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天津专版-古代诗歌阅读
全国 高三 专题练习 2024-04-08 4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

一、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1.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午枕

宋·王安石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禽相乳亦相酬。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斜见画楼。

欲把一杯无伴侣,眼看兴废使人愁。

午枕

宋·王安石

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红影上帘钩。

窥人鸟唤悠扬梦,隔水山供宛转愁。

[注释]①午枕,午睡。②吹箫,指《列仙传》中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之事,这里泛指神仙道术。③簟,竹席;簟欲流暗含簟纹如水的比喻。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首《午枕》首联叙事点题,借梦境寄托了春梦去悠悠与无法挽留的惋惜之情。
B.第一首《午枕》的颔联,写出遵循新陈代谢规律的自然界欣欣向荣,诗人从中汲取力量,感到欣慰。
C.第二首《午枕》中“催”字传达了惊异之情,午睡香甜,以至感觉不到时间流逝如此之快。
D.两首诗中,诗人的美梦都被鸟鸣惊扰,鸟鸣之音既烘托了环境的清幽,又使诗人心生愁怨。
(2)“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斜见画楼”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3)这两首诗均以“愁”收束,请结合和诗句分析两首诗的愁情是否相同。
2024-04-04更新 | 303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一)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2.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通过“焚香”这一情景,写出了礼部试院肃穆、幽雅的考场环境。
B.诗的颔联借用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枚,以防喧哗,形容考生答题时安静的状态。
C.诗的颈联“乡里献贤先德行”一句表明道德品行是各地选送考生的首要依据。
D.诗的尾联陈述作者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拔人才的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完成。

(2)本诗的颔联中“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3)分析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024-04-03更新 | 239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一)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3.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高斋视事

谢朓

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

暧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

披衣就清盥,凭轩方秉笔。

列俎归单味,连驾止容膝。

空为大国忧,纷诡谅非一。

安得扫蓬径,锁吾愁与疾。

注释:①谢朓,南朝齐文学家。出任宣城太守时,曾于城关陵阳山顶建造一室,取名“高斋”。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视事,就职治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多指政事言,说明当时谢朓担任宣城太守一职。
B.“暧暧”迷蒙隐约,“离离”若断若续;一“见”一“出”,由远及近,写出高斋建于山顶的隐秘。
C.“列俎归单味,连驾止容膝”,意思是美味的佳肴只食一味,华堂广厦只居一间。
D.“空为大国忧”中的“空”字意蕴深厚,耐人寻味,表现出诗人心中复杂的情绪。

(2)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为本诗划分层次。
(3)请结合诗句简析诗歌中的思想情感。
2024-04-04更新 | 260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4.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青溪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注]①东汉高士严光(字子陵)拒绝光武帝刘秀之召,拒封“谏议大夫”之官位,隐居垂钓。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四句对青溪作了总体介绍,然后采用“移步换形”的写法,顺流而下,描绘了青溪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画面。
B.“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著一“喧”字,给人以强烈的听觉冲击,“静”字写出了松林的茂密、安谧。一动一静,动静结合,表现了环境的生机、热闹。
C.本诗自然、素雅,写景抒情均不刻意为之,韵味隽永,醇厚清淡而有韵致。
D.此诗借名不见经传的青溪,来印证自己的内心。从青溪的天然景致中发现了与诗人情趣高度和谐一致的境界。

(2)“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简要说明诗歌最后四句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2024-04-02更新 | 25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校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唐]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注]:①这首诗作于诗人67岁时,他担任太子少傅,可谓志得意满。卢宾客,即卢周仁,和白居易、刘禹锡一样,也曾做过苏州刺史。②交印:交出官印,谓卸职;相次:相继。③褰(qiān)帷:撩起帷慢,指代上任。④麦秋:指初夏麦子成熟的季节,因此,古人引申称初夏为麦秋。③齐云楼:古楼名。齐云,言其高与云齐。旧时在苏州子城上,唐曹恭王所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在看到了刘禹锡写的《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后,才又写了这首和诗的。
B.诗中写到江南一带的美食、音乐、美酒和交通,说明这是诗人留恋苏州的原因。
C.“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两句交代了白、刘、卢三人依次为官苏州的经历。
D.这首夏至诗,记叙描绘江南一带丰富的风俗情趣,也包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2)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这两句诗。
(3)白居易创作的讽喻类、闲适类诗歌,历来最受重视。你认为《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一诗,属于这两类作品中的哪一类?简述理由。
2024-04-04更新 | 23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红桥区高三年级一模考试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6. 阅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作答。

嘲守岁者

袁枚(清朝)

有钱尚须散,有岁何必守!不知人世间,此例何时有?

彻夜全家忙,守子直到丑。谁知重门关,依旧岁逃走。

虽烧红烛光,难掩黄鸡口。我道子胡然,别岁如别友;

故人自然佳,新人未必否。任其自去来,只要我长久。

不学傅修期,年年六十九。只学贾浪仙,祭诗且沽酒。

【注释】①傅修期:后汉傅永,字修期。《后汉书傅永传》称其“年八十余为兖州刺史,犹能驰射,盘马奋稍,常讳言老,每自称六十九”。②贾浪仙:唐代诗人贾岛,字阆仙,一作浪仙。传其在除夕取一年所得诗,以酒肉祭之曰:“劳吾精神,以是补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岁”,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农历除夕夜,全家通宵不睡,辞旧迎新,正所谓“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本诗中的“守子直到丑”即是体现。
B.诗人劝诫守岁者“我道子胡然,别岁如别友;故人自然佳,新人未必否。”其中的“胡”与“田园将芜胡不归”的“胡”含义相同;其中的“否”为“恶”“不好”之意。
C.“谁知重门关,依旧岁逃走”,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岁月流逝的不可阻挡。“重门”意为“一重一重门户”。
D.时光流逝最易引发诗人们的生命意识,于是除夜便成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们感时伤怀竞相抒写的对象。袁枚此诗即是如此。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你是否发现这首诗的独特之处?请简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2024-04-02更新 | 21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有感三首(其一)

[宋]张耒

南风霏霏麦花落,豆田漠漠初垂角。

山边夜半一犁雨,田父高歌待收获。

雨多萧萧蚕簇寒,蚕妇低眉忧茧单。

人生多求复多怨,天公供尔良独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的叠词“霏霏”“漠漠”“萧萧”,既形象贴切,又富有音乐性。
B.用“犁”来修饰夜半所下之雨,贴合农家身份,可见雨势充沛,映衬田父的喜悦心情。
C.同一场雨中,田父在期待丰收的喜悦中高歌,蚕妇则因思亲而寂寞孤单,两种心态形成鲜明对比。
D.这首诗与杨万里的《插秧歌》都描写了农村生活景象,诗人把视角投向农民,体现了对农民的关心。
(2)请赏析首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3)宋诗重理趣,往往借诗来表现人生哲理和生活道理。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理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4-04-03更新 | 30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部分区高三质量调查(一)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8.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柳宗元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注】①楚客:屈原。屈原爱橘,曾作《橘颂》。皇树:橘树。②木奴:柑橘的果实。《水经注》 载,三国荆州人李衡为吴丹阳太守,曾遣人在武陵种柑千株,把柑树看作奴仆,以之谋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都以种树为题材,本诗和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的写作背景和主旨却不同。
B.首联出句强调“手种”和株数,对句中“新”与“遍”则表现春天柑叶的茂盛。
C.颔联作者将复杂感情倾注于两个典故,形式对称,内容婉转,能引发读者联想。
D.尾联“坐待”即“慢慢等待”,诗人直抒胸臆,用直白、质朴的语言抒发感慨。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苏东坡评价柳宗元的诗“寄至味于淡泊”,结合这首诗的颈联,说说你对此评价的理解。
2024-04-05更新 | 327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古代诗歌阅读
8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作家作品
1,2,4,5,6,8
2
阅读与鉴赏
1,2,3,4,5,6,7,8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古代诗歌阅读
10.65王安石(1021-1086)  即事感怀
20.65欧阳修(1007-1072)  即事感怀
30.65即事感怀  写景抒情
40.65王维(701-761)  咏物言志  写景抒情
50.65白居易(772-846)  酬和类
60.65袁枚(1716-1798)  即事感怀
70.65写景抒情
80.65柳宗元(773-819)  写景抒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