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区级联考】北京市东城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2
北京 高二 期末 2019-03-09 5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著阅读、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诗是一种音乐,也是一种语言。音乐只有纯形式的节奏,诗则兼而有之。

语言的节奏是三种影响合成的。第一是发音器官的构造。呼吸有一定的长度,在一口气里我们所说出的字音也因而有限制;呼吸一起一伏,每句话中各字音的长短轻重也因而不能一律。念一段毫无意义的文字,也不免带几分抑扬顿挫。这种节奏完全由于生理的影响,与情感和理解都不相干。其次是理解的影响。意义完成时的声音须停顿,意义有轻重起伏时,声音也随之有轻重起伏。这种起于理解的节奏为一切语言所公有,在散文中尤易见出。第三是情感的影响。情感有起伏,声音也随之有起伏;情感有往复回旋,声音也随之有往复回旋。情感的节奏与理解的节奏,虽常相辅而行,不易分开,却不是同一件事。比如演说,有些人先将讲稿做好读熟,然后登台背诵,条理尽管清晰,辞藻尽管是字斟句酌来的,而听者却往往不为之动。也有一些人不先预备,临时信口开河,随临时的情感兴会和思路支配’往往能娓娓动听,虽然事后在报纸上读记录下来的演讲词,倒可能很平凡芜琐。前一派所倚重的只是理解的节奏,后一派所倚重的是情感的节奏。理解的节奏是呆板的,偏重意义;情感的节奏是灵活的,偏重腔调。

总之,语言的节奏是自然的,没有规律的,直率的,常倾向变化;音乐的节奏是形式化的,有规律的,回旋的,常倾向整齐。

诗源于歌,歌与乐相伴,所以保留有音乐的节奏;诗是语言的艺术,所以含有语言的节奏。就音节而论,诗是“相反者之同一”,像哲学家所说的:自然之中有人为,束缚之中有自由,整齐之中有变化,沿袭之中有新创,“从心所欲”而却能“不逾矩”。诗的难处在此,妙处也在此。想把诗变成音乐,变成一种纯粹的声音组织,那是无异于斩头留尾,而仍想保持有机体的生命。音乐不能明白表现的,诗可以明白表现,正因为它有音乐没有的一个要素文字意义。现在要把它所特有的要素丢开,让它勉强去做只有音乐所能做的事,无论它是否能做得到,纵然做得到,也不过使它变成音乐的附赘悬瘤。我们并非轻视诗的音乐成分。不能欣赏诗的音乐者对于诗的精微处恐终隔膜。

诵诗在西方已成为一种专门艺术。一方面要保留音乐的形式化的节奏,一方面又要顾到语言的节奏。西方人诵诗的方法有两种:戏剧诵和歌唱诵。有些诗人根本反对“戏剧诵”,以为诗的音律功用非在产生实际生活的联想,造成一种一尘不染的心境,使听者聚精会神的地陶醉于诗的意象和音乐。语言的节奏太现实,易起实际生活的联想,使心神分散。不过“戏剧诵”它的好处在能表情。有人设法兼收“歌唱式”与“戏剧式”,以调和语言和音乐的冲突。

(取材于朱光潜《诗论》)

材料二

朗诵就是用洪亮清晰的声音和多种语言手段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也就是文字作品的“无声化有声”的一种创作活动,通过把文字作品用声音的高低变化和不同节奏表达出来,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审美价值得以外化。诗歌朗诵是一种以诗歌为朗诵语料的二次创作。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形式多样化,可以书写,可以朗诵,可以品味,可以吟咏。诗歌朗诵的最大特点是充满感情的有声表达,具有表演性、文学性和艺术性,通过有声语言引起听者共鸣,使自己的感受接近作者的情感,再现场景,才可能去展现作者的情感、作品的内涵和美,因此诗歌朗诵与传统的背书不同,因为背书只要求能准确地背出来,并不要求声音的节奏和韵律。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从历代名篇佳作中挑选出诗歌进行朗诵,会改善我们做人的质地,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陶冶我们的审美情操。如果朗诵者不深入地分析了解作品,加强感受,体验作品中的思想,而为了完成任务,粗略地了解作品,就无法表达出应有的感情。

诗歌朗诵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近年来,有关部门组织了很多朗诵活动,如“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中华颂”“中国团体诗歌朗诵比赛”“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华夏文化纽带工程”“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朗读工程”,等等,还有传统媒体制作的一系列电视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为你读诗》等,使诗歌朗诵的方式不断创新,也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随着如今中国进入信息时代,手机、IPAD等智能终端日益普及,网络视听节目占据了人们很多时间,尤其是在当代快速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下,人们没有太多闲暇时间去进行朗诵,中国传统的诗歌朗诵艺术越来越被淡忘了,通过诗歌朗诵传承民族文化在形式、渠道、方式、方法等方面遇到了挑战。

(取材于王彦霞、王天雯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诗既有音乐的节奏,同时也兼有语言的节奏。
B.语言的节奏受发音器官、理解和情感的影响。
C.语言的节奏是自然的,没有外来的形式支配。
D.音乐不具备文字意义,它不过是诗歌的附属。
2.从内容看,材料一最有可能出自《诗论》的
A.第三章: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
B.第四章:论表现——情感思想与语言文字的关系
C.第六章:诗与乐——节奏
D.第八章: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
3.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字斟句酌:说话或写作的态度十分慎重。
B.信口开河:说话没有根据,不值得信任。
C.不逾矩:不遵守行为的准则。
D.附赘悬瘤:皮肤患有某种疾病。
4.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诗歌朗诵是对诗歌语料的一种二次创作。
B.诗歌朗诵具有表演性、文学性和艺术性。
C.诗歌朗诵要准确、有声音的节奏和韵律。
D.不断创新的诗歌朗诵方式越来越被淡忘。
5.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述诗歌朗诵的意义。
2019-02-27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东城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2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所谓“杀青”,以斩竹得名,“汗青”以煮沥得名,“简”即已成纸名,乃煮竹成简。后人遂疑削竹片以纪事,而又误疑“韦编”为皮条穿竹札也。秦火未经时,书籍繁甚,削竹能藏几U如西番用贝树造成纸叶,中华又疑以贝叶书经典。不知树叶离根即焦,与削竹同一可也。

凡造竹纸,事出南方,而闽省独专其盛。当笋生之后,看视山窝深浅,其竹以将生枝叶者为上料。节届芒种,则登山砍伐。截断五、七尺长,就于本山开塘一口,注水其中漂浸。恐塘水有时,则用竹枧通引,不断瀑流注入。浸至百日之外,加工槌洗,洗去粗壳与青皮。其中竹穰形同苎麻样,用上好石灰化汁涂浆,入楻桶下煮,火以八日八夜为

凡煮竹,下锅用径四尺者,锅上泥与石灰捏弦,高阔如广中煮盐牢盆样,中可栽水十余石。上盖楻桶,其围丈五尺,其径四尺余。盖定受煮,八日已足。歇火一日,揭樘取出竹麻,入清水漂塘之内洗净。其塘底面、四维皆用木板合缝砌完,以防泥污。洗净,用柴灰浆过,再入釜中,其上按平,平铺稻草灰寸许。桶内水滚沸,即取出别桶之中,仍以灰汁淋下。倘水冷,烧滚再淋。如是十余日,自然臭烂。取出入臼受舂,舂至形同泥面,倾入槽内。

凡抄纸槽,上合方斗,尺寸阔狭,槽视帘,帘视纸。竹麻已成,槽内清水浸浮其面三寸许。入纸药水汁其中,则水干自成洁白。凡抄纸帘,用刮磨绝细竹丝编成。展卷张开时,下有纵横架框。两手持帘入水,荡起竹麻入于帘内。厚薄由人手法,轻荡则薄,重荡则厚。竹料浮帘之顷,水从四际淋下槽内。然后覆帘,落纸于板上,叠积千万张。数满则上以板压。俏绳入棍,如榨酒法,使水气净尽流干。然后以轻细铜镊逐张揭起焙干。凡焙纸先以土砖砌成夹巷,下以砖盖巷地面,数块以往,即空一砖。火薪从头穴烧发,火气从砖隙透巷外,砖尽热,湿纸逐张贴上焙干,揭起成帙。

盛唐时鬼神事繁,以纸钱代焚第,故造此者名曰火纸。荆楚近俗,有一焚侈至千斤者。此纸十七供冥烧,十三供日用。其最粗厚者名曰包裹纸,则竹麻和宿田晚稻稿所今也。若铅山诸邑所造柬纸,则全用细竹料厚质荡成,以重价。最上者曰官柬,富责之家通刺用之。纸敦厚而无筋膜,染红为吉柬,则先以白矾水染过,后上红花汁云。

(取材于宋应星《天工开物》)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削竹同一可        (哂:笑)
B.恐塘水有               (涸:干枯)
C.火以八日八夜为        (率:大概)
D.以重价                      (射:谋求)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入纸药水汁其中                      星火
B.其最粗厚者名曰包裹纸            襟三江带五湖
C.则竹麻和宿田晚稻稿所        既自以心形役
D.纸敦厚而无筋膜                      名为鲲
8.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中华又疑以贝叶书经典。
②此纸十七供冥烧,十三供日用。
9.下列图片是根据文本内容绘制。请用四字词语为图片命名。


10.简述宋应星对“削竹片以纪事”的看法及其理由,你如何评价他的看法?
2019-02-27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东城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2

三、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11. 《论语》中多次提到“礼”,如:
①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②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③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请简要概述以上三则内容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2019-02-27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东城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2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