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张廷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3 题号:1033709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琯,字昭华,山东寿光人。明崇祯进士,官御史。顺治二年,以荐起原官,巡按甘肃。请开马市以柔远人,下部议行。凉州兵劫参议道廨,捕得倡乱者二十馀人,琯疏言西陲兵骄悍,由明季专事姑息,养奸滋乱,宜用重典。上命悉诛之,并诏后有犯者,首从骈斩,着为令。

四年,授江宁学政。七年,还京,掌河南道。八年,漕运总督吴惟华请输银万,又括诸项羡馀,得九万三千,请以助饷。琯疏言淮、扬连年水旱,惟华输饷皆分派属吏,仍取自民间,乞赐察究,会巡漕御史张中元发惟华贪黩状,逮治夺官。琯又劾郧阳抚治赵兆麟,甄别文武属吏,荐举多至数十,纠劾仅一二微员,上为责兆麟,并诫诸督抚不得劾微员塞责。九年,授顺天府府丞。

十二年,迁大理寺卿。八旗逃人初属兵部督捕,部议改归大理寺,琯疏言其不便,乃设兵部督捕侍郎专董其事。又言:“逃人日多,以投充者众。本主私纵成习,听其他往,日久不还,概讼为逃人。逃人至再罪止鞭百而窝逃犹论斩籍人口财产给本主与叛逆无异非法之平。”下九卿议,改为流,免籍没。又言窝逃瘐毙,妻子应免流徙,时遇热审,亦应一体减等。上责其市恩,下王大臣议琯巧宽逃禁,当坐绞,上宽之,降授通政司参议。德州诸生吕煌窝逃事发,州官当坐罪,琯持异议。王大臣劾琯,因追议琯前请热审减等为煌地,坐夺官,流徙辽阳,卒於戍所。上既许归葬,并宥其孥还故里。

(选自《清史列传三十一》,有删改)


[注]①羡馀:盈余,剩余。②热审:明朝开始的一种审判制度,是在暑热季节到来之前,对在押的没有审判定罪的囚犯进行清理发落的制度。③为……地,即“为之地”,代为疏通说情。④孥:妻子和儿女。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逃人至/再罪止鞭百/而窝逃犹论斩/籍人口/财产给本主/与叛逆/无异非法之平
B.逃人至再/罪止鞭百/而窝逃犹论斩/籍人口财产给本主/与叛逆无异/非法之平
C.逃人至/再罪止鞭百/而窝逃犹论斩/籍人口/财产给本主/与叛逆无异/非法之平
D.逃人至再/罪止鞭百/而窝逃犹论斩/籍人口财产给本主/与叛逆/无异非法之平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顺治,与上文“崇祯”都是年号。自汉武帝开始有年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明清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
B.漕运,我国古代利用河道、海道等调运物资的一种专业运输行为,主要是南粮北调。从文中来看,是利用河道运输。
C.御史,秦朝以前是史官,秦以后成为具有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官吏,权力很大,可以不经请示处置官员。
D.八旗,是清代统治者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旗人平时皆民,战时皆兵,初期战斗力较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琯善于治理边事。他采取怀柔政策安抚边民,用严厉的刑罚镇压暴乱,刚柔并济,加强了对边疆的治理。
B.魏琯敢于进谏弹劾。他在掌管河南道的时候,体恤民众,对于贪赃及枉法的官员大胆揭露,上奏朝廷。
C.魏琯变革法律条文。他在任大理寺卿时,针对逃人,提出建议,但因为希望减轻获罪官员的刑罚触犯皇帝而被贬官。
D.魏琯能够恪尽职守。他在明朝时就担任官员,清时继续担任朝廷重要职务,在任职期间很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4.结合材料分析魏琯被流放的具体原因。
5.把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郑辰,字文枢,浙江西安人。永乐四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江西安福民告谋逆事,命辰往廉之,具得诬状。福建番客杀人,复命辰往,止坐首恶,释其余。南京建报恩寺,役囚万人。蜚语言役夫谤讪,恐有变,命辰往验。无实,无一得罪者。谷庶人谋不轨,复命辰察之,尽得其踪迹。帝语方宾曰:“是真国家耳目臣矣。”十六年超迁山西按察使,纠治贪浊不少贷。潞州盗起,有司以叛闻,诏发兵讨捕。辰方以事朝京师,奏曰:“民苦徭役而已,请无发兵。”帝然之。还则屏驺从,亲入山谷抚谕。盗皆感泣,复为良民。礼部侍郎蔚绶转粟给山海军,辰统山西民辇任。民劳,多逋耗,绶令即山海贷偿之。辰曰:“山西民贫而悍,急之恐生变。不如缓之,使自通有无。”用其言,卒无逋者。丁内艰归,军民诣御史乞留。御史以闻,服阙还旧任。宣德三年召为南京工部右侍郎。初,两京六部堂官缺,帝命廷臣推方面官堪内任者蹇义等荐九人独辰及邵圯傅启让帝素知其即真授馀试职而已英宗即位,分遣大臣考察天下方面官。辰往四川、贵州、云南,悉奏罢其不职者。云南布使周璟居妻丧,继娶。辰劾其有伤风教,璟坐免。正统二年,奉命振南畿、河南饥。时河堤决,即命辰伺便堡塞。或议自大名开渠,引诸水通卫河,利灌输。辰言劳民不便,事遂寝。迁兵部左侍郎,与丰城侯李彬转饷宣府、大同。镇守都督谭广挠令,劾之,事以办。八年得风疾,告归。明年卒。郑辰为人重义轻财。初登进士产悉让兄弟。在山西与同僚杜佥事有违言。杜卒,为治丧,资遣其妻子。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命廷臣推方面官堪内任者/蹇义等荐九人/独辰及邵圯/傅启让/帝素知其名/即真授/馀试职而已/
B.帝命廷臣推方面官/堪内任者蹇义等荐九人/独辰及邵圯/傅启让/帝素知其名/即真授/馀试职而已/
C.帝命廷臣推方面官堪内任者/蹇义等荐九人/独辰及邵圯/傅启让/帝素知其名/即真授馀/试职而已/
D.帝命廷臣推方面官/堪内任者蹇义等荐九人/独辰及邵圯/傅启让/素知其名/即真授馀/试职而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察御史”,明朝,监察御史又被称为“巡按御史”“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主断,虽官位不高,但权势颇重。
B.“敕”,皇帝颁诏书封赐臣僚爵号、官位、财物、奴婢、妃妾或其它头衔,是帝王制度的专属词汇。
C.“丁内艰”,又称为“丁忧”,指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果父母去世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
D.“六部”,明朝,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成为主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最高机构,各部置尚书一人,总管本部政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辰深得赞赏。他曾奉朱棣命令调查江西安福民告发的谋逆案以及谷庶人图谋不轨案,处理结果都受到皇帝认可。
B.郑辰为民请命。潞州百姓苦于徭役被逼为盗,地方官吏以叛逆罪请求朝廷发兵,郑辰为此事特意上朝奏明实情。
C.郑辰为官刚直。他在担任山西按察使时,对贪官严惩不贷;英宗时,奉命前往地方考核官员,奏罢全部失职官吏。
D.郑辰不计嫌怨。他虽与同僚杜某发生过言语冲突,但在同僚死后,仍为他治丧,并出资送他的妻子和儿女返乡。
2020-04-17更新 | 3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郝杰,字彦辅,蔚州人。父铭,御史。杰举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隆庆元年,巡抚畿辅。冬,寇大入永平,疏请蠲被掠地徭赋,且言:“比年罚行于文臣而废于武弁,及于主帅而略于偏裨,请饬法以振国威。”俱报可。已,劾蓟督刘焘、巡抚耿随卿观望,寇退则断死者报首功,又夺辽东将士棒槌崖战绩,帝敕焘、随卿还籍听勘。诏遣中官李祐督苏、杭织造。杰言:“登极诏书罢织造甫一年,敕使复遣,非画一之政。且内臣专恣,有司剥下奉之,损圣德非小。”帝终不听。驾幸南海子,命京营诸军尽从。徐阶、杨博等谏,不听,杰复争之,卒不从。刑部侍郎洪朝选以拾遗罢,上疏自辨,杰等劾其违制,遂削职。以尝论高拱非宰辅器,为所嫉。及拱再召,杰遂请急去。十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以督诸将击敌,录一子官。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习以为常。督抚诸臣庇之,杰独不与比。帝谓成梁前功皆由巡按勘报,卒置成梁等不问,而心以杰为不欺。旋就进右副都御史。日本陷朝鲜,朝鲜王避难将入辽,杰请择境外善地处之,且周给其从官、卫士,报可。寻迁兵部右侍郎,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召理戎政,进右都御史。日本封贡议起,杰曰:“平秀吉罪不胜诛,顾加以爵命,荒外闻之,谓中朝无人。”议不合,徙南京户部尚书。移疾归。起南京工部尚书。就改兵部,参赞机务。卒官。赠太子少保。

(节选自《明史·郝杰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B.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C.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人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D.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人:官职名。春秋战国时各国都有设置,明代设置行人司,掌管传旨、册封、抚谕等事。
B.移疾:意为旧时官员上书称病,是居官者请求辞官的委婉说法。相同的说法还有“移病”、“托疾”。
C.畿辅:畿,取其“京畿”一词中的含义;辅,相当于汉代所说的“三辅”之地。合指京都附近的地区。
D.赠:文中指赐给死者官爵。帝王或大臣死后,依其生前事迹赐予其相应的称号,为“赠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郝杰爱护百姓,敢于为民请命。贼寇入侵永平,他上书请求免除被劫掠地区百姓的徭役和赋税,并得到了皇帝的应允。
B.郝杰屡有谏言,但不为皇帝采纳。他认为恢复织造,是前后不一的政令;他反对皇帝命京营各军护驾至南海子,但都未被听从。
C.郝杰正直耿介,弹劾有罪之人。蓟督刘焘、巡抚耿随卿消极抗敌,贪取功劳,郝杰上书弹劾,使二者受到应有的惩处。
D.郝杰对待邻国,态度迥然不同。对避难的朝鲜王,郝杰建议朝廷善待他;对日本想要受封和朝贡的请求,他则认为应该拒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尝论高拱非宰辅器,为所嫉。及拱再召,杰遂请急去。
(2)杰请择境外善地处之,且周给其从官、卫士,报可。
2018-12-05更新 | 5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有贞,字元玉,初名珵,吴人。宣德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为人短小精悍,多智数,喜功名。凡天官、地理、兵法、水利、阴阳方术之书,无不谙究。时承平既久,边备偷惰,而西南用兵不息,珵忧之。正统七年疏陈兵政五事,帝善之而不能用。及土木难作,郕主召延臣问计。珵大言曰:“验之星象,稽之历数,天命已去,惟南迁可以纾难。”胡濙、陈循咸执不可。兵部侍郎于谦曰:“言南迁者,可斩也。”珵大沮,不敢复言。

景帝即位,遣科道官十五人募兵于外,珵行监察御史事往彰德寇退召还仍故官珵急于进取自创南迁议为内廷讪笑久不得迁是时用人多决于少保于谦。珵属谦门下士游说,求国子祭酒。谦为言于帝,帝曰:“此议南迁徐珵邪?为人倾危,将坏诸生心术。”珵不知谦之荐之也,以为沮己,深怨谦。因名有贞。

景泰三年迁右谕德。河决沙湾七载,前后治者皆无功。廷臣共举有贞,乃擢左佥都御史,治之。至张秋,相度水势,条上三策。议既定,督漕都御史王竑以漕渠淤浅滞运艘,请急塞决口。帝敕有贞如竑议。有贞守便宜,言:“临清河浅,旧矣,非因决口未塞也。漕臣但知塞决口为急,不知秋冬虽塞,来春必复决,徒劳无益。臣不敢邀近功。”诏从其言。有贞于是大集民夫,躬亲督率,治渠建闸,起张秋以接河、沁。河流之旁出不顺者,为九堰障之。更筑大堰,楗以水门,阅五百五十五日而工成。名其渠曰“广济”,闸曰“通源”。方工之未成也,帝以转漕为急,工部尚书江渊等请遣中书偕文武大臣督京军五万人往助役,期三月毕工。有贞言:“京军一出,日费不赀,遇涨则束手坐视,无所施力。今泄口已合,决堤已坚,但用沿河民夫,自足集事。”议遂寝。事竣,召还,佐院事。帝厚劳之。复出巡视漕河。济宁十三州县河夫多负官马及他杂办,所司趣之亟,有贞为言免之。七年秋,山东大水,河堤多坏,惟有贞所筑如故。有贞乃修旧堤决口,自临清抵济宁,各置减水闸,水患悉平。还朝,帝召见,奖劳有加,进左副都御史。

(节选自《明史·徐有贞传》,有删改)


【注】①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第四次北伐,在土木堡败于瓦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珵行监察御史/事往彰德/寇退/召还/仍故官/珵急于进取/自创南迁议为内廷讪笑/久不得迁/
B.珵行监察御史事/往彰德/寇退/召还/仍故官/珵急于进取自/创南迁议为内廷讪笑/久不得迁/
C.珵行监察御史/事往彰德/寇退/召还/仍故官/珵急于进取自/创南迁议为内廷讪笑/久不得迁/
D.珵行监察御史事/往彰德/寇退/召还/仍故官/珵急于进取/自创南迁议为内廷讪笑/久不得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科举时代的科目,明清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录取后为进士。
B.星象,指星体的明、暗及位置等现象。古人据此占测人事的吉凶祸福。
C.少保,古代官职名,与少师、少傅合称为三孤。后来只作为荣衔存在。
D.景泰,明代宗的年号;以年号纪年,是中国古代纪年的一种方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有贞博学多识,凡天文、地理、兵法、水利、阴阳方术之类的书,没有不熟悉深究的。
B.徐有贞急于进取。曾嘱托于谦的门客为他游说,谋求国子祭酒,因于谦的推荐得以被任命。
C.徐有贞体恤民情。济宁十三个州县的河夫大多要承担朝廷献马和其他杂税,有贞上告皇上予以免除。
D.徐有贞治水有功。他坚持己见,谋虑长远,亲临一线,最终平息了全部水患,受到皇帝的慰劳和嘉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承平既久,边备偷惰,而西南用兵不息,珵忧之。
(2)此议南迁徐珵邪?为人倾危,将坏诸生心术。
2021-10-12更新 | 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