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西河池市八校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联考语文试题
广西 高一 阶段练习 2023-08-01 3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段时间以来,一部以“猜地名”为主要形式的电视节目《中国地名大会》,在民众中间引发了一场“全民猜地名”的热潮。该档栏目采用了地理、历史、语言、文学、民俗等多个角度交互碰撞的形式,解读地名背后深厚的人文底蕴,唤起全民爱国爱家情怀。

地名是社会交流交往的基础信息,也是重要文化载体。解读地名活动受到持续关注,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坚定社会大众文化自信提供了新的尝试。

关于地名的来源,浙江舟山群岛地名文化工作室工作人员王建富认为,一个地方的地名,可能源自当地最典型的自然特征,也可能来自重大的历史事件,或来自地方的人文特色、生活习俗,精神追求、希冀向往等。人们对自然与社会的各方面、各角度的认知,都有可能投射到小小的地名之中。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认为,地名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但许多人对它的认知停留在表面。“我一直认为,行走在地名里,就是走在历史里。比如,走在深圳的地名里,就是走在改革开放的历史里;走在南京的地名里,就是走在六朝古都2000多年的时光长河里。”胡阿祥这样看待地名的含义。

在王建富看来,地名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往往还寄托着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作为一名在海岛基层工作了30年的老地名工作者,王建富工作之初正值两岸通邮起步之时,他发现很多去台老兵寻亲的信件因为是请人代写的,信封上的地名常常出现错误。但如果把信封上写的用相近的方言翻译,基本还是能找到对应的正确地名。“可见,一些去台老兵虽然文化水平不高、又已离家数十年,但故乡的名字仍然牢牢镌刻在他们的脑海里。”王建富说,“地名成为游子赓续根脉最重要的线索。”

“目前,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共收集地名1200多万条。可以说,每一条都承载着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记忆、情感的寄托。”民政部区划地名司相关负责人说。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认为,解读地名热潮的基础是近年来学习传统文化兴趣的回归。他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地名“玉门关”为例指出,很多人知道玉门关这个地名,但有关东汉时期军事家班超与玉门关的故事却鲜为人知。“我们看似在解读地名,实际上是在解读地名背后的人、文化和生活,以及我们的情感。”康震说。

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研究员刘连安也表示:“地名是文化化石,其中积淀了最深沉、最为社会公认、与百姓生活最为密切的文化共识。大家热衷于解读地名,源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是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

在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周尚意看来,解读地名满足了社会大众对“我是谁”“我从哪几来”问题的思考和回应,对于如何更好地增进文化自信也有启发借鉴意义。“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只要善于发掘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生活之间的契合点;找到传统文化的‘烟火味’,就可以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坚定全社会的文化自信。”

(摘编自《"全民猜地名"为何火爆》)

材料二:

随着《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火爆荧屏,越来越多的“跟风”节目也纷纷涌现,各种主打“朗读”的节目和“大会体”节目出现在各大电视台,观众对这类节目的审美疲劳也开始出现。

“文化类综艺节目创新最难的就在于,它不像娱乐类综艺节目那样有很多国外成熟模式可以借鉴,另外,文化类综艺节目对观众的文化和教育背景是有一定要求的,不像娱乐类节目那样具有先天的亲和力。”一位文化类综艺节目制片人说,“但所有文化类节目都面临的困境在于,电视台对节目的收视率考核是很残酷的,在有的电视台,在广告收益的考核要求下,收视率排名靠后的节目会被直接拿下,一些文化类综艺节目也难以幸免。”

业内人士认为,文化类综艺节目要走出同质化低收视的困境,首先还是要在内容和形式创新上有所突破,让人们印象中“高冷”的文化真正具有观赏乐趣,让观众产生共鸣和参与感。“比如《国家宝藏》就用大众较为喜闻乐见的‘趣闻轶事’视角解读国宝,做到了既有史有据,也生动有趣。”乐正传媒研发咨询总监彭侃说。

另外,专家也指出,现有的文化类节目在内容上仅限于字词、成语、诗歌等类型,内容开掘上较为单一,有待于对更宽的文化类型范畴进行开掘。

(摘编自《文化类综艺节目如何创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地名大会》是社会交流交往的基础信息,解读地名活动,是坚定社会大众文化自信的新尝试。
B.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收集的1200多万条地名,每条都承载着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记忆和情感的寄托。
C.周尚意教授认为,解读地名善于发掘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生活间的契合点,找到传统文化的“烟火味”。
D.某文化类综艺节目制片人认为,娱乐类综艺节目国外有成熟模式可以借鉴,而且具有先天的亲和力。
2.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火爆一时,各大电视台出现了不少“跟风”节目,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B.民政部区划地名司相关负责人在自己的工作经历中深刻地体会到地名成为游子赓续根脉最重要的线索。
C.康震教授认为,解读地名热是传统文化回归的表现,解读地名,实际上是在解读地名背后的民族文化。
D.彭侃认为,《国家宝藏》的解读有史有据,生动有趣,在内容和形式创新上有所突破,大众喜闻乐见。
3.下列说法中,不能印证地名“寄托着游子对故乡的思念”的一项是(     
A.“你们经济发展得很好,建设也很好,但是地名不要改,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
B.绍兴市在城中村改造中,要求所有新建小区统一用原来的村庄名字来命名。
C.“去年梅子黄时,带外地友人参观姜堰老街,兴之所至,写下了那首《老家北大街》。”
D.“‘叠嶂路’‘状元路’‘锦城路’等,凝结着历史痕迹,极富历史沉淀和文化内涵。”
4.请简述材料一中大量引用不同专家的话的作用。
5.你认为文化类综艺节目应如何提高收视率?请结合《中国地名大会》的成功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说谎的人

老舍

公事房的大钟走到八点三十二分,他迟到了两分钟。这是一个新的经验;十年来,他至迟是八点二十八分到,一向是八点半“这”边的人;生命是习惯的积聚,新床使人睡不着觉;周文祥把自己丢失了,丢失在两分钟的外面,好似忽然走到荒凉的海边上。

他应当自动的先找经理去,别等着传唤。一个忠诚的人应当承认自己的错误,受申斥或惩罚是应该的。他立起来,想去见经理。

又站了一会儿,他得想好几句话。万一经理要问有什么理由呢?迟到的理由不但应当预备好,而且应当由自己先说出来,不必等经理问。有了:“小春,我的男小孩——肚子疼,所以……”他并且想到就手儿向经理请半天假,因为小春的肚子疼也许需要请个医生诊视一下。

他去见了经理,把预备好的言语都说了。正如他所期望的,经理并没有申斥他,只对他笑了笑。“到底是诚实人!”周文祥心里说。

“那么,经理以为可以的话,我就请半天假,回家看看去!”这又很得体而郑重,虽然不知道儿子究竟是否真害肚疼。

经理答应了。

周文祥走出公司来,心中有点茫然。即使是完全出于爱儿子,这个举动究竟似乎差点根据。但是一个诚实人做事是用不着想了再想的,回家看看去好了。

走到门口,小春正在门前的石墩上唱“太阳出,上学去”呢,脸色和嗓音都足以证明他在最近不曾犯过腹痛。

“小春,”周文祥叫,“你肚子怎样了?”

“还一阵阵的疼,连唱歌都不敢大声的喊!”小春把手按在肚脐那遛儿。

周文祥哼了一声。

见着了太太,他问:“小春是真肚疼吗?”

周太太一见丈夫回来,心中已有些不安,及至听到这个追问,更觉得自己是处于困难的地位。母亲的爱到底使他还想护着儿子,真的爱是无暇选取手段的,她还得说谎:“你出去的时候,他真是肚子疼,疼得连颜色都转了,现在刚好一点!”

“那么就请个医生看看吧?”周文祥为是证明他们母子都说谎,想起这个方法。虽然他觉得这个方法有点欠诚恳,可是仍然无损于他的真诚,因为他真想请医生去,假如太太也同意的话。

“不必请到家里来了吧,”太太想来想:“你带他看看去好了。”

他没想到太太会这么赞同给小春看病。他既然这么说了,好吧,医生不会给没病的孩子开方子,白去一趟便足以表示自己的真心爱子,同时暴露了母子们的虚伪,虽然周家的人会这样不诚实是使人痛心的。

他带着小春去找牛伯岩——六十多岁的老儒医,当然是可靠的。牛老医生闭着眼,把带着长指甲的手指放在小春腕上,诊了有十来分钟。

“病不轻!”牛伯岩摇着头说,“开个方子试试吧,吃两剂以后再来诊一诊吧!”说完他开着脉案,写得很慢,而字很多。

小春无事可做,把垫腕子的小布枕当作沙口袋,双手扔着玩。

给了诊金,周文祥拿起药方,谢了谢先生。带着小春出来;他不能决定,是去马上抓药呢,还是干脆置之不理呢?小春据他看,没有什么病。那么给他点药吃,正好是一种惩罚,看他以后还假装肚子疼不!可是,小春既然无病,而医生给开了药方,那么医生一定是在说谎。他要是拿着这个骗人的方子去抓药,就是他自己相信谎言,中了医生的诡计。小春说谎,太太说谎,医生说谎,只有自己诚实。他细想今天早晨所作过的那些事,所说过的那些话,也都无懈可击,因为所作所说的事都是凭着素日诚实的习惯而发的,没有任何不诚实的地方,只有自己能认识自己。

他把药方撕碎,扔在了路上。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不说谎的人”为标题,提示着小说的主要内容,具有讽刺意味,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B.周文祥避免老板责罚的托辞、小春说肚子疼、牛伯岩说小春病很重等情节,都是不诚实的表现。
C.周文祥认为,小春、太太、医生都在说谎,同时意识到自己也在说谎,于是撕碎药方扔在路上。
D.周文祥认为儒医不会给没有病的孩子开药方,而老儒医却真的给孩子开了药方,讽刺意味十足。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从心理、语言、动作、细节等方面对周文祥进行了描写,塑造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B.面对迟到的周文祥,经理并没有申斥他,只对他笑了笑,其态度与周文祥的说谎形成对比。
C.“周文祥……好似忽然走到荒凉的海边上”一句用比喻手法,描写了周文祥迟到的慌张与无措。
D.小说以“撒谎”为线索,把周文祥、经理、夫人、小春、儒医等人组合在一起,脉络十分明晰。
8.小说关于老儒医牛伯岩给小春诊病、开药方这一细节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9.简要说明这篇小说的基本情节。
2023-07-3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八校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联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中乾隆十九年进士,授编修,进至督安徽学政,以过降级,复为编修。先生初为诸城刘文正公所知,以为疏俊奇士。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贮有《永乐大典》,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请开局,使寻阅,且言搜辑之道甚备。”时文正在军机处,顾不喜,谓“非政之要而徒为烦”,欲议寝之,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善先生奏,与文正固争执,卒用先生说上之,四库全书馆自是启矣。先生入京师,居馆中,纂修《日下旧闻》。未几,文正卒,文襄总裁馆事,尤重先生。先生顾不造谒,又时以持馆中事与意忤,文襄大憾。一日见上,语及先生,上遽称许“朱筠学问、文章殊过人”,文襄默不得发,先生以是获安。其后,督福建学政,逾年,上使其弟珪代之,归数月,遂卒。先生为人,内友于兄弟,而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辄复掩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晨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学强识不衰,时于其间属文。其文才气奇纵,于义理、事物、形态无不备,所欲言者无不尽。尤喜小学,为学政时,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谆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着书皆未就,有诗文集合若干卷。先生与伯思,皆高才耽酒。伯思中年致酒疾,不能极其才。先生以文名海内,豪逸过伯思,而伯思持论稍中焉。先生暮年,宾客转盛,入其门者,皆与交密,然亦劳矣。余南归数年,闻伯思亦衰病,而先生殁,年才逾五十,惜哉!当其安徽福建每携宾客饮酒赋诗游山水幽险皆至余间至山中岩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矣

(节选自姚鼐《惜抱轩全集·朱竹君先生传》)

【注】①寝:平息,停止。②友于兄弟:指兄弟之情非常浓厚。语出《尚书·君陈》:“惟孝,友于兄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当其安徽/福建/每携宾客饮酒赋诗/游山水/幽险皆至/余间至山中岩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矣/
B.当其安徽/福建/每携宾客饮酒赋诗游山水/幽险皆至余/间至山中岩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矣/
C.当其安徽/福建/每携宾客饮酒赋诗/游山水/幽险皆至/余间至山中岩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矣/
D.当其安徽/福建/每携宾客饮酒赋诗游山水/幽险皆至/余间至山中岩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殿试及第者。
B.“下诏”意思是下达诏令,“诏”与《出师表》"深追先帝遗诏"的“诏”含义相同。
C.“交游”意思是结交朋友,与《上枢密韩太尉书》“与……豪俊交游”的“交游”含义相同。
D.“未就”意思是没有完成,“就”与《劝学》“金就砺则利”的“就”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竹君曾得到金坛于文襄公的赏识,但他非但不去于府拜访,还不时因公事跟于文襄的意见抵触。
B.朱竹君见到皇上,皇上称赞他的学问文章远远超过别人,于文襄默然不能发话,因而感到很安然。
C.朱竹君为学政时,遇到贤能的生员,像对待同辈人那样谈论问题,诚恳劝勉他们治学先打牢基础。
D.朱竹君善于称赞别人的好处,掩饰别人的过错,晚年,到他家中拜访的宾客很多,他都密切交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室中自晨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
(2)先生以文名海内,豪逸过伯思,而伯思持论稍中焉。
14.这个文段介绍了朱竹君的哪些特点?
2023-07-3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八校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联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喜园中茶生

[唐]韦应物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

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注】①诗人为官之余,在荒园中随意种下茶树。茶树慢慢长大,诗人惊喜万分,乃作此诗。②信:确实。③幽人:隐居避世之人,此指诗人自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中的“喜”字是理解这首诗的关键,整首诗歌都是围绕“喜”字展开的。
B.园中茶出自山原,被移栽于荒园中,虽然与众草一同生长,但心中充满喜悦。
C.此诗托物述怀,借茶喻己,通过赞颂茶的高贵品质,表达远离官场污浊的心迹。
D.本诗语言朴实无华,将生活琐事娓娓道来,但平凡生活中蕴含的情感耐人寻味。
16.诗中的“园中茶”有什么个性特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3-07-3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八校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