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9年11月28日 《每日一题》必修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
全国 高一 专题练习 2019-11-28 30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池洼然而方                         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羲之之书晚                            以其华山之阳名之也
C.一能不以废                               世殊事异,静躁不同
D.又告巩曰:“愿有记。”        会稽山阴之兰亭
2019-11-2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11月28日 《每日一题》必修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因寄所托             所托:爱好的事物
B.放浪形骸之外          放浪:任性不羁,放荡,放纵
C.况修短随化             随化:听任安排
D.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这此(集会)的诗文
3.下列语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A.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B.及其所之既倦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4.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生命之痛。
B.第二段交代作序目的,同时凸显兰亭集会的盛大。
C.作者深入思考生死的问题,否定人生虚妄的观点。
D.语言骈散结合,以散为主,音节齐整又富于变化。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2)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2019-11-2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11月28日 《每日一题》必修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欧阳行周文集序

(唐)李贻孙

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也。未甚识文字,随人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汨没之饥氓也。未知其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惟恐不及。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瓯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游娱燕飨,必召同席。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到于今伏之。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当代文柄,以变风雅。一命而卒,天其绝邪!

贻孙言故旧之分,于外氏为一家。故其属文之内多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于集。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请序。已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价微有文,又早死。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孙曰澥。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卒后嗣之愿云。


【注】①窅(yǎo):怅惘。②汩没:沦落③欧:通“瓯”。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其性所也多:超过
B.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振发:显扬
C.宜其当代文柄司:职掌
D.皆可于集征:验证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而彭祖乃今久特闻
A.随人问章句使天下之人,不敢言敢怒
B.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无如寡人之用心
C.君贻孙言旧故之分其身也,则耻师焉
D.亦卒后嗣之愿云
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叙述欧阳行周的成长历程,评定其文章特点,最后交代为文集作序的缘由,有接作序为其立传之意,读此可知欧阳行周为人为文之一斑。
B.欧阳行周年少时酷爱山水与读书,尽管乡人都不喜欢他,父母也为他的将来忧心忡忡,但他天资聪颖,文笔超群,终于成为福建最著名的文士。
C.欧阳行周写文章语词清秀,思维敏捷,能言人所未言,说理精辟,立论周密详尽,擅长抒情,叙事委婉曲折,是韩愈、李观等人的同道。
D.作者痛惜欧阳行周英年早逝,未能充分施展才干,又叹其身后萧条寥落,将敬仰、追念古人的深情寓于叙事、议论之中,颇能感人。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於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
(2)又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於寒素中,惟恐不及。
2016-11-18更新 | 1249次组卷 | 4卷引用: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浙江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

试卷题型(共 3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1
文言文阅读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65一般文言虚词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2-50.65王羲之(303-361)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6-100.65其他隋唐作者  史传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