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句子 > 标点符号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5 题号:1015473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各题。

[甲]经典是什么意思呢?刘勰《文心雕龙•宗经》篇说:“经也者,恒久之至道。”所谓“经”,就是不刊之论,就是永恒不变的又至高无上的道理。

[乙]文学经典就是指承载文学之“至道”的各类文学典籍(特别是作品)。但是,刘勰所说的那种“恒久之至道”并不是对所有的人来说的。[丙]不同时代拥有不同观点的人,常常对某种文学经典不以为意,认为不是经典,相反,他们可能提出另外一些作家的作品作为经典。文学经典是时常变动的,它不是被某个时代的人们确定为经典后就成为永久经典,一言以蔽之:文学经典是一个不断的建构过程。

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总是制约着文学经典的建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认为文学经典建构的决定性因素就是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的变动,而与作家、作品的状况风马牛不相及

1.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刊之论B.不以为意
C.因此D.风马牛不相及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
19-20高三下·浙江杭州·开学考试 查看更多[2]
【知识点】 标点符号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我国诗歌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有时,诗人也会把它们组织在不同的意象体系里表达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比如“梅”,诗歌中写“梅”的不胜枚举,但诗人表现的感情不尽一致。王安石的“梅”表现“临寒独自开”的高贵,陆游的“梅”表达“寂寞开无主”的无奈和“黄昏独自愁”的凄凉。[甲]而毛泽东的“梅”则意境截然不同,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壮美,豪放乐观、振奋人心。比如“杨柳”,历代咏杨柳的篇什充栋盈车。[乙]早在“诗经”中就出现歌咏杨柳的诗句。[丙]《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在诗歌中,诗人常借杨柳来表达不同情感。“(             )”是离别之情;“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是伤春之意;“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撩惹着思乡之情。[丁]而在“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李白《金陵酒肆留别》)中,诗人借柳喻春天,描绘了令人陶醉的春光春色画面。杨柳与诗歌关系密切,因为不仅是杨柳本身固有春的使者的特性而受人们喜爱,而且还因为给它提供了人格化的美的属性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尊崇

1.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丁句,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D.丁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A.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B.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C.一丝杨柳千丝恨,三分春色二分休D.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候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是因为给杨柳赋予了人格化的美的属性而广泛受到人们的尊崇,而且还因为它本身固有春的使者的特性而受人们喜爱。
B.因为不仅是杨柳本身固有春的使者的特性而受人们喜爱,而且还因为给它提供了人格化的美的属性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尊崇。
C.不仅是因为杨柳本身固有春的使者的特性而受人们喜爱,而且还因为给它赋予了人格化的美的属性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尊崇。
D.不仅是因为给杨柳提供了人格化的美的属性而广泛受到人们的尊崇,而且还因为它本身固有春的使者的特性而受人们喜爱。
2020-04-03更新 | 66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美学变革。数字技术在带给人新奇审美感受的同时,也给数字时代文艺精品的产生奠定着美学基础。央视春晚节目《蜀绣》,把全息投影技术运用于舞美,令人耳目一新。数字技术______舞台美术,使之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也为舞台美学提供了新经验。同样,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影视作品画面更加清晰精致,音响效果更加立体震撼,视觉特效更加逼真华丽;相比于演员表演、实景拍摄等,影视后期制作的地位也得到大幅提升,极大丰富了影视艺术的内容和手法,拓展了美学空间。但依据数字平台观看造型艺术作品时,不但我们可以自由缩小某个局部,而且可以任意放大整幅作品,同样推动着欣赏趣味和审美的诉求。______,在“逼真感”“即时感”“互动感”“沉浸感”等数字时代______、亲身体验的新感受背后,是一种喷薄欲出的新美学。

数字时代的文艺创作应该跟上艺术观念和审美追求前进的步伐。在充分发挥新媒介、新技术优势的同时,把数字技术所给予人们的独特感受,变成艺术灵感和创意,融入作品内部,体现到叙事逻辑、情节冲突、人物塑造、场景营构等各个方面,从而奉献出受众______又具有长久价值的精品力作。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赋予       总而言之       耳闻目睹       喜闻乐见
B.赋能       总而言之       耳熟能详       喜闻乐见
C.赋予       一言蔽之       耳闻目睹       脍炙人口
D.赋能       一言蔽之       耳熟能详       脍炙人口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依托数字平台观看造型艺术作品时,我们不但可以自由缩小某个局部,也可以任意放大整幅作品,这同样推动着欣赏趣味和审美的诉求。
B.而依据数字平台观看造型艺术作品时,我们既可以自由放大某个局部,也可以任意缩小整幅作品,同样推动着欣赏趣味和审美诉求的变化。
C.而依托数字平台观看造型艺术作品时,我们既可以自由放大某个局部,也可以任意缩小整幅作品,这同样推动着欣赏趣味和审美诉求的变化。
D.但依据数字平台观看造型艺术作品时,不但我们可以自由缩小某个局部,也可以任意放大整幅作品,同样推动着欣赏趣味和审美的诉求。
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因为它们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
B.市里举行了“南风杯”诗歌朗诵大赛,我校取得了优异成绩。
C.在班主任的课堂上,你居然传纸条,实在是太“勇于发言”了。
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照。
2022-02-08更新 | 101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上海并没有完全丢失具有思想和学术价值的文化创造力,没有完全丢失知识分子雅文化生长的土壤和民族文化的         。也正是在这样一种独特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环境中,西方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本土文化和“五四”新文化的多元并存与交互作用,铸就了近代社会中一种新的文化模式——海派文化。

有人说,上海人是“经济人+文化人”,海派文化是“商——学”两极,我以为这种概括还是很有些道理的。于是“雅俗共赏”也就成了海派京剧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所谓“雅俗共赏”,首先是指其剧目的整体构成中便有着大雅、大俗的不同类型,适应着不同阶层的不同需要。但更为突出的是,它的每个剧目自身或雅中有俗、俗中有雅,或大雅若俗,都有着“雅俗共赏”的追求。        这一追求并非是海派京剧所独有,重要的是它对雅与俗的化解,选择的是时代感和世俗化这一临界点,都市化的审美品格得以有出。纵观海派京剧的演出,除了那些定位明显的时装戏、现代戏,         是新编士故事戏,还是经典的传统戏,

             了艺术家们的再创造,总能把浓重的伦理和道德化解为世俗,总能体现出更多的时代的与平民阶层的凡情俗愿。

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底蕴 当然 无论 经过B.底蕴   固然   不光 经由
C.底气 当然 不光 经过D.底气   固然   无论 经由
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这简直就是一个——说得不客气点——无耻的勾当。
B.画家开始娓娓道来——数年前的一个寒冬……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D.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本好。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23-06-21更新 | 1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