目。

秋天的晚上,他听到天空的一阵阵的乌鸦的叫声,他想:“鸟也是飞来飞去的……人也总是要移动的……”于是他的下巴抬得很高:“到渔船上去还是到山上去?到山上去,怕是老伙伴还有呢?渔船,一时恐怕找不到熟人,可不知道人家要不要……”站在席子上面,做着张帆的样子,全身痉挛一般振摇着:“还行吗?”他自己问着自己。

河上涨水的那天,王四好像又感觉自己是变成和主人家的人一样了。他扛着主人家的包袱,扛着主人家的孩子,把他们送到高岗上去。

“老四先生……真是个力气人……”他恍恍惚惚地听着人们说的就是他,后来他一留意,那是真的……不只是“四先生”,还说“老四先生”呢!他想:“这是多么被人尊敬啊!”于是他更快地跑着,直到那水涨得比腰还深的时候,他还是在水里面走着。一个下午他也没有停下来。

主人们说:“四先生,那些零碎东西不必着急去拿它;要拿,明天慢慢地拿……”

他说:“那怎么行!一夜不是让人偷光了吗?”他又不停地来回地跑着。

他的手折,不知在什么时候离开了他的荷包,沉到水底去了。他发现了自己的空荷包,他就想:“这算完了。”他就把头顶也淹在水里,那手折是红色的,可是他总也看不到那红色的东西。他说:“这算完了。”

他站起来,向着高岗走过来。水湿的衣服冰凉地粘住了皮肤。他抖擞着,他感到了异样的寒冷,他看不清那站在高岗上屋前的人们。只听到从那些人们的方向传来的笑声:

“王四摸鱼回来啦!”“王四摸鱼回来啦!”

1936

(有删改)

6.下列关于小说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四虽然每次说话几乎都是“他妈的”打头,但并没有多大恶意,反倒不乏温情,例如对孩子们总是那么慈爱:耳洞里掏铜圆,卖破烂,买糖球等。
B.文中三次提到王四把下巴抬得很高,集中表现出王四觉得自己跟主人“一家人一样”的心理优越感,这是家中的其他佣人不可匹及的。
C.文中加点句强调了王四单方面对成为主人家中的一员的渴望,这也是他一直以一种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主人家中的大小事务的精神动力。
D.小说结尾处写到手折的丢失让王四感觉到“异样的寒冷”,这不仅是他身体的寒凉,更是他精神寄托的彻底崩塌。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年一定有变”是行文中一处关键的转折点。少主变心,王四准备离开,手折丢失,都是王四的这一预言预示出来的。
B.结尾处用反复的手法,强化着人们对王四的看法:摸鱼的王四、让人笑话的王四。这与一直追求身份认同的王四的努力形成鲜明对比,极具讽刺意味。
C.文中使用了很多省略号,意蕴丰富。譬如王四向少主提议不用手折的那一部分,就将王四的犹疑与渴盼、少主的刻意与无情充分展现出来了。
D.行文凸显了各种变换与不变:主人换了,称呼换了,手折也换了好几个;但王四的梦想没变,主人的阶级优越感没变。这其中暗含深意,令人唏嘘。
8.年老的王四回想自己伐木,当水手,被狗咬等青春往事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小说具体分析。
9.“手折”这个中心意象凝聚了小说的意蕴与题旨,请结合小说进行具体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中丞传后叙

韩愈

①愈得李翰所为《张巡传》。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

②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着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④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及巡起事,嵩尝在围中。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何为久读此?”嵩曰:“未熟也。”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书也。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B.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C.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D.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诚畏死”与“愿陛下矜愍愚诚”(《陈情表》)两句中“诚”字的含义不同。
B.浮图,梵语音译,也作“浮屠”,可指和尚。也可指佛塔,如“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
C.《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
D.“颜色不乱”与“颜色憔悴”(《屈原列传》)两句中“颜色”二字的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远原本地位在张巡之上,但才能不及张巡,加之又有把柄在他手上,所以许远打开城门,甘居于张巡之下,和他共同进退。
B.作者认为许远在不得外援且叛军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虽忠诚但相信了叛军“国亡主灭”的诳语也属情理之中。
C.第③段写南霁云乞师和拒降。乞师一节,南霁云由不忍独食到断指,射塔,他忠义、慷慨、激愤的表现震撼人心。
D.第④段补叙张巡的读书、就义等内容,娓娓道来,人物的音容笑貌得以自然呈现,这些内容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2)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
14.在已有李翰详密的《张巡传》的情况下,韩愈为什么还要写作这一篇“后叙”?请结合全篇进行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代边将

贾岛

持戈簇边日,战罢浮云收。

露草泣寒霁,夜泉鸣陇头

三尺握中铁,气冲星斗牛。

报国不拘贵,愤将平虏雠。

【注】①陇头:借指边塞。②握中铁:握拿在手中的铁,指代手中所握刀、剑等兵器。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边地的落日和浮云为背景,将刚刚结束惨烈战斗的持戈战士的英勇形象刻画得生动形象。
B.颈联写边将手握三尺刀剑,豪气直冲天上的星斗和星河的牵牛星,以极简笔墨写出边将的雄风豪气。
C.尾联夹叙夹议,报效国家不拘人的出身贵贱,好男儿应奋发有为,誓将扫平敌寇,抒发了边将的卫国决心。
D.在诗中,贾岛化身为戍边老将,讲述戍边卫国的生活,意气风发,激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16.本诗颔联写景生动形象,情感蕴藉,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赏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