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北京专版-名篇名句默写
全国 高三 专题练习 2024-04-29 13次 整体难度: 较易 考查范围: 名篇名句默写

一、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晰。

(1)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描写战士同仇敌忾或奋勇杀敌的句子,如《诗经·秦风·无衣》中的“王于兴师,______,与子同仇”,高适《燕歌行》中的“相看白刃血纷纷,______”。

(2)古代儒家倡导以德治国,居高位者须德化天下,才可能长治久安。所以魏征巧用比喻警醒唐太宗:“源不深而望流之远,_____________,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3)苏轼实地考察石钟山,探究石钟山得名由来,因事说理,表达了“____________,可乎”的思想,其质疑和求实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4)一位同学在海边看日出。海天一线,忽然间天边幻化出缤纷的色彩,美得无法描绘,这位同学情不自禁地吟诵起《登泰山记》中的句子:“____________。”

2024-04-01更新 | 27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语文试卷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2.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晰。

(1)孔子非常重视“诗教”。在他看来,《诗》具有“兴观群怨”的社会功能,能够“______,远之事君。______”。

(2)岳阳楼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楼上不少楹联为人称诵。其中“水天一色,风月无边”一联据说是李白所写,而“____________。”一联则确凿出自杜甫的诗作,这10字中虽无一“水”字,却凸显了洞庭湖水的宏阔境界。

(3)司马迁对屈原“其志洁,______;其行廉,______”的评价,可从《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____________,谣诼谓余以善淫”等语句中得到印证。

2024-03-29更新 | 27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3.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晰。

(1)很多文人墨客都抒发过对于生命的看法。孔子用“朝闻道,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对于至高真理的追求甚于生命;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两句提出从不变的角度来看,生命和自然一样是无穷无尽的。

(2)文人墨客常以鱼、龙作为意象来寄托志趣、表达情感。比如李贺的《李凭箜引》中用“梦入神山教神妪,____________”表现音乐的神奇高妙;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用“鸿雁长飞光不度,____________”来表达相思之愁。

(3)在高三忙碌紧张的复习中,你会引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陪伴你三年的同窗进行劝勉。

2024-03-29更新 | 34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门头沟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4.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

(1)古人在创作中常常以景结情,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不知乘月几人归,_____________”,相思之情,绵邈悠长;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___________,明月夜,______________”,凄清幽寂,黯然销魂;归有光《项脊轩志》“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__________”,感慨万千,耐人寻味。

(2)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之所以“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洛夫将杜甫《客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改写为“来客请进……请进这春水的妖娆荡漾/进入群鸥争食我挺喜爱的聒噪/这里风生水起,有冷冷的灯火和诗稿”。

2024-04-11更新 | 39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适中(0.65)
5.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晰。

(1)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在《离骚》中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抚壮而弃秽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吾道夫先路!”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认为“屈平正道直行,_________”“推此志也,____________”,给予了屈原很高的评价。

(2)“爱情”是《诗经》的重要主题。如曹操《短歌行》中引用《诗经》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两句,原本是写姑娘对恋人的思念。《静女》中“爱而不见,__________”则写出了沉醉于爱情的青年男子等待恋人时的焦灼。

(3)“以史为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通过“_________,与其所以失之者”,得出了国家兴衰之理;当司马光对变法进行指责时,王安石用商代的史实进行反驳:“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___________,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2024-04-10更新 | 37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6.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晰。

(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互文,抒发了游子思妇的两地相思情,道出了离愁别恨的普遍性。

(2)以梦入诗能强化诗歌的情感,如“_________。小轩窗,正梳妆”抒写了绵绵怀念,“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蕴含着淡淡哀伤。

(3)归有光《项脊轩志》中,“比去,_________”的动作描写饱含着祖母对孙儿的关心与疼爱,“_________,往往而是”的混乱场景蕴含了家族分崩离析的悲凉与作者的无奈。

(4)圆明园内曾有一座高大的木质八方亭叫“顺木天”,它的名字源自柳宗元的散文名篇《种树郭橐驼传》:“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__________。”

2024-04-15更新 | 54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7.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晰。

(1)“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表达感情的重要意象。有时“月”是多情的“共情者”,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应照离人妆镜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送我至剡溪”;有时“月”则作为陪衬,起到侧面烘托的作用,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

(2)文人失意时常于山水中寻得心灵的慰藉,浑然忘我。如苏轼在赤壁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______”(《赤壁赋》),张孝祥于洞庭“扣舷独啸,______”(《念奴娇·过洞庭》)。

(3)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总结后唐灭亡的历史教训时说“____________”,认为成败得失的根本在于“人”。

2024-04-25更新 | 51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8.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晰。

(1)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写音乐,用比喻和通感的手法激发读者对音乐的想象。

(2)古诗文中,常有描写作者登高所见各种画面、各种景象的佳句,例如:黄庭坚《登快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一幅由山、天、江、月等景物所构成的阔大悠远的画面;再如:姚鼐《登泰山记》中的“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颜色、光彩、动感等角度写出了太阳初升时的壮观景象。

(3)本次考试,你写的作文文字简练、文辞含蓄,老师用司马迁《屈原列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高度地评价了你的这篇作文。

2024-04-15更新 | 41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房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较易
考查范围:名篇名句默写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名篇名句默写
8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名篇名句默写
1,2,3,4,5,6,7,8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篇名句默写
10.85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20.85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30.85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40.85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50.65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60.85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70.85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80.85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