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届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
河南 高三 三模 2024-05-26 36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网络强国建设,不断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与此同时,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已数年稳居世界第二。工信部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56万亿元,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41.5%

在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5G网络建设已经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石。三大运营商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5G套餐用户数已突破13亿户。其中,中国移动5G套餐用户达到7.99亿户,中国电信达到3.29亿户,中国联通达到2.69亿户。可以说,5G产业链目前已初具雏形,行业应用进入实践阶段,已在政务、金融、文旅、医疗、媒体等多个领域完成验证,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关键窗口期。

3G5G,我国信息通信业在十多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移动通信技术不断突破。信息通信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积极引导。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5G和千兆光网建设发展。早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要求,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丰富应用场景。工信部也先后出台了《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系列文件支持5G建设。

为何5G会获得政策的大力支持?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发现,5G网络建设是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和承载底座,在拉动有效投资、促进信息消费和助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5G网络的建设,如钢铁、港口、矿山、制造业等企业可以获得无人操作、远程自动超控、智能化网络办公等便利,不但节省成本,还能提高生产效率。值得一提的是,5G在工业、医疗、教育、交通、电力等多个行业领域发挥赋能效应,形成了多个具备商业价值的典型应用场景。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5G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达到1.86万亿元,同比增长29%。从上述数据可见,随着5G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程度加深,5G将充分发挥促进各类要素资源优化配置的优势,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目前,5G应用的推广仍在持续进行,在已经实现5G网络的公司范例下,建议更多的企业能够进行5G建设。此外,在推动5G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信息通信业发展的前瞻性,不能放松6G的研发和布局。按照设想,未来,6G通信技术不再是简单的网络容量和传输速率的突破,更是为了缩小数字鸿沟,实现万物互联这个终极目标

综上所述,要想打造网络强国,建设数字中国,我们仍需继续努力。相信只要持续自主研发,不断实现技术突破,千行百业将迈向新征程。

(摘编自矫月《5G夯实网络强国基础千行百业革新迈向新征程》)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截至20243月底,全国累计建成5G基站364.7万个,所有地级市城区、县城城区和97.7%的乡镇镇区实现5G网络覆盖,5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8.74亿户。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预计到2025年,中国5G连接总数将增至8.92亿,中国超半数的移动连接将使用5G

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文化和旅游数字化进程的加快,数字产业加速了产品和市场从形式到内容的结构性变化,催生出众多新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业态以及新的模式结构,品质化、个性化、沉浸式体验成为市场需求热点,以数字内容为核心的数字文旅产业异军突起以及更多更大的5G应用场景加快形成,成为各地作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推进文化强国和网络强国深度融合的重要路径。同时,如何进一步以数字化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将成为下一阶段主要探索。

由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文化和旅游场景5G网络覆盖及应用实务手册(2023年版)》中,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国家大剧院等16家在北京的重点文化和旅游场馆5G网络覆盖工程已顺利竣工,实现了5G网络深度覆盖,上传下载速率呈现线性增长。这些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典型文化和旅游场景,对5G网络覆盖方案的深度解析及创新应用案例,为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文化和旅游机构提供参考借鉴,以加快推动文化和旅游场景5G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丰富创新5G应用。

对此,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马力表示,我国已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5G独立组网网络,5G网络的建设及其大规模应用加速了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5G网络的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特性以及与人工智能、高清视频、AR/VR等先进技术的融合,推动了线上演播、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发展,景区分时预约、电子导览、无接触服务等创新应用产品全面运用于智慧旅游。以5G为引领,数字新基建不断铺展,夯实了文化和旅游行业数字化的基础,推动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希望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支持下,持续与中国铁塔、三家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及其他相关技术方联合推进全国文化和旅游场景的5G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5G网络覆盖质量,加速拓展“5G+智慧文旅应用场景,持续提升文化和旅游参与体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摘编自人民网《加快5G创新应用推进文化强国和网络强国深度融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工信部2012年到2023年的相关数据来看,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势头强劲,数字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重要地位。
B.5G技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在多个行业领域发挥赋能效应,相关企业可以利用5G技术的优势,推动自身的转型升级。
C.我国信息通信业在发展中需要保持对未来的敏锐洞察,持续进行技术更新和升级,以期实现万物互联这个“终极目标”。
D.当前,出现的众多新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业态,成为线上演播、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2.下列对有关材料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两则材料都论述了5G网络建设的重要作用,但材料二比材料一论述的范围更宽泛、涉及5G的关联领域更广。
B.两则材料都列举具体的数据来说明我国5G网络的发展状况,这些数据的使用使得说明更精确,增强了说服力。
C.材料一将我国与西方国家对比,以此论述我国5G获得政策大力支持的原因以及当前如何推动5G网络的发展。
D.材料二最后一段通过比喻,阐述了5G网络与其他先进技术的结合应用于新业态,能够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3.下列选项,不属于“5G+智慧文旅”应用场景的一项是(     
A.近年来,山东移动助力胜利油田部署相关项目,通过建设高速、优质、泛在的5G专网及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满足油区信息化建设及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业务需求。
B.北京利用5G完成采集、归档、云端永久存储、展示等,助力建设“数字琉璃厂”。游客通过扫码进入“元宇宙·厂甸庙会”,可以观赏到复原的北京琉璃厂。
C.洪泽区通过构建全域旅游平台,利用5G对平台开展智慧监管,并基于此打造“游洪泽”小程序,方便游客进行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需求的查询和在线订购。
D.丽江古城景区深入应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开展古城智慧小镇建设,依托一部手机游云南,游客便可享受“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
4.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2018年到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的市场规模不断增长,但相应的增速并不平稳。
B.从2020年到2023年,中国5G通信市场规模不断增长,2023年更是突破27000亿元。
C.从2021年到2023年,中国5G通信市场的增长率持续下降,这种趋势在2025年将会有所好转。
D.中国5G通信市场规模的增长,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与国家各项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
5.5G网络的建设有哪些重要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4-05-25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嘉鱼

马伯庸

船灶呼呼地冒着火光,灶上搁着一尊盛满水的三足铜鬲,蒸汽向上翻涌着,把鬲上架着的一具陶笼罩在云雾之中。唐蒙和黄同并肩蹲下,死死盯着不断被蒸汽掀动的盖子。

守在灶前的两人偶尔会对视一眼,眼神里尽是恼怒。之前他们俩刚一进厨时,气氛还算和谐。黄同建议说七月嘉鱼不够肥,煎之不美,不如清蒸,唐蒙从善如流。可一到杀鱼的环节,两人却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因为唐蒙发现,黄同杀第一条鱼时,居然没有刮鳞。他大为愤怒,说杀鱼怎么可以不刮鳞?黄同坚持说岭南从来都是这种做法,还语出讥讽:今天在番禺城门前受辱,都没见大使你这么激动……

唐蒙实在无法容忍,抢过另外一条嘉鱼,说别糟践东西了,撸起袖子亲自处理。一刮之下他才发现,这嘉鱼的鳞片居然是在鱼皮下面,看来是岭南人手笨不会处理,只好带鳞吃下。

他在番阳县做县丞好多年,那里背靠彭蠡大泽,鱼类甚多,杀鱼经验很是丰富。只见唐蒙手里小刀上下翻飞,把鱼鳞一片片挑出来,然后开膛、挖腮,去净肚内黑衣,动作一气呵成。然后他还削了几小根甘蔗,搁在鱼身下方。

黄同忍不住:好好的嘉鱼,怎么要用甘蔗铺底?唐蒙眼皮一翻:我们番阳从来都是如此。黄同没吭声,但呼吸明显变得急促,显然无法接受。

在大庾岭前被俘时,都没见黄左将你这么委屈。唐蒙不失时机地嘲讽了一句。

好在两个人的其他厨序都差不多,无非是放些葱白、姜丝,再淋入一点稻米酒。一俟铜里的水开,便把两条嘉鱼放入陶瓶开蒸。

随着水声咕嘟,厨里陷入一种微妙的安静,只听得到滚水的声音。黄同不动声色地将左手大拇指按在右腕上,而唐蒙则偷偷瞄着窗外的光线角度。两个人用不同的方式,计量着时辰,因为这对蒸鱼来说至关重要。

水面上一只白鸟振翅飞过,迅速掠过船边。两个人几乎同时身形一动,齐声说差不多了。黄同快了一步,顾不得蒸汽烫,迫不及待地掀开盖子。

只见瓶内两条嘉鱼并排躺在陶盘里,俱是通体白嫩,软玉横陈。一股蒸鱼特有的清香,缭绕在四周,令人食指大动。

唐蒙拿起一双竹筷,先伸向黄同那一条。他本以为鱼身没有刮鳞,口感必然欠佳,可谁知一入口,那鳞质变得微脆,与鱼肉相得益彰,味道意外地奇妙且带层次。唐蒙细琢磨了一下,大概是因为嘉鱼腹部自带膏脂,一蒸之下,油花层层渗出,等于先在瓶里把鱼鳞煎熬一遍,自带风味。那边黄同的惊讶,也不输于唐蒙。他的筷子一触到鱼身,鱼肉竟自溃散开来,只见肉色如白璧无瑕,看不到半点血丝或杂质,只在表面浮动着一层浅浅的油光。他夹起一块送入嘴里,几乎是迎齿而溃,立时散为浓浓鲜气,充盈于唇齿之内。他之前愤怒,是担心甘蔗的甜腻会破坏鱼鲜,没想到蔗浆蒸开之后,甜味几乎消失,反而有了提鲜的妙用。

两人把两条鱼都品尝了之后,不约而同地陷入沉默。良久唐蒙方开口道:看来阁下不去鱼鳞,是‘因鱼制宜’,颇有道理啊……

我们南越盛产甘蔗,居然没人想到,这东西也可以烹鱼。黄同也感慨道。

适才那点血海深仇,就此烟消云散。唐蒙看看盘中两条残缺的嘉鱼:都动过筷子了,这样的菜端给两位贵人不太合适,还剩一条,另外烹过吧。黄同立刻点头:对,对,咱们再烹一条便是,不去鳞,铺上甘蔗……啊?你怎么知道?

唐蒙起身从水缸里捞出最后一条嘉鱼,笑嘻嘻道:那老渔民的手背白白嫩嫩的,哪里是常年在江上风吹日晒的模样,身份必然不凡。你适才跟在他后头,嗓门都不敢放开,还不说明问题吗?唐蒙把嘉鱼地甩在案板上:时辰不早,尽快上灶吧。

他正要侍开,黄同伸手拦住,正色道:适才大使烹鱼,是不是还浇了点稻米酒?唐蒙一点头:不错,这是用来驱腥的。黄同道:我们南越日常烹鱼,也用酒来驱腥。不过我家贵人别有一种驱腥之法,待我唤来,给大使品鉴一下。

他对唐蒙的态度,有了一丝微妙的变化。先前还只是公事陪同,如今却更像是迫不及待与同好分享心得。

唐蒙对此自然是乐于听从。黄同示意稍候。过不多时,船外传来一个清脆的女子叫卖声:卖酱咧,上好的肉酱鱼酱米酱芥末酱咧,吃完回家找阿姆咧。

那声音清澈干脆,字字咬得清楚,一口气报出一长串名字连气都不喘,如一粒粒蚌珠落在铜鼎之上。

声音由远及近,过不多时,一个黄毛丫头来到了甲板上。这小姑娘看面相十六七岁,四肢瘦得似竹竿一样,皮肤黝黑,头上却插着一朵素白色的栀子花,两只大眼睛忽闪忽闪。她背着一个半人高的大竹篓,整个人晃晃悠悠,感觉随时会掉下水似的。

小姑娘熟练地跳上甲板,把大竹篓卸下来打开。只见竹篓里面分成十几个小草袋,每个草袋里都塞着一个人头大小的陶罐。贵人想要什么酱?小姑娘问。黄同朝篓子瞥了一眼:你这里可还有枸酱?小姑娘迟疑了一下:还有一点,三文钱一贝。黄同道:我们不是吃,是烹鱼要用。”“那也要三文钱一贝。

黄同了一声,这酱仔真是认死理,也不看看跟她讲话的是谁。他懒得计较,说那就三文吧。小姑娘转身从最下面的草袋里掏出一个小罐子,罐体偏白。看得出,她对这个小罐颇为珍惜,外面还裹了一圈用麻草编的套子,怕它无意中摔碎。

(有删改)

【注】①本文节选自《食南之徒》,马伯庸长篇小说,集历史、文化、美食于一体。小说写喜好美食的大汉使者唐蒙,来到食材丰富的南越之国,他所要面对的不止是美食,还有美食背后的种种。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描写船灶的火光、浓浓的蒸汽、不同的厨具等,营造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厨环境。
B.黄同坚持岭南人的传统做法,即杀鱼时不刮鳞。唐蒙对此表示不满,并亲自处理另外一条嘉鱼。
C.在品尝了用甘蔗烹制的嘉鱼后,黄同感慨南越盛产甘蔗却未想到可用以烹鱼,流露出悔恨之意。
D.唐蒙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分析,推断出老渔民的真实身份,这展现出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小姑娘卖酱的情节,巧妙地连接了故事的前面部分,也展示了岭南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
B.在争执时,唐蒙与黄同的语言充满了火药味,而在和解之时,两人的语言则变得温和而亲切。
C.“插着一朵素白色的栀子花”,使小姑娘具有清新的气息,体现其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D.小说与鲁迅的《祝福》一样,采用故事套故事的结构,使叙事更为复杂,文化意蕴更为丰厚。
8.黄同对唐蒙态度发生转变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说明。
9.小说围绕“烹饪嘉鱼”展开,产生了诸多独特的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士君子之有勇而果于行者,不以立节行谊而以妄死非名,岂不痛哉!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出,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我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遂辞而行。曾子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子思居于卫,缊袍无表,二旬而九食。田子方闻之,使人遗狐白之裘,恐其不受,因谓之曰:人,遂忘之。吾与人也,如弃之。子思辞而不受。子方曰:我有子无,何故不受?子思曰:伋闻之,妄与不如遗弃物于沟壑。伋虽贫也,不忍以身为沟壑,是以不敢当也。

(节选自《说苑·立节》)

材料二:

仲尼曰:灵公污,晏子事之以整齐;庄公壮,晏子事之以宣武;景公奢,晏子事之以恭俭。晏子,君子也!三君而善不通下,晏子,细人也!晏子闻之,见仲尼曰:婴闻君子有讥于婴是以来见如婴者岂能以道食人者哉!婴之宗族待婴而祀其先人者数百家,与齐国之简士待婴而举火者数百家,臣为此仕者也。晏子出,仲尼送之以宾客之礼,再拜其。反,命门弟子曰:救民之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外篇上》)

【注】①曾子:名参,字子舆。②子思:即孔极,字子思。孔子的孙子。③晏子:晏婴,字仲,史称晏子。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婴闻君子A有讥于B婴C是以来D见E如F婴者G岂能以道H食人者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弊,指破旧,与《过秦论》中“秦有余力而制其弊”的“弊”意思不同。
B.“吾假人”与《劝学》“善假于物也”两句中的“假”意思不同。
C.相,指观察,与《论语》中“愿为小相焉”的“相”意思不同。
D.“再拜其辱”与《马说》“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两句中的“辱”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不接受鲁国国君的馈赠,鲁国使者对此不解,认为这是国君主动送给曾子的,可以接受。
B.田子方派人给孔伋送去白狐皮做的衣服,担心他不接受,便说了一些理由,但孔伋并没有接受。
C.孔子赞扬晏子能根据三位国君的不同情况来侍奉他们,但对晏子不能善待手下人的做法不满。
D.在听完晏子的阐述后,孔子以礼送别晏子,又告诉门人,晏子不自夸不自傲,是真正的君子。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我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2)虽贫也,不忍以身为沟壑,是以不敢当也。
1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孔子具有哪些良好品质。
2024-05-25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辛弃疾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注】①淳熙十五年冬,辛弃疾闲居江西,陈亮特地去拜访他,两人饮酒高歌,议论世事,写词唱和。②此句词人运用了两个典故:陈登(字元龙)和友人交往时豪放高迈不拘礼仪;陈遵(字孟公)热情待友。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笑富贵千钧如发”句写词人与陈亮都视富贵如毛发,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二人性情相投。
B.“重进酒,换鸣瑟”写当权者偏安一隅,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流露出词人的悲愤之情。
C.“千里”句中的“空”字表达了词人对朝中当政者打击排斥主战派的无比怨忿,感情沉郁。
D.“看试手,补天裂”句中词人使用“女娲补天”这一典故,既是激励友人,同时也是自我勉励。
16.本首词上阕写到的“雪”与“月”,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昨日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