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浙江省台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
浙江 高一 期末 2019-11-04 71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piē)见       (zhuó)笨     (yà)根儿        (chán)而行
B.狭(ài)        (jí)        (chù)理品       (hōng)堂大笑
C.(wéi)幕       (jùn)永       (bāo)花生       命运多(chuǎn)
D.艾(hāo)       (dùn)       (xū)魆        (yǎo)无音讯
2019-10-3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那一成的希望在于她自己要不要活下去。人们不想活,情愿照顾殡仪馆的买卖,这种精神状态使医药一愁莫展。
B.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能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
C.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祖先有个根深缔固的观念,以为一切生灵,都有返本归元的倾向:鸟恋旧林,鱼思故渊,胡马依北风,狐死必首丘,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D.对鹿来说,它是死亡的警告;对松林来说,它是半夜里在雪地上混战和流血的预言;对郊狼来说,是就要来临的残羹冷炙的允诺;对牧牛人来说,是银行帐户透支的威胁。
2019-10-3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尤其是黄昏时分,水面散发出阵阵幽香,宛如船歌的一串琶音,而那银灰、淡紫的亭亭玉立的树干,排列得整整齐齐,有条不紊,宛如f小调叙事曲开头的几节。
B.但是如果有人教我填志愿书,即使现在,我仍会宁可让世间最爱我的人去失望,放弃为人敬仰的空中楼阁——什么英雄,什么将军,什么学者,什么大僚,全由他去。
C.琼珊认为当最后一片常春藤叶飘落下来,她也该走了,贝尔曼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不以为意,讽刺地咆哮了一阵。
D.他们都是中国人民的熟人,当年在我们的国土上不可一世,曾几何时,现在在这里重逢了。
2019-10-3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年来,非法进入南海中国管辖海域内从事捕渔活动的外籍渔船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中国渔政部门计划通过护航护渔等一系列行动来进一步宣示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B.造成围而不建的原因,一是由于列入了施工计划,围上后没有轮到施工;二是由于围挡建起来了,施工计划有变,围挡仍放在那里了。
C.专家普遍认为,由于此次油价上调,消费物价指数不但会受到一定间接影响,而且交通运输、农业、林业等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D.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对我的印象愈加鲜明深刻。
2019-10-3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5. 下面的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豪放词的代表词人,贬谪黄州期间,写下的前后《赤壁赋》是其代表作。
B.韩愈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废弃六朝以来华而不实的骈俪文,创作内容充实、形式自由的散文。
C.赫尔曼·黑塞,诗人、小说家。黑塞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这说明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
D.欧·亨利,美国短篇小说家。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他的小说往往以情节取胜,故事颇多偶然巧合,结局往往出人意料。
2019-10-31更新 | 178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6. 根据下面材料,概括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义和现实价值。(两处字数各不超过20个字)

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既是旧时国家行政的时间准绳,也是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的风向标,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乃至国际社会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二十四节气”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而其中蕴含的尊重自然、效法自然、爱护自然、利用自然、扶助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更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在应对日益恶化、发展难以持续的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的现在,更凸显出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共享价值。国务院参事冯骥才指出,“二十四节气”适应了自然规律,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它的申遗成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奉献,充足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可与尊敬。他说:“‘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有利于增强国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和敬畏。”


(1)文化意义:________
(2)现实价值: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