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7届高三第四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 高三 模拟预测 2017-07-07 5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名著阅读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时装、明星、流行歌曲、电子游戏让我们应接不暇,时尚的、通俗的、大众的、流行的文化在我们身边 ,而高雅的、精英的、经典的文化却与人们日益疏离,渐行渐远。这是文化      的必然,还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偶然?确实让人颇费

A.汹涌澎湃 演绎 思悟B.纷至沓来 演进 思悟
C.汹涌澎湃 演进 思量D.纷至沓来 演绎 思量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2. 下列几则新闻,评论的标题,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反腐不要忘了打“苍蝇”!》
B.《漫天飘过“王宝强”,媒体还能做些什么?》
C.《保护文物,法治的“钢牙”莫要“龋”了!》
D.《惠民资金成“唐僧肉”?》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列关于我国二十四节气的先后排序,有误的一项是
A.立春一谷雨一惊蛰一清明
B.立夏一小满一 夏至一小暑
C.立秋一处暑一白露一寒露
D.立冬一大雪一冬至一大寒
2017-06-21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中学2017届高三第四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4. 人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元素,而文人亦常在诗作中流露对人伦的真切感受。我国传统将人伦略分为五个层次:夫妇、父子,兄弟、朋友,君臣;为了更切合实际,可以稍稍改动为:夫妻,亲子,手足,朋友,群己。下列诗篇,其内容符合此排序的选项是(       
甲:自君之出矣,罗帐咽秋风。思君如蔓草,连延不可穷。
乙:游人武陵去,宝剑值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丙: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丁:一春檐溜不曾停,滴破空阶藓晕青。便是儿时对床雨,绝怜老大不同听。
雁回杳杳浑无梦,鹊语啾啾似有凭。忽得远书看百过,眼昏自起剔残灯。
戊:灯怯寒威焰不青,忽闻急雪打窗棂。宵深未敢抛刀尺,为伴孤儿课一经。
A.甲丙乙丁戊B.丙乙甲丁戊C.甲戊丁乙丙D.丙丁戊甲乙
2019-12-27更新 | 264次组卷 | 12卷引用:2010年重庆市一中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名校
5. 文学作品往往呈现作者不同的思想倾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表达追求涅槃永生的佛教思想
B.“生灭原知色即空,眼看倾国付东风”,表达诸行无常的佛教思想
C.“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表达言不尽意、得意忘言的道家思想
D.“安得广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民胞物与的儒家思想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厓门①吊古记

[明]方良永

弘治甲子春二月丙午,予出海北,取道新会县。县官属谒既,予进知县罗侨,语之曰:“厓山之事,千古痛愤。办香敬吊,行与子偕。”乃具牲帛,僦民舟习海行者以行。

夜二鼓,乘汐出港口,风静波平。天未明抵岸。启篷窗,东视厓门甚迩,景色曚曚未辨。登岸,典祠者于道左。少顷至祠下,达观殿宇碑亭,考其营建颠末。中祀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公,两庑皆祀同时死节诸臣。其额与祭,则皆上请于朝,得旨俞允者也。观礼毕,易便服,穿丛薄间,从西上直至山巅。转顾后山苍翠,亭耸如扆②;环视左右山,逶迤盘踞,如虎伏龙行,水绕其势如弯弓。隔岸诸峰层叠,秀丽如画。较以形胜,此亦足恃,而顾不能救国之亡,岂地势无与于人事;抑天命已去,非此所能胜欤?悄然而退。

予回舟,伫立岸上,见水鸟飞鸣而下上,渔歌互答于两涯。追思往事,黯然伤怀。徘徊间,典祠者曰:“前有奇石可往观。”予遂乘小舟径诣石处,蹑磴仰视,巨石如屏。屏石有刻,已磨灭不可读。顾问典祠者,云旧有大刻“元柱国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近巡按广平徐公瑁易刻曰:“宋丞相陆秀夫太傅张世杰死事于此。”今石长字没矣。予窃论弘范宜不足责。宋之执政,以国与人,如弃遗余,恬不知恤。非得二公振起其间,天理民彝③,或几乎息。彼弘范犹元臣也,何足深咎。况二三公之名实,昭然史册间,当与日月争光;区区摩崖④,胡能轻重,而必与之较争哉!

因与罗尹论厓山事:谓当宋室播迁之时,三公非顾命大臣,皆无与国休戚存亡之义,即使不死,亦无敢非之者。今其孤忠大节,乃出于寻常之所不料,此所以尤使后人追思景慕,不容但已也。祠有田三顷余,乃知县废寺遗业所充。又山故无虎豹,居民素不为盗,巡司虽设,频年无捕获功。天既薄暮,予独坐舟中,感今念昔,屡就枕而不成寐。

既竣事,咸曰:“自有厓山之行,天日无此晴霁,风波无此平妥也。”

(选自《方简肃文集》卷五,有删节)

[注]①厓门:即崖山,位于广东新会南大海中。南宋末,宋军与张弘范统帅的元军在此决战,宋军全军覆没,张世杰、陆秀夫等大臣及宋少帝赵昺殉国,宋亡。②扆(yǐ):屏风。③民彝:人伦。④摩崖:在山崖上书刻文字。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出按海北                        按:巡行、巡视
B.登岸,典祠者逆于道左      逆:迎接
C.予回舟次                     次:停留
D.乃知县割废寺遗业所充           割:划拨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出京巡察,途经新会,因感南宋厓山之事而痛心悲愤,所以请新会知县陪同,置备祭品,渡海前往敬吊忠烈。
B.作者登厓山之巅,见群山蜿蜒,高耸如屏,流水环绕,势如弯弓,因此认为宋军覆灭在于未能据险坚守。
C.祭祀后,作者伫立岸边,回想当年战事,不禁内心怆然。写眼前水鸟飞鸣,渔歌互答,意在以乐景衬哀情。
D.作者认为,三公未被先帝托以辅国重任,并无和国家共存亡的责任,但却能忠贞自持,这使他们尤为后人怀念景仰。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具牲帛,僦民舟习海行者以行。
(2)较以形胜,此亦足恃,而顾不能救国之亡,岂地势无与于人事;抑天命已去,非此所能胜欤?
9.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对摩崖石刻不必与之较争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解说。
2017-07-0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中学2017届高三第四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1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甁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这首诗大约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这时诗人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


(1)简要说说“晓晴寒未起”中的“寒”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2017-06-2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中学2017届高三第四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