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西玉林市兴业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广西 高一 阶段练习 2023-10-25 8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近年来,在城市和乡镇的大街小巷,城市书房、文化驿站、乡村文化礼堂等公共文化空间层出不穷,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也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探索了新路径。

更好发挥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一些地方进行了有益尝试。比如,福建福州的“三坊七巷”、广东广州的永庆坊、广东潮州的牌坊街等,近年来开展历史文化街区的修复保护工作,充分利用文化空间,保存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人们徜徉其间,能感受到城市的历史底蕴、风土人情,无形中增强对城市的文化认同。当前,各地积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国家文化公园等,反映出文化既是社会治理的对象和目标,也是社会治理的工具和路径。一方面,通过社会治理在全社会形成文化认同,有助于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通过各类文化活动让人们受到文化的熏陶,能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社会善治。

文化力量在乡村治理中也大有可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这既强调了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性,也为确立乡村治理的文化内核指明了方向。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有助于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比如,一些地方通过建立村史馆、编辑整理村史村志等,塑造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地标;一些地方深入阐发乡土文化中团结友爱,扶危济困等优良品德,发挥其道德教化、凝聚人心的功能;一些地方积极培育和发挥新乡贤的作用,强化新乡贤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并充分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等。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寓文化于治理之中,进一步贴近群众,更好发挥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必能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摘编自张森《更好发挥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

材料二:

诵读诗书古籍、“打卡”文博场馆、听学传统戏剧、参与非遗体验成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穿汉服、读红色经典,看国风动漫在中小学生中日渐流行……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儿童热衷于国风文化。伴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华文化影响力极大提升,青少年儿童在多渠道和多样态的文化涵育中时刻感受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并主动参与中华文化的现代表达和创新转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青少年儿童的文化素质涵育需深入挖掘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在润物细无声中将中华文化基因根植于青少年儿童内心。而文化产品和服务正是进行青少年儿童文化涵育的重要手段,应通过喜闻乐见、“儿童友好”的表达形式、传播方式和服务模式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文化沁润,让“双减”政策的价值意涵落到实处。

“双减”后的第一个暑假,在寓教于乐中讲授传统文化知识的网络动画片——《故宫里的大怪兽》上线,全网播放量超过10亿。该剧原书作者常怡表示,“每个国家的孩子都应该有自己的童话故事,我想让自己的孩子能感受到中国的传统审美。有很多神奇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而不是非要去欧洲、美国找寻”。

伴随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针对青少年儿童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日益多元,并呈现垂直化、细分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图书出版、演艺娱乐、影视、动漫、游戏、旅游等文化行业纷纷瞄准青少年儿童的市场蓝海,开发推出适配青少年儿童需求的文化产品。如儿童图书出版发展日益规模化、精品化和科学化,并逐渐形成了分级阅读的科学体系。除此之外,面向青少年儿童的音乐剧、舞台剧、话剧等演艺作品层出不穷,各类剧场院团纷纷开设儿童专属的剧场和艺术节展。

(摘编自中国传媒大学调研组《以文化浇灌助“双减”扎根——青少年儿童文化产品供给调研》)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开展历史文化街区的修复保护工作,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城市的历史底蕴、风土人情,增强人们对城市的文化认同。
B.在社会治理之中融入文化,进一步贴近群众,更好地发挥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就有可能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
C.若不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恐怕难以有效进行青少年儿童的文化素质涵育工作。
D.儿童图书分级阅读、面向青少年儿童的演艺作品层出不穷,说明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显现了垂直化、细分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有助于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B.将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相结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这有助于增强乡民的文化自信。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焕发出新的时代魅力,其主要原因是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儿童热衷于我们的国风文化。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需研究青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以他们喜欢的方式呈现,才利于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史记•管晏列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B.《三皇设言民不违论》:“服民以道德,渐民以教化。”
C.《司马温公行状》:“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
D.《礼记•乐记》:“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
4.材料一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5.如何实现“我想让自己的孩子能感受到中国的传统审美。有很多神奇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而不是非要去欧洲、美国找寻”的梦想?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赤柳

蒋冬梅

风来了,大碱滩的人喘口气,嘴里都粘着碱土面子。他和她坐在一片赤柳荫底下,端着一碗水,碗底一层细沙。

她把碗先凑到他嘴边:你先喝!

你先喝嘛!

咱俩一块喝!’

一块喝咋弄?

就是头挨着头嘛。她把脸凑向水碗,一边笑着斜眼看他,自己先喝了一口说:真甜!

瞎说!碱土地里挖出的水,一股碱土面子味儿。

渴了喝啥都甜。

放着泉水不喝,非跟着我跑到这疙瘩喝碱水,你可真傻呀!

泉水甜也不如人心好。

你傻啊!

他用手抓了几把碱土,把被风刮出来的赤柳根儿埋好,站起来一边拿脚踩踩实,一边说:我就心疼这赤柳,那籽儿借着风落哪疙瘩不好,非扎在这碱土面上。

像咱俩一样傻呗!她吃吃地笑着。

缺吃少喝的,长得倒挺泼辣。

和咱这碱土村的人一个样,扎了根,多少辈都扎在这儿。

他望了望远处的赤柳林,叹了口气:这风也欺负它们,把它们吹得七扭八歪的乱样子!

像一帮人在扭秧歌呢,多好看!

你就是傻啊!咋苦在你眼里都不算苦。

我不傻,一辈子跟定个实成人,咋算傻嘛!

不实成,骗过你!

对,骗过我呢!当初我问你家在哪儿?’

我说带你来看赤柳林。

结果我跟了来一看,赤柳苗苗还没个篮子高。

那你咋不跑呢?

我不跑,赤柳苗苗长大了不就是赤柳林么?

你真傻啊!

我不傻!

辣辣的阳光,刺进她戴的那块晒得发白的纱巾,白花花地晃得他看不清她的脸,他知道纱巾后面早已不是当年鲜果一样的脸。他的心有些痛,伸手隔着纱巾摸摸她,问她:悔不?

不悔。”

头发白了才能看到赤柳林,也不悔?

也不悔。

傻啊!你当初看上我啥地方了呢?

你站在盐碱滩上,种第一棵赤柳时跟我说,你这辈子,就干这一件事。

是啊,人这辈子,也干不了几件事。

当时我就拿定了主意,能说这话的,肯定是个爷们!

隔着纱巾她看不清他的脸,她不知道他脸上正滑下一滴泪。他不说话了,怕让她听出自己的哽咽,就一把揽过她,靠在自己肩膀上,白茫茫的盐碱滩上,他俩像两株枝蔓相依的赤柳。

她靠着他的肩,往远处望,一眼望不到边的碱滩,走到天边了,也看不见一户人家。

他问她:你咋不说话啦?想水灵了?实在想你就哭两声。

我不哭。

你不哭,我哭,想闺女想得心里疼啊!

那我也哭。

……

他一双粗手隔着纱巾给她擦眼泪:咱都不哭了,水灵在寄宿学校喝的是甜水呀!

对,水甜心里也甜。

你看,赤柳越来越多了,将来咱都能喝上甜水。

对,咱不哭,咱卖力多种点赤柳。

树多了,鸟就能飞回来了。

鸟回来了,动物回来了,将来,人也就回来喽!

他兴奋得起身,一头扎进毒日头底下,镐头刨一下,土里冒一股烟。

看你!歇口气儿这点工夫,都抢。她嗔他。

我一看见赤柳苗儿,就想赶快种进土里,它们渴呀。

你还说我傻,你比谁都傻。

咋?”

多大的盐碱滩哪,一辈子也种不完。

种不完,让水灵他们接着种。

这漫山遍野的赤柳,哪棵你都像心疼水灵一样。

都当自个儿的孩子看。

也对,都经过咱俩的手,挨个摸着长大的。

长大了成林就好啦,大碱滩就不能漫天刮碱土面子了。

不刮碱土面子了,咱也在这扎根儿一辈子。

对,你是黄榆,我是赤柳,咱俩对着扭。

像过年,天天扭秧歌。她丢了锄头,扭着走了几步。

哈哈、嘿嘿。

傻笑啥啊,树才手指头粗,净做梦了你。

嘿嘿,做做梦,有盼头。

天尽头,一辆越野车颠簸着驶来,在一丛赤柳边停下,孩子一下车就围着赤柳看个不停。

妈妈,这里怎么到处都是沙子?

土地在沙化呀。

什么是沙化?

就是不长草,不长树了。

那我不要这里沙化。孩子声音里带了哭腔。

别担心,每个来这儿的人,都会带一棵树苗,你看,就像那两个人。

孩子顺着妈妈手指的方向,望向远处,看见两个人正躬身挖沙,他们身后,一排幼小的赤柳苗已经在风沙里昂着头了。

整片碱滩上,星罗棋布着大大小小的赤柳。风夹着碱土漫天翻卷,一片赤柳被风篦过,伏倒又挺起,像用一只手紧紧抓着碱滩,怎么也吹不跑似的。看着茫茫白土上那一团团红彤彤的火,她在他身后舒心地笑了,其实,这早就是她心中的赤柳林了。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她”和“他”一样,为了治沙放弃了在大城市的安稳工作,来到沙漠。
B.“他”比“她”先“哭”,说明“他”内心更加脆弱,也可能有难言之隐。
C.文章的“他”和“她”连名字都没有,会让读者对文章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D.“白茫茫的盐碱滩”“土里冒一股烟”凸显了赤柳所生长的土地的特点。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不以叙述展开情节而用对话推进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直击人物内心,增加了小说的感染力。
B.一对母子来到沙漠的情节,有暗示下一代人继续治理沙漠的用意,说明治沙防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C.小说中“他”不止一次说“她”“傻”,表现了“他”对“她”的疼爱与关心,也进一步烘托了“她”的形象。
D.尾段详写风吹赤柳的画面,展现赤柳耐风沙抗倒伏的特点,只是为了说明赤柳确实是治沙防沙的理想植物。
8.请简要概括“她”的形象特征。
9.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小说标题“赤柳”的多重意蕴。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绾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绾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房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子简。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绾爱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新唐书·杜甫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B.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C.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D.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飨,“飨庙及郊”中的“飨”的意思和《鸿门宴》“旦日飨士卒”中的“飨”意思相同。
B.为……所,“为贼所得”中“为……所”的用法和意思与《六国论》“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中“为……所”的用法和意思相同。
C.布衣:布制的衣服,古代常用来指代平民百姓。如《出师表》中“臣本布衣”中的“布衣”即为此意。
D.卒:死。古代对不同人物的死亡有不同的称呼,《礼记》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踌躇满志。他希望能够继承先祖的旧业,认为自己的著述,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但在感情抑扬、切合时宜等方面,还是可以企望赶上扬雄、枚皋的。
B.杜甫才能卓异。唐玄宗祭祀天地祖先时,杜甫曾呈奏三篇文章,唐玄宗感到很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
C.杜甫为人旷达。他放荡不自我约束,喜好谈论天下的大事,虽多次饱尝寇贼作乱的痛苦,但自己的气节未曾被玷污。
D.杜甫性情温和。他对待朋友很友善,与严武是世交旧谊,对严武救济自己很感激,两人一直维持着稳定和谐的友谊。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4.杜甫为什么认为房琯不该被罢免宰相?请简要概括原因。
2023-10-2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兴业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劝农(其四)

陶渊明

气节易过,和泽难久。

冀缺携俪,沮溺结耦。

相彼贤达,犹勤陇亩。

兹众庶,曳裾拱手!

【注】①冀缺:春秋时晋国贵族,父冀芮犯罪死,冀缺降为民,安贫躬耕。②沮溺:长沮、桀溺,春秋时的两位隐士。③矧:何况。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点明时令节气特点,暗指时令节气与农事活动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性。
B.第三、四句借冀缺和沮溺的典故,分别展现出夫妻协力、友伴并耕的劳作情景。
C.第五、六两句承接前文,抒发情感,极力赞美了先贤达人勤于农事的优秀品质。
D.第七、八句生发感慨,由劝农劳作想到治民之道,表明治民之道就是无为而治。
16.诗人“劝农”,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结合全诗概括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