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安徽 高二 阶段练习 2024-03-03 9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中国传统思想体系中,天下是具有中华文明独特性,同时也将会对人类文明作出贡献的重要理念。挖掘天下理念蕴含的丰富思想意义,不仅能够让现代中国人理解它在中华文明的延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还可以让现代世界思考它可能对现代人类多元文明共存的重要意义。

在中华历史上,天下一词除了地理空间的字面意义之外,还包含着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其一,政治秩序的天下制度。上古华夏经历了从单一氏族方国的五帝协和万邦的夏商周王朝,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元一体的国家。特别是西周王朝通过分封制,将不同地域纳入一个九服制度的政治共同体,形成以周天子为核心的天下政治体系。秦汉帝国的天下政治秩序又发生变化,实行中央王朝直接统治地方的郡县制,加上中央王朝通过朝贡、册封的藩属,以及遥远的蛮荒之地,构成后世中国政治秩序的天下空间。无论是西周王室通过分封制主导的天下,还是秦汉帝国通过郡县制统辖的天下,均是建立在亲疏尊卑基础上的一种政治制度。

其二,人文价值的天下理念。当西周的天下体系解体后,为了重建天下秩序,春秋战国诸子纷纷推出未来天下的不同构想,而此时诸子开始思考并倡导新的天下意义。开创民间讲学的孔子及其儒家学派,建构了仁义价值的天下有道理念。早期儒家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希望在礼崩乐坏的东周重建礼治秩序的天下,但是他们普遍具有天下有道的超越精神。所以,孔子开创的天下有道理念,完全是一个不断提升、超越的价值序列,他从和谐的礼治秩序提升出普遍性的仁义价值,又不断将人间仁义与超越天道融通起来,与天下相关的价值理念进一步获得超越的永恒性。

中国天下理念标榜一种王道精神,批判霸道政治手段。王道是要建立一个平等互爱的人文世界,而霸道却是用暴力强化等级差别的政治秩序。中国传统天下理念孟子区别了得国得天下的不同,他说: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孟子认为不仁的霸道者虽然可以获得一时的政治权势,但是绝不能够获得长久的天下,因为得天下者必须首先能够得天下民心,即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而一切政治家希望能够得天下民心,必须首先坚持以仁义得天下、治天下,也就是以王道而得天下。

显然,仁义、王道的天下理念都是理想化的,而儒家的天下理念在追求理想的同时,又是从西周、两汉的政治现实出发,并且希望兼顾现实可能的。早期儒家提出天下理念的同时,又提出区分小康与大同的不同历史阶段。中国人既向往最高的大同理想,同时又承认自己所处的时代是小康时期,小康之世是从现实出发的不得已的主张。但是,人类不能满足于小康,而应该在天下为家的时代想到还有一个天下为公的理想,这恰恰是天下理念中包含天下大同的人类理想。所以,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大同理想,既是我们批判小康时代不足与缺陷的参照,也是我们奋斗前行的长远目标。因而,仁义的天下,也是王道的天下,最终目标是大同的天下。

(摘编自朱汉民《天下、天下为公及其现代意义》)

材料二:

从中国的大国地位与各国全球责任的关系看,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积极担当国际责任的行为,为推动国际治理体系变革贡献了重要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国强必霸和冷战思维等固有逻辑的破解和重构,着眼于缓解世界难题的需求与理论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明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国际上蕴含着迫切要求深刻变革世界旧秩序的巨大需求与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重塑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制度与制度之间以及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关系,就是要以心系人类共同命运的立场去构建未来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帮助各国之间实现持续对话协商、相互尊重、同舟共济的重要途径,通过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凝聚全人类的共同心愿与期待,合力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摘编自申森《全人类共同价值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思想体系中具有中华文明独特性的“天下”理念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挖掘其丰富思想意义有助于现代人类多元文明共存。
B.春秋战国诸子为了重建天下秩序推出了未来天下的不同构想,其中孔子及其儒家学派建构的仁义价值的“天下有道”理念最受欢迎。
C.儒家的天下理念虽然是理想化的,但也希望兼顾现实,提出区分“小康”与“大同”的不同历史阶段,其中“大同”是中国人追求的最高的社会理想。
D.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明多样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国强必霸和冷战思维的固有逻辑不利于世界发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论述了“天下”理念的丰富内涵,材料二重点论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B.材料一介绍中国“天下”收治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并指出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天下都建立在亲疏尊卑基础上。
C.中国天下理念推崇“王道”,批评“霸道”,《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和齐宣王的对话就是很好的例子。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旨在彻底解决世界面临的各种问题,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3.下列选项中的“天下”与材料一中政治秩序的“天下”含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A.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白居易《长恨歌》)
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D.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4.材料一谈到的“天下大同”理想与材料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何联系?请简要概括。
5.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中国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匹克威克外传(节选)

狄更斯

这样连续不断地举杯,使匹克威克先生受了很大的影响。他的脸上闪耀着极其欢畅的表情,笑声不离嘴,快活的笑意在眼睛里闪烁。他逐渐屈服于这令人兴奋的饮料之下,再加上天热,就更加失了自主。他拼命想记起婴孩时听过的一支歌却终归失败,想再喝几杯刺激记忆,却更加迷糊。因为忘掉了歌词,他竟连任何字眼都说不出来了。最后,他站起来打算向他的同伴们发表一篇流利的演说,却跌进了小车,当时就睡着了。

他们此次出行的时间不会超过一个钟头,也无法把匹克威克从沉睡中唤醒,于是同伴们决定把匹克威克留在小车里睡觉,等他们回来时再喊他,所以他们走了。匹克威克先生在树荫下面极其舒服地打着鼾。

鲍尔德威大尉是一个矮小的凶狠的人,喜欢打一条硬的黑领结,穿一件蓝色紧身长外套,他在他的地产上散步时,总是带着一根头包着黄铜的粗大的藤杖,还带着一个园丁和一个副园丁,都是一张驯顺的脸孔,鲍尔德威大尉对他们发起命令来,威严和凶狠应有尽有。因为鲍尔德威大尉的妻子的妹妹嫁给了一位侯爵,大尉的房子是一幢别墅,他的领地是园圈,这一切对他来说都是非常的崇高、威严和伟大。

鲍尔德威大尉正训斥亨利,要求亨利弄一块禁止越界的人、弹簧枪以及其他等等的牌子,总之不准一般平民进来……

请你原谅,先生——但是我想今天这里已经有越界的人了。威金斯走过来,敬了一个礼说。

嘿!大尉说,怒目四顾。

是的,先生——我想,他们在这里吃过饭了,先生。

啊,这些该死的简直无法无天啦!鲍尔德威大尉一面说一面扫视着那些在草地上的面包屑和食物残余。他们糟蹋了这么好的草地!天哪,我希望这些流氓还在这里,让我好结结实实地教训他们一顿!大尉一面说,一面握紧他粗大的手杖挥舞着,像是与眼前的空气作战。

我希望这些流氓还在这里!大尉暴怒地说。

请你原谅,先生,威金斯说,不过——

不过什么?呃?大尉牛似的吼叫着,眼光随着威金斯那畏缩的眼光看过去,他看到了那部小车和匹克威克先生。

此时匹克威克先生还没有睡到半个钟头,①小小的鲍尔德威大尉就跨着大步子,尽他的身材和身份所能办到的迅速地走了过来。

你是什么人,你这流氓!大尉一面说,一面用那粗棍子在匹克威克先生的身体上戳了几下,你叫什么名字?

凉五味酒。匹克威克先生喃喃地说,说着就又睡着了。

什么?鲍尔德威大尉问。

没有回答。

他说他叫什么名字?大尉问。

“无畏吧,我想,先生。”威金斯回答。

这是他胡说……这是他该死的胡说八道,鲍尔德威大尉说。他现在不过是假装睡着罢了,大尉大大地冒火了,他喝醉了,他是个喝醉了的平民。把他推走,威金斯,马上把他推走。

“我把他推到哪儿去呢,先生?威金斯问,非常畏怯的样子。

把他推到魔鬼那里去,鲍尔德威大尉回答。

“就是了,先生。威金斯说。

且慢。大尉说。

威金斯站住了。

把他,大尉阴恶地笑着说,把他推到收容无主禽兽的公家兽栏里去,让我们看看他清醒了之后还叫不叫自己‘无畏’……他吓唬不了我,把他推去。

匹克威克就在这专横的命令之下被推走了;②伟大的鲍尔德威大尉呢,气鼓鼓地继续散他的步去了。

那小小的团体(匹克威克一行人)回来时的惊讶真是描述不尽,他们发现匹克威克先生已经不见了,并且带走了手推车。这简直是从来没听说过的神秘而不可解的事情。请诸位想一想,一个瘸子突然间站起来走掉,已经极其离奇了,还竟然为了作乐推走了一部沉重的手推车,这简直是奇迹!他们分头找遍了一切角落,又叫又打唿哨、又笑又喊,却仍找不到匹克威克先生。经过几个钟头的毫无结果的搜寻后,他们得出一个不能叫人满意的结论,就是丢下他先回家了。

同时,匹克威克先生被推进了收容无主禽兽的公家兽栏,他还在小车里仍睡得死死的,这不仅轰动了本村所有的孩子,连四分之三的居民都聚集在周围,等待他醒过来。假如说当他被推进去时已经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喜悦,那么当他清楚地喊了几声山姆之后,并带着描摹不出的惊讶凝视着周围的脸孔时,他们的快活更增加了好几百倍。而他则迅速地从小车里坐了起来,看着围观他的村民们,他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什么事情,这又引起了一阵叫喊,比第一次更响亮。

“看把戏呀!居民大笑地喊。

“我在什么地方呀?匹克威克先生叫。

在公家兽圈里。群众回答说。接着又是一片笑闹声。

“我怎么到这里来了?我干了什么啦?从哪里把我弄来的?

鲍尔德威……鲍尔德威大尉!是唯一的回答。

让我出去,匹克威克先生叫,我的朋友们呢?

你哪有什么朋友呀。啊哈!于是来了一只萝卜,后来是一只马铃薯,后来是一只蛋,还附带其他表示群众开玩笑倾向的一些小动作。他们的举动就像对待动物园里一只正在抓耳挠腮的猴子一样。

这场面真不知要延长到多久,匹克威克先生的苦头也不知还要吃多少,这是谁也不知道的,幸亏有一辆迅速驶过的马车突然停下来,老华德尔和山姆·维勒从上面下来了,前者以最快速度从人群里挤到匹克威克先生旁边,把他抱进了马车,后者也正好结束了和本镇差役第三回合的搏斗。

“到法官那里去控告!被打的差役这样叫。

啊,去呀,维勒先生说,跳上了驭者座。替我问候法官……替维勒先生问候一下,告诉他我把差役打了一顿,还有,如果再重用一个的话,我明天再来打。赶路吧,老家伙。

我要控告这个鲍尔德威大尉,告他非法拘禁,我一到伦敦就办这事。马车一开出市镇的时候匹克威克先生就说。

大概是我们越了界呵,华德尔说。我不管,匹克威克先生说,我要起诉!

不,你不要,华德尔说。

我要,凭着……华德尔的脸上出现一种幽默的表情,所以匹克威克先生控制了自己,说,为什么不呢?

因为,老华德尔忍不住笑地说着,因为他们会反过来告我们喝了太多的凉五味酒。

不管怎样,匹克威克先生的脸上还是浮上了微笑;微笑扩大成为大笑;大笑成为哄笑;哄笑传染了大家。因此,为了保持这样的好兴致,他们就在碰到的第一家小酒店里歇了脚,每人叫了一杯掺水白兰地,山姆·维勒先生喝了特别浓的一大瓶。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匹克威克性格乐观,酒精及炎热的天气使他失去自我控制力,在受到被送进公家兽栏的羞辱后,他虽然有些恼火,但也很快释怀。
B.鲍尔德威大尉领地意识十分强烈,他对待入侵自己领地的匹克威克凶狠阴恶,不仅用粗棍子戳匹克威克,还要把他推到魔鬼那里去。
C.山姆·维勒与差役进行搏斗及其扬言若再重用差役明天再来打的言语,表现了他的精明与勇敢,这与匹克威克的形象形成了对照。
D.对匹克威克要控告鲍尔德威大尉非法拘禁自己的想法,华德尔以己方越界在先及喝了太多的凉五味酒会被反告为由劝说匹克威克。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塑造人物时,不仅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着手,也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刻画,如对匹克威克被送进公家兽栏后的心理描写。
B.小说擅长运用误会法,如威金斯把匹克威克说的“凉五味酒”理解为他的名字叫“无畏”,而鲍尔德威则理解为匹克威克是在吓唬他。
C.对鲍尔德威大尉“喜欢打一条硬的黑领结,穿一件蓝色紧身长外套”的衣着描写及其粗大的藤杖的描写,都有助于突出其性格特点。
D.狄更斯在人物塑造上,继承了英国文学传统中“类型化”的方法,本文塑造的人物与《大卫·科波菲尔》中塑造的人物大多是“扁平人物”。
8.请赏析文中两处画线句的讽刺手法。
9.小说中对村民相关情节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4-03-0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杨素,字处道,弘农华阴人也。十八年,突厥达头可汗犯塞,以素为灵州道行军总管,出塞讨之。先是,诸将与虏战,每虑胡奔突,皆以戎车步骑相参,舆鹿角为方阵,骑在其内。素谓人曰:此乃自固之道,非取胜之方也。于是悉除旧法,令诸军为骑阵。达头闻之大喜,曰:此天赐我也。因下马仰天而拜,率精骑十余万而至。素奋击,大破之,达头被重创而遁,杀伤不可胜计,群虏号哭而去。

素多权略,乘机赴敌,应变无方,然大抵驭戎严整,有犯军令者立斩之,无所宽贷。每将临寇,辄求人过失而斩之,多者百余人,少不下十数。流血盈前,言笑自若。及其对阵,先令一二百人赴敌,陷阵则已,如不能陷阵而还者,无问多少,悉斩之。又令三二百人复进,还如向法。将士股傈,有必死之心,由是战无不胜,称为名将。素时贵,言无不从,其从素征伐者,微功必录,至于他将,虽有大功,多为文吏所谴却。故素虽严忍,士亦以此愿从焉。

(节选自《隋书·杨素传》)

材料二:素之驭戎,严整而喜诛。每战必求士之过失者斩之以令,常至百辈。而先以数百人赴敌陷阵,不能而还却者悉斩之。进以数百人,期必陷阵而止。是以士皆必死,前无坚敌。嗟乎!素非有忍于士也,以为士之必死者乃所以决生,必生者乃所以决死故也。唐之善于兵者,无若李靖,其为书曰:畏我者不畏敌,畏敌者不畏我。是以古之名将,十卒而杀其三者,威震于敌国;杀其一者,令行于三军。靖岂以卒为不足爱哉?以为杀一而百奋,则奋者可期于胜也;纵一而百惰,则惰者可期于败也。奋而克敌与夫惰而为敌所克则是杀者乃所以生之爱者乃所以害之也善为将者,能审乎此,则无恶乎其苟忍也

(节选自宋·何去非《何博士备论·杨素论》)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奋而克A敌B与C夫惰D而为敌E所克F则是杀者G乃所以生之H爱者乃所以害之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汗,古代鲜卑、突厥、契丹、匈奴、蒙古等民族中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B.“每虑胡骑奔突”中的“骑”指“骑兵”,与成语“金戈铁骑”的“骑”意思不同。
C.贵幸,位尊且受君王宠信,其中“幸”与《阿房宫赋》中“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的“幸”意思不同。
D.“复进以数百人”中的“复”与“复众人之所过”(《〈老子〉四章》)中的“复”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素懂得变通,他出塞征讨突厥时改变了以往对胡人的布阵方法,命令各军列为骑兵阵式,取得了成功。
B.杨素作战时会先命令一两百人进攻敌军阵营,如不能攻破便再命令二三百人进攻,直到攻破敌军阵营才停止。
C.士兵愿意跟随杨索主要是因为其微小的功劳也会被记录,而追随其他将领则即使有大功劳也会被文官斥责拒绝。
D.材料二作者引用李靖的话,说明了李靖与杨素都是奉行“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一作战理念,都不爱惜士兵的生命。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素奋击,大破之,达头被重创而遁,杀伤不可胜计,群虏号哭而去。
(2)善为将者,能审乎此,则无恶乎其苟忍也。
14.材料一说杨素“严忍”,材料二却说“素非有忍于士也”,二者是否矛盾?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024-03-0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陈与义

余甲寅岁自春官出守湖州。秋杪,道中荷花无复存者。乙卯岁,自琐闼以病得请奉祠,卜居青墩镇。立秋后三日行。舟之前后如朝霞相映,望之不断也。以长短句记之。

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病夫因病得来游,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

去年长恨拏舟晚,空见残荷满。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繁花相送、过青墩。

【注】①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词人因与尚书左仆射赵鼎政见分歧,论事不合,借病辞官。本词作于词人从临安回青墩的途中。②春官:即礼部侍郎。③出守:出任太守。④秋杪:秋末。⑤琐闼:代指宫门。⑥奉祠:宋代设祠禄之官,多以宰相执政兼领,以示优礼。老病废职之官,亦往往使任官观职,俾食其禄。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扁舟”两句写词人在荷花中“平度”足有“三日”之久,暗寓了荷塘景色的美丽。
B.“病夫因病得来游”一句,看似是词人对此次出游的庆幸,实则是词人的自嘲。
C.“去年”两句写词人往年没能见到荷花的盛况,暗含对自己久居官场未见美景的遗憾。
D.下阕讲究情景搭配,浓淡相宜,体现了“两句景即两句情,两句丽即两句淡”的特点。
16.本词最后两句与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句都表现了乘舟时的感受,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诗词内容简要分析。
2024-03-0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