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3 题号:1010478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二)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武帝立,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

  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馀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C.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D.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布衣,即为布制衣服,为古代庶人之服,这里借指平民,如“布衣之怒”。
B.射:中国古代“通五经贯六艺”中“六艺”——礼、易、射、御、书、数——之一。“射”不但是杀敌卫国的技术,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体育活动。
C.良家子:汉代规定应强制服役的七种人以及医、巫、商贾、百工之子女不能从军,其余人家子女被视为良家子,他们方可从军。这也是区分民众良贱的等级界线。
D.中贵人:中国古代帝王所宠幸的近臣,也专称显贵的侍从宦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信贫贱时品行并不高尚,受到很多人的厌恶。他经常寄人篱下,受人欺侮耻笑,但从未屈服。
B.李广爱兵如子,与士卒同甘共苦,很得军队爱戴,再加上骁勇善战,所以能威震匈奴,被称为飞将军。
C.李广作为将领能做到处乱不惊。李广带了百余名骑兵去追击三个匈奴人,后来却遇到了几千名匈奴骑兵,手下被吓得惊慌失措,他却下令下马解鞍来迷惑敌军。
D.李广出兵雁门关遭遇兵败而被俘,被押解途中得以逃脱,按律令被除去官职。因损失惨重,本人又被俘虏,应被处以死刑,后来得到他人帮助而被贬为普通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2)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
5.韩信为帅中之王,李广为汉之飞将。《史记》在人物塑造上很有特色,运用一些典型情节,把主人公塑造得栩栩如生。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韩信为帅而李广只能为将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 王 乃 使 使 斩 太 子 丹 欲 献 之 秦 秦 复 进 兵 攻 之 后 五 年 秦 卒 灭 燕 虏 燕 王 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大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扑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注:①宋子,县名。②庸:做工的人。③矐:熏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大怒,发兵诣赵                      益:增加
B.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     亡:逃跑
C.使击筑而                                      歌:歌曲
D.于秦始皇                                      闻:报告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B.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C.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D.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命令王翦的军队去攻打燕国,十月攻克蓟城,燕王喜和太子丹等率领全部精锐部队向东退守辽东。
B.燕王喜认为,如果杀掉太子丹,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一定会得到秦王宽恕,而社稷或许也得以祭祀。
C.高渐离隐藏在宋子这个地方作工,听到主人家有客人击筑,能听出声调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
D.高渐离取出自己的筑和衣裳,穿戴整齐来到堂前,满座宾客都用平等的礼节接待他,把他尊为上宾。
4.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
(2)家大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2017-10-20更新 | 4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范增数目项王,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毕毕请以剑舞固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公之参乘樊哈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杯杓,不能辞。遣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和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战河南                                   河:黄河。河南,黄河以南,与现在的“河南省”含意不同
B.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跟从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D.沛公不杯杓                            胜:能承受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君王为人不忍若/人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卑词谢罪,项羽说出告密人,项羽怒气全消,有和解意,并设宴招待刘邦。但范增蓄意杀死刘邦,使气氛越来越紧张。
B.项伯与项庄对峙,斗争处于相持阶段。于是张良出去招来樊哙。项羽得知樊哙的身份后,知其来意,强压怒火,赐酒给樊哙。
C.樊哙借项王“能复饮乎”之问慷慨陈词,锋芒毕露地指责项羽,赞扬刘邦。至此气氛又进一步缓和,但危机仍未解除。
D.刘邦逃回军中后,张良献玉给项羽和范增。范增将玉摔在地上,并用剑击碎,还骂项羽不足与谋,并断言刘邦将夺项羽天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2018-03-06更新 | 7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候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乙)

项籍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从高帝攻反燕王臧荼,虏茶,定燕地。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号为舞阳侯除前所食。从,斩首百七十六级,虏二百八十八人。别,破军七,下城五,定郡六,县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将军十二人,二千石已下至三百石十一人。

哙以吕后女弟吕须为妇,生子伉,故其比诸将最亲。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号为舞阳侯/除前所食
B.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号为舞阳侯/除前所食
C.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号为舞阳侯/除前所食
D.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号为舞阳侯/除前所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跽,又叫“长跪”,文中是说项羽由于警惕,单膝着地,上身挺直,准备应变。
B.彘肩,猪的前腿,《孟子》所说“鸡豚狗彘之畜”中的“豚”和“彘”都是指猪。
C.二千石,汉官秩,郡守体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因称郡守为“二千石”。
D.禁中,禁令所及范围之内,指封建帝王所居的宫苑,不许人随便进出,也称“禁内”。
3.下列对甲、乙两段文言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忠心护主,甲文中,刘邦在鸿门宴上遭遇项庄舞剑袭击,得到张良通知后,樊哙反应很大,“臣请人,与之同命”表现出其忠心大义。
B.樊哙直率勇猛,甲文中,樊哙勇闯军帐,丝毫不顾及项羽的身份,“瞋目视项王”,其后饮酒、啖生彘肩,也反映出面对项羽,他丝毫不胆怯。
C.项羽有英雄气概,甲文中,樊哙的勇猛、大胆、忠义、豪爽、磊落深得项羽欣赏,所以项羽对樊哙无礼闯帐的行为表现出了格外宽容的态度。
D.樊哙粗中有细。甲文中,他随机应变,面斥项王,不卑不亢却又一针见血;乙文中,他直言进谏而入人理,刘邦最终纳谏,破涕为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2)哙以吕后女弟吕须为妇,生子伉,故其比诸将最亲。
2020-08-10更新 | 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