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战国 > 孟子(前372-前289)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5 题号:10139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之畜,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下列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洿池(深)B.鸡豚狗(猪)
C.失其时(不要)D.孝(尊敬父母)
2.下列各句中,句式和“未之有也”不同的一项是(     
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B.微斯人,吾谁与归?
C.不然,籍何以至此D.忌不自信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河东凶亦                         ②填鼓之,兵刃既接
B.①涂有饿莩不知发               ②弃甲曳兵
C.①邻国民不加少                  ②数口家可以无饥矣
D.①颁白者不负戴道路矣        ②寡人之国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之者。”

(《论语·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

【乙】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尽心下》)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亦教诲之而已矣。”

(《孟子·告子下》)

孟子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公孙丑下》)

【注释】①杵:捣物的棒槌,这里指古代战车上所用的一种长杆兵器。②深造:高深的造诣。③资:积累。④原:同“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好之者不如之者          宴酣之,非丝非竹 (欧阳修《醉翁亭记》)
B.必有我师                    积土成山,风雨兴 (荀子《劝学》)
C.一日                       虽有槁,不复挺者 (荀子《劝学》)
D.亦教诲之而已矣          进亦忧,退亦忧 (范仲淹《岳阳楼记》)
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节选自《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B.【乙】“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中的“书”本指《尚书》,后泛指书本,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本或迷信书本。
C.【甲】“子”是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战国末期时期,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文中“子曰”的“子”指孔子自己。
D.【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强调时间流逝,生命短暂,要珍惜时间。
B.【乙】文中演化的成语“一曝十寒”,比喻勤奋的时候少,懒怠的时候多,做事没有恒心;“左右逢源”原指赏识广博,应付裕如。后有褒义和贬义两种用法,含褒义时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含贬义时用于讽刺为人圆滑,善于投机取巧。
C.【甲】【乙】两文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认为“仁”即“爱人”。
D.【甲】文所选的言论强调做学问时应有的方法和态度;【乙】文所选言论主要强调治国之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2023-10-24更新 | 2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女子必自择丝麻,良工必自择完材,贤君必自择左右。劳于取人,佚于治事,君子欲誉,则必谨其左右。为上者,譬如缘木焉,务高而畏下兹甚。六马之乘离,必于四达之交衢;万民之叛道,必于君上之失政。爱之则存,恶之则亡,长民者必明此之要。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久居而不滞,情近而畅乎远,察一物而贯乎多,治一物而万物不能乱者,以身本者也。

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而达诸民之情君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若责民所不为强民所不能则民疾疾则僻矣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民有小过,必求其善,以数其过;民有大罪,必原其故,以仁辅化。如有死罪,其使之生,则善也。

政不和,则民不从其教矣;不从教,则民不习;不习,则不可得而使也。君子欲言之见信也,莫善乎先虚其内;欲政之速行也,莫善乎以身先之;欲民之速服也,莫善乎以道御之。故自非忠信,则无可以取亲于百姓者矣;内外不相应,则无可以取信于庶民者矣。

(节选自《孔子家语·入官》)

文本二: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若责民所不为/强民所不能/则民疾/疾则僻矣/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B.君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若责民所不为/强民所不能则民疾/疾则僻矣/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C.君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若责民所不为/强民所不能则民疾/疾则僻矣/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D.君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若责民所不为/强民所不能/则民疾/疾则僻矣/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左边和右边,意思是“身旁,身边”,代指在身边侍候的人,有时指近臣。
B.百姓,这个词语有“庶民,平民”和“百官”等义项,在文中的意思是第二个。
C.入官:旧指把罪犯的财产没收入官府,也指从政、做官,文中是第二个意思。
D.四海,可指全国各地,指天下、全国,也可指世界各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上者,譬如缘木焉,务高而畏下兹甚”,以比拟的修辞手法指出在上位的人地位越高就越担心有灾患,为后文不要失政的论述提供依据。
B.“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在提醒君子为政的时候千万不要苛刻,而要本着宽容、与人为善的原则处理事务。
C.“先虚其内”“以身先之”“以道御之”是说上位者虚心听取意见、率先示范、用正确道理进行教化,这样才会有良好的政局。
D.“无恻隐之心……非人也”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 “恻隐心、羞恶心、辞让心、是非心”是人应有的四种德行,读来气势酣畅。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而达诸民之情。
(2)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5.“孔孟”本为一家,那么这两个文段的共同观点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2023-08-03更新 | 20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曰:“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万章问友。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

(《孟子·万章》)


【注】①挟:倚仗。
1.孔子话中的“友谅”意思是_______________,“便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2.孔子和孟子的“交友观”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说明。
2020-04-02更新 | 1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