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7届河南南阳一中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河南 高三 阶段练习 2017-07-19 12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现代文阅读
神秘莫测北极光
最早记录北极光的是挪威编年史《国王的镜子》,成书大约在1230年。直到17世纪后期,英国天文学家埃德蒙·哈雷才第一次将极光与地球磁场联系起来。这一时期,法国科学家雅克·德麦兰是第一个提出极光和太阳有关的人。
人们发现,当太阳风到达地球,它们被看不见的盾牌——地球磁场偏转。地磁层是地球周围一个保护层,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巨大磁化区域,是太阳高能带电粒子的天然屏障,正是有了这道屏障我们才能安稳地生活在地球上。地磁层的外边缘与行星际交界的地方叫作磁层顶,在地磁南北极上方的磁层顶形状像漏斗,少量的太阳风带电粒子可以从此处“漏”进磁层,在地球附近沿着磁力线绕圈,同时向地球两极沉降,在沉降过程中和地球高层大气发生碰撞,发出灿烂的光芒,这就是极光。碰撞通常发生在距离地面80---300千米的高度,绿、蓝、白、红四色光芒在天空中形成了一个椭圆的环形区域,也就是极光环带。
极光的发光原理跟霓虹灯相似。霓虹灯管中封存着氖、氩等惰性气体,电子在其中跑来跑去,撞到气体原子时,就会使后者受激发光。不同的原子在不同条件下受到激发,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极光也是如此,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闯入地球大气层时,会在不同的高度撞到不同的气体分子,发出不同颜色的光。通常来说,在200千米以上的高空,带电粒子撞到氧原子时,氧原子会受激发出红光;在100~200千米高空,氧原子则会受激发出黄绿色光,这是极光最明亮、最常见的颜色。电离状态的氮则会发出蓝光,中性的氮受到撞击时发出的则是紫红色光。北极光一般遵循持续11年的太阳活动周期,太阳活动剧烈的年份是观察极光的好时候。观看极光的最佳地点当然是在高纬度地区。
不光地球上有北极光,很多行星都会出现这样的奇景,比如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这些行星都有大气和磁场,极光以同样的机制出现。木星和土星这两颗行星的磁场比地球更强,哈勃太空望远镜可以清楚地看见这两颗行星的极光。
北极光是否会出声,这是一个未解之谜。很多人宣称强烈的北极光会伴随着声音,记录在案的极光声音类似于“噼啪”声和低沉的轰鸣声,持续时间短暂而微弱。挪威天体物理学家布莱克表示,“北极光发生在离地表80千米以上的空间,那里近乎真空。因为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声音很难传到地面上。”对于这个问题有一个有趣的解释。1911年,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挪威探险家罗尔德·阿蒙森的同伴约翰森在日记里写道,阿蒙森出去之后告诉同伴,他呼气时能听到自己的呼吸被冻住的声音。于是约翰森和另外一个人也出去尝试了一下,同样也听到了“噼啪”声,这种声音他们曾在挪威斯瓦尔巴群岛出现强烈极光的时候听到过。而当他们屏住呼吸,摇晃脑袋时,声音就消失了。
2012年,芬兰研究人员曾在一个极光观测地发现,声音来自地面以上约70米的高空,而北极光则出现在地面以上约120千米的地方。科学家无法确定声音是如何出现的。至今,极光还有很多无法解释的现象,比如令人震撼的极光碰撞等现象。随着对太阳和地球磁场的深入了解,人们会发现北极光越来越多的秘密。 (选自《三联生活周刊》曹玲,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关于“极光”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极光与地球磁场有着密切联系,而将二者联系起来的第一人是英国天文学家埃德蒙·哈雷,而最早记录北极光的国家是挪威。
B.极光是少量的太阳风带电粒子从地磁两极上方的磁层顶进入磁层旋转并向两极沉降,与地球高层大气发生碰撞而发出的光芒。
C.极光通常发生在距离地面80~300千米的高空,绿、蓝、白、红等颜色的极光形成一个椭圆的环形区域,被称之为极光环带。
D.极光是会发出声音的,只是在地面上很难听到,记录在案的极光声音类似于“噼啪”声和低沉的轰鸣声,持续时间短暂而微弱。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类能安稳地生活在地球上,不受太阳高能带电粒子的辐射危害,是因为在地球周围有一道被称为天然屏障的地磁层保护着。
B.霓虹灯是根据极光的发光原理制造的,将霓虹灯管中封存氖、氩等惰性气体,让电子在其中与它们碰撞,而使后者受激发光。
C.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闯入距地面80~300千米内的大气层时,在不同高度即使碰撞到相同气体分子,气体也可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挪威探险家阿蒙森能听到自己呼吸时被冻住的声音,这种“噼啪”声同约翰森在挪威斯瓦尔巴群岛出现强烈极光时听到的一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极光的发生同大气和磁场有关,木星和土星的磁场比地球磁场强很多,这两颗行星的极光比地球上的极光可能更明亮、更绚烂。
B.观察极光不光要选择最佳地点,还要选择好时间,极光一般遵循太阳活动的周期,太阳活动剧烈的年份才是观察极光的好时候。
C.布莱克认为阿蒙森等人听到的“噼啪”声不是极光发出的声音,因为在离地面80千米以上的高空接近真空,声音不能传到地面。
D.人类尽管很早就有国家记录极光和科学家们研究极光,但是直到现在,如极光的碰撞、极光的声音等还有很多无法解释的现象。
2016-12-1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河南南阳一中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守仁天姿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旨。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数年无所得。弱冠举乡试,学大进,好言兵,且善射。正德元年冬,权阉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弟子盈天下,世遂有“阳明学”云。十一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至,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远近惊为神。十四年,命勘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______守仁计取南昌,宸濠惧,尽发南康、九江兵。丙辰复战,官军却,守仁斩先却者。诸军殊死战,贼复大败。明日, 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初,京师闻变,诸大臣震惧。王琼大言曰:“王伯安居南昌上游,必擒贼。”至是,果奏捷。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世宗深知之,甫即位,趣召入朝受封。思恩、田州土酋卢苏、王受反,乃诏守仁以原官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乱平,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行至南安卒,丧过江西,军民无不缟素哭送者。隆庆初,廷臣多颂其功。诏赠新建侯,谥文成。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龙场万山/ 丛薄苗僚杂居/ 守仁因俗化导/ 夷人喜/ 相率伐木为屋以栖/ 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B.龙场万山丛薄/ 苗僚杂居/ 守仁因俗化导/ 夷人喜相率/ 伐木为屋以栖/ 守仁穷荒无书/ 日绎旧闻/
C.龙场万山丛薄/ 苗僚杂居/ 守仁因俗化导/ 夷人喜/ 相率伐木为屋/ 以栖守仁/ 穷荒无书/ 日绎旧闻/
D.龙场万山/ 丛薄苗僚杂居/ 守仁因俗化导/ 夷人喜相率伐木/ 为屋以栖守仁/ 穷荒无书/ 日绎旧闻/
5.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格物指推究事物的道理,成语“格物致知”指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B.弱冠指男子十八岁,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故称弱冠。
C.阳明学是由明代大儒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因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故其学说被称为阳明学。
D.缟与素都是白色的生绢,缟素指白色的丧服,做动词时可理解为穿白色的丧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天资聪明,潜心向学。十七岁和上饶娄谅谈论朱熹格物致知的大意,后来在阳明洞中苦思潜修,顿悟要义,学业大进。
B.王守仁刚正不阿,不惧权贵。他反对当权太监刘瑾滥捕上疏救戴铣等人,触怒刘瑾,结果被廷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C.王守仁善于用兵, 精于奇谋。巡抚南、赣,他亲率精锐士兵,出其不意直捣贼巢;计取南昌,纵火烧船,三十五天就平定宁王叛乱。
D.王守仁文武全才,颇受赞誉。他创立“阳明学”,弟子遍布天下,多次剿贼平乱,战功赫赫,百姓称赞,廷臣颂功,朝廷追封。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守仁急趋吉安, 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 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
(2) 微守仁, 东南事几殆,世宗深知之,甫即位,趣召入朝受封。
2016-12-13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河南南阳一中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题。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8.尾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它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9.“闲”是全诗的“诗眼”,试联系全诗谈谈作者是怎样体现老翁“安闲”这一特点的。
2016-11-29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河南南阳一中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金石可镂”两句,以雕刻为喻,阐明了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道理。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驰骋疆场、气势磅礴的两句是 “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古渡头

叶紫


       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过湖吗,小伙子?”
       “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哆。”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
       “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
       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哪里来的呀?”
       “从军队里回来。”
       “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
       “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
       “唔!……”
       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
       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我的心里偷偷地发急,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于是,我说:
       “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
       “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
       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好在天气和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
       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烟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我躺着,一面细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诀。
       “……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这湖上有多少歹人啊!……我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病中看见你这样远跑回去。只是,我呢?……我,我有一个桂儿。你知道吗?我的桂儿,他比你大得多呀!你怕不认识他吧?外乡人……那个时候,我们爷儿俩同驾着这条船。我给他收了个媳妇……”
       “他们呢?”
       “他们?那一年,北佬来,你知道了吗?北佬打了败仗,从我们这里过,我的桂儿给北佬兵拉着,要他做佚子。桂儿,他不肯,脸上一拳!我,我不肯,脸上一拳!……小伙子,你做过这些个丧天良的事情吗?……
“小伙子!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我的儿媳妇改嫁给卖肉的朱胡子了,我的孙子长大了。可是,我看不见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肯给我……他们说:‘等你有了钱,我们一定将孙子给你送回来。’可是,小伙子,我得有钱呀!”
       “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过湖……”
       “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
       “小伙子,你是有爹妈的人,你将来也得做爹妈的。我欢喜你,要是你真的有孝心,你是有好处的,像我,我一定得死在这湖中。我没有钱,我寻不到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不认识我,没有人替我做坟,没有人给我烧纸钱……我说,我没有丧过天良,可是天老爷他不向我睁开眼睛……”
       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脚在船舱边下力地蹬着。可是,我寻不出来一句能够劝慰他的话,心头像给什么东西塞得紧紧的。
       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起来,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可是,第二天,又是一般的微风,细雨。太阳还没有出来,他就把我叫起了。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异样的表情来,好像昨夜间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我目不转睛的瞧着他。
       “有什么好瞧呢?小伙子!过了湖,你还要赶你的路程呀!”
       离开渡口,因为是走顺风,他就搭上橹,扯起破碎风篷来。他独自坐在船艘上,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
       我住在这古渡前头六十年。     
       我不管地,也不管天,
       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
       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
       ……

(有删改)

1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渡夫的人生遭遇和心灵世界,反映了动荡不安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B.渡夫不愿马上开船送我过湖,还教训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这让我暗自吃惊,因为我担心他谋财害命。
C.渡夫没有让我回到岸上去,而是让我在他船里过一宵,因为他看我太年轻,怕我遇到不测,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
D.渡夫在船里把他儿子桂儿被北佬抓做佚子的事情告诉我,这一方面表达他对我孝顺母亲的赞赏和羡慕之情,一方面表达他失子之后的孤独和忧虑。
E.第二天一早,我被渡夫叫起来之后,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发现他的脸上没有什么异样的表情,想知道他为什么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12.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13.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14.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性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