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校级联考】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浙江 高二 期中 2018-12-03 7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 下面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凭借这信心,我们能够将我们国家刺耳的争吵声,转化为歌诵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乐章;凭借这信心,我们可以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zhēng)扎、一起为自由奋斗。
B.当这种内心的悦乐向外突发,与大自然的乐趣和艺术的奔放融合在一起,当这种悦乐为阳光所(yíng)绕,为音乐所振奋,为带圆柱形门廊的体育馆所珍藏时,该是怎样的情景呢?
C.他(juǎn)缩在绳绑里,一阵惊惶和痛苦的抽搐散布到他脸上每一根经络,但是他没有叹一口气,只是把头向后转转,向右转转,又向左转转,并且把头摇得像腰上被牛虻叮过的公牛。
D.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搞清事实的真相,才有可能不辱于祖国所赋于我们的伟大使命。在这种时刻,如果怕冒犯各位的尊严而(jiān)口不言,我将认为自己是对祖国的背叛。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的文人历来有出游的嗜好。[甲]李白的狂放,除去金樽对月“将进酒”,就是仗剑浩歌“行路难”;而在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途中,大诗人陆游肯定会有不同于“铁马冰河”的全新感受。相对于逼仄的书斋来说,外面的世界缤纷浩阔,“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这又是何等的令人神往!

[乙]于是,他们打点一下行装,收拾起几卷得意的诗文(那大抵是作为“行卷”走后门用的),洋洋洒洒地出门了。[丙]一路上访友、拜客,登临名胜,走到哪里把诗文留在哪里。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这些彬彬弱质的文人肯定会有相当一部分时间要消磨在旅途中,而驿站,便成了他们诗情流溢和远游行迹的一个汇聚点。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是B.逼仄C.打点D.洋洋洒洒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每年都有名人离世的消息,但李咏的突然离开似乎格外令人震惊和难过。这或许不仅因为他有极高的国民度——那些年带给全国观众那么多轻松和快乐,还更是对他英年早逝的惋惜。
B.古人在写诗过程中常常倾注颇多心力在一两个字上,这一两个字常常使诗歌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产生出来。
C.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作为一种方法论,它已经深深渗透到了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每一个元素之中,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之一。
D.在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我们是否能够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关系到我省经济的长远发展,关系到全省人民的福祉,因此必须要防止“精神懈怠”。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通称为《诗三百》,汉代时被儒家尊为经典。它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道路。《诗经》的“六义”是指 “风”“雅”“颂”“赋”“比”“兴”。重章叠句是它常用的一种手法,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
B.曹禺,原名万家宝。他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被人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其代表作品有《雷雨》《茶馆》《北京人》。其中《雷雨》是一部四幕话剧,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
C.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属于楚辞体。诗人写到自己喜欢把江离和芷草披在身上,把秋兰结成饰物挂在身边,这突显了他喜欢花草、热爱自然的品性。
D.维克多·雨果,法国作家,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2018-11-30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6. 下列对课内诗词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蜀道难》开篇以三个蜀地方言叹词“噫”“吁”“嚱”领起,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 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哀怨的基调。
B.《登高》颈联直抒胸臆,“悲秋”二字是诗眼,流露出作者沉痛的感情。诗人目睹阔大苍 凉的秋景,不由得想到自己一生漂泊不定,年老沦落他乡、体弱多病的处境,无限悲愁之 绪顿时涌上心头。
C.《琵琶行》里有一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是描写了琵琶曲终的寂静场 面,正面突出了乐曲的感染力,同时也写出了琵琶女高超的技艺。
D.《虞美人》和《雨霖铃》两首词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虞美人》描写的实景有“春 花秋月何时了”“小楼昨夜又东风”;虚景是“往事知多少”“雕阑玉砌应犹在”。《雨霖铃》 上阕实写,下阕虚写。

三、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易(0.85)
名校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又到一年开学季,2010年出生的适龄孩子报到,老师又要开始记每个学生的名字了。有人编了这么个段子:一年级的梓轩和子轩打架,撞伤了梓萱和子瑄,可馨、可欣和可歆跑过来劝架,撞到了若曦、若溪和若熙,梓睿和子睿告诉了班干部浩然和昊然,大家一起拉开了梓轩和子轩,扶起了梓萱和子瑄,最后子轩、梓轩、梓萱、子瑄在大家的帮助下握手言和。

材料二:最近一些新闻报道很火。一位家长给自己的孩子起名字,叫做王者荣耀,居然还是一个女孩;新一届小学一年级学生中,出现了刘小灵童、李锁铛然、程门立雪等名字;一年级老师在新生报到当天懵了——希璿、墨汧到底该怎么念?


(1)材料一反映了这一代家长给孩子取名时的一种什么现象?(不得超过25字)
(2)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试从家长心理角度分析一下出现以上取名现象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