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
河北 高二 阶段练习 2023-10-04 22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构成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是蕴含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

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在与世界其他文化不同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是中国特色的根基。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随着一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的进程,中国人形成了看待世界、社会和看待人生的独特的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从根本上决定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必须、必定、必然要走自己的道路。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决定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守正创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着眼于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上,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历史常态。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化在物种和技术、资源和人群、思想和文化等方面都有经常性的传播互动,在交流融合中获得发展进步,通过文明互鉴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历史根脉,丰富精神滋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弘扬革命文化,凝聚价值共识,振奋民族精神,汇聚起中华儿女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中华文化是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是能够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的文化。当前,人类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中华民族胸怀天下,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应对全球共同风险挑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把中华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的成果贡献给世界,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摘编自杨舟贤《在守正创新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材料二:

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发展,中国故事、中国方案正越来越多地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中华文化正越来越多地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在国内,“国学热”“儒学热”热度不减,传统文化地位日显,声望日重。

谈及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一个基本前提是必须厘清“传统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各自内涵。传统文化是一个极为宽泛的概念。其内容中既有精华的部分,也有糟粕的部分;既有时代性、阶级性的一面,也有超越时代的、具有文明共性的一面。我们所说的继承和弘扬,自然是传统文化中独特且优秀的部分,是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而不是丧失合理性、与时代精神背道而驰的糟粕,继承和弘扬的对象只能是“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而是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

要处理好尊重传统与反省传统的关系。传统含义十分复杂,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总是纠缠在一起的。即便是传统文化中精华的部分,也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必然是瑕瑜错陈,很难说有绝对纯粹的精华。在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需警惕文化复古主义的沉渣泛起。越是强调树立文化自信,就越是需要文化自省精神;越是强调尊重传统,就越是需要理性地面对传统;越是强调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越是需要秉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立场。

要处理好继承弘扬与转化创新的关系。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尊重传统,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在于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必须在不同文明的对话、交流、互鉴中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摘编自关健英《如何正确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蕴含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
B.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因此中华现代文明比当今世界上的其他文明更加优秀。
C.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先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然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再弘扬革命文化。
D.我们继承和弘扬的是传统文化中独特的部分,这些独特的部分才是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文明发展中,中国人形成了看待世界、社会和看待人生的独特的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
B.中华文化是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能为人类应对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C.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只有树立文化自信,才能进行文化自省;只有尊重传统,才能理性地面对传统。
D.要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还要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和完善。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中国“文化自信”的一项是(     
A.中央电视台开播了一系列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栏目,如《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和人们的好评。
B.憨态可掬、冰莹透亮、“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熊猫公仔——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红遍全球,圈粉无数,成为“顶流明星”。
C.在人类面临诸多困境的今天,儒家思想在国内外受到广泛重视,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成为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舞台。
D.中国人过西方的节日(“洋节”),有人认为这是崇洋媚外;也有些年轻人崇尚“洋节”,对中国传统节日却一无所知甚至不屑一顾。
4.两则材料都涉及“中华传统文化”,但材料内容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
5.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和合之道”,提倡“求同存异”“和谐共生”,表达了“天下大同”“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美好愿景;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这一理念相继被写进了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和联合国大会决议。请根据材料一对此进行简要点评。
2023-10-29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黄昏的乌仁娜

周晓枫

蜂蜡慢慢融化,我喜欢琥珀色的黄昏。这样的时候,握紧的拳,会不由自主地软下来,让一缕细沙和时间里的恩怨穿过指缝,于是干净的手能够祈祷。这样的时候,我喜欢赤脚走动,打开落地窗和音响……吹过我,是通透的风和歌声。

去新疆,我在尼勒克县的伊犁河谷漫步:泥土上朽断的树根、毒蘑菇、不再藏纳籽实的松塔、湿漉漉的小野莓,还有无名大鸟折落的覆羽和悬在花梗上的蜂群。隔得不远,①高山融雪形成冷玉色的河水,冲刷着两岸卵石滩,响彻浩大之声,但我充耳不闻,脑海里不断回荡着一首维吾尔族歌,我们在旅行用的越野车里听了一路。被热烈而又悲凉的情绪感染着,我进入虚拟的怀恋。

少数民族的音乐,往往具有坦然而干净的儿童般的执着,其中满怀的爱,能够作为内在的光源把人照亮。②那种纯粹与浓烈,精明的所谓现代人难以承担。我们在调情中夸饰氛围,心神却拒绝给付,不过擅长隆重的口语表达罢了——体积大、密度小的东西,在性质上无不轻浮。我笃信,真正的爱,以最古老的方式存留;现在普及的快餐感情,我会犹豫着如何描述。

“我将不厌倦地守护着我的羊群,安详地在肥沃的牧草地上吃草,孕育自家乡摇篮的,我的传统、歌谣及故事,我将带着它们到远方……”这是乌仁娜的声音,尘世中的天籁。

选择她的CD时,我完全没有听说过她,没有受到任何宣传的推动和蛊惑。三联书店的音乐架柜上,我偶然遇到她的专辑。她的样子与众不同,丝毫不符合封面美女的造型,烈日灼伤留下的晒斑非常明显,直接得让我不习惯。乍一看,这个与我同龄的女人比较显老,但她脸上流露着一种沧桑者身上稀有而别样的纯真,瞬间吸引了我。

十九岁,不会说汉语的乌仁娜离开祖先世代居住的鄂尔多斯草原,先来到呼和浩特,然后到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扬琴。在北京寻找工作时,她遇到德国的巴伐利亚筝乐手罗伯特,随他定居柏林多年,现在乌仁娜又把家搬到开罗。她始终是个游牧人啊,云游四海的自由者。

没有系统学习过声乐,恰恰是对她天赋的保护。乌仁娜为此感到庆幸,她说:“在音乐学院我遇到很多纯真的声音,来自文化古老丰富的少数民族地区如西藏等地,但他们毕业之后唱起来都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演唱的语言,真是耻辱啊。”

《生命》录制于泰国清迈山区的木屋,我很多年没有听过如此质朴感人的声线,动听到直抵魂魄。放进汽车的音响,我听了足足半年,毫无厌倦,又买了十几张送朋友。对《蓝色草原》一碟,乐评人这样描述——歌声带给听者神奇的体验:“在原野上看到瞪羚纵身一跃,却不知它将落在多远的地方。”她值得赞叹,不只是跨越四个八度的天赋,而是她的音乐能够如此自然、温暖、饱满而又满怀倔强个性。

杜丽曾把蒙古族作家冯秋子形容为“身怀五谷的女人”,对,也可以用“五谷丰登”来形容乌仁娜和她的歌声。她的歌吟有时神秘高渺,有时生蛮莽撞,听了就觉得牛羊都忠诚,爱恨都结实;地气饱满,水草丰实,这里养护着羔羊清润的肠胃,而呼麦那奇异的喉音回荡在远方的地平线……只有襟怀敞亮,歌唱起来才能如此荡气回肠,令人沉浸。

传统民谣里一般都是情歌,但乌仁娜不,许多作品都是她对传统的延伸性继承,包含着即兴创作成分,直接表现爱情的所占比例甚微。她歌唱大地、河流、兄弟、蒙古族人的品德,当然,还有温柔忠诚的马匹。她经常歌唱骏马,“挺立在水塘边,骄傲而野性,沿着池边漫步,像流水一样从客……它是琴达木尼马,美丽的珍宝”,或者,“我的小棕马们有漂亮的毛色、健壮的脊骨,我用上好的草料精心喂养,我要骑着它们云游四方”。

马的确是蒙古族人的骄傲。我喜欢这种极具灵性的动物;披拂飘逸的鬃毛,夜空下映现星星的黑水晶眼睛,以及眼神里痴情般的信任。在缎面般平滑的皮毛下面,腱肌微微隆起……当我贴合着马的脖颈,它由于某种羞涩轻微抽搐了,我的面颊感到一阵颤抖的暖意。记得那年在康西草原,我骑马,从下午到黄昏。后来我疲倦了,喝过浓酽的奶茶,就仰躺在草地上,看天上的羊群,听耳畔的马头琴。那匹枣栗色的牝马温顺地垂下弯长的睫毛,似乎鼻息也调整得轻柔。那夜,在草原里,在奶奶的摇篮里,我沉睡如婴儿。

(选自《真水与火焰》,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作者看来,少数民族的音乐蕴含着真正的爱,而这使“我”对于如何描述现在的快餐感情产生了犹豫。
B.文中引用了乌仁娜CD中的歌曲,既突出了乌仁娜歌声的美妙动听,又使得行文富有变化,增强了感染力。
C.乌仁娜的人生经历十分丰富,云游四海,富有闯荡精神,这使得她根本没时间停止脚步来系统学习音乐。
D.末段“马的确是蒙古族人的骄傲”既承接上文乌仁娜对骏马的歌唱,又引发“我”喜欢马和骑马的联想。
7.关于文中“乌仁娜歌声”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以前没听过乌仁娜的歌,但她专辑照片上的纯真,瞬间吸引了“我”。
B.乌仁娜的歌声质朴感人,直抵魂魄,“我”听了足足半年,毫无厌倦。
C.乌仁娜歌声自然、温暖、饱满又满怀倔强个性,她唱歌能跨越四个八度。
D.乌仁娜的歌一般都是情歌,但是直接表现爱情的所占比例甚微。
8.第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请简要分析文中两处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盍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曰:“然则盍乎?”世子曰:“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使人辞于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申生不敢爱其死;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再拜稽首,乃卒。是以为“恭世子”也。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

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患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父死之谓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稽颡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

子显以致命于穆公。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则爱父也。起而不私,则远利也。”

(选自《礼记·公子重耳对秦客》,有删改)

材料二: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之至也。

(选自《礼记·大学之道》,有删改)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仁夫公子A重耳B夫C稽颡而不拜D则未为E后也F故不G成拜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则盍行乎”与“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老子>四章》)两句中的“行”意思不同。
B.稽首,指古代跪拜礼,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
C.“明明德于天下”与“明明如月”(《短歌行》)两句中的“明明”意思不同。
D.“此谓知之至也”与“知者不惑”(《<论语>十二章》)两句中的“知”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献公将要杀害他的世子申生,重耳劝申生说明情况或者逃亡,但申生出于孝道和国家大义,最终选择了自杀。
B.晋献公去世后,秦国使者暗示重耳趁机夺取君位,子犯认为应当遣返秦国使者,重耳最终遵守丧礼,一心治丧。
C.知道应当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进而能够内心安定,思虑周详,处事合宜,最终更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
D.无论是天子还是平民都应以修养品德为根本。修养好品性,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再治理好国家,再平定天下。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
(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14.秦穆公是如何评价重耳在父丧中的表现的?请简要说明。
2023-10-03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①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②青春,指明丽的春天景色。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酣畅淋漓地抒发了诗人无比喜悦和兴奋的心情。
B.“忽传”表明捷报突然;“涕泪满衣裳”以形传神,是诗人喜极而泣、喜中含悲的表现。
C.“却看”即“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对家人说什么,但已无须说了。
D.尾联写诗人携带家人迅速出发,“即从”“便下”两句紧连,诗人想着很快就会回家了。
16.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表达诗人的惊喜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泰伯》中,曾子认为士人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______”和“______”。
(2)《礼记·大学之道》中,阐述从天子到平民百姓,都要把修身养性作为根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老子〉四章》中,“____________”两句告诉我们,能了解、认识别人的人是智慧的,能了解、认识自己的人是聪明的。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袁隆平院士为全社会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勇于探索攀登的科学精神和为国为民的奋斗者情怀。袁隆平院士的为民初心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也是他毕生追求理想的,这样的初心看似朴实,而且饱含着忧民爱民、普济苍生的高贵精神。他用一生来践行自己的诺言,让中国粮食产量大大增加,解决了千年来中国的“饥荒”问题。杂交水稻技术在全世界的推广运用,为解决世界粮食安全及短缺问题也做出了贡献。这一切,源于袁隆平坚定的“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支撑他_______①_______而绝不退缩的精神支柱。

袁隆平院士_______②_______,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是公认的“杂交水稻之父”,也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这些荣誉绝不是吹出来的,而是他用数十年来_______③_______地研究和奋斗换来的。袁隆平院士是一面永恒的旗帜,指明了我们前进的方向,对他最好的缅怀就是传承他的精神而接续奋斗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工匠精神是一种执着专注的精神。杰出的工人对自己的工作和劳动有着高度的价值认同,“航天焊将”陈久友的衣角被高温金属蒸汽烫焦,他竟浑然不知。“雕刻大师”马荣一拿起刻刀就仿佛进入了点与线组成的世界。这些取得杰出成绩的工匠,都在用才智长期坚守本职工作,_______①_______,也不改其心、不移其志。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优秀的工人都具有精品意识,他们在打造自己的作品时,有一种完美主义的“偏执”。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总装第一人崔蕴,始终坚持践行“干工作就得做到极致,有多大劲使多大劲”的信念。精益求精的精神不仅反映在产品制作上,_______②_______,他们不断学习知识、磨炼技能、精进技艺。工匠精神是一种一丝不荀的精神。优秀的工人每一次打造产品都会认真对待,绝不会_______③_______,愈认真愈熟练,愈熟练也愈认真。徐立平每一次为航天固体燃料发动机“雕刻火药”时,都像第一次操作时那样精心,一丝不苟的精神突出表现在注重细节上。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追求卓越的精神,表现在工人对自身技艺和工作对象的超越性追求上。姜涛从一名普通电焊工人成长为技能大师,源自其“既然选择了做一名工人,就要做一名好工人”的追求。追求卓越,就要不断创新,提升技能。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请根据材料,用一句话阐释“工匠精神”,要求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35个字。
2023-10-03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古以来,中国人崇尚英雄,中华民族英雄辈出。历史上,许多英雄豪杰名垂青史;近代以来,国难当头,英雄挺身而出,前赴后继,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新中国成立以来,英雄豪杰纷纷涌现,他们肩负职责使命,他们全心投身事业,他们创造非凡业绩……他们中既有焦裕禄、钱学森、屠呦呦、袁隆平、任正非等名人,也有普通的工人、知识分子、环卫工、消防员、医务工作者和人民子弟兵等。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仰慕的英雄。他们也许离我们很远,也许离我们很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以“致敬心中的英雄”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时评非连续性文本
6-90.65记叙性散文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论说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杜甫(712-770)  即事感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修辞手法  辨析并修改病句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21-220.65压缩语段  连贯表达题组
六、作文
230.4青年成长  任务驱动型作文  时代榜样  中国精神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