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重庆 高二 期中 2023-08-14 13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红色故事要塑造鲜活的英雄群像

杨洪涛

在党的百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近期一些类型多样、风格各异的党史题材影视作品集中上映,以矩阵式、接力赛的方式,生动记叙我们党在百年征途上筚路蓝缕、艰难求索的壮阔历史,以星星之火的红色故事,塑造了令人难以忘怀的英雄群像。

塑造鲜活的英雄人物,首先要摒弃机械僵硬、老气横秋的创作语态和脸谱化、理想化的人物塑造方式。在观众的审美经验和媒介接触日臻熟稔的当下,标语口号式的宣教无法打动观众。新时代的影视创作,要在立足唯物史观的基础上,从具有现代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的艺术视角切入,重新认识、重新发现英雄,用足够令人信服的戏剧桥段和情节铺陈,为普通人成长为英雄、锻造成先锋的过程提供充足的戏剧逻辑和现实依据。英雄的诞生,有赖于其生命轨迹中蓄积的能量迸发,有赖于其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生活理念的坚守笃定,也有赖于其在危难时刻、非常时期的果断选择。在影视创作中,只有牢牢把握诞生英雄的逻辑起点,才能够塑造出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和影响力的人物形象。《悬崖之上》里凝视深渊、心向光明的红色特工们,在冰冷严酷的自然环境下,在敌人残酷狡诈的严密监控下,与敌人巧妙周旋、殊死搏斗。作为普通人,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情趣,也有自己的儿女情长。但是信仰的力量召唤着他们,在面对随时到来的牺牲时,他们以革命者的无畏与勇毅向死而生,诠释了无名英雄的隐秘而伟大,让观众看后走心动情、肃然起敬。

塑造鲜活的英雄人物,要避免主题先行、居高不下的思维定式。要赋予角色活泼的生命质感和作为普通人的意趣情怀,注重人物在性格特征和行事作风上的深度挖掘,从还原本真的角度出发走向崇高。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要挖掘领袖人物、革命先驱具有人情味和烟火气的生活点滴,从性格塑造走向人格塑造并最终完成信仰塑造。《觉醒年代》里的陈独秀肆意洒脱、意气风发,喜欢和三五知己把酒言欢畅谈理想,也会为苦难的老百姓号啕大哭泪流满面……一个个有着真性情、侠客范儿的革命者形象呈现在荧屏上,瞬间拉近了与观众的心理距离。要捕捉普通党员、平凡英雄的生活梦想和人性微光,从生活真实走向艺术真实并最终实现精神攀登。《在一起》塑造了坚守在各自岗位抗击疫情的普通人。从面对灾难时的内心恐惧、手足无措,到振作精神、振奋斗志携手抗击疫情时的戮力同心,创作者把每个角色的心理轨迹都刻画得传神到位,给普通人的英雄情怀铺设了足够令人信服的光荣之路。

随着党的百年华诞临近,屏幕上的红色故事已成燎原之势。这些影视作品,沿着一百年来的历史脉络,撷取经典史实、融入独到视角、结构新鲜故事,瞄准观众的共情点和同理心,生动记叙一百年来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塑造出熠熠生辉的英雄群像,让红色故事的当代价值和荧屏魅力愈发历久弥新。

(摘自2021429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阐释文物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旅游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缺乏革命性文物的历史资料和展览方法。加强革命文物工作,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充分利用革命博物馆、纪念碑等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教育基地,会使更多的人接受革命思想和先进的文化教育。

革命性的文物是宝贵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是爱国主义教育中最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媒介,它们具有独特且不可代替的优势。每一份革命性的文物和真实的故事都表现出中国英雄的崇高理想和抱负,表明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革命道德。加强革命文物工作,是发展文物的重要途径,也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迫切需要。

革命文物是对革命纪念馆进行思想道德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力量,解说员的讲解是展览内容的延伸和补充。叙述者向观众提供所有革命文物和历史资料的信息内容。从不同角度对革命性文物和历史资料进行科学解释,叙述者和观众之间的交流可以让受众更好地了解革命文物、因此叙述者的文字力量和业务素质必须足够高。叙述者应充分研究历史和文化以及目标人群的收藏,每一个文物、每一张历史图片和图表、每一个事件,都有必要更深入地探讨和历史背景相关的内容。

文物的收藏和展览是博物馆运作的基础,因为只有通过增加文物的数量,博物馆的展览才能得到加强和进一步发展。文物收藏与口述历史相结合,在博物馆还是一种新的尝试,因此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由于口述史料翔实,有利于文物原始记录的收集。口述史的进一步研究也是今后文物研究的一个方向。此外,口述历史方法已被用于发掘文物,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展览和宣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后,我们将努力把每件文物和每一张照片都记录下来,收集起来,在展示文物的历史视频资料时,公众可以更好地接触这些资料,进一步理解其深层含义,从而扩大文物本身的现实教育意义。

(摘自20214期《参花·上》,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纪念前夕集中上映的一批党史题材影视作品,让我们在回顾百年党史中看到了一个个让人难忘的英雄形象。
B.影视作品中成功塑造英雄的影响因素很多,如英雄在其人生过程中蓄积的能量、对理想信念等的坚守、危难时刻选择的果断等。
C.革命纪念馆中,革命文物的作用不可小觑。它在对人的思想道德和社会教育方面都有很大价值,而解说员的讲解更使其锦上添花。
D.革命性文物的历史资料匮乏和展览方法陈旧,是导致近年全国各地目前红色旅游虽然发展速度飞快,但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色影视作品中红色故事的当代价值和荧屏魅力要更加历久弥新,其故事内容的选取,以及找准观众的共情点和同理心是同等重要的。
B.《悬崖之上》成功塑造了红色特工形象。他们既有像普通人那样的生活情趣,又能在面临生死挑战时表现出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
C.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可以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充分利用好革命博物馆及纪念碑等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教育基地。
D.叙述者要将观众和革命文物、历史资料等有效勾联起来,就必须更加深入地研究探讨,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字力量和业务素质。
3.下列各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     
A.红色教育影片《永远的冀鲁豫》以口述历史的形式,通过150多位讲述者的回忆、120小时的影像资料,让人们了解当地文物,感悟革命精神。
B.柘荣县党史部门联合组织人员深入基层,走访革命前辈、亲历者等,征集社会上散存的红色文物资源和口述历史资料。
C.华北油田另辟蹊径打造《口述历史》系列访谈节目,通过“党史+短视频”的方式让党史故事可视化,党史学习教育更有成效。
D.香洲区政府与时间赛跑,尽最大努力寻访革命战争年代的亲历者口述历史,抢救性发掘红色遗址以及背后的革命事迹。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第三段的行文脉络。
5.位于长寿区云集镇的杨克明故居陈列馆是重庆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使其发挥更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近期,该馆打算依托馆内杨克明烈士的遗物拍摄微电影《杨克明》。假如你是该微电影的策划人,请综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策划思路。
2023-08-1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砸缸的人

申平

哐啷!一声响亮,那口大缸便被砸破了。缸里流出来的,不仅是水,还有千古流传的故事。砸缸少年一举成名。

多少年以后,那位少年已进入老年。在当年被称为西京的洛阳城里,在一处简陋的宅院前,他,又站在了一口缸前。

这是一口被金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缸,是他的老管家背着他,同意人家安放在这里的。安放者什么也没说,只留下一张门状(名片)就走了。门状上的字也很简单:翰林学士王拱辰。

王拱辰,他当然知道。这人在仁宗皇帝时代和自己先后中进士,并因在殿试时勇敢说出考试题目他以前曾经做过,被赐诚信状元称号。后来曾出使契丹,以学识阻止战争。在神宗皇帝时代,他也和自己一样,因反对变法,受到王安石的排挤。

上午,王拱辰登门拜访,老管家也曾通报。那时候,他在地下室里正文思泉涌。听到王拱辰的名字,他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拒见了。一是他的确没工夫,二是他早就知道,现在的王拱辰已经不是过去的王拱辰了。听说他在洛阳最繁华的地段,一直在修建一座豪宅,光中堂就有三层楼高,巍峨壮丽。不怪人说王家钻天,司马入地

现在,司马光绕着那口大缸,驴拉磨一样转了几圈,又伸手去撕被金纸包得紧紧的缸口。但是那金纸很厚,还在缸沿儿上箍了一道铜丝,把金纸绷得鼓面一样紧,人手根本抓不住。推一推,重如泰山,敲一敲,闷闷地没有声响。

这缸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呢?

你去,给我找一块石头来!或者,是一把锤子。他转头对老管家下达了命令。

但是老管家却没有动,他嗫喏了半天,终于鼓足勇气说:君实秀才,人家好心好意给你送来口风水缸,你要砸……不好吧?

不好?有什么不好?他鼓起眼睛问老管家。

这个是聚财的,老管家说,你看咱家,也太穷了吧。夫人有病,都没钱抓药了。

人穷不能志短、乱收东西,非君子之德也!再说,我也得知道这缸里装的是啥呀!

人家说了,十日后方可打开,否则就不灵验了。

以下几天,司马光的生活完全被门外那口大缸打乱了。以前他总是一更睡,五更起,直接到他那间地下室里去编修《资治通鉴》,可以说是心无旁骛。但是现在,那口缸却不断在他眼前晃来晃去。送缸人的用意,缸的内容,都开始让他分心。

而且,自从这口缸安放到他家门口以后,前来拜访他的人不知为什么络绎不绝。

后来他接到京城一位朋友的密札,才知道自从哲宗皇帝继位之后,便由最信任他的高太后辅佐朝政,人们疯传,他即将奉旨进京去当宰相了。

怪不得……

五天以后,夫人不幸去世。也不知道一下子从哪里冒出来那么多人前来吊唁,而且人人都不空手。悲伤之中的司马光让老管家把所有的礼品财物都登记造册,一点不动,然后他悄悄把自己家里仅有的五亩地典当了,开始为夫人准备后事。

出殡那天,路两边人山人海,有人竟然喊出了司马相公的口号来。

司马光分明感觉到,正有一口无形的大缸,铺天盖地向他的头上扣过来。这口缸比王拱辰放在他家门口那口缸还要神秘,还要危险。这两口缸最后叠加在一起,悬在他的头上,直搞得满腹经纶的他六神无主,坐卧不安。他知道,他必须马上砸缸了。

但是全家上下没有一个人支持配合他。他想在院子里找个铁器,或者找一块石头,根本就找不到。老管家,还有他的养子司马康,早已带人坚壁清野了。

砸个缸,居然这么难,不然……不行!这缸非砸不可。否则,我这一世英名,就要毁于一旦了。

凌晨,天刚微亮,官道上就有一个老者走走停停,寻寻觅觅。最后,他怀抱一块石头,一步步走回自家门前,他气喘喘地把石头举起来,对着那口大缸用力砸去。

砰!第一下,竟然没有砸破。石头反弹,险些砸到他。啊,这缸难道真是铁缸?

管他!再砸!哐啷,缸破了……

天亮了,许多人聚在司马宅前看热闹。但见那口大缸里流出来的,果然是黄白细软之物。残缺的缸上还摆着一份礼单,写着一行大字:司马只要清白,钱财自来认领。

(有删节)

文本二: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中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摘自《宋史·司马光传》)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由少年司马光“砸缸”的“哐啷”声引入,极具吸引力;以“多少年以后,那位少年已进入老年”跨越时空,引出了主要人物老年“司马光”和核心事件“砸缸”。
B.这口摆在门口的大金缸,既与原来司马光小时候砸的水缸相衔接,又与此时此地司马光的清贫家境形成鲜明对照,情节设计非常巧妙。
C.管家背着司马光接收了王拱辰送的大缸,还说砸缸会破坏风水以阻止主人砸缸,可见,与司马光相比,管家是个更懂得官场规则的人。
D.两次砸缸,都是世间佳话,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同一人物的性格形象:少年司马光富有爱心智慧、机智果敢,老年司马光清正廉洁、意志坚定。
7.关于文本一中的王拱辰这一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突然送来一口“被金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缸”,只留下名帖什么也不说,王拱辰初次出现就充满着神秘色彩。
B.“王家钻天”,王拱辰在洛阳最繁华地段修建豪宅,和他之前的光辉履历形成巨大反差,推动了情节向前发展。
C.王拱辰这一人物虽未直接出场,但其形象鲜明而丰满,且具有动态发展变化,属于文学作品中的“圆形人物”。
D.结尾彰显主题,照应了前文司马光让管家把礼品登记造册的情节,且凸显了王拱辰意图陷害司马光的险恶用心。
8.文本一中,“缸”的意蕴深刻丰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文本一作者借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司马光砸缸”巧妙地展开想象,推陈出新,创作出了这篇“故事新编”小说。同样写了“砸缸”,主要人物同样具有中国传统美德,文本一为小说,文本二为正史,二者在写作特点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作品比较分析。
2023-08-11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馀岁,或言二百馀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庄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

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要亦归之自然。老子深远矣。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B.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C.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D.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藏室”是藏书和档案之所。“守藏室之史”即“藏室史”,亦称“征藏史”,“征”是典掌之意,指管理周王朝图书的史官。
B.孝文,是庙号。汉孝文帝是刘恒,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
C.太傅,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古代三公之一,位低于太师。
D.梁惠王,战国时魏国国君魏惠王,即《五石之瓠》中赠送惠子大瓠之种的魏王和《庖丁解牛》中的文惠君。之所以称梁惠王是因为魏国迁都大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认为,品德高尚的君子时运来了就出去做官,时运不济就和蓬草一样随风飘转。这跟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完全相同。
B.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彰显了圣人虚怀若谷、温良恭俭的品格,同时也从侧面烘托了老子的见识远超常人。
C.老子写了5000多字的《道德经》。《道德经》又名《南华经》,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之意”,然后潇洒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D.世上学习老子学说的人贬斥儒学,学习儒学的人贬斥老子的学说。本文的作者司马迁也尊老贬孔。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2)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14.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表现出“老子,隐君子也”?
2023-08-14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金人捧露盘

曾觌

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感怀作

记神京、繁华地,旧游踪。正御沟、春水溶溶。平康巷陌,绣鞍金勒跃青骢。解衣沽酒醉弦管,柳绿花红。

到如今、馀霜鬓,嗟往事、梦魂中。但寒烟、满目飞蓬。雕栏玉砌,空锁三十六离宫。塞笳惊起暮天雁,寂寞东风。


注:曾觌,北宋词人,经历过宋室南迁。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神京”一句点明了感怀对象,对京都作了概括性描述,并表明诗人与京都的密切关系。
B.上片描写了当时京都人士游冶及宴饮等情景,寄寓了诗人对其罔顾家国沉湎享乐的暗讽。
C.“到如今”一句紧承上片,虽是客观的陈述,却饱含词人的万般无奈与悲哀之情。
D.词的下片,词人着眼之处尽是寒烟、飞蓬、寒笳、暮雁等意象,营造出凄凉的意境。
16.这首词在写作上颇具特色,主要通过对比来抒发情感,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