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福建 高二 期中 2018-05-10 2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一种深久的不安

乔叶

有时候,走在街上,看见穿得很破的收废品的老人,骑着锈迹斑斑的三轮车,摇着牛皮纸扎成的拨浪鼓,在繁华的大街上一脸灰尘,我就会觉得不安。看见卖水果的小贩,小心地拎起一串葡萄,把那些裂了口的果子仔细地摘下,然后把它们最大最好的那一面朝外码好,在薄暮里用芭蕉扇赶着聚拢过来的蚊蝇,我也会觉得不安。看见人力车夫坐在树阴下,寂寞地抽着烟,眼神却毫不懈怠地关注着来来往往的人流,仿佛要在第一时间捕捉到他们的乘客,我还会觉得不安。

②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每月赚多少,有几个孩子,住在什么地方。除了从表象上对他们的职业生活有一点认识,我对他们一无所知。可我就是无法抑制自己的这种不安。他们也是有幸福的,我想。生意顺畅的时候,年节团聚的时候,雨天憩息在家里喝点小酒的时候……我相信他们的快乐,也欣赏他们的享受,可我还是感到不安。而我不安的原因听起来竟是这样矫情和可笑——因为我的物质生活比他们富足。

精神生活充满了主观性和不确定性,是不能比较的。我知道。可物质生活上我确实比他们富足。每当我掏出钱夹去消费时,就不由得会想到他们。一件专卖店里的名牌T恤,一道豪华饭店里的特色佳肴,一辆已经在路边等候的帕萨特出租车……每当我把目光投向这些昂贵的事物时,总有些莫名其妙的忐忑和心虚。仿佛我在无形中欠了他们什么,而不能无所顾忌地去花这些其实是自己一分一角挣来的钱。

有很多人的物质生活都比他们好,也比我好,我知道。我只是平民百姓中的一分子。然而即使是平民百姓,也有三六九等。我不是最低的一等,也不是最高的一等。如果作为最低等,我一定不会甘心。但是当我看到真的还有那么多人在我的界线之下生活时,我却无法对自己理直气壮地说:花自己的钱,想他们干什么,比你过得好的人多着呢!

似乎是有些神经,有些自作自受。仿佛他们都是我多年以前的亲人,我今天的生活是踩在他们的肩膀上才拥有的。——可细细想来,难道不是么?我的上几辈的亲人中谁没有和他们一样在最狭窄的空间里挣扎过?谁不是和他们一样为了最基本的生计奉献着自己最浓稠的汗水?他们中有多少人敢去翻看“梦特娇”的标价?有多少人摸过五星酒店里的紫檀雕筷?有多少人会识别蓝鸟和奔驰的标志?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我怎么能够容许自己这么快就割断我和他们之间最本质的那种血脉关联?

我做不到。鲁迅说过,生存不是苟活,温饱不是奢侈,发展不是放纵。而我已经看到有太多的人正在奢侈和放纵中苟活着。我不想这样。我常常会问自己:有必要穿这么好的衣服么?有必要吃这么贵的菜么?有必要坐这么好的车么?答案常常不是肯定的。那么,我就会坚定地远离这些东西,去做一种最经济的选择。

我不评价别人的消费。这是个性化的时代,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只尽力来控制自己,不让自己的欲望随着时尚的标准而高涨。仿佛只有这样,自己才不会离那些底层的人们更远,同时也才能让心灵获得最质朴的感知和最踏实的抚慰。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看到其他人物质生活没有“我”富足就感到不安,在许多人看来,这种解释可能十分矫情可笑。
B.每当“我”把目光投向这些昂贵的事物时,总有些莫名其妙的忐忑和心虚,主要是因为我挣钱太容易了,没有付出多少血汗。
C.本文作者的情感是清晰的,她对不甘心在社会底层生活的人们既抱有同情,又表达了崇敬之情,表现出一位知识分子的可贵良知。
D.作者大概是农村人的后代,耳闻目睹过农村人挣扎求生的艰难,所以对社会底层百姓有天然的亲近感。
E.虽然作者说不评价别人的消费,因为在个性化的时代这是不被法律许可的,但作者还是想通过本文去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
2.第⑤段中作者说:“仿佛他们都是我多年以前的亲人,我今天的生活是踩在他们的肩膀上才拥有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结合本文并联系现实,谈谈本文第⑥段所引用的鲁迅的“生存不是苟活,温饱不是奢侈,发展不是放纵”的现实意义。

二、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4.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造化之尤物也        信:相信                 吴丝蜀桐高秋               张:演奏
B.庖月更刀,折也     族:众                    戍卒叫,函谷             举:举起
C.项王身亦十余创     被:遭受                 钟鼓玉不足贵               馔:吃喝
D.以神而不以目视     遇:会合、接触       往往狂垢污                  阳:明显的
2018-05-06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5.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我。             吾欲护汝,则不吾意。
B.碧峰巉然孤起,干云霄。                           辞楼下殿, 来于秦。
C.望之如浮水面,亦一也。                           余既耸然之。
D.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018-05-06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三、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6. 下列选项中特殊句式不同的一项
A.戍卒叫, 函谷举               然今卒困于此
B.技经肯綮之未尝                 秦人不暇自哀
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D.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018-05-06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常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司马迁《项羽之死》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通常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秦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此处泛指山的东面。
B.都尉,是秦汉时代重要的中高级武官。秦和汉初,每郡设有郡尉,秩比二千石,辅助太守主管军事。
C.江东,指长江下游江南一带,因长江在今安徽南部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古代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
D.籍,项羽的字。古人为表示尊重,称别人称名;为表示自谦,称自己称字。如《鸿门宴》中的“不然,籍何以至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率领八百骑兵突围的项羽在阴陵迷路,向一农夫问路,却被欺骗向左行,误入大泽,导致被汉军追上,再次被围于东城。
B.项羽刚愎自用,到最后也不反省自己为何失败被围,而是把失败归为“天之亡我,非战之罪”,并用一场“快战”证明“非战之罪”。
C.原本想要渡乌江突围的项羽,想到自己从江东带来的八千子弟都已牺牲,便自觉不能苟活,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于是放弃渡江,决一死战。
D.项羽重情重义,死前把自己的乌骓马交代给别人照顾,即使面对吕马童,也毫无怨恨,用自己的生命帮助对方取得赏金封侯的奖赏。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2)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
2018-05-06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五、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武侯庙

佚名

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曛。

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

正统不惭传千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10.对以上两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蜀相》首联自问自答,记祠堂所在,表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向往,描绘出祠堂环境的静谧、肃穆。
B.《武侯庙》首联描写了祠外的美丽风光,《蜀相》颔联描写了祠内的美好春光,这些都含蓄地赞美了诸葛亮的高风亮节。
C.《蜀相》颈联赞美了诸葛亮的匡世雄略和鞠躬尽瘁,《武侯庙》颔联表达了对诸葛亮统一中原愿望未能实现的遗憾。
D.《蜀相》尾联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惋惜和遗憾的情感,《武侯庙》尾联表达了不以成败论英雄及对武侯的崇敬之情。
E.两位诗人都以诸葛亮自况,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表达了哀伤之情。
11.“南阳祠宇空秋草”一句中的“空”与“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含意一样吗?你认为这两句诗哪一句写得好?请说出理由。
2018-05-10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2.对本诗的内容赏析,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A.首联写田家,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
B.颔联写自然景色,白鹭飞行,黄鹂鸣啭,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面对美景,诗人感慨万端,心生归隐之情。陶醉不已。
C.颈联写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显示出诗人的孤独寂寞及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D.尾联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正反,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淡泊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的结果。
E.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流露出诗人对淳朴田园生活的深深眷爱,是王维田园诗的一首代表作。
13.前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试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为例,说说他画出了怎样的意境。
2018-05-10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