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届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中学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
云南 高三 一模 2024-05-23 15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行星撞地球是小概率事件,但它给地球生物带来的影响却可能是毁灭性的——据猜测,恐龙的灭绝很可能就是由小行星撞地球而引发。此前,人们已经能够测算出小行星的轨道,可以通过望远镜努力找出那些可能给地球带来威胁的危险分子;现在,人类保卫地球的能力再进一步:北京时间2022927日,美国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在距离地球约1100万公里处,以约6.3千米/秒的速度成功击中狄迪莫斯双小行星系统中的子星狄莫弗斯,这标志着人类第一次行星防御任务完成了最关键、难度最高的撞击动作。

近地小行星是指轨道近日点距离在1.3Au(天文单位,等效日地平均距离,约1.496亿千米)之内的小行星。近地小行星在环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受到木星等大行星引力牵引,存在撞击地球的风险。近地小行星撞击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威胁和长期挑战,一旦千米级尺寸的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不仅会带来巨大的撞击灾难,甚至还会引发气候环境灾变和物种灭绝等严重后果。

根据科学家考证,地球历史上发生的22次不同规模的物种灭绝,至少10次与小行星撞击地球相关。有科学家认为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10千米的近地小行星撞击北美墨西哥湾地区。巨大的撞击在海底形成一个直径约180千米的陨石坑,大量海底物质被抛射到空中。炽热的撞击溅射物引发了全球森林大火,燃烧的灰烬和溅射尘埃云进入了平流层,遮挡了大部分太阳光,全球温度骤降,植物光合作用受到影响,引发了地球气候环境灾变,最终导致了包括恐龙在内全球70%的物种灭绝。

这次撞击导致统治地球长达1.6亿年的恐龙退出地球舞台,是地球历史上白垩纪结束和新生代开始的分水岭。也正是这次撞击事件后,体型更小、消耗资源更少的哺乳动物逐渐适应了恶劣的环境,逐步走向地球舞台中央,从而发展出今天高度发达的人类文明。即使小尺寸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也可能引发显著危害。2013年,一颗小行星袭击了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地区,肇事小行星的直径仅约18米,但仍然导致了接近1500人受伤、3000栋房屋受损。像这样的近地小行星,在太阳系中有数百万颗,我们尚未发现的超过了99%

如何化解小行星撞地球的危险?这是全球天文学家们关注的焦点。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无疑是近年来最具挑战性、也最成功的尝试。这一任务由美国行星防御协调办公室(PDOC)立项支持,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APL)实验室负责研制,总投资约3.9亿美元,其撞击器发射重量约为610公斤,于北京时间20211224日搭乘猎鹰9号运载火箭发射。

它的目标是通过在深空环境中实施动能撞击小行星试验,测试动能撞击防御小行星的技术,并通过评估撞击后小行星轨道偏转效果掌握小行星的轨道偏转规律,从而为未来应对近地小行星撞击风险任务设计提供依据。这是人类第一个行星防御验证任务,标志着人类开启行星防御时代,象征意义重大。

难点有很多。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设计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准确评估撞击后小行星的轨道偏转效果。要知道,小行星主要由岩石和金属等材料构成,一般直径百米级的近地小行星的重量可达百万吨甚至千万吨,而人造撞击器的重量仅有数百公斤至数千公斤,两者重量相差67个数量级,尽管撞击速度接近10千米/秒,但撞击后对小行星的轨道速度改变量可能甚至不足1毫米/秒。以人类现有天文观测能力,还难以在千万公里之外的超远距离,分辨出毫米/秒量级的轨道速度改变量。因此,如何准确评估撞击后近地小行星的轨道偏转效果,进而认识小行星的轨道偏转规律,是动能撞击试验的关键难题。

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通过选择试验对象为狄迪莫斯双小行星系统巧妙地解决了撞击偏转效果评估难题。双小行星系统是太阳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小行星构型,在直径超过300米的小行星中,大约15%是双小行星构型或者多小行星构型。在双小行星系统中,子星在主星引力作用下,运行在环绕主星的轨道上。毫米/秒量级的撞击速度改变量虽然不能显著改变小行星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但足以改变子星相对主星的绕转轨道,并导致子星相对主星的绕转周期改变。而子星相对主星的周期性运动会改变其反射的太阳光通量,利用望远镜对双小行星系统开展持续观测,就可以测量双小行星系统亮度的周期性变化,进而精确评估出撞击后双小行星系统的周期变化量。

狄迪莫斯双小行星系统中包括两颗小行星,主星狄迪莫斯直径约780米,子星狄莫弗斯直径约160米,两者距离约1.2千米,共同运行在环绕太阳的轨道上。子星狄莫弗斯像一台钟表一样,约每11.9小时环绕直径约780米的主星运行一圈。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通过迎头撞击改变子星相对主星的绕转轨道,预期使其绕转周期缩短约10分钟。

望远镜获取的大量宝贵的视频和图像资料表明,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撞击器成功击中了目标,撞击试验产生了大量高速溅射物,双小行星系统的亮度瞬间增加10倍以上,在撞击后小行星形成了一条类似彗星彗尾的长达上万千米的溅射物尾巴,表明撞击试验取得了高度成功,产生了较好的试验效果。持续跟踪监测表明,撞击试验后,双小行星系统的绕转轨道周期从11小时55分缩短至11小时23分,显著超出了预期目标。除了开展行星防御试验,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还有其他收获——突破了超远程高速撞击制导控制、非合作目标高精度自主导航,暗弱小天体探测识别等关键技术,开展了先进离子推进、卷轴式太阳能帆板等大量新技术试验,具有极强的技术牵引性和带动性,将推动深空探测、空间操作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成功实施动能撞击小行星试验,开启了人类行星防御征程的第一步,但距离人类能够成功防御小行星撞击尚有很大差距。

(摘编自李明涛《主动防御,给地球加点保险》,《光明日报》2022111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危险分子”指的是太阳系中体积比较小的可能碰撞地球的近地小行星。
B.“走向地球‘舞台中央’”指哺乳动物战胜恐龙,占据了地球上的统治地位。
C.“袭击”“肇事”表明2013年这颗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突然性与破坏性。
D.“迎头撞击”说明了“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撞击器的具体撞击方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行“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的宇宙飞船,于北京时间 2022年9月27日,成功撞击了子星“迪莫弗斯”,完成了最关键、难度最高的撞击动作。
B.由于木星等大行星的引力作用,近地小行星在环绕着太阳运行过程中有一定的概率撞击地球,使得地球上人类长期生活在撞击威胁之中。
C.科学考证结果显示,地球历史上发生的 22次不同规模的物种灭绝,至少10次与小行星撞击地球相关,这些撞击最终导致全球70%的物种灭绝。
D.“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是人类对动能撞击技术的首次测试,利用航天器偏转小行星进行行星防御,绕转轨道周期结果显著超出了预期目标。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危害程度与近地小行星的尺寸正相关,直径越小的小行星造成的危害越小,甚至是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的。
B.测试任务选择“狄迪莫斯”系统为撞击对象,是因为这种小行星系统在太阳系中广泛存在,有典型性,且有助于撞击偏转效果的评估。
C.撞击器击中目标后,双小行星系统在瞬间增亮 10倍以上,小行星就会形成一条彗星“彗尾”,可以推断彗星也是由天体撞击而形成的。
D.此次“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撞击试验取得成功,标志着人类已经能够依靠科技的力量解决“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这一世纪难题。
4.此次“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撞击试验取得成功有哪些重要意义? 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5.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这一撞击试验,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结合材料举例分析。
2024-02-1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中学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女歌手

(俄)维克托·彼得罗维奇·阿斯塔菲耶夫

那时候航标灯还是用木头做的,它们安装在木头的直角弯头上,小金字塔形的顶端闪烁着白色和红色的圆顶灯笼,里面放的是煤油灯。 盖尔卡也过惯了蛰居在远离人烟的小木屋里的生活,一种既没有小女伴,又没有儿童游戏的生活。 她有一种游戏——扮演航标工人。 可是她不认为这是游戏,她不是在扮演,她是在当一名航标工……

太阳刚刚傍山,盖尔卡就已经开始忙碌起来。她沿着木梯阶在陡峭的岸坡上上下下地奔跑,把油灯、船桨、一只小水桶、两件旧的棉背心拿到小船里去。她一本正经地皱着眉,站在船旁,用一只手指头点着数灯,思考着有没有忘掉什么东西。然后她模仿着亡母的样子和声音,朝着小木屋转过身,打从河边高喊:“你还要在那儿磨蹭很久吗?”

父亲用响亮的咳嗽声作回答,不慌不忙地朝着小船走下来。这时,他卷了一支烟,开始胆怯地拍打自己的口袋。

“又忘带火柴了吧?”盖尔卡板下了脸并从旧棉背心的口袋里掏出一盒硫磺火柴,“拿去吧!你真是一点记性也没有!”

父亲点燃了烟,一面难以觉察地微笑着,一面用一只眼睛乜视着心事重重的小姑娘。他把女儿抱在手上,让她坐在小吊座里,不知不觉地顺手把潮粘粘的鼻涕从她的鼻子里攥掉,然后把棉背心披在她那肩胛骨尖尖耸起的脊背上。

“祝福吧,启航了。”盖尔卡按老太婆的腔调说。

父亲走上小船,蹒跚地朝船尾走去,先拿起尾桨,然后再拿起篙子开始沿着河道把小船撑上去,一直撑到兔子岛为止。一个浅沙滩从岛的尾端斜着伸入河中,一盏红色的航标灯把它标了出来。

正当他们忙碌着,工作着,把小船沿河道撑上去的时候,傍晚已经悄悄地从山上降临下来了。盖尔卡觉得傍晚是一位温和的、长着大胡子的和沉默寡言的老爷爷。他正在山背后抽烟斗,因此那边的天空是红彤彤的。他在山里觉得冷,就从干枯的落叶松的林梢上用猫头鹰的叫声讨皮袄穿。老爷爷在森林里躺下睡觉时,边打暗哼,边翻身,并用烟斗磕击一棵干枯的老树墩,就像一只黑色的大啄木鸟在啄敲树墩。老爷爷在那儿睡了很久,渐渐地安静了下来。他的烟斗熄灭了,山背后的天空也渐渐冷却。老爷爷终于合上了眼睛,不再翻来覆去,不再打哼哼——周围的一切都停止颤动,停止敲叩了,甚至连树叶也不再沙沙作响。

篙的铁尖戳在河底的石头上发出阵阵咔嚓声,小船边颠簸边迎着湍急的流水向上移动。

父亲让小船在岛的尾端停靠了一会儿,盖尔卡用一只压扁的小水桶在船底刮蹭,把水泼出去,泼完后就开始哼起歌来了,父亲把篙子放在脚下,拿起一支船桨,把船撑离兔子岛,开始翘起船头向上游的一盏航标灯划去。岛渐渐地离远了。

你卸下马匹,

沿着熟悉的小径

向日夜思念的花园走去……

盖尔卡用尖细的小嗓门唱了起来,她很高兴,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她——盖尔卡,因为父亲在听她唱歌,为了听得更清楚一些,他甚至把桨拍得很轻。盖尔卡于是唱啊,唱啊,忘却了父亲,忘却了小船……

盖尔卡不熟悉任何儿歌,全靠从大人那儿学来的东西来度日子,所以她的歌曲全是忧伤的、冗长的,并且大多是关于爱情的:

金黄色的小花园里有只金丝鸟在歌唱,

哎哟,唱得如此郁闷,嗓子都快要破裂了,

哎哟,年轻的小伙子在与姑娘告别……

父亲抓住航标,把灯放到灯笼里点亮后就放开小船。航标的灯光边向盖尔卡友好地眨着眼睛,边退离到黑幕中去。她也给它——给灯光唱道:

在那矮小的房里亮着一盏灯,

年轻的纺织姑娘正坐在窗畔……

盖尔卡的小嗓门变得越来越轻,越来越轻,她已经把歌词都粘到一起去了,她的小脑袋疲惫地耷拉在胸口上,父亲小心翼翼地移近吊座,把自己的棉背心扔到船头上,双手抱着盖尔卡,爱怜地把她放在衣服上,上面再盖另一件背心。盖尔卡轻松地长叹了一声,把一侧面颊平放在双手上,甜滋滋地睡着了。

父亲摇摇头,在黑暗中忧伤地微笑了一下,用桨架发出阵阵咯吱声,从一只航标划向另一只航标,把它们逐一点亮,并顺水划向小木屋。他放下双桨,把一双操劳过度的手垂放在膝盖上,谛听着夜色和自身的动静,思念着亡妻,考虑着女儿的现状……

小船在岸上碰了一下,停住了。父亲走进水里,捏住一只桨架,把船推上去一点,把盖尔卡从船头里抱出来,裹在棉背心里,捧在两只手上,沿着木梯级向小木屋走去。

盖尔卡醒过来含含糊糊地问:“我们已经到家了吗?”

“到了,到了。睡吧,女歌手。”父亲说着把她更紧地贴在自己的身上,他真想说:“你是我的小心肝,你是我的小宝贝。没有你,我会怎么样呢?……”

可是他不会把这句话说出来的,而仅仅停在陡岸上,嘶哑地清了一阵子被甜丝丝的愁绪哽住的喉咙,②把女儿紧贴在自己的身上,仿佛害怕单独留在这黑沉沉的夜色当中,留在黑黝黝的河流上空。在这条河上稀稀落落地闪现着航标的灯光,远处的某个地方传来了桨叶的击水声和拖轮的排汽声。

“轮船在行驶,”父亲轻轻地说,同时倾听着自己的声音,“女儿,它正在看你点的灯光,所以不会在黑暗中迷失方向的……”

她就是在那儿——在航标工的小木屋里长大的。她把父亲也葬在那儿,与母亲并排地葬在一个绿草如茵的小山冈上。现在她在一个挺大的机关里工作,坐在一块绘图板的后面。有时候一出神,她就会轻轻地和忧伤地唱起歌来:

心上人啊,你要去哪儿,要去哪儿啊?………

傍晚,她经常走到堤岸上去,凝视着那些与铁浮桶连在一起的自动闪光航标,目送播放着欢快的乐曲和灯窗通亮的轮船,也许,在那儿,在黑幕中,闪烁和燃烧着那盏唯一的灯光,它是富有生气的、温暖的,她想念它,想念得如此长久而又有耐心。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出发前,父亲“不慌不忙”“胆怯地拍打自己的口袋”,女儿“思考着有没有忘掉什么东西”,父亲的拖延、胆怯、粗心与女儿的成熟形成反差,令人心酸。
B.小盖尔卡鼻子里有潮粘粘的鼻涕,脊背上的肩胛骨尖尖耸起,需要父亲抱她坐上“小吊座”,帮她攥鼻涕,说明盖尔卡年纪尚小,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
C.盖尔卡将因为生活贫苦、母亲过早离世和远离人烟、没有小女伴的孤独而生出的忧伤投射到了从大人那学来的情歌中,所以唱的是忧伤的生活之歌。
D.在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又一次提到航标灯,表现的是盖尔卡对孤独、单调、艰苦,却不失温馨、甜蜜、有情趣的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和她对未来的希望。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尔卡勤快的动作和成人化的语言,与其年龄、外貌极不相称,虽然作者写得充满生活情趣,但仍能让人觉察到一丝忧伤。
B.小盖尔卡航中唱情歌的情节,既呼应了标题,又侧面反映了孩子童年生活环境较封闭、能接触的东西少之又少的生存状况。
C.作者写盖尔卡的童年生活时,以一次为航标灯点灯的航行为线索,从航前到航中,再到航后,属于流线型结构,顺畅自然。
D.作者使用第三人称视角,按照时间顺序,从盖尔卡的童年写到她的成年,前详后略,主次分明,结构严谨,而又富有戏剧性。
8.文中画横线①②两处文字分别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请简要分析。
9.作者善于描写自然,并以自己的想象赋予它灵性。文中“航行中看夕阳”的部分(画波浪处)是如何对景色进行描写的? 请从写景的层次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
2024-02-1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中学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是日微樊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材料二:

项羽死,汉王即位,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邑八百户。又以将军从高祖平燕王臧荼、楚王韩信。更赐爵列侯,与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迁左丞相。哙以吕后女弟吕缨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先黥布反时,高帝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内群臣。绛侯、灌婴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如意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帝已崩,吕后释哙,得复爵邑。

(节选自《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时A独沛公与张良B得入坐C樊哙D在营外E闻F事急G乃持铁盾H入I到营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指道歉,为……道歉,与成语“敬谢不敏”中的“谢”意思相同。
B.目,指注视,与《赤壁赋》中“目遇之而成色”的“目”意思不同。
C.听,指听信,与《屈原列传》中“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的“听”意思不同。
D.何其,可译为“多么”“何等”,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何其衰也”的“何其”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出身寒微,早年以屠狗为业,后随沛公四处征战;他曾在鸿门宴时怒斥项羽,并打消其诛杀沛公的想法,使沛公得以脱险。
B.樊哙因屡立战功被加封食邑、赐侯封爵、剖符定封,升迁为左丞相;因他是吕后的妹夫,所以相较其他将领,他跟皇上更亲近。
C.高祖曾经病重,不愿见人,大臣们都不敢进宫,只有樊哙领头径直闯进去,对高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高祖改变了态度。
D.樊哙奉命攻打卢绾叛军时,高祖听信别人挑拨,对他起了杀心;后樊哙得到陈平好心相救,被吕后释放,并被恢复爵位和食邑。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日微樊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2)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14.材料一中“樊哙闯帐”与材料二中“樊哙闯宫”两件事,都表现了樊哙怎样的形象特点?
2024-02-1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中学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襄阳楼

元稹

襄阳楼下树阴成,荷叶如钱水面平。

拂水柳花千万点,隔楼莺舌两三声。

有时水畔看云立,每日楼前信马行。

早晚暂教王粲上,庾公应待月华明。

【注】①王粲: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因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②庾公:东晋时期名臣、名士庾亮。 据载,庾亮在武昌时,曾登南楼赏月,所以后人便以“庾公楼”为咏月夜的典故,亦以咏主客欢娱相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由近及远、由下而上描绘襄阳楼下胜景:浓密的树阴、如钱的荷叶、飘落的柳花和歌唱的鸟儿,构成了一幅热闹的街景图。
B.第五、六两句写襄阳楼下之闲人,虽然“有时”“每日”不得上楼,但是“水畔看云立”和“楼前信马行”的生活也颇有悠然自得之乐。
C.前六句起句写楼,继而写水;顺手承之再写水,顺手承之再写楼;转笔索性再又写水,再又写楼,错落重叠,妙笔相赴,一气浑成。
D.尾联借用典故抒发情感,在对王粲和庚亮的遥想中,寄托诗人开阔的胸襟、淡泊的心志和寄情于自然、纵情于吟咏的人生态度。
16.本诗在写景方面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请简要分析。
2024-02-1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中学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